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叶洪珍 张文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0-12,共3页
《论语》推崇君子人格。君子人格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仁爱、智慧、仪礼;君子人格有三条关联的养成途径,即:学习、思考、践行。当代高职学生的人格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表现在:孝道缺失、缺乏诚信、缺少宽容、重利轻义、能力智慧不足... 《论语》推崇君子人格。君子人格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仁爱、智慧、仪礼;君子人格有三条关联的养成途径,即:学习、思考、践行。当代高职学生的人格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表现在:孝道缺失、缺乏诚信、缺少宽容、重利轻义、能力智慧不足、不注重仪礼规范。我们应积极借鉴《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内涵及养成途径,以构建当代高职学生的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君子人格 高职学生 人格现状 构建
下载PDF
《关雎》的性质及其教化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安生 邢丽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7,共5页
《关雎》的性质问题,经过了从汉到宋到现代三个时期的演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学界对《关雎》的价值判断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传统的"教化说"、"美刺说"遭到彻底批判和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朱熹的"民谣说"... 《关雎》的性质问题,经过了从汉到宋到现代三个时期的演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学界对《关雎》的价值判断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传统的"教化说"、"美刺说"遭到彻底批判和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朱熹的"民谣说",外加"人民性"。然而,《关雎》中的"君子"既不是古代青年男子的通称,采荇菜的"淑女"也不是"劳动人家的姑娘"。从周代礼乐文化层面考量,《关雎》中的"君子"只能是周天子或诸侯,《关雎》是一首敦劝教化的乐歌。《关雎》的礼乐教化意义主要表现在"发乎情,止乎礼义"、"风天下而正夫妇",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教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礼乐教化 君子身份
原文传递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士绅转型——以邯郸名绅王琴堂个案研究为例
3
作者 郭漫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9-81,共3页
王琴堂被称为邯郸最后一位名绅,其一生行状颇具典型性。王琴堂接受私塾教育,后科举入仕,被清廷派去留洋考察;出任过民国官员,后由官入商,积极从事邯郸地方公共事业。王琴堂个人行状的变化,实际是整个士绅阶层在生产机制、所处社会结构... 王琴堂被称为邯郸最后一位名绅,其一生行状颇具典型性。王琴堂接受私塾教育,后科举入仕,被清廷派去留洋考察;出任过民国官员,后由官入商,积极从事邯郸地方公共事业。王琴堂个人行状的变化,实际是整个士绅阶层在生产机制、所处社会结构位置、知识体系、身份与集体意识上转换的缩影,是邯郸士绅阶层向近代化转型的外在表现和必然结果。尽管王琴堂的转型相对积极,但受时代所限,其转型过程甚为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 士绅 王琴堂 行状 转型
下载PDF
君子的转身:论中华君子人格的早期嬗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7,158,159,共10页
“德”“位”关系是考察中华君子人格之诞生和早期嬗变的关键。诞生于宗周礼乐文明中的“君子”最初既是有“位”的尊贵者,也是崇“德”的高尚者。在周初“以德配天”观念和忧患意识的孕育下,君子一开始便以“明德”“敬德”自我要求和... “德”“位”关系是考察中华君子人格之诞生和早期嬗变的关键。诞生于宗周礼乐文明中的“君子”最初既是有“位”的尊贵者,也是崇“德”的高尚者。在周初“以德配天”观念和忧患意识的孕育下,君子一开始便以“明德”“敬德”自我要求和自我训化。可以说君子是含德而生的,西周君子的“令德令仪”和其作为“民之父母”的自我期许所呈现的君子精神、气象和风范奠定了后世君子人格的基本性格。春秋时期,随“君子”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和社会阶层流动加剧,“君子”的阶层意涵不断弱化,而道德人格意义不断凸显,出现了“位”与“德”的疏离。到春秋晚期,“君子”概念已经从“德”“位”的自然绾合,过渡到“德”“位”疏离背景下对君子道德人格的理性自觉。至崛起于平民阶层的孔子及其儒家,其理想人格演变为以“德”求“位”的新君子。君子人格寄寓着早期儒者的价值追求。“修己以安人”,“学而优则仕”勾勒了儒家新君子的基本面貌,深刻影响和塑造了后世君子人格的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人格 “德”“位”关系 早期儒家
下载PDF
孔子君子事功理论的历史性生成 被引量:2
5
作者 唐代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共12页
整体探究孔学,需从形上和形下两个维度努力。着力前者,可提炼出孔学的道德哲学体系;注目后者,能勾勒出孔学的君子学说。相对前者,君子学说是孔学的实践论,它是孔子基于“道术将为天下裂”和“邪说暴行”横行的时代现实,以返本开新方式... 整体探究孔学,需从形上和形下两个维度努力。着力前者,可提炼出孔学的道德哲学体系;注目后者,能勾勒出孔学的君子学说。相对前者,君子学说是孔学的实践论,它是孔子基于“道术将为天下裂”和“邪说暴行”横行的时代现实,以返本开新方式重建君子社会所作的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正是因为此,孔子的“君子”话语虽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但却突破“有位者”和“以位取德”的传统观念,赋予“修德取位”和“以德正位”之时代新义,然后以此为准则,探究“人如何成为君子”的道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学 思想范式 君子事功 以德取位 以德正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