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地区钨锡铌钽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161
1
作者 陈骏 陆建军 +5 位作者 陈卫锋 王汝成 马东升 朱金初 张文兰 季峻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9-473,共15页
在晚侏罗世时,南岭地区发生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铌钽大规模成矿作用。依据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矿化特征,可将南岭地区含钨锡铌钽花岗岩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含钨花岗岩、含锡钨花岗岩和含钽铌花岗岩。含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 在晚侏罗世时,南岭地区发生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铌钽大规模成矿作用。依据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矿化特征,可将南岭地区含钨锡铌钽花岗岩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含钨花岗岩、含锡钨花岗岩和含钽铌花岗岩。含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归纳为铝过饱和,低Ba+Sr和TiO2,轻重稀土比值低,铕亏损强烈,富Y和Rb,Rb/Sr比值高,分异强烈。含锡钨花岗岩总体特征表现为TiO2含量高,准铝质—弱过铝质,轻重稀土比值和CaO/(K2O+Na2O)比值高,富高场强元素、稀土、Ba+Sr和Rb,低Rb/Sr比值,分异演化程度较低。含钽铌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为TiO2含量和CaO/(K2O+Na2O)比值低,Al2O3/TiO2和Rb/Sr比值明显偏高,强过铝质,贫Ba+Sr、稀土和高场强元素,铕亏损强烈,明显富Rb和Nb,高度分异演化。三类含矿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成矿作用与它们的演化密切相关。黑云母花岗岩主要与锡成矿作用有关,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主要产生钨矿化或锡钨共生矿化,钠长石花岗岩主要与钽铌或锡(钨)钽铌矿化有关。总结了南岭锡钨钽铌矿床的重要类型,提出了绿泥石化花岗岩型锡矿新类型,指出南岭地区要特别注意在含锡钨花岗岩中寻找此类锡矿和云英岩-石英脉型锡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花岗岩 地球化学 花岗岩演化 钨-锡-铌-钽矿床类型 南岭
下载PDF
花岗岩混合问题:与玄武岩对比的启示——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一 被引量:88
2
作者 张旗 潘国强 +2 位作者 李承东 金惟俊 贾秀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1152,共12页
最近,花岗岩混合成了花岗岩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探讨了花岗岩混合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端元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来解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变化。本文从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对比出发,探讨了花岗岩混合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作者认为,花岗岩混... 最近,花岗岩混合成了花岗岩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探讨了花岗岩混合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端元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来解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变化。本文从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对比出发,探讨了花岗岩混合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作者认为,花岗岩混合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次要的和局部的。岩浆混合的能力或能干性(competence of mixing)主要取决于岩浆的黏性和温度,而黏性又与硅氧四面体有关。相对于玄武岩,花岗岩的SiO_2含量高,温度低,因此,花岗质岩浆的混合能干性很低。玄武质岩浆的混合是mixing(以化学混合为主),而花岗质岩浆的混合通常只是mingling(以机械混合为主),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能达到mixing的程度,例如,埃达克岩与地幔混合形成的高镁安山岩或高镁埃达克岩。许多人认为,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研究表明,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大多是闪长质成分的,其初始成分大多是玄武质的。因此,暗色微粒包体不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而是玄武质岩浆混合能力强过花岗质岩浆的证据。与玄武质岩浆的起源比较,花岗质岩浆从一开始熔融就是不均一的,这源于源区的不均一及熔融过程的复杂性。花岗质岩浆原始均一性的假定是不可能的。花岗岩成分的变化以及在哈克图解中成分点的"连续谱系",主要是由源区不均一性引起的,混合和分异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是次要的。花岗质岩浆从源区生成、迁移、直至在地表喷出或在浅部定位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均一化和不均一化的过程。但是,由于花岗质岩浆的黏性大,上述过程及岩浆演化的程度和规模都受到限制,也限制了岩浆混合的程度和规模。许多人仅从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变化来研究花岗岩的成因,而很少考虑花岗岩物理性质对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混合作用 玄武岩 黏性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38
3
作者 刘建峰 李锦轶 +3 位作者 迟效国 曲军峰 胡兆初 郭春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7-1690,共14页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位于林西县北西的转山子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45.6±0.9Ma,该岩体与内蒙古东南部的龙头山和建设屯岩体共同构成一条大致平行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的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上述早三叠世岩体...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位于林西县北西的转山子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45.6±0.9Ma,该岩体与内蒙古东南部的龙头山和建设屯岩体共同构成一条大致平行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的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上述早三叠世岩体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均小于1.1,属于偏铝质或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其中,转山子岩体轻重稀土分馏较弱,含有较低的Sr含量(<400×10-6),显示经典岛弧岩石的特征;建设屯岩体具有强烈的轻重稀土分馏以及较高的Sr含量(>400×10-6),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龙头山岩体的轻重稀土分馏特征和Sr的含量总体介于前两者之间。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上述三个岩体都具有正的εHf(t)值。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起源于不同深度的新生下地壳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综合考虑区域地层和岩浆岩资料,本文认为该花岗岩带与区域上同时代的镁铁质火山岩共同形成于西伯利亚和中朝古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与伸展有关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可能与向南俯冲的古亚洲洋板块在早三叠世的断离引起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早三叠世 花岗岩 古亚洲洋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37
4
作者 陈斌 李勇 +3 位作者 王伟明 李海兵 苏德辰 颜照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7-872,共16页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的沉积物源及构造演化长期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在晚三叠世诺利期及同期沉积的须家河组下部地层。通常认为龙门山前陆盆地的西侧边界为龙门山主断裂,北川-映秀断裂,须家河组地层的地表出露范围均位于该断...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的沉积物源及构造演化长期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在晚三叠世诺利期及同期沉积的须家河组下部地层。通常认为龙门山前陆盆地的西侧边界为龙门山主断裂,北川-映秀断裂,须家河组地层的地表出露范围均位于该断裂以东区域。近期的汶川科学钻探首次在北川-映秀断裂以西发现了须家河组下部地层,为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上三叠统诺利阶须家河组下部的砂岩骨架颗粒中石英、长石、岩屑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4%和35%,岩屑颗粒呈次棱角状,岩屑主要为弱变质的粉砂岩、泥岩,具有锆石、金红石、电气石、重晶石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表明物源来自再旋回沉积岩。据Dickinson的三角判别图解分析,其物源区构造背景为再旋回造山带。通过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再次确定其物源为上地壳长英质岩。龙门山前缘须家河组下部地层与松潘甘孜中—上三叠统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以及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相似。通过与须家河组潜在物源区的综合对比分析,本文认为诺利期的须家河组具有前陆盆地的双物源特征,其物源主要来自松潘甘孜褶皱带,并有少量来自扬子板块西缘。微量和稀土元素比值特征及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分析表明,诺利期龙门山前缘须家河组的沉积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沉积盆地类型应为弧后前陆盆地。结合龙门山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的构造事件研究,以及本文对于须家河组下部的物源和构造背景分析,表明在卡尼末期古特提斯洋东缘出现强烈挤压,松潘甘孜东缘发生褶皱并逆冲在扬子板块西缘之上形成古岛弧,逆冲断裂为茂汶断裂,须家河组的西侧沉积范围,即前陆盆地的西侧边界为茂汶断裂。到诺利期末和瑞替期初,龙门山造山带形成,须家河组沉积范围缩至北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晚三叠世 龙门山 松潘甘孜褶皱带 前陆盆地 地球化学 扬子板块西缘
下载PDF
鄂西南利川三叠纪须家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风化、物源与构造背景的指示 被引量:29
5
作者 田洋 赵小明 +3 位作者 王令占 涂兵 谢国刚 曾波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鄂西南利川地区三叠纪须家河组砂岩碎屑颗粒富石英(Q),贫岩屑(L)与长石(F),平均值分别为:76.23%、7.08%与4.88%,Q/(Q+F+L)平均值为0.86,具有锆石-板钛矿-磁铁矿-电气石重矿物组合,指示源岩以酸性岩或低级变质... 鄂西南利川地区三叠纪须家河组砂岩碎屑颗粒富石英(Q),贫岩屑(L)与长石(F),平均值分别为:76.23%、7.08%与4.88%,Q/(Q+F+L)平均值为0.86,具有锆石-板钛矿-磁铁矿-电气石重矿物组合,指示源岩以酸性岩或低级变质岩为主。砂岩主量元素SiO2含量高(77.14%~92.79%,平均84.14%),Al2O3次之(3.86%~14.15%,平均9.69%),(Fe2O3^T+MgO)^*(0.98%~3.20%,平均1.50%)、TiO2^*(0.09%~1.09%,平均0.39%)含量低,Al2O3/SiO2比值低(0.04~0.18,平均0.12),K2O/Na2O比值高(4.90~82.41,平均40.01),最接近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值。样品具有与上地壳相似的高场强元素与大离子亲石元素组成,EREE分布于62×10^-6~495×10^-6之间,平均181×10^-6,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与上地壳极为相似,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中度Eu、Ce负异常特征,特征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如:Th、La、Ce、Rb/Sr、Th/U、La/Sc,指示了晚三叠世构造背景为被动与活动大陆边缘。样品成分变异指数ICV均〈1(0.18~0.68,平均0.45),指示物源主要为再循环的沉积物,而沉积物再循环会导致粘土矿物比例增加,从而使化学风化指标CIA值得到累积。较高的CIA值(72.10~96.28,平均81.18)表明沉积物累积经历的化学风化作用强烈,而CIA与ICV强烈负相关,则表明CIA值的变化主要是由不同时期输入碎屑物成分不同引起的。结合物源、构造背景判别图解,上述特征综合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物源来自东南的雪峰隆起区(为主)与北侧的秦岭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地球化学 风化作用 物源 构造背景 须家河组 鄂西南
下载PDF
加拉普铁矿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付强 杨竹森 +6 位作者 郑远川 黄克贤 李秋耘 李为 梁维 孙清钟 张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4-578,共15页
青藏高原南部发育有大规模的碰撞成矿作用,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拉普铁矿床是位于该成矿带东侧的矽卡岩型铁矿床,其成矿作用与区内的花岗闪长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南部发育有大规模的碰撞成矿作用,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拉普铁矿床是位于该成矿带东侧的矽卡岩型铁矿床,其成矿作用与区内的花岗闪长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岩体成岩年龄为(63·4±0·5)Ma(n=25,MSWD=1·2),表明矿床形成于印-亚陆陆碰撞的主碰撞阶段。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石属中-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其ΣREE较低(100·5×10-6~170·3×10-6),具弱-中等负Eu异常,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Pb、K、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Hf、Ta、Ti、Nb等,与早期的林子宗火山岩相类似,具有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岩石εNd(t)值为-2·60~-2·34,(87Sr/86Sr)初始值为0·7074~0·7075,反映了重熔地壳物质与幔源物质混合的特点。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岩体的锆石εHf(t)值和地壳模式年龄均分布较广,分别为-9·1~4·3和864~2368Ma,同样表明岩石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综合上述数据,矿区的花岗闪长岩是地幔源区岩浆与陆壳重熔岩浆混合而成的壳幔混源的I型花岗岩。已有数据显示,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从白垩纪至中新世均有强烈的成矿作用,但其主成矿期集中在62~50Ma,且与主碰撞阶段的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Pb-Zn-Ag成矿作用主要与受壳源物质控制的花岗岩密切相关,而与Fe-Cu矿化有关的岩体则更多地显示了幔源物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花岗闪长岩 加拉普铁矿 西藏
下载PDF
黑龙江黑河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武子玉 王洪波 +1 位作者 徐东海 周永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通过氢、氧、硫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合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三道湾子金矿矿床成因。研究表明三道湾子金矿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矿石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 通过氢、氧、硫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合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三道湾子金矿矿床成因。研究表明三道湾子金矿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矿石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 0~2 76℃,盐度(Na Cleq)为2 .89%~5 .82 % ,平均4 .2 %。黄铁矿δ34 S值为- 3.1‰~+3.8‰,石英δ1 8O值为- 11.3‰~- 8.5‰,δDV- SMOW值为- 110‰~-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黑河 金矿床 地质条件 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志 陈毓川 +7 位作者 唐菊兴 李壮 宋俊龙 杨毅 胡正华 杨欢欢 杨超 康浩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97,共21页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是班-怒结合带南部的重要矿集区.矿集区内发育大面积火山岩,利用锆石 U-Pb 年代学方法,首次精确测定了研究区内不同地层中火山岩年龄,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区内朗久组火...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是班-怒结合带南部的重要矿集区.矿集区内发育大面积火山岩,利用锆石 U-Pb 年代学方法,首次精确测定了研究区内不同地层中火山岩年龄,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区内朗久组火山角砾岩成岩年龄为141.7.0±0.47 Ma(MSWD=0.43),多爱组流纹岩年龄为136.80±0.48 Ma(MSWD=0.79),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初期,属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的岩浆作用响应;原定多爱组火山角砾岩(GE 火山角砾岩)年龄为85.20±0.53 Ma(MSWD=3.40),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不属于早白垩世多爱组产物,属于洋盆消亡后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阶段的火山作用产物,晚于尕尔穷铜金矿的成矿年龄(86.87±0.50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火山岩均具有相对富集 Rb、Th、U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 Ta、Nb、Yb、Ti 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显示出弧火山岩特性.结合区域已有火山岩研究资料表明,在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过程中,从早白垩世初至中晚期均有比较连续的火山作用,持续时间约为30 Ma(140~110 Ma);在班公湖-怒江洋盆消亡后的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晚阶段,又伴随有晚白垩世火山作用的发生,该期火山作用与区内成矿岩体年龄相当,可能为同一岩浆系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 俯冲 碰撞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朋 顾雪祥 +1 位作者 唐菊兴 王立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9-435,共7页
本文运用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分析所掌握的有关数据,以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的主要矿体—斑岩型和矽卡岩-次生富集型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追索玉龙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最终判定玉龙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有少量上地壳围岩... 本文运用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分析所掌握的有关数据,以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的主要矿体—斑岩型和矽卡岩-次生富集型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追索玉龙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最终判定玉龙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有少量上地壳围岩物质加入。但在不同类型的矿体中,不同来源的物质所占比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体 地球化学 成矿物质 斑岩铜矿床 斑岩钼矿床
下载PDF
新疆红十井金矿床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4
10
作者 肖惠良 周济元 +2 位作者 王鹤年 崔炳芳 陈世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40,共9页
文章通过K_Ar同位素年龄 ,氢、氧、硫、铅等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研究 ,结合红十井金矿床的地质、矿区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探讨了红十井金矿床含金建造与金矿关系及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红十井金矿床为晚古生代裂... 文章通过K_Ar同位素年龄 ,氢、氧、硫、铅等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研究 ,结合红十井金矿床的地质、矿区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探讨了红十井金矿床含金建造与金矿关系及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红十井金矿床为晚古生代裂谷带火山岩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_低温热液矿床 ,矿体赋存于中石炭统玄武 (玢 )岩及凝灰质砂岩组成的含金建造内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金建造 ,矿化以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成矿年龄为2 0 9~ 2 6 7Ma。成矿流体为岩浆水、玄武 (玢 )岩和凝灰质砂岩的变质水、建造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溶液 ,δD为 - 114.6‰~ - 6 8.8‰ ,δ18OH2 O变化为 - 2 .47‰~ 5 .91‰。成矿温度为 115~ 381℃ ,成矿压力为 471.8× 10 5~ 6 75 .9× 10 5Pa ;流体盐度w(NaCleq)为 2 .18%~ 16 .77% ,平均 7.79% ,流体属中_低盐度、H2 O_CO2 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金矿床 成因 新疆 同位素 成矿流体 赋存条件
下载PDF
山东和辽宁金伯利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秀仲 杨建民 +1 位作者 黄蕴慧 秦淑英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00-308,共9页
山东和辽宁金伯利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均向右倾斜,(La/Yb)N比值为22.7—357.9,LREE/HREE比值12.4—61.3,为轻稀土富集型。含金刚石较富的金伯利岩∑REE变化范围较小,多集中在300—600ppm之间;贫(无)矿金伯利岩∑REE变化范围... 山东和辽宁金伯利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均向右倾斜,(La/Yb)N比值为22.7—357.9,LREE/HREE比值12.4—61.3,为轻稀土富集型。含金刚石较富的金伯利岩∑REE变化范围较小,多集中在300—600ppm之间;贫(无)矿金伯利岩∑REE变化范围较大,大多数为低于300ppm或高于600ppm。所以金伯利岩∑REE在寻找金刚石中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数据。金伯利岩深源捕虏体的REE含量低,如山东金伯利岩捕虏体∑REE237.6ppm,河北和辽宁的榴辉岩分别为55.2ppm和73.3ppm,山东的纯橄岩捕虏体∑REE最低,仅10.6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伯利岩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盐湖硼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肖应凯 魏海珍 尹德忠 《盐湖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30-34,共5页
对与盐湖硼、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有关的样品中硼、氯的提取、分离纯化 ,硼、氯同位素质谱测定方法以及盐湖卤水、粘土沉积物和蒸发硼酸盐矿物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盐湖卤水与盐类矿物的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所总... 对与盐湖硼、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有关的样品中硼、氯的提取、分离纯化 ,硼、氯同位素质谱测定方法以及盐湖卤水、粘土沉积物和蒸发硼酸盐矿物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盐湖卤水与盐类矿物的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所总结的内容代表了世界范围内此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其中很大部分内容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VG35 4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反映了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在此研究领域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地球化学 盐湖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红格尔地区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祥信 高永丰 雷世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0-960,共11页
内蒙古中部红格尔地区白音高老组主要由流纹岩组成,含少量英安岩和粗安岩。流纹岩具有高硅、铝和钾,低钙镁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和U,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强烈亏损,具负异常;高w(Sr)/w(Y)和w(La)/w(Yb),低w(Y)和w(Yb)... 内蒙古中部红格尔地区白音高老组主要由流纹岩组成,含少量英安岩和粗安岩。流纹岩具有高硅、铝和钾,低钙镁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和U,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强烈亏损,具负异常;高w(Sr)/w(Y)和w(La)/w(Yb),低w(Y)和w(Yb)。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具有中等的铕负异常。εNd(t)值为正值(+0.88^+2.66),t_(DM)变化于588.3~716.4 Ma之间。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红格尔地区白音高老组流纹岩为高钾钙碱性C型埃达克质岩,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碰撞有关,形成于早白垩世造山后加厚岩石圈跨塌阶段的板内伸展环境,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源区部分熔融残留相为石榴子石,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高老组 流纹岩 C型埃达克质岩 地球化学 红格尔地区 内蒙古中部
下载PDF
江西宜丰地区瓷石矿(含锂)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曾晓建 刘建伟 +4 位作者 曾庆友 潘世语 张连湘 彭蜀涛 鲁诗阳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2年第4期128-136,共9页
宜丰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体位于九岭钨钼锡铜金多金属萤石高岭土成矿亚带,区内有瓷石矿(含锂)10余处。通过对区内大港、白市化山等燕山期花岗岩进行研究,认为早白垩世白水洞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瓷石矿(含锂)的赋矿岩石。燕山期花岗岩主... 宜丰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体位于九岭钨钼锡铜金多金属萤石高岭土成矿亚带,区内有瓷石矿(含锂)10余处。通过对区内大港、白市化山等燕山期花岗岩进行研究,认为早白垩世白水洞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瓷石矿(含锂)的赋矿岩石。燕山期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高SiO_(2)(70.01%~72.74%)、高Al_(2)O_(3)(14.75%~15.85%)、富Na_(2)O(2.21%~3.96%)、低CaO(0.07%~0.77%)和高铝饱合指数(A/CNK>1.25)的特征,属于高分异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低(∑REE=3.30×10^(-6)~39.41×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强烈Eu的负异常,富Cs、Rb、Ta、P等元素,亏损Ba、Nb、Ti等元素,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相似。上述燕山期花岗岩的特征说明,宜丰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属于高分异S型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之下,是地壳泥质组分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花岗岩 瓷石矿(含锂) 地球化学 宜丰地区 江西
下载PDF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晓林 陈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山环太平洋型俯冲带(缝合带),产于印支~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附近。通过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金矿经历了加里东期火山作用阶段和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阶...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山环太平洋型俯冲带(缝合带),产于印支~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附近。通过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金矿经历了加里东期火山作用阶段和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阶段,但矿床的最终形成与晚华力西—印支期陆内碰撞造山产生的大规模剪切构造—流体活动使原有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和沉淀成矿有关,可归类为造山斑岩型金矿床,已探明储量达中型规模,具良好的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斑岩型金矿 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特征 松树南沟 青海省
下载PDF
黔北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质地球化学特征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文斌 何碧 +5 位作者 陶刚 赵飞 王宁祖 杨珍 张志玺 孙平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5,共15页
根据黔北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样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工业分析、硫分及灰分分析数据,评价了该地区晚二叠世煤的总体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的联系。结果表明,黔北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中SiO ... 根据黔北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样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工业分析、硫分及灰分分析数据,评价了该地区晚二叠世煤的总体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的联系。结果表明,黔北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中SiO 2、TiO 2、K 2 O含量较高,其中SiO 2是全国煤的6倍,TiO 2是全国煤的7倍,K 2 O是全国煤的10倍;其余氧化物含量均是全国煤的1~4倍。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中煤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除样品PM403 MY3、MY8以外,其他各煤样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整体上呈左高右低的宽缓的“V”型曲线,(La/Yb)N为5.27~18.34,均值为8.91,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的特征;δEu为0.38~1.52,均值为0.74,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新仁地区煤炭资源具有高全水分、中高灰分、低中高挥发分、特低和低硫分、低固定碳、低磷分、特低氯等特征。此外,煤中灰分产率、煤灰成分指数以及灰成分三端元分析均揭示聚煤环境为从陆源区水浅、水动力较强而还原性较弱的环境,向远离陆源区水深、水动力较弱而还原性较强的环境变化,与全硫分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综合分析认为,新仁地区晚二叠世聚煤规律的主控地质因素为构造运动,与峨眉山玄武岩、古气候、沉积环境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二叠统 龙潭组 地球化学 聚煤规律 新仁地区
下载PDF
北秦岭弧后盆地俯冲消减与陆壳物质再循环——桃园岩体和黄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利 王林森 周炼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4,共7页
对桐柏北部加里东期桃园岩体和黄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桃园岩体形成于与洋壳消减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环境 ,与二郎坪基性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 .黄岗杂岩岩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陆壳物质 ,该物质来自俯冲板片上陆壳沉积物的再... 对桐柏北部加里东期桃园岩体和黄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桃园岩体形成于与洋壳消减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环境 ,与二郎坪基性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 .黄岗杂岩岩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陆壳物质 ,该物质来自俯冲板片上陆壳沉积物的再循环 ,与二郎坪弧后盆地向北的俯冲消减有密切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盆地 陆壳物质再循环 地球化学 俯冲消减作
下载PDF
湖北天门谭家岭遗址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毛欣 李长安 +2 位作者 张玉芬 陈旭 刘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5-1453,共9页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对于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尚存有分歧,对该时期环境特征与人类文明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较少.选择石家河文化典型遗址——谭家岭遗址为研究对象,经美国NSFArizona AMS实验室...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对于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尚存有分歧,对该时期环境特征与人类文明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较少.选择石家河文化典型遗址——谭家岭遗址为研究对象,经美国NSFArizona AMS实验室对该遗址剖面AMS 14C年龄的测定,并结合石家河文化的相对年代,可知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定在4800-4100cal.a BP比较合适;通过对该遗址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环境C值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本区在4850-4300 cal.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高值段,反映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同时反映人类活动的指标F1和F3得分也处于高值段,表明人类活动较强;在4300-4124 cal.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低值段,揭示气候进入相对寒冷干旱时期,同时F1和F3得分显著降低,指示人类活动减弱,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距今4300a暖湿转为干冷气候背景下的洪水事件可能促使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家岭遗址 石家河文化绝对年代 地球化学 环境演变 古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华南李家沱剖面寒武纪纽芬兰世海水氧化还原性质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向雷 蔡春芳 +4 位作者 贺训云 姜磊 袁余洋 汪天凯 贾连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7-1214,共18页
大气-海洋含氧量的演化对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的后生动物大爆发事件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寒武纪纽芬兰世中国南方海洋氧化还原性质的演化及其初级生产力、海水硫酸盐浓度等演化驱动因素,分析了李家沱剖面纽芬兰世留茶坡组和小烟溪组... 大气-海洋含氧量的演化对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的后生动物大爆发事件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寒武纪纽芬兰世中国南方海洋氧化还原性质的演化及其初级生产力、海水硫酸盐浓度等演化驱动因素,分析了李家沱剖面纽芬兰世留茶坡组和小烟溪组微量元素、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同位素、总硫含量、黄铁矿硫同位素等.该剖面沉积于斜坡-盆地环境且出露齐全.该剖面上V/Sc、Th/U及Mo、U、V、Ni、Cu等元素的富集系数呈现出5个变化旋回,其中留茶坡组中上部和小烟溪组中部各存在一氧化环境段,其余层段处于缺氧环境,而Re/Mo则显示仅在小烟溪组中部水体出现过短暂的氧化环境和含有游离H2S的硫化环境,其余层段处于没有游离H2S的缺氧非硫化环境.Ba、Ni、Cu、Zn、Cd等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及TOC表明:留茶坡组的有机质沉降量和埋藏量都明显小于上覆小烟溪组;而在小烟溪组中,其中部有机质的沉降量和埋藏量最低,下部最高,上部次之.TOC/TS、TS以及黄铁矿硫同位素的垂向演化趋势等都显示李家沱剖面纽芬兰世大都处于低海水硫酸盐浓度环境.低海水硫酸盐浓度是造成李家沱剖面纽芬兰世缺氧水体未富集游离H2S的主要原因.大气含氧量的升高是导致李家沱剖面小烟溪组中部出现短暂氧化环境以及近硫化环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黄铁矿硫同位素 氧化还原性质 海水硫酸盐浓度 纽芬兰世 李家沱剖面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桐柏北部黄岗侵入杂岩岛弧构造环境的厘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利 周炼 +1 位作者 王林森 凌文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5-247,共3页
出露于北秦岭桐柏北部的黄岗侵入杂岩形成于早古生代 ,有超基性、基性和中酸性岩石产出 ,以中酸性岩石为主。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黄岗侵入杂岩是同源岩浆分异结晶的产物 ,同位素示踪反映岩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陆壳物质... 出露于北秦岭桐柏北部的黄岗侵入杂岩形成于早古生代 ,有超基性、基性和中酸性岩石产出 ,以中酸性岩石为主。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黄岗侵入杂岩是同源岩浆分异结晶的产物 ,同位素示踪反映岩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陆壳物质。分析表明 ,黄岗侵入杂岩形成于类似大洋板块俯冲的岛弧构造环境 ,与二郎坪弧后盆地向北的俯冲消减有密切联系 ,其中的陆壳物质来自俯冲板上陆壳沉积物的再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构造环境 陆壳物质再循环 黄岗侵入杂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