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制度的工具变量:估计产权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236
1
作者 方颖 赵扬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8,共11页
本文旨在建立制度的合适工具变量,从而能够正确估计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提出以中国1919年基督教教会初级小学的注册学生人数作为制度的工具变量,并详细论述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诸条件。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发现... 本文旨在建立制度的合适工具变量,从而能够正确估计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提出以中国1919年基督教教会初级小学的注册学生人数作为制度的工具变量,并详细论述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诸条件。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发现制度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显著为正。在控制了地理因素和政府政策效应等变量以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仍然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地理因素 政策效应
原文传递
Rate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global patter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被引量:108
2
作者 Deqiang Zhang Dafeng Hui +1 位作者 Yiqi Luo Guoyi Zho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08年第2期85-93,共9页
Aims We aim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global database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k value)estimated by surface floor litterbags,and investigate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mpact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 ... Aims We aim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global database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k value)estimated by surface floor litterbags,and investigate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mpact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 factors(latitude and altitude),climatic factors(mean annual tempePlrature,MAT;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and litter quality factors(the contents of N,P,K,Ca,Mg and C:N ratio,lignin:N ratio)on litter decomposition.Methods We compiled a large data set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k values)from 110 research sites and conducted simple,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 values and impact factors at the global scale.Important findings The k values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latitude(LAT)and lignin content(LIGN)of litter but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t the large spatial scale.Single factor such as climate,litter quality and geographic variable could not explain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well.However,the combination of total nutrient(TN)elements and C:N accounted for 70.2%of the variation in the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The combination of LAT,MAT,C:N and TN accounted for 87.54%of the variation in the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tter qu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direct regulator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t the global scale.This data synthe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limatic factor(MAT)and litter quality(C:N,TN).The global-scale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developed here are useful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modeling of the effects of litter quality and climatic factors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ic factors geographic factors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 litter quality path analysi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原文传递
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研究: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8
3
作者 王伟新 向云 祁春节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3,共7页
水果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水果产业地理集聚有其特殊性,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分析了1978—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不同作物间存... 水果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水果产业地理集聚有其特殊性,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分析了1978—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不同作物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但近年来重又出现集中趋势;中国多数省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明显,西部地区是我国水果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且这一集聚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影响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禀赋条件、技术、制度与经济等,相较于其他农业产业,自然禀赋条件、劳动力成本以及交通运输成本对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产业 地理集聚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1961-2017年青藏高原暖湿季节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冯晓莉 申红艳 +3 位作者 李万志 汪青春 段丽君 李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4-705,共12页
基于1961-2017年5-9月青藏高原9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10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相关分析、尺度分离等方法,分析青藏高原暖湿季节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年来,青藏高原暖... 基于1961-2017年5-9月青藏高原9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10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相关分析、尺度分离等方法,分析青藏高原暖湿季节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年来,青藏高原暖湿季节降水强度、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显著增加,进入21世纪后降水向强雨量雨日更多、强度更强、极值更大、时间更集中的方向发展;极端降水指数普遍存在3年、4~8年、10~11年、20~30年以及更长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准3年周期振荡对极端降水的贡献最大;各极端降水指数之间联系密切,中雨以上天数与暖湿季节降水总量的相关性最好;降水总量、强度、强雨量雨日、极值均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强增多,降水强度、大雨以上天数还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弱和减少,最长连续有降水日数自北向南、由低向高递增,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由西向东递减;东北及西南部极端降水事件增加最显著,持续指数倾向率空间差异大,其中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倾向率自西向东、由高向低递增;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和厄而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对青藏高原暖湿季节极端降水增多增强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极端降水指数 地理因子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内蒙古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宽 杨晨晨 +3 位作者 白力嘎 陈瑜 刘锐 潮洛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63-4975,共13页
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探寻其驱动因素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内蒙古旗县分为牧业旗县和非牧业旗县,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2000—2015年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 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探寻其驱动因素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内蒙古旗县分为牧业旗县和非牧业旗县,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2000—2015年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空间上显现出西部减少,东部与南部增加的趋势;非牧业旗县植被NDVI改善面积大于牧业旗县。(2)在整个内蒙古地区中,年降水量和土壤类型是影响植被NDVI的主要驱动因素,解释率在22%以上。在牧业旗县年降水量和土壤类型是主要驱动因素,而在非牧业旗县中粮食产量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3)各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均高于单因子的影响。在牧业旗县,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呈现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关系,植被NDVI变化受乡村户数和牲畜数量的交互影响最为突出。非牧业旗县因子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增强的交互作用关系,植被NDVI变化受土壤类型和粮食产量的交互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植被NDVI 内蒙古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牧业旗
下载PDF
运用地理因子推算山区局地降水量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连强 赵有中 +1 位作者 欧阳宗继 赵新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10,共5页
根据北京有关地区气象站与潮白河、永定河、温榆河、拒马河等流域的水文站和雨量站的年平均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北京山区的降水分为3类地区。然后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对各类地区进行分析,建立降水与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 根据北京有关地区气象站与潮白河、永定河、温榆河、拒马河等流域的水文站和雨量站的年平均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北京山区的降水分为3类地区。然后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对各类地区进行分析,建立降水与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进而利用方程求出1km网格距的山区局地降水地理分布,所得结果与实际降水分布较为吻合,平均绝对误差为33mm,相对误差为5.6%,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估算 山区 地理因子
下载PDF
我国蔬菜生产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7
作者 纪龙 吴文劼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148,共8页
利用1978—2013年数据测算了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空间基尼系数、FLQ值、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刻画了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时空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蔬菜生产集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蔬菜生产总... 利用1978—2013年数据测算了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空间基尼系数、FLQ值、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刻画了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时空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蔬菜生产集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蔬菜生产总体为中等集聚水平但各地集聚程度差异较大;蔬菜生产集聚呈现地域梯度和连片化特征。我国蔬菜生产地理集聚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为:自然资源、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政策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地理集聚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居民点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以海口市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宋伟 程叶青 +3 位作者 林丹 余珍鑫 罗邱戈 张金萍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3-190,共8页
基于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定量识别了2000和2018年海口市乡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海口市乡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显著增长,总体上"... 基于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定量识别了2000和2018年海口市乡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海口市乡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显著增长,总体上"东密西疏",呈现出高密度小规模集聚与低密度大规模集聚分布并存的空间格局;乡村居民点高密度区范围不断扩大,分布密度由邻近中心城区向东部、南部明显衰减;总体趋向于相对零散的分布,新增居民点主要位于海口市东部和南部,具有面积小而分散的特征。②海口市乡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受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政策因素综合作用,其中,区位因素对乡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影响最为显著,路网密度、到区中心可达性、到主要公路距离3个因子是乡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房地产开发及多种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政策对海口市乡村居民点演变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点 城镇化 核密度估计 地理探测器 区位因素 政策因素 海口市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城市犯罪行为空间分布特征及预警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耿莎莎 张旺锋 +2 位作者 刘勇 李甜甜 马彦强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40-1246,共7页
本文利用中原某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道路图、社区人口统计资料,以及10年的城区犯罪案例数据等,对该县城区不同犯罪类型和不同年份的犯罪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对该县城区犯罪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格局研究表件明在:城①区该的县空城间... 本文利用中原某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道路图、社区人口统计资料,以及10年的城区犯罪案例数据等,对该县城区不同犯罪类型和不同年份的犯罪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对该县城区犯罪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格局研究表件明在:城①区该的县空城间区分的布核看心,区犯案罪件密数度量空最间多分,布其具次明为显东的关分和区西特关征较,多其,中而水边口缘路区、案十件字数街量和相袁对山较市少场;是②犯就罪所密有度犯最罪高案的区域;东关、西关以及城北新区是犯罪密度较高的区域;城市边缘区的犯罪密度最低。研究表明城市犯罪与城市建成区的发展有关系;城市犯罪案件数与城市出行人数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通过建立城市犯罪空间分布模型,可以模拟与预测城市犯罪未来空间分布,从而使公安部门及时准确地作出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分析 地理数据库 犯罪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山樱花地理分布与水热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蒙 伊贤贵 +3 位作者 王华辰 商韬 顾宇 王贤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4-80,共7页
在广泛调查山樱花地理分布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常用气候指标,对山樱花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樱花分布于东亚温带(102~141°E,23~40°N),海拔50~1 800 m之间。气候环境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山樱花热... 在广泛调查山樱花地理分布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常用气候指标,对山樱花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樱花分布于东亚温带(102~141°E,23~40°N),海拔50~1 800 m之间。气候环境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山樱花热量分布范围整体偏低,在中国的热量分布范围要远大于朝鲜半岛-日本的分布。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山樱花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为年均温、纬度、极端低温、1月均温和海拔。热量因子中年均温在7.91~17.92℃,极端低温不低于-17.3℃,1月均温-6.31~8.48℃的区域范围内适于山樱花的生长。基于此,提出山樱花分布的7大区域,包括中国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北部及华东南部地区、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地区、日本地区,并得到主成分分析图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樱花 地理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田娟娟 张金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0,27,共9页
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考察了我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碳排放空间分异及空间相关特征显著,初期呈现“西低东高”“北高南低”特征,而后高值区逐渐向东南及西... 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考察了我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碳排放空间分异及空间相关特征显著,初期呈现“西低东高”“北高南低”特征,而后高值区逐渐向东南及西北省份移动。(2)碳排放热点区主要聚集于华北、长三角、河南、山东等地,冷点聚集程度逐年下降。(3)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及固定资产投资是碳排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产业结构的解释力度最小,且多数因子在与其他因子空间叠加后会产生非线性增强作用。(4)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的高值区,碳排放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相关性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向豪 陈彤 姚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基于1989—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种植业及8类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重心移动模型、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对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整体而言,新疆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具有... 基于1989—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种植业及8类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重心移动模型、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对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整体而言,新疆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拐点和阶段性特征,种植业整体重心呈现出向北偏东的移动趋势,不同作物地理集聚具有显著差异。一些农作物的生产高度集聚在少数地州,地区垄断性不断增强。影响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因素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主要包括资源禀赋、技术环境、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地理集聚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新疆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滹沱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丁永康 叶婷 陈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37-1749,共13页
滹沱河流域位于山西和河北两省境内,是山西忻州市和河北石家庄市的“母亲河”,也是海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21年间月尺度MOD13Q1(250 m)数据集,在总结区内植被覆盖空间... 滹沱河流域位于山西和河北两省境内,是山西忻州市和河北石家庄市的“母亲河”,也是海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21年间月尺度MOD13Q1(250 m)数据集,在总结区内植被覆盖空间分异特征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流域内植被时空变化趋势,借助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温度、降水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将区内温度、降水量、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海拔等自然因子,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GDP等人为因子进行统计划分,系统探讨了各驱动因子对NDVI的影响程度,明确了流域内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的驱动力大小,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1)近21年来,区内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每年5—9月NDVI平均值为0.71,Slope指数平均值为0.0035,区内植被恢复以轻度改善为主,NDVI改善区域面积占81.00%,退化区域占10.08%。2)区内NDVI与降水量、温度之间整体均呈现正相关关系,NDVI年际变化同降水量更密切,但阳泉、石家庄周边地区NDVI同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可能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3)区内单个驱动因子对NDVI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降水量>温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人口密度>GDP>海拔,其中前3个因子的q值均大于0.3,作为影响区内NDVI的主要驱动因子。4)区内各驱动因子交互组合驱动力显著高于单个驱动因子,并呈现双因子增强效应,其中人为因子中土地利用类型同自然因子降水量的交互作用最大,q值为0.74,明显高于仅有人为因子或仅有自然因子进行的交互作用。总体来看,人类活动对区内植被覆盖时空格局产生了较强的影响,综合考虑气象因素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是改善区内植被覆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流域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气象因素 驱动因子
下载PDF
藏北高寒草原紫花针茅根系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洪江涛 吴建波 王小丹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7-474,共8页
植物碳(C)、氮(N)和磷(P)元素平衡是当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以往关于植物营养元素的研究多集中于植物叶片水平,而对植物根系元素的研究较少.为此,沿藏北高寒草原安多-那曲-班戈-申扎-尼玛-改则-革... 植物碳(C)、氮(N)和磷(P)元素平衡是当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以往关于植物营养元素的研究多集中于植物叶片水平,而对植物根系元素的研究较少.为此,沿藏北高寒草原安多-那曲-班戈-申扎-尼玛-改则-革吉-噶尔样带,在34个样点采集优势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根系样品,分析其C、N和P元素含量及其相互比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紫花针茅根系C、N和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57.17 ~458.99 mg/g,6.49 ~ 16.42 mg/g,和0.22 ~ 0.77 mg/g;紫花针茅根系N含量与全球植物根系平均值基本一致,但是其根系P含量低于全球平均值;紫花针茅根系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受纬度、经度、生长季降水量、土壤磷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海拔、生长季均温和土壤氮含量对其影响则不显著.紫花针茅通过对高寒环境因子的长期适应,其根系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极端环境下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分配和利用策略,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针茅 根系 地理因子 气候因子 土壤营养
下载PDF
地理探测器在判别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中的应用——以西藏江达县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支泽民 陈琼 +4 位作者 张强 周强 刘峰贵 赵富昌 陈永萍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2期19-26,共8页
高山峡谷区是滑坡灾害频发地区,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呈多发、频发态势。本文选择坐落于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的西藏江达县作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查获取的85个滑坡数据,选取坡度、河流密度、地貌类型、降水量、距断层距离、道路... 高山峡谷区是滑坡灾害频发地区,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呈多发、频发态势。本文选择坐落于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的西藏江达县作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查获取的85个滑坡数据,选取坡度、河流密度、地貌类型、降水量、距断层距离、道路密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岩性等8个稳定性影响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1)按滑坡体体积划分等级,江达县滑坡主要以中、小型滑坡为主;按其稳定性划分,50%以上的滑坡处于稳定状态;按危险等级划分,以Ⅲ级、Ⅳ级为主;江达县滑坡主要沿河流与道路分布,全县地面调查发现85处滑坡全部分布于河流附近,其中71.76%的滑坡分布于道路两侧。(2)江达县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地貌类型、河流密度、道路密度和距断层距离,其贡献率分别为0.501,0.477,0.465,0.332;当影响因子两两相互作用时,因子解释力总是大于单个因子对滑坡稳定性的解释力,即当两种影响因子相互作用时,对于滑坡的失稳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稳定性 地理探测器 高山峡谷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离海距和GIS技术的福建低温精细监测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加义 陈惠 +2 位作者 夏丽花 潘卫华 蔡文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4,共9页
利用福建省1:250000的DEM资料和67个气象站气温观测数据,在建立最低气温与经纬度、海拔高度相关推算方程的基础上,融合离海距因子,对2008—2010年冬季3个冷空气过程的最低气温(数值及分布状态)进行精细模拟,同时总结出利用逐步回归及综... 利用福建省1:250000的DEM资料和67个气象站气温观测数据,在建立最低气温与经纬度、海拔高度相关推算方程的基础上,融合离海距因子,对2008—2010年冬季3个冷空气过程的最低气温(数值及分布状态)进行精细模拟,同时总结出利用逐步回归及综合残差平方和选取适宜离海距的方法。结果表明:融合离海距因子后,对冷空气过程最低气温的模拟效果更好。随着过程平均降温幅度的增大,离海距对过程最低气温模拟值的贡献率有减小趋势。不同冷空气过程的离海距大小存在差异,总体上以50 km为标准,再进一步得出适宜离海距。离海距以外区域最低气温模拟适用经度、纬度、海拔高度3个因子确定的地理气候方程进行,以内区域则适用在上述最低气温模拟方法的基础上融合离海距因子进行,以达到提高低温监测模拟精度和体现海洋对陆地温度调节能力的目的。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适宜离海距 低温过程 温度模拟 地理因子
下载PDF
不同产地车前种子重量、萌发特性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枭剑 李爱花 +3 位作者 杨娟 秦少发 亚吉东 杨湘云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16,共7页
利用国内8个省21个居群的车前(Plantago asiatica)种子,测量其在15℃,15%平衡相对湿度下的重量;通过25/10℃下的萌发实验,统计了种子的萌发率及腐烂率,并通过未萌发新鲜种子的比例对种子可能的休眠程度做出估计。收集采集地的地理及气... 利用国内8个省21个居群的车前(Plantago asiatica)种子,测量其在15℃,15%平衡相对湿度下的重量;通过25/10℃下的萌发实验,统计了种子的萌发率及腐烂率,并通过未萌发新鲜种子的比例对种子可能的休眠程度做出估计。收集采集地的地理及气象信息,对车前种子重量、萌发率、腐烂率及休眠率与地理及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做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车前50粒种子的重量在0.0047~0.0408g之间,平均值为0.0156g;种子重量与分布区降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温度与种子重量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多,种子重量呈增大的趋势。腐烂率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经度、年均温及降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休眠率与年均温及降水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海拔升高、经度减少,温度及降水量下降,车前种子的腐烂率呈下降趋势,休眠程度也逐渐降低;因此西部高海拔地区分布的车前种子具有较浅的休眠及较高的库存活力,因而萌发率较高。车前种子在重量、休眠及萌发习性方面的多样性是其对不同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 种子重量 萌发 休眠 地理因子 气候因子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国出口贸易的地理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84年~2013年中国出口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殷为华 吴非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8,共9页
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的地理格局正进入深度重构期。根据1984年~2013年的中国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促进新时期我国出口贸... 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的地理格局正进入深度重构期。根据1984年~2013年的中国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促进新时期我国出口贸易政策的创新实践。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贸易地理集中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三个重要演化阶段存在差异化的主导影响因素;非农产业的劳动人口比重和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成为两大长期性影响因素;近十年来人民币汇率的灰色关联序呈现不断提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地理集中度 演化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韧性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辉 陈瑶 刘兆阳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4,共9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探索粮食生产韧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粮食生产韧性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方法,分析了粮食生产韧性的...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探索粮食生产韧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粮食生产韧性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方法,分析了粮食生产韧性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4—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整体呈下降趋势,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不足。其中,中部、东部地区韧性水平较高,西部地区韧性水平较低,但整体皆呈下降趋势,只有东北地区韧性水平较为稳定。(2)城镇化率、科技因素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为影响粮食生产韧性的主要因素,各影响因子两两之间交互关系主要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最后,从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粮食生产,积极构建新型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粮食产业发展新格局等方面提出了增强中国粮食生产韧性水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韧性 空间格局 熵值法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with terrain, latitude and longitude in Sichuan- Chongqing Region 被引量:11
20
作者 SHAO Jing'an LI Yangbing NI Jiupa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223-244,共22页
Using the daily temperature data of 9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is paper adopted these methods (e.g., linear regression, trend coefficient, geographical stati... Using the daily temperature data of 9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is paper adopted these methods (e.g., linear regression, trend coefficient, geographical statistics,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s of G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 of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with topography, latitude and longitude. Moreover, the rank of gray cor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elevation, longitude, latitude, topographic position and surface roughness also was meas- ur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1) The elevation affected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most obviously, followed by latitude, and longitude. The slope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and elevation, latitude and longitude was 0.4142, 0.0293 and -0.3270, respectively (2) The rank of gray cor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and geographic factors was elevation 〉 latitude 〉 surface roughness 〉 topographic position 〉 longitude. The gray correla- tion degree between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and elevation was 0.865, followed by latitude with 0.796, and longitude with 0.671. (3) The rate of temperature change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vation. Especially, the warming trend was significant in the plateau and mountain areas of western Sichuan, and mountain and valley areas of southwestern Sichuan (with the warming rate of 0.74℃/10a during the 1990s). However, there was a weak warming trend in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reas. (4) The effects of latitude on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presented the specific regulation, which the warming rate of low-latitude areas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high-latitude areas. However, they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gulation that the increasing of low temperature controlled most of the warming trend, due to the effects of terrain and sically,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long longitude elevation o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5) Ba- direction resulted from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geographic factors transect analysis grey relation short-term scale Sichuan- Chongqing Reg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