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易》中的君子、小人之辨:身份、道德与时代变迁的交织解读
1
作者 吴国龙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0-26,共7页
《周易》中蕴含了众多关于君子与小人的深刻论述,揭示了古代社会对不同身份群体的道德期望与行为规范。具体而言,在《易经》里,君子主要指在位的贵族,小人则泛指普通民众,且《易经》中对君子的德行有明确要求,强调其社会责任与道德引领... 《周易》中蕴含了众多关于君子与小人的深刻论述,揭示了古代社会对不同身份群体的道德期望与行为规范。具体而言,在《易经》里,君子主要指在位的贵族,小人则泛指普通民众,且《易经》中对君子的德行有明确要求,强调其社会责任与道德引领作用。随着《易传》与孔子的诠释,君子逐渐升华为儒家的理想人格,兼具内在道德修养与外在处世智慧。相反,小人在道德上受到贬低,成为人格的负面典型。历代易学家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解释传统,君子与小人之辨成为易学史上的一个核心议题,并从学术领域传导至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理想,并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全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君子和小人 身份和道德
下载PDF
黄道周论君子小人之辨的四个维度
2
作者 蔡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0-27,共8页
君子小人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直至宋明时期仍得到理学家的不断阐发。晚明大儒黄道周进呈于崇祯皇帝的《缁衣集传》一书中,集中讨论了君子小人之辨,主要以人性中的好善恶恶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从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 君子小人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直至宋明时期仍得到理学家的不断阐发。晚明大儒黄道周进呈于崇祯皇帝的《缁衣集传》一书中,集中讨论了君子小人之辨,主要以人性中的好善恶恶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从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名实之辨四个维度展开。他一方面肯定了在现实中选择道德行为时的好恶之难,另一方面则对君子所"应当"的伦理行为进行论证,认为应当坚定地奉行君子行为,提出君主在政治中应当与君子一道,亦即以贤良为辅助伴侣,体现了黄道周后期思想中经世致用的政治诉求。从性理的角度看,黄道周实际上是主张本性中好善恶恶的真实呈现,而极力反对人性被后天积习所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小人 义利 理欲 公私 名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