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继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8,共8页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sp.--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sp.--三角粒面孢Granulatisporites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sp.--双束松粉P...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sp.--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sp.--三角粒面孢Granulatisporites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sp.--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孢粉组合研究证明,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Valanginian)--欧特里夫期(Hauterivian),尽管没有出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但也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Barremian)的可能。大磨拐河组一段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属于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一段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属于半湿润的中一南亚热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属于半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灌草丛,以近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为主,末期转变为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查干诺尔凹陷 大磨拐河组 孢粉组合 早白垩世 古气候
下载PDF
滇西户撒盆地芒棒组第三段泥岩地球化学特征:物源及其风化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军 牟传龙 +3 位作者 周恳恳 伍皓 陈小炜 夏彧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4-581,共8页
滇西地区户撒盆地芒棒组新近发现有砂岩型铀矿化。为了开展砂岩型铀矿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对芒棒组第三段泥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芒棒组的沉积物源及其风化作用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户撒盆地芒... 滇西地区户撒盆地芒棒组新近发现有砂岩型铀矿化。为了开展砂岩型铀矿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对芒棒组第三段泥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芒棒组的沉积物源及其风化作用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户撒盆地芒棒组第三段泥岩组成较少受成岩作用影响,样品较完整的保存了物源和风化作用信息;芒棒组第三段碎屑沉积岩物源主要为周缘燕山期花岗岩,少量为高黎贡山群变质岩;芒棒组第三段碎屑沉积岩为活动构造环境下再循环沉积物的快速沉积产物,其源岩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期古气候总体为温暖、潮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地区 户撒盆地 物源 化学风化作用 古气候
下载PDF
晚更新世水流对洞庭湖区的改造研究
3
作者 沈新平 姚纪华 刘晓群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400,共7页
中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初气候变化强烈、海平面升降最大达到150 m,洞庭湖区隐伏的诸多断层或为湘资沅澧四水古河道遗存。洞庭湖区丘岗分布广泛,尤以赤山最为典型,其70 m高程为河湖相砂石沉积,并存在旧石器文化层,可推测当时一定时期水位... 中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初气候变化强烈、海平面升降最大达到150 m,洞庭湖区隐伏的诸多断层或为湘资沅澧四水古河道遗存。洞庭湖区丘岗分布广泛,尤以赤山最为典型,其70 m高程为河湖相砂石沉积,并存在旧石器文化层,可推测当时一定时期水位涨落不大,河流可能在远高于当前地势的丘岗平原区发育。随着水流长期作用和海平面反复升降,湖区冲於不断演化,地形地貌持续变迁。经初步分析:在湘资沅澧四水水流作用下,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约30万a可导致1万km^(2)范围平均下降约121 m,这与中更新世晚期初赤山基岩基座高程0 m左右、全新世初赤山岛东西两侧基岩基座面高程约-120 m大致相当。湘资沅澧四水来水冲刷或许是洞庭湖区演化成为当前之状态的一种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晚更新世 古气候 古河道 文化遗址 水流冲刷
原文传递
古今气候略论
4
作者 水涛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0年第3期169-175,共7页
自2009年入冬以来北半球经受了创记录的严寒侵袭,联合国IPCC报告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地球气候变化趋向陷入纷争的境地。从地质学和考古学的视角,以更长的时间周期去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或许对将来气候的长期预报有所启示... 自2009年入冬以来北半球经受了创记录的严寒侵袭,联合国IPCC报告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地球气候变化趋向陷入纷争的境地。从地质学和考古学的视角,以更长的时间周期去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或许对将来气候的长期预报有所启示。地球在漫长的演化史中经历了以千万年计的"地质气候旋回"、千百年计的"史前气候周期"及近现代以百年计的"世纪气候波动"。不同级次的周期均为内在自然因素所制约,CO2含量在地球演化史中趋于波动下降过程,当代的CO2浓度和气温均处于地质史的低点。人类活动可能在百年尺度内存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自20世纪初开始至今近百年升温趋向中,令人关注的是在中国曾有1941年、1969年、2009~2010年之交极度低温的出现,"低温节点"时距约为30~40年,似与海洋存在数十年为变化周期之说相近。由此引发对人为因素导致持续增温的质疑。2009年入冬以来的严寒是否为近百年升温波动周期的终结抑或只是次级的突变因素所致,尚有待观察。但自然因素主导的周期波动规律不可逆转,不能被未经实证而被夸大了的"人为因素"所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IPCC 地质气候旋回 史前气候周期 世纪气候波动 低碳经济
下载PDF
论地理气候因素对庆阳古代文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世广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地理、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创造文明成果的重要条件,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生成的类型和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作用。历史时期地理气候因素的频繁变化,对于古代庆阳文明曾经产生了极... 地理、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创造文明成果的重要条件,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生成的类型和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作用。历史时期地理气候因素的频繁变化,对于古代庆阳文明曾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既是古代庆阳农业和畜牧并举的环境前提,又培养了古人安土守业的眷乡恋土情怀,导致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开放与封闭并存的历史特征,形成了庆阳先民勇敢尚武与俭朴勤劳的民风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气候 农牧并举 安土守业 开放与封闭 尚武勤俭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黄土的发育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乐 郑西来 林国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防治黄土土壤侵蚀和治理黄河 ,本文根据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 (热释光法 ) ,并结合岩石地层学 ,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等方法 ,对河南省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的陆沉积黄土进行分析。将区内黄土划分为上更新统黄土 (Qeol3 )、中更新统黄... 为防治黄土土壤侵蚀和治理黄河 ,本文根据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 (热释光法 ) ,并结合岩石地层学 ,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等方法 ,对河南省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的陆沉积黄土进行分析。将区内黄土划分为上更新统黄土 (Qeol3 )、中更新统黄土 (Qeol2 )、下更新统黄土 (Qeol1)。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的黄土 ,其岩性、结构、古地磁特性以及古土壤层数等有明显的差异。此外 ,不同时期黄土所含的植物孢粉组合特征亦不相同 ,从而反映了更新世冷暖交替的古气候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更新世 古气候 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夷平过程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汤懋苍 董文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9,共7页
系统地讨论了高原隆起前的早第三纪至现代青藏高原的7次抬升过程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应用气象学理论分析了当时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结论:(1)高原隆起前的干热气候是由于隆起前全球地势平坦,致使大气热机效率很低之故;(2)渐... 系统地讨论了高原隆起前的早第三纪至现代青藏高原的7次抬升过程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应用气象学理论分析了当时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结论:(1)高原隆起前的干热气候是由于隆起前全球地势平坦,致使大气热机效率很低之故;(2)渐新世初高原的水平尺度达到了斜压大气地转适应的临界尺度,大气环流从南北两极“两涡对峙”突变成地球三极的“三涡鼎立”,气候发生突变;(3)分析了2.5Ma时高原抬升到2000m这一重要临界高度后大气环流的一系列相应变化;(4)计算、比较了最大冰期地气系统能量平衡与现代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抬升 夷平作用 气候 环境
下载PDF
初论地质气候与地球胀缩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全稳 陈景山 沈守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24-427,共4页
通过对椭圆轨道的数理分析,首次提出了地质气候的概念并加以季节性质分析、命名和划分;经理论推导得出了地球脉动的动力表达式,分析了这一驱动力的分布规律、作用力大小及其地质周期性。
关键词 受力分析 地质气候 地球胀缩 椭圆轨道 数理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地质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董安祥 祝小妮 鲁菊香 《干旱气象》 1996年第4期16-21,共6页
根据地质学考察材料分析,西北地质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是非常寒冷的大冰期与温暖的大间冰期反复交替出现,以温暖气候为主。第一次大冰期为震旦纪大冰期。
关键词 西北 地质气候 变迁
下载PDF
两种地质气候条件对岩土换热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祥钊 王勇 +1 位作者 朱照华 刘宪英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建立了地源热泵岩土换热器的简易数理模型 ,计算分析了竖直埋管的岩土换热器性能 ,并在重庆和上海两地进行了岩土换热器试验 ,发现短期运行参数与实验数据一致 ,长期连续运行性能参数小于实际值。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 ,岩土性能及由... 建立了地源热泵岩土换热器的简易数理模型 ,计算分析了竖直埋管的岩土换热器性能 ,并在重庆和上海两地进行了岩土换热器试验 ,发现短期运行参数与实验数据一致 ,长期连续运行性能参数小于实际值。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 ,岩土性能及由年平均温度决定的岩土原始温度对岩土换热器性能有显著影响。在砂岩中设置的换热器比沉积土中的性能好。岩土原始温度越低 ,换热器夏季的换热性能越强。综合考虑地质气候条件 ,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 热泵 岩土 换热器 地质气候条件 数理模型
下载PDF
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照宇 黄宁生 +4 位作者 周厚云 文启忠 阎满存 钟健强 谢先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8,共6页
根据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和近 35 0个地质灾害点和数十个水土流失区的数据库对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可分为三大类 :地质环境因素、气候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其中地质... 根据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和近 35 0个地质灾害点和数十个水土流失区的数据库对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可分为三大类 :地质环境因素、气候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其中地质环境因素又可分为构造不稳定因素、斜坡不稳定因素和地面不稳定因素。指出 ,在广东沿海地区 ,除了地震灾害外 ,陆地表层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是气候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这是与山区以地质环境因素 (尤其是内动力作用 )为主是不相同的。降雨强度和时间、台风雨和风暴潮以及人类活动等对边坡和植被的改造是在沿海地区现有的地质环境背景下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沿海地区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人类活动 气候因素 降雨强度 台风雨 风暴潮 植被
下载PDF
深时古土壤——远古地球环境演变的“记录仪”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军 黄成敏 刘艳梅 《自然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1-148,共8页
深时地球环境演变的定量化和系统化研究对于服务宜居地球建设意义重大。古土壤是认识深时地球历史演化的一把钥匙。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深时古土壤的鉴别特征,并从深时古气候环境重建、深时古景观恢复、深时关键带研究和重要地质气候事件... 深时地球环境演变的定量化和系统化研究对于服务宜居地球建设意义重大。古土壤是认识深时地球历史演化的一把钥匙。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深时古土壤的鉴别特征,并从深时古气候环境重建、深时古景观恢复、深时关键带研究和重要地质气候事件响应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深时古土壤的应用研究,旨在为深化深时古土壤研究和深入理解深时地球环境演变提供借鉴与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时古土壤 深时古气候 古景观 深时关键带 地质气候事件
下载PDF
水电工程对地质及气候环境影响探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友军 马伟伟 +4 位作者 游奎 尚静 纪银环 马彩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8-172,共5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描述性研究法及现场观察法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对地质以及气候环境的影响进行探究,认为在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事先制定合理规划、设定和施工运行管理,始终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其中,实现全生...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描述性研究法及现场观察法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对地质以及气候环境的影响进行探究,认为在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事先制定合理规划、设定和施工运行管理,始终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其中,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达到该水电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匹配,以为相关地方政府企业提供参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地质及气候环境 文献描述及现场观察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