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326
1
作者 何登发 贾承造 +3 位作者 德生 张朝军 孟庆任 石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77,共14页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晚泥盆世到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阶段),塔西南边缘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侏罗纪到第四纪(新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出现了3个次级旋回。伸展期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大。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方式决定了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制约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体制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二叠纪碱性花岗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64
2
作者 洪大卫 黄怀曾 +2 位作者 肖宜君 徐海明 靳满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9-230,共12页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的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276—286Ma)生成于张性的构造环境,较西伯利亚板块同中朝板块之间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事件晚约60Ma,属于造山后的A型花岗岩,可作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但在中朝板...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的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276—286Ma)生成于张性的构造环境,较西伯利亚板块同中朝板块之间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事件晚约60Ma,属于造山后的A型花岗岩,可作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但在中朝板块北缘晚石炭世-二叠纪只发育钙碱性的晚造山花岗岩,直到三叠纪才出现碱性正长岩。相邻两大板块边缘之间岩浆活动的非对称性可能是受板块间面积和质量差别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花岗岩 碱性 二叠纪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65
3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2 位作者 胡华斌 郭保健 白凤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304,共13页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少量热液碳酸盐脉型。结合Re_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及其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特点和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黄龙铺钼矿床形成于(221.5±0.3)Ma外,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大规模成矿主要出现在(144.8±2.1)^(132.4±2.0)Ma时限之间,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局部伸展过程、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岩石圈拆沉及伸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东秦岭钼矿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综述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rigins, and geodynamic settings of supergiant gold metallogenic provinces 被引量:255
4
作者 Robert Kerrich Richard Goldfarb +1 位作者 David Groves Steven Garw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S1期1-68,共68页
There are six distinct classes of gold deposits, each represented by metallogenic provinces, having 100's to > 1 000 tonne gold production. The deposit classes are: (1) erogenic gold; (2) Carlin and Carlin-like... There are six distinct classes of gold deposits, each represented by metallogenic provinces, having 100's to > 1 000 tonne gold production. The deposit classes are: (1) erogenic gold; (2) Carlin and Carlin-like gold deposits; (3) epithermal gold-silver deposits; (4) copper-gold porphyry deposits; (5) iron-oxide copper-gold deposits; and (6) gold-rich volcanic hosted massive sul-fide (VMS) to sedimentary exhalative (SEDEX) deposits. This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ore and alteration mineral assemblages; ore and alteration metal budgets; ore fluid pressure(s) and compositions; crustal depth or depth ranges of formation; relationship to structures and/or magmatic intrusions at a variety of scales; and relationship to the P-T-t evolution of the host terrane. These classes reflect distinct geodynamic settings. Orogenic gold deposits are generated at mid-crustal (4-16 km) levels proximal to terrane boundaries, in transpressional subduction-accretion complexes of Cordilleran style erogenic belts; other orogenic gold provinces form inboard by delamina-tion of mantle lithosphere, or plume impingement. Carlin and Carlin-like gold deposits develop at shallow crustal levels (< 4 km) in extensional convergent margin continental arcs or back arcs; some provinces may involve asthenosphere plume impingement on the base of the lithosphere. Epithermal gold and copper-gold porphyry deposits are sited at shallow crustal levels in continental margin or intraoceanic arcs. Iron oxide copper-gold deposits form at mid to shallow crustal levels;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extensional intracratonic anorogenic magmatism. Proterozoic examples are sited at the transition from thick refractory Archean mantle lithosphere to thinner Proterozoic mantle lithosphere. Gold-rich VMS deposits are hydrothermal accumulations on or near the sea-floor in continental or intraoceanic back arcs.The compressional tectonics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s generated by terrane accretion; high heat flow stems from crustal thickening, delamination of overthickened 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DEPOSIT OROGENIC GOLD DEPOSIT geodynamics TECTONIC setting supercontinent.
原文传递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峰期的主要地质效应和形成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232
5
作者 翟明国 孟庆任 +7 位作者 刘建明 侯泉林 胡圣标 李忠 张宏福 刘伟 邵济安 朱日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华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始于 15 0~ 14 0Ma ,终于 110~ 10 0Ma ,峰期是 12 0~ 110Ma ,总体上是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 ,由EW向转变为NNE向的盆岭构造格局。但是转折过程有复杂的细节和多次挤压与伸展的转变 ,边缘与克拉... 华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始于 15 0~ 14 0Ma ,终于 110~ 10 0Ma ,峰期是 12 0~ 110Ma ,总体上是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 ,由EW向转变为NNE向的盆岭构造格局。但是转折过程有复杂的细节和多次挤压与伸展的转变 ,边缘与克拉通内部、北缘与南 (东 )缘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变化。南 (东 )缘的挤压构造以 2 30~ 2 10Ma为主 ,然后在 130~ 110Ma期间达到构造转折的剧变期。北缘则似乎表现出 2 30~ 2 10Ma和 180 ( 170 )~ 16 0 ( 15 0 )Ma两期挤压构造 ,130~ 110Ma是构造转折的峰期。盆地的演化有多样性 ,燕山地区前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与挤压挠曲盆地带相邻并存的盆山结构 ;而后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北东向裂谷盆地与断隆相间的盆岭结构 ;晚侏罗世后时期则呈现出北东—北北东向盆地与“活动”断隆相间 ,并受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控制的盆山结构。大别山南北隆升历史完全不同。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 ,华北东部的岩石圈在古生代末期已有减薄表现 ,在中生代急剧减薄 ,地幔和下地壳发生大规模置换 ,至 130~ 110Ma到达顶峰。新生代以来又有加厚的趋势。中生代构造转折不具典型造山带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中生代 构造转折 动力学
下载PDF
论燕山运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本质 被引量:207
6
作者 吴福元 孙德有 +1 位作者 张广良 任向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包体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总结发现 ,中国东部在燕山期主要表现为岩石圈的减薄 ,并在其东部出现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独特地质现象。早先应该存在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大多由于拆沉作用而不复...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包体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总结发现 ,中国东部在燕山期主要表现为岩石圈的减薄 ,并在其东部出现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独特地质现象。早先应该存在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大多由于拆沉作用而不复存在 ,现今岩石圈地幔主体是在燕山晚期及其以后形成的。因此 ,中国东部燕山运动的本质就是岩石圈的减薄乃至岩石圈地幔的消失。研究认为 ,这种岩石圈减薄的触发因素可能与当时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有关。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动力学效应是产生强烈的岩浆板底垫托作用及相伴随的深部地壳的高温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 ,形成巨量岩浆的侵位与喷发 ,并造成新生地壳的显著增生和原有地壳的重新调整。同时 ,这种地球动力学过程将携带大量地幔物质 (包括成矿物质 )进入地壳 ,并形成地壳尺度的大规模流体循环 ,从而产生大面积、突发性的巨量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岩石圈拆沉 燕山活动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安徽庐江—枞阳地区A型花岗岩的LA-ICP-M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5
7
作者 范裕 周涛发 +3 位作者 袁峰 钱存超 陆三明 DAVID Cook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15-1724,共10页
本文对安徽庐江—枞阳地区产出的 A 型花岗岩体(碱性侵入岩体)进行了锆石 LA-ICP-MS U-Pb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城山岩体、花山岩体、黄梅尖岩体和枞阳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6.5±2.1Ma、126.2±0.8Ma、125.4±1.7M... 本文对安徽庐江—枞阳地区产出的 A 型花岗岩体(碱性侵入岩体)进行了锆石 LA-ICP-MS U-Pb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城山岩体、花山岩体、黄梅尖岩体和枞阳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6.5±2.1Ma、126.2±0.8Ma、125.4±1.7Ma和124.8±2.2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126~124Ma 之间。这些岩体的硅含量和全碱含量均较高,准铝质;稀土含量中等,强 Eu亏损,呈略右倾的海鸥型稀土配分模式,均为 A1型花岗岩。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高碱钙碱性侵入岩和盆地内火山岩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126~124Ma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壳伸展最强烈的阶段,这一研究成果对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早期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LA—ICP—MS定年 长江中下游 庐江—枞阳地区 地臻动力学
下载PDF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69
8
作者 叶天竺 肖克炎 严光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9,共9页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对陆地近地表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的区位、数量和质量的评价工作已经成...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对陆地近地表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的区位、数量和质量的评价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文章对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体系进行了详细、系统的介绍。该体系以地球动力学、成矿动力学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最大限度地分析地质构造的成矿信息,以各级成矿区带为单元,划分主要矿产的矿床预测类型,建立矿床模型,总结区域成矿系列。全面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所显示的地质找矿信息,运用体现地质成矿规律内涵的预测技术,全面、全过程应用空间数据库及GIS技术,在圈定成矿预测区的基础上估计潜在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成矿系列 综合信息 矿产预测 地球动力学 成矿动力学
下载PDF
晚侏罗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与变形特征 被引量:167
9
作者 董树文 张岳桥 +4 位作者 陈宣华 龙长兴 王涛 杨振宇 胡健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6-317,共12页
板块构造研究成果与同位素精确定年数据的积累,使我们对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东亚多向汇聚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球三大洋在晚侏罗世(165±5)M a近乎同时的开启,以及东亚周边古太平洋、新特提斯洋和蒙古—鄂霍茨克... 板块构造研究成果与同位素精确定年数据的积累,使我们对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东亚多向汇聚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球三大洋在晚侏罗世(165±5)M a近乎同时的开启,以及东亚周边古太平洋、新特提斯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消亡,在中国中东部和东亚地区形成了多向挤压汇聚的燕山期构造体系,即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简称东亚汇聚)。东亚汇聚启动了经典的燕山运动,发育了独特的构造变形特征。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具有两个近乎稳定的刚性陆核,即鄂尔多斯地块和四川(盆地)地块,在它们的周缘形成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多向挤压变形和似前陆盆地,如大巴山晚侏罗世前陆。此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影响了东亚和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板内变形作用,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形成了反映南北向挤压的蒙古弧共轭走滑断裂系统、燕山—阴山陆内造山带、大别山—大巴山侏罗纪陆内造山带等典型的燕山期构造带。东亚汇聚具有深刻的全球构造背景与动力来源,是重要的科学研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东亚多向汇聚 构造体系 动力来源 变形特征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 被引量:116
10
作者 刘和甫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99-724,共26页
沉积盆地分类和构造样式分析应从(1)几何学,(2)运动学,(3)动力学和(4)时间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从动力学系统可以将盆地分为;(1)裂陷盆地,(2)压陷盆地和(3)走滑盆地3大类;随着时间进展从板块运动学系统可以划分出盆地的演化序列;在一定构... 沉积盆地分类和构造样式分析应从(1)几何学,(2)运动学,(3)动力学和(4)时间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从动力学系统可以将盆地分为;(1)裂陷盆地,(2)压陷盆地和(3)走滑盆地3大类;随着时间进展从板块运动学系统可以划分出盆地的演化序列;在一定构造阶段可以形成一定的盆地几何特征,各类盆地相应地产生伸展构造体系、压缩构造体系和走滑构造体系等各种构造样式,盆地构造分析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和技术路线,全球动力学系统和板块构造理论为盆地分类提供理论基础,构造样式对比为预测和外推盆地的构造圈闭类型及反射地震剖面解释提供各种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地球动力学 沉积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 被引量:141
11
作者 葛荣峰 张庆龙 +4 位作者 王良书 解国爱 徐士银 陈娟 王锡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95,共16页
本文综合应用盆地构造解析、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松辽盆地基底是前侏罗纪古亚洲洋构造域众多微板块、地体拼贴形成的复合陆块。中—晚侏罗世,盆地基底受到郯(城)—庐(江)... 本文综合应用盆地构造解析、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松辽盆地基底是前侏罗纪古亚洲洋构造域众多微板块、地体拼贴形成的复合陆块。中—晚侏罗世,盆地基底受到郯(城)—庐(江)断裂系北段大规模左旋走滑活动的强烈改造,派生NNE、NNW和近NS向次级断裂,控制了基底构造格局、断陷盆地分布及其构造。断陷期可划分为早、晚两个脉冲式伸展阶段,早期阶段受多方向平面式正断层控制发育堑—垒构造,具有双向纯剪伸展的特点,但NNE向拉伸更显著,可能是深部岩石圈拆沉引起热穹窿与基底断裂持续左旋走滑拉分的叠加;晚期阶段受低角度犁式正断层控制发育西断东超的复合半地堑,受控于近EW向单剪伸展机制,是区域性地壳伸展拆离与岩石圈减薄的结果。拗陷期大规模热沉降是对古太平洋构造域向东迁移的响应。白垩纪末期盆地受到NWW向脉冲式挤压而发生反转,可能与伊泽纳奇板块消亡、太平洋板块开始俯冲这一转换过程中的地体拼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构造演化 构造体制转换 郯庐断裂系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东北亚地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 被引量:116
12
作者 吴福元 曹林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3,共13页
东北亚地区由南部的华北地块、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块和其间的造山带组成,古生代期间基本完成块体拼贴的造山作用过程,中新生代期间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通过对近1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作者对该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 东北亚地区由南部的华北地块、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块和其间的造山带组成,古生代期间基本完成块体拼贴的造山作用过程,中新生代期间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通过对近1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作者对该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古老地块的性质及与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的关系、古生代造山作用的特点及地球动力学模型、中新生代东亚大陆边缘的地质演化格局、深部地质与地壳演化等,并讨论了该区在全球地球科学理论研究上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东北亚地区 古亚洲洋 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Porphyry Cu-Mo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Mineralization ages and their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17
13
作者 GE WenChun WU FuYuan +1 位作者 ZHOU ChangYong ZHANG Ji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4期3416-3427,共12页
东方 Xing “一 -- 蒙古(Xing-Meng ) Orogenic 带(XMOB ) 是斑岩铜(Cu ) 的重要区域之一在中国的铝(瞬间) 存款。然而,在矿化作用和他们的 geodynamic 意义的准确年龄的研究是很有限的。在这研究,从 Duobaoshan Cu 的 granodioritic... 东方 Xing “一 -- 蒙古(Xing-Meng ) Orogenic 带(XMOB ) 是斑岩铜(Cu ) 的重要区域之一在中国的铝(瞬间) 存款。然而,在矿化作用和他们的 geodynamic 意义的准确年龄的研究是很有限的。在这研究,从 Duobaoshan Cu 的 granodioritic 岩石扔, Daheishan 瞬间沉积物被选择做锆石虾 U-Pb 分析以便抑制他们的矿化作用年龄。Geochronological 数据显示矿化作用的二个事件发生在 Duobaoshan Cu 存款。与 Duobaoshan 斑岩 Cu 存款有关的 granodiorite 被形成在与 485 ± 8 妈的锆石 U-Pb 年龄早古生代,而与 Sankuanggou skarn 类型 Cu 存款有关的 granodiorites 是 emplaced 在里面,有锆石 U-Pb 的侏罗记 176 ± 3 和 177 ± 3 妈变老。在吉林省的 Daheishan 区域,与斑岩瞬间存款有关的 granodiorite 斑岩的炮兵阵地年龄在 178 ± 3 妈在 170 ± 3 妈,和 unmineralized monzogranite 被标明日期。因此, Cu 瞬间矿化作用的二个事件分别地在东方 XMOB 被开发,在 -485 妈和 -175 妈。基于地质的历史和 granitoids 的空间时间的分发在东北( NE )中国, Duobaoshan Cu 存款与 Xing 的碰撞有关,这被建议“and Erguna 堵住在早古生代,并且 Sankuanggou Cu 和 Daheishan 瞬间存款在侏罗记期间与Paleo和平的板的 subduction 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铜-钼堆积物 矿化年龄 地球动力学 锆石
原文传递
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和成矿地球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98
14
作者 毛景文 杨建民 +1 位作者 韩春明 王志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近年来 ,在东天山地区地质找矿不断取得突破 ,一系列大型、中型铜金矿床先后被发现 .绝大多数铜金矿床在空间上密集分布于黄山 -康古尔缝合 -剪切带两侧的岛弧带内 ,时间上集中在石炭纪—二叠纪 .金矿床包括造山型、石英脉型和浅成低温... 近年来 ,在东天山地区地质找矿不断取得突破 ,一系列大型、中型铜金矿床先后被发现 .绝大多数铜金矿床在空间上密集分布于黄山 -康古尔缝合 -剪切带两侧的岛弧带内 ,时间上集中在石炭纪—二叠纪 .金矿床包括造山型、石英脉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 ,铜矿床包括斑岩型、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及铜镍硫化物型 .金、铜和铜镍矿化各自成系统产出 ,为板块俯冲晚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镁铁质 -超镁铁质和中酸性 -酸性花岗质岩浆侵位 -喷发事件的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多金属矿床 金矿床 铜矿床 成矿系统 地球动力学 东天山 成矿地质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5
15
作者 张宏飞 陈岳龙 +3 位作者 徐旺春 刘荣 袁洪林 柳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10-2922,共13页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35±2Ma,属印支早期,而温泉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18±2Ma,属印支晚期。这些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 SiO_2=63.34~68.06%,K_2O/Na_2O=0.82~1.36,岩石均为准铝质(A/CNK=0.9~1.0),并属中钾到高钾钙碱性岩系。它们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有着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_N 值主要介于10~15之间,存在微弱到中等程度的负 Eu 异常(Eu/Eu~*=0.5~0.8)。岩石初始 Sr 同位素比值 I_(Sr)=0.70701-0.70952,ε_(Nd)(t)=-3.8到-8.4,指示它们的岩浆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这些岩石以高放射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其全岩初始 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_t=18.068~18.748、(^(207)Pb/^(204)Pb)_t=15.591~15.649、(^(208)Pb/^(204)Pb)_t=38.167~38.55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原岩为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并且这类原岩可能派生于元古宙富集地幔,但在不同区段,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存在着一定程度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根据花岗岩类对深部地壳物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其区域对比,共和盆地周缘的西秦岭、柴达木(包括东昆仑)和欧龙布鲁克块体具有统一的地壳基底组成,并具有扬子型块体的构造属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早期花岗岩类(以黑马河岩体为代表)可能形成于俯冲陆壳断离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而印支晚期花岗岩类(以温泉岩体为代表)形成于中央造山带在地壳加厚作用后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成因 构造属性 地球动力学 共和盆地 青海 中国西部
下载PDF
天山古生代洋陆转化特点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6
16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3 位作者 徐学义 李向民 马中平 王利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20,共12页
本文简要评述了天山地区前寒武纪洋陆格局、古生代洋盆的开启与闭合的时限、古生代洋陆格局、下石炭统底部碰撞造山磨拉石发现的地质意义、以及石炭—二叠纪大规模裂谷岩浆作用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等问题 。
关键词 天山 古生代 洋陆转化 大陆裂谷 磨拉石 地球动力学 岩浆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岩浆作用过程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6
17
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4 位作者 冀登武 厉子龙 董传万 贾承造 魏国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11,共8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认为基性岩浆来自于均一的富集地幔,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深部岩浆向地表上升迁移...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认为基性岩浆来自于均一的富集地幔,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深部岩浆向地表上升迁移过程中,导致了上部岩石圈的快速隆升,并造成塔里木盆地的区域性抬升和海水向西退出,并进入陆相碎屑岩沉积阶段。当隆升的作用力超过了岩石圈的扰曲强度时,岩石圈发生破裂,导致了塔里木盆地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的岩浆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并与吐哈盆地、红柳河地区、北山地区、扬子板块西缘地区的二叠纪岩浆作用共同构成了古特提斯北缘一次强烈岩浆作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岩浆作用 深部地质过程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燕山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88
18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4 位作者 侯明金 杜建国 范裕 朱光 岳书仓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71,共7页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南(赣东北地区)、北(皖南地区)两侧发育花岗岩类,且与成矿关系密切。对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造山过程动力学及低Nd模式年龄分析表明,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规模较大的侵入岩浆活动,赣东北地...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南(赣东北地区)、北(皖南地区)两侧发育花岗岩类,且与成矿关系密切。对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造山过程动力学及低Nd模式年龄分析表明,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规模较大的侵入岩浆活动,赣东北地区以燕山早—中期为主,皖南—浙西地区以燕山中—晚期为主。燕山早期两大动力学体系的转换(160Ma~170Ma),NE向赣东北深大断裂的线性拉张减薄作用,引起幔源岩浆上升并与地壳相互作用形成赣东北斑岩体;燕山中晚期(<145Ma),皖南与赣东北的动力学背景趋于一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挤压作用使上溪群或成分类似于上溪群的基底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皖南—浙西地区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和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 造山过程动力学 ND模式年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正长岩的发现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5
19
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2 位作者 董传万 贾承造 汪振国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二叠纪是塔里木盆地演化的一个很重要阶段。在研究塔里木盆地内部岩浆作用的过程中首次发现盆地内部正长岩岩体,其39Ar-40Ar年龄为277.7±l.3Ma,属于早二叠世。该正长岩为形成于板块内部的碱性正长岩,它与盆... 二叠纪是塔里木盆地演化的一个很重要阶段。在研究塔里木盆地内部岩浆作用的过程中首次发现盆地内部正长岩岩体,其39Ar-40Ar年龄为277.7±l.3Ma,属于早二叠世。该正长岩为形成于板块内部的碱性正长岩,它与盆地内部的二叠纪玄武岩、辉绿岩岩墙一起构成了一套发育于裂谷性盆地的岩浆岩组合,说明二叠纪时塔里木盆地处于裂谷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岩 地球动力学 塔里木盆地 二叠纪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79
20
作者 李永峰 王春秋 +1 位作者 白凤军 宋艳玲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6期571-578,共8页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 -三道庄 -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钼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 -矽卡岩型 ,少量热液碳酸盐岩脉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 -三道庄 -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钼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 -矽卡岩型 ,少量热液碳酸盐岩脉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田、雷门沟钼矿床等 4个矿床 8件辉钼矿进行了 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南泥湖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1.8± 2 .1Ma;三道庄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4 .5± 2 .2~ 14 5 .0± 2 .2 Ma,平均为 14 5 .0± 2 .2 Ma;上房沟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3.8± 2 .1~ 14 5 .8± 2 .1Ma,平均为 14 4 .8± 2 .1Ma;6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 14 1.5±7.8Ma(2σ) ;雷门沟钼矿床的 2件辉钼矿样品的 Re- Os模式年龄为 131.6± 2 .0~ 133.1± 1.9Ma,平均为 132 .4± 2 .0 Ma。结合前人资料 ,认为东秦岭钼矿的形成时代局限于 2 2 1.5± 0 .3~ 132 .4± 2 .0 Ma之间 ,主要出现在 2 2 1.5± 0 .3Ma左右和 14 4 .8± 2 .1~ 132 .4± 2 .0 Ma时限之间 ,其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成矿年龄 RE-OS同位素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东秦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