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株鸽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仕超 仇旭升 +8 位作者 刘开春 周锦萍 刘健 鞠厚斌 谭磊 孙英杰 宋翠萍 刘佩红 丁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9,共9页
新城疫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一种禽类传染病。近年来,鸽新城疫的流行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4批发病鸽组织病料中分离到了4株鸽源新城疫强毒株和2株鸽源弱毒株。病毒分离株经鸡胚有限稀释法纯化5次... 新城疫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一种禽类传染病。近年来,鸽新城疫的流行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4批发病鸽组织病料中分离到了4株鸽源新城疫强毒株和2株鸽源弱毒株。病毒分离株经鸡胚有限稀释法纯化5次后,新鲜尿囊液用于提取病毒RNA。经RT-PCR扩增、测序得到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序列。通过对F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4株鸽源强毒株属于ClassⅡ基因Ⅵb亚型,2株鸽源弱毒株与Class II基因II型疫苗株La Sota高度同源。进一步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鸽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与目前国内流行株属于同一遗传分支,这些毒株与欧洲流行株亲缘关系十分相近,而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鸽源分离株遗传距离稍远,因此推测当前鸽源流行强毒株可能源自欧洲。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鸽源毒株HN蛋白345~353位的一个线性抗原表位发生了改变,而血清学实验显示La Sota疫苗株和鸽源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存在明显差异,暗示鸽源毒株已经发生了抗原性变异。因此,使用鸡疫苗株La Sota免疫鸽存在免疫失败的风险,需要研发鸽专用新城疫病毒疫苗用于鸽新城疫的防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鸽源 基因型b亚型 F基因 HN基因
下载PDF
一株鸽源Ⅰ型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和F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婷婷 陆冰洋 +3 位作者 丁树荣 唐娟 王彩先 刘华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1-56,共6页
为了研究山西地区鸽源Ⅰ型副黏病毒(PPMV-1)的遗传进化规律,试验通过采集疑似病鸽临床病料,经SPF鸡胚传代分离病毒,采用血凝试验和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扩增分离株F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并通过病毒毒力测定试验和动物回归试... 为了研究山西地区鸽源Ⅰ型副黏病毒(PPMV-1)的遗传进化规律,试验通过采集疑似病鸽临床病料,经SPF鸡胚传代分离病毒,采用血凝试验和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扩增分离株F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并通过病毒毒力测定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评价分离株的毒力和致病性。结果表明:从发病鸽群中分离鉴定1株PPMV-1,命名为PPMV-1-SX-011,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具有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的典型分子特征;分离株PPMV-1-SX-011与国内流行株Pi/CH/LN/2017、Pi/SH/CH/0168/2013、Pigeon/China/BJ2013、pigeon/China/SDS/2011在遗传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其中与Pi/SH/CH/0168/2013、pigeon/China/SDS/201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1%和97.7%,属于ClassⅡ基因Ⅵb型;但是与经典疫苗株La Sota、B1、Clone30和Mukteswar株的同源性仅为82.7%~84.5%。分离株PPMV-1-SX-011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值分别为105.6 h、0.3和0。分离株能引起试验鸡和试验鸽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对试验鸽的致病力强,而对试验鸡无致病力,表明分离株对鸽有特殊亲嗜性。说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一株鸽源PPMV-1,其具有NDV强毒株裂解位点,对鸡的致病力却与传统NDV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山西地区存在对鸽具有强致病性的NDV弱毒株的基因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Ⅰ型副黏病毒 分离 鉴定 基因b F基因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一株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祥 孙静 +6 位作者 智敏 杨晓宇 付恬 吕欣孺 马沛然 杨思远 柴洪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0-444,共5页
东北某动物园鸽群发生异常死亡,采集病死鸽脏器,通过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试验和RT-PCR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尿囊液呈Ⅰ型副粘病毒核酸阳性。通过对F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BS0904裂解位点基序为112RRQKRF117... 东北某动物园鸽群发生异常死亡,采集病死鸽脏器,通过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试验和RT-PCR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尿囊液呈Ⅰ型副粘病毒核酸阳性。通过对F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BS0904裂解位点基序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的典型分子特征;分离株F基因与疫苗株LaS ota、B1、Clone 30、VG/GA、V-4、Mukteswar及经典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性较低,仅为84. 2%—85. 8%;而与2011—2013年在中国多个地区鸽中所分离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则高达98. 8%—99. 9%,并且在遗传进化树上位于同一分支,属于ClassⅡ,基因型为Ⅵb-EU/re。该基因型毒株在中国鸽群中有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流行传播,且与疫苗株遗传进化关系较远,说明疫苗株不能对鸽群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因此为了更好地对鸽群进行Ⅰ型副粘病毒的有效防控,需要针对Ⅵb基因型研发新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Ⅰ型副粘病毒 F基因 b基因型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简化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测定基因Ⅲ、Ⅵb和Ⅶd型新城疫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仇旭升 孙庆 +5 位作者 王伟伟 董丽 吴双 胡顺林 吴艳涛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5-971,共7页
【目的】简化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RACE)流程,测定基因Ⅲ、Ⅵb和Ⅶd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组两侧末端序列,并对NDV的leader和trailer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4 RNA连接酶将... 【目的】简化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RACE)流程,测定基因Ⅲ、Ⅵb和Ⅶd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组两侧末端序列,并对NDV的leader和trailer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4 RNA连接酶将特定寡聚核苷酸片段的连接于病毒基因组RNA和cDNA,再利用RT-PCR或PCR方法对病毒基因组的末端进行快速的扩增。【结果】建立一套操作简单、低成本、可重复性高的RACE方法,测定了三种基因型5株NDV3’末端leader和5’末端trailer序列比对分析。【结论】本实验测定的鹅源VII型毒株JS/7/05/Ch基因组的15,184 nt由一个T变为了C,5’端trailer与3’端leader的连续互补序列由8 nt变为12 nt,而其它4株基因Ⅲ型和VI型NDV均未发现该突变。通过RNA的二级结构分析,NDV基因组和反向基因组RNA的3’末端形成一个发卡结构。JS/7/05/Ch等3株NDV U→C(T→C)的突变位于发卡环上,不影响二级结构的形成,发卡环的RNA序列突变为3’-UCUC-5’,与基因组3’端发卡环的3’-UCUUA-5’相似,推测可能影响了基因组RNA的复制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基因Ⅲ型 基因VIb 新城疫病毒 基因组3’末端(1eader) 基因组5’末端(trailer)
原文传递
2014-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10株鸽副黏病毒的分布及其分子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罗瑶瑶 王静静 +9 位作者 王云平 魏润宇 吕艳 赵云玲 郑东霞 于松梅 张乐萃 刘华雷 王志亮 单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83-1886,1931,共5页
为了解我国鸽群新城疫病毒的感染情况,于2014-2017年在国内部分地区开展了基于风险的新城疫主动监测,结果从部分地区活禽市场的鸽群及环境样本中成功分离到10株新城疫病毒,并对其F基因全长进行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0株新城疫... 为了解我国鸽群新城疫病毒的感染情况,于2014-2017年在国内部分地区开展了基于风险的新城疫主动监测,结果从部分地区活禽市场的鸽群及环境样本中成功分离到10株新城疫病毒,并对其F基因全长进行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0株新城疫病毒F基因编码区长度均为1 662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7%~99.9%、95.7%~99.6%,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所有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均为112R-R-Q-K-R-F117,具有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典型的分子特征。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0株病毒均属于ClassⅡ基因Ⅵb亚型,表明基因VIb亚型为近年来我国鸽群中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优势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副黏病毒 基因VIb亚型 遗传进化分析 新城疫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