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8
1
作者 沈照理 王焰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总结了 2 0世纪 5 0年代末以来的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 ,初步划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5 0年代末— 70年代初 ;第二阶段 ,70年代初— 80年代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末至今 .近年来 ,环境问题在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 总结了 2 0世纪 5 0年代末以来的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 ,初步划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5 0年代末— 70年代初 ;第二阶段 ,70年代初— 80年代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末至今 .近年来 ,环境问题在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也使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 .简要回顾了地下水成因和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控制水的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过程 ,以及水 -岩相互作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 .认为有望取得创新成果的领域包括 :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 ,和极端条件下的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地质流体 地下水 水文地质 环境 地质灾害
下载PDF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0
2
作者 沈照理 王焰新 郭华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简要回顾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历史,它基本经历了一个从水-岩相互作用,到水-岩-有机物相互作用,最后到水-岩-气-有机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除基础地质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课题继续深入外,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含... 简要回顾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历史,它基本经历了一个从水-岩相互作用,到水-岩-有机物相互作用,最后到水-岩-气-有机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除基础地质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课题继续深入外,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含水系统中微量变价元素的迁移、转化与富集、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废物地质处置与CO2封存等,已经成为水-岩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中各种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不断应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包括:地下水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水-岩相互作用中微观机理与宏观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以及水-岩相互作用中的同位素分馏及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质流体 水文地质 环境 水文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大地构造学研究的新兴前沿课题——造山过程中的流体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宗起 汤耀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1-137,共7页
流体活动研究已从俯冲带转移到造山过程。主要研究如下几个问题:(1)造山过程中流体的运移方式和分布规律,即造山带古流体场的重建;(2)流体在造山过程中对各种地质作用的参与;(3)造山带演化特征与流体活动幕次的关系;(4... 流体活动研究已从俯冲带转移到造山过程。主要研究如下几个问题:(1)造山过程中流体的运移方式和分布规律,即造山带古流体场的重建;(2)流体在造山过程中对各种地质作用的参与;(3)造山带演化特征与流体活动幕次的关系;(4)盆山成矿与流体活动的关系等。选择研究程度高、具明显的流体活动特征,同造山成矿发育的年轻造山带或其中一段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将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造山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和盆山转化规律及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作用 造山作用 大地构造
下载PDF
气体(CH_4、H_2S、CO_2等)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段振豪 卫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9-1093,共15页
本文介绍一个通过状态方程和特定粒子相互作用理论建立起来的气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用以计算气体(CH4、H2S、CO2)在纯水和含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条件、成矿热液沸腾、流体不混溶性、水合物形成条件、CO2地质... 本文介绍一个通过状态方程和特定粒子相互作用理论建立起来的气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用以计算气体(CH4、H2S、CO2)在纯水和含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条件、成矿热液沸腾、流体不混溶性、水合物形成条件、CO2地质储藏量等。该模型不仅重现了上百套实验数据(约8000多个数据点),而且具有很强的外延能力。因此适用宽广的温度、压力和盐度范围(CH4:273~523K,1~2000bar,0~6m;H2S:273~500K,0~200bar,0~6m;CO2:273~533K,0~2000bar,0~4.5m),而且精度高、形式简洁。由于使用状态方程和特定粒子相互作用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模型在无需实验数据的情况下能够拓展到诸如海水和地下热卤水等更为复杂的体系。该模型在国际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已被许多国家的同行用以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如计算CH4、H2S和CO2气体在水、卤水和海水等天然水溶液不同温度、压力和盐度条件下的溶解度(即水溶液中最大允许的气体含量),分析矿物流体包裹体的PVTX条件(根据包裹体中气体的总含量和均一温度,用该模型就会很方便得到均一化压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状态方程得到密度和等容线)、计算成矿流体的不混溶性或沸腾点、计算CO2地质储藏量、实验校正等方面。相关研究可进行在线计算:www.geochem-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溶解度 地质流体 成矿流体 包裹体 CO2储藏 甲烷水合物
下载PDF
地球中的流体和穿越层圈构造 被引量:7
5
作者 卢焕章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003-1012,共10页
地球中的流体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地球科学的角度来说,流体应包括气体、液体(水和石油)、熔体和地球中受应力作用而移动的物体。在半经为6378 km的固体地球中可分为7个层圈。目前对地球内部流体的了解很少,为探索流体在各层圈中的... 地球中的流体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地球科学的角度来说,流体应包括气体、液体(水和石油)、熔体和地球中受应力作用而移动的物体。在半经为6378 km的固体地球中可分为7个层圈。目前对地球内部流体的了解很少,为探索流体在各层圈中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和分布,以现阶段对地球层圈和流体研究程度来看,其重点应放在地球中穿越层圈的构造部分和地壳。地球中穿越层圈的构造主要有三个:板块构造的俯冲带是由上到下的穿越层圈构造,向下俯冲的大洋岩石圈可以抵达地幔过渡带;大洋中脊的扩张引起的由下而上的穿越层圈构造,使岩石圈和地幔的熔流体从下向上运移;地幔柱引起的由下而上的穿越层圈构造,使地幔的熔流体从下向上迁移。通过对三个穿越层圈构造和地壳中流体的研究,可以得出地壳、岩石圈、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和核幔边界层流体的种类和成分、流动和演化。这是至今为至能鉴定到地球中深部流体的方法。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是当前地球中流体科学研究的重点,并对开展深部找矿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中的流体 穿越层圈构造 地壳 俯冲带 大洋中脊 地幔柱
下载PDF
盆-山耦合关系与成烃作用——以准噶尔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丘东洲 李晓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12,共7页
通过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论证 ,笔者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前陆坳陷与西准噶尔造山带之间在成因上具有耦合关系 ,即准噶尔盆地西北前陆拗陷的形成、演化与西准噶尔造山带的上隆、推覆之间存在内在成因联系。准噶尔西北地区的... 通过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论证 ,笔者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前陆坳陷与西准噶尔造山带之间在成因上具有耦合关系 ,即准噶尔盆地西北前陆拗陷的形成、演化与西准噶尔造山带的上隆、推覆之间存在内在成因联系。准噶尔西北地区的基底为早中古生代洋壳物质 ,准噶尔盆地西北地区的中泥盆世为残余洋盆 ,晚泥盆世—晚石炭世为弧前残余洋盆 ,二叠纪为前陆盆地。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地区的前陆坳陷与西准噶尔造山带在盆 山转换过程中地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认为现克拉玛依油区油气的形成演化与盆 山转换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造山带 油气 地质流体 新疆 成烃作用 盆—山耦合关系 油气形成
下载PDF
Mixing processes and patterns of fluids in alkane-CO_(2)-water system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Microscopic visual physical thermal simulations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7
作者 Guanghui YUAN Shuqi WU +3 位作者 Yingchang CAO Zihao JIN Keyu LIU Yanzhong W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622-1646,共25页
Various types of geofluids exist in deep and ultra-deep layer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The geofluids are much more active under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HTHP)conditions,but their properties are unclear.We si... Various types of geofluids exist in deep and ultra-deep layer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The geofluids are much more active under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HTHP)conditions,but their properties are unclear.We simulated the mixing of different fluids in CH_(4)/C_(3)H_(8)/C_(6)H_(14)/C_(8)H_(18)-water systems and C_(6)H_(14)/C_(8)H_(18)-CO_(2)-H_(2)O systems at temperatures of 25℃ to 425℃ and pressures of 5 MPa to 105 MPa,using an in-situ micron quartz capillary tube thermal simulation system and molecular dynamics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The mixing processes,patterns,and mechanisms of various fluids were analyzed at microscale under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scibility of fluids in the different alkane-H_(2)O and alkane-CO_(2)-H_(2)O systems is not instantaneous,but the miscibility degree between different fluid phases increases as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rise during the experiments.The physical thermal experiments(PTEs)show that the mixing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initial miscibility,segmented dynamic miscibility,and complete miscibility.The molecular dynamics numerical simulations(MDNSs)indicate that the mixing process of fluids in the alkane-H_(2)O and alkane CO_(2)-H_(2)O system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and eight stages,respectively.The carbon number affects the miscibility of alkanes and water,and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required to reach the same miscibility stage with water increase with the carbon number(C_(3)H_(8),C_(6)H_(14),CH_(4),C_(8)H_(18)).CO_(2) has a critical bridge role in the miscibility of alkanes and water,and its presenc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temperatures required to reach the initial,dynamic,and complete miscibility of alkanes and water.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nalyz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miscibility of geofluids in deep and ultra-deep HTHP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HTHP) Alkane-H_(2)O-CO_(2)system Mixing of geofluids In-situ visualization thermal experiments Molecular dynamics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Earthquake geochemical scientific expedition and research
8
作者 Chang Lu Xiaocheng Zhou +5 位作者 Zhi Chen Zhaofei Liu Le Hu Fengxia Sun Giovanni Martinelli Ying Li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4期58-64,共7页
Large earthquakes can cause both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but they also provide invaluable opportunities for earthquake scientific research. Geofluids, due to their wide distribution, sensitive response to unde... Large earthquakes can cause both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but they also provide invaluable opportunities for earthquake scientific research. Geofluids, due to their wide distribution, sensitive response to underground conditions, and ease of observation, are widely applied in field investigations after earthquakes. Analyzing the origin of fluids,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temperature/pressure conditions, and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geofluid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mechanism of earthquake precursor anomalies, shortterm prediction methods, identification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s, determination of earthquake risk,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ost-earthquake fluids. This article details post-earthquake scientific expeditions and research on fluid geochemistry in China and abroad, aimed at providing ideas and guidance for future scientific expedition work and geochemistry-related earthquak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fluids GEOCHEMISTRY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小久 匡耀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87-91,共5页
提出了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某一地质时期,在沉积盆地内部,受动力驱动的流体从发生、发展到终止的整个演化过程中,流体流场、温度场和地球化学场构成的整体。并根据流体运动的驱动力将其划分为压实、重力和热动力流... 提出了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某一地质时期,在沉积盆地内部,受动力驱动的流体从发生、发展到终止的整个演化过程中,流体流场、温度场和地球化学场构成的整体。并根据流体运动的驱动力将其划分为压实、重力和热动力流体系统。论述了三类流体系统的流场和温度场基本特征。在建立盆地二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Bethke(1985)推导的描述压实流体的流动方程、热传导方程和介质连续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粤北盆地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压实流体流场和温度场。从流体散聚规律探讨了区域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沉积盆地 成矿流体系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白杨沟泥火山群地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10
作者 马勇 马向贤 +5 位作者 张力 胥旺 李小雅 卢昌顺 傅庆州 郑国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2-502,共11页
泥火山溢出地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解释泥火山的物质来源、油气水岩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构造活动性等。目前白杨沟泥火山群至少有75个仍在活动的喷口,其中有明显泥水溢出的喷口约40个。释放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并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泥火山溢出地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解释泥火山的物质来源、油气水岩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构造活动性等。目前白杨沟泥火山群至少有75个仍在活动的喷口,其中有明显泥水溢出的喷口约40个。释放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并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等。甲烷的δC值为-51.1‰~-44.3‰,二氧化碳的δC值为-21.8‰~10.7‰,具有热成因原油伴生气特征,但也可能经历了微生物的改造作用。喷口泥水富集Na^(+)、Cl^(-)、HCO^(-)等离子,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和NaHCO型,可能是地下油气藏中的油田水与储存在深部地层中的古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并经历过比较复杂的油气水岩相互作用。白杨沟泥火山的活动强度整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喷口气体的宏观渗漏强度和泥水pH值也明显降低,二氧化碳的δC逐渐偏重,甲烷的δC变轻,揭示西侧区域泥火山与地下深部的连通性较好,地下地质流体向地表的运移速率较快,遭受的微生物改造程度相对较低,对流体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火山 地质流体 碳同位素 水岩相互作用
下载PDF
宽广温压范围内纯流体pVT性质的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辉安 胡家文 唐明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5-208,共4页
一个具有 1 9个参数的半经验状态方程 ,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关于体积的多项式方程 ,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对于气体和超临界流体 ,该方程可以在很宽的温压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精度。用该方程计算 H2 O、CO2 、CH4、H2 、CO、O2 等流体的 p VT关... 一个具有 1 9个参数的半经验状态方程 ,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关于体积的多项式方程 ,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对于气体和超临界流体 ,该方程可以在很宽的温压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精度。用该方程计算 H2 O、CO2 、CH4、H2 、CO、O2 等流体的 p VT关系 ,结果令人满意。在从常温常压直到 4 0 0 0~ 50 0 0 K和 90~ 60 0 GPa的范围内 ,预测的体积误差为 :平均偏差小于 1 % ,最大偏差小于 6% ,标准偏差小于 1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状态方程 pVT性质预测 地球化学行为 温压范围
下载PDF
热对流成岩作用的基本特征与研究意义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立 于均民 +1 位作者 孙晓明 杨庆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83-585,共3页
介绍了热对流产生的条件与地质背景 ,指出火成侵入体、盐丘和活跃断层周围等温线陡倾斜场所易发生热对流成岩作用。综述了岩浆成因热对流的岩石学记录 ,包括热变质作用、突然升温—逐渐降温的自生矿物组合和相对高温的自生矿物类型 ,分... 介绍了热对流产生的条件与地质背景 ,指出火成侵入体、盐丘和活跃断层周围等温线陡倾斜场所易发生热对流成岩作用。综述了岩浆成因热对流的岩石学记录 ,包括热变质作用、突然升温—逐渐降温的自生矿物组合和相对高温的自生矿物类型 ,分析了自生伊利石的 K/Ar年龄在热对流成岩作用研究中的作用。阐述了热对流成岩作用对盆地动力学、砂岩储层和油气运移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对流 热对流成岩作用 盆地流体 岩浆成因
下载PDF
从新世纪独联体有关地球排气和油气成因理论进展所得到的启示 被引量:8
13
作者 杜乐天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1-9,共9页
近20年来,令人惊讶的是,独联体油气地质界很多知名学者的油气成因观点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很多新理论和新思路。这是我们现在很不了解的,其认识水平超过美欧油气地质学界,很有必要向国内同行加以介绍。
关键词 地球排气作用 地球深部流体 地球动力学 石油天然气成因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地质流体运动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5
14
作者 曾溅辉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1期37-42,共6页
沉积盆地内地质流体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有压实作用、地下水重力作用、构造作用和进入盆地中的热流。在不同的驱动力作用下,地质流体可有离心流、向心流、穿越流以及幕式和集中式等不同的运动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亦存在差异。在压实作用... 沉积盆地内地质流体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有压实作用、地下水重力作用、构造作用和进入盆地中的热流。在不同的驱动力作用下,地质流体可有离心流、向心流、穿越流以及幕式和集中式等不同的运动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亦存在差异。在压实作用驱动下,油气藏围绕盆地生油中心成环状分布。在重力作用驱动下,油气主要聚集在地下水的低势区,如盆地的斜坡和中心,或地下水中下游的靠盆地一侧。构造作用驱动下的油气运移比较复杂,油气主要聚集在冲断层一侧,但也可以长距离运移到斜坡带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地质流体 运动模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李明诚 李剑 +2 位作者 万玉金 邓祖佑 杜秀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7,共5页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要是沉积盆地内的含烃流体活动 ,它是盆地流体与盆地岩石在温度、压力场下的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幕式流动是油气运移的最大特征 ,与盆地的幕式构造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研究盆地流体可以为研究地壳深部地流体提供一个窗口。地壳深部的变质流体可能也是呈幕式活动并产生幕式的构造运动。在盆地外深部流体的作用下有必要对油气的无机成因、热降解机理、深盆热水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流体 盆地流体 油气运移 幕式流体 幕式构造活动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运移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明诚 孙大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29-33,共5页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理论是 3个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的前缘地质科学理论。油气运移是盆地内的地流体活动 ,它贯穿整个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 ,直接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 ,同时还要受盆地外地流体的影响。封隔体是盆地演...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理论是 3个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的前缘地质科学理论。油气运移是盆地内的地流体活动 ,它贯穿整个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 ,直接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 ,同时还要受盆地外地流体的影响。封隔体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地层非均匀性、不平衡压实和不均一成岩的必然产物 ;封隔体具有封闭的水动力系统 ,与外部隔绝或有限连通 ,而其内部则是相互连通 ,因此 ,它既是油气的运聚单元也是油气的勘探单元。含油气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含烃流体系统 ,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控制了含油气系统的时空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地流体 封隔体 含油气系统 评价
下载PDF
成矿地质流体体系的主要类型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建明 赵善仁 +2 位作者 刘伟 储雪蕾 常旭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地壳中可划分出五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①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②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喷流流体体系;③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体体系;④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含与大型剪切带有... 地壳中可划分出五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①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②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喷流流体体系;③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体体系;④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含与大型剪切带有关)的变质流体体系;⑤与地幔排气过程有关的深部流体体系。简要讨论了每个成矿流体体系的发生、演化、特征和成矿作用。并指出,成矿地质流体体系的时间—空间演化动力学轨迹实际上就是热液矿床的相继定位以及有关的矿床系列不断被完成的过程,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认识的、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流体体系 热液成矿 成矿地质 类型
下载PDF
地壳中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建明 储雪蕾 +3 位作者 刘伟 孙世华 覃功炯 常旭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1期31-40,共10页
本文论述了地质流体研究的学科前缘性.认为地壳中可划分出六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1)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2)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浪喷流派体体系(3)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 本文论述了地质流体研究的学科前缘性.认为地壳中可划分出六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1)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2)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浪喷流派体体系(3)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体体系(4)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变质流体体系(5)与地幔排气过程有关的深部流体体系(6)与大型剪切带的发生演化有关的流体体系并简要讨论了每个成矿流体体系的发生、演化、特征和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流体体系 热液成矿 地壳 成矿
下载PDF
泌阳凹陷地质流体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包书景 何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在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黏土矿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入手,详细分析了地质流体的性质、组成、流动方式、迁移速度等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形成和分...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在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黏土矿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入手,详细分析了地质流体的性质、组成、流动方式、迁移速度等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砂岩储集层中参与成岩反应的碎屑活性组分和地质流体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黏土矿物的形成和分布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砂岩储集层的孔渗性和含油气性;高岭石发育层段与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渗透率的增加以及油气的富集层段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黏土矿物 成岩作用 流动方式 迁移速度 泌阳凹陷
下载PDF
高演化页岩纳米孔隙在过熟阶段的形成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中扬子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含水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七林 刘安 +3 位作者 李楚雄 陈奇 蒋兴超 蔡苏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0-2171,共12页
我国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寒武系页岩现今普遍处于过熟阶段,该套页岩储层内地质流体活动相对频繁,然而其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中扬子宜昌黄陵隆起区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样品进行了封闭体系... 我国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寒武系页岩现今普遍处于过熟阶段,该套页岩储层内地质流体活动相对频繁,然而其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中扬子宜昌黄陵隆起区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样品进行了封闭体系含水热模拟实验,获得了热成熟度介于Ro=2.26%~4.01%之间的页岩储层样品,对这些页岩样品进行了碳-硫和矿物组成、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观测等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随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加,页岩TOC变化不明显,硫、无机碳和粘土矿物含量持续减少,长石含量持续增加,在Ro≥2.7%时,石英含量显著降低,透辉石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实验条件下,高演化页岩生排烃能力相对较弱,黄铁矿、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和石英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溶蚀,与此同时,形成了长石和透辉石等矿物.地质流体作用下,高演化页岩内纳米孔隙发育主要受黄铁矿、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和石英等矿物溶蚀控制,矿物溶蚀有利于页岩内介孔,尤其宏孔发育,宏观上表现为矿物含量与总孔和宏孔体积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矿物生成对页岩内微孔发育不利,对介孔和宏孔发育较有利,这是矿物溶蚀占据主导地位的进一步体现;烃类生成和排出对高演化页岩纳米孔隙发育影响较小,这与该阶段页岩生排烃能力较弱相吻合.随矿物溶蚀或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加,微孔丰度、体积和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并逐步向介孔和宏孔转化,表现为微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与介孔和宏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呈负相关.该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地质流体作用下高演化页岩储层内纳米孔隙发育机理及主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热模拟实验 纳米孔隙 矿物溶蚀 孔隙体积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