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奉节县曾家棚滑坡时空差异性变形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怡悦 殷坤龙 +3 位作者 陈丽霞 刘书豪 梁鑫 檀梦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研究库水位波动和降雨影响下滑坡的位移变形特征并分析其破坏机制,对了解三峡库区滑坡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奉节曾家棚滑坡为例,基于GPS地表监测位移分析了滑坡在不同特征库水位运行阶段的变化规律,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确定了滑坡... 研究库水位波动和降雨影响下滑坡的位移变形特征并分析其破坏机制,对了解三峡库区滑坡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奉节曾家棚滑坡为例,基于GPS地表监测位移分析了滑坡在不同特征库水位运行阶段的变化规律,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确定了滑坡不同部位的变形在不同阶段的主要控制因素,借助GEO-Studio软件模拟了曾家棚滑坡在历史降雨和库水位波动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变化,并与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了交叉检验。结果表明:曾家棚滑坡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从缓慢蠕变状态进入阶跃变形状态。平面上,中东部坡体与西部坡体相比,运动更加强烈;剖面上,前缘变形早且变形量大。曾家棚滑坡变形失稳过程为初期蓄水启动了曾家棚古滑坡,前缘首先发生变形;降雨作为中后期主控因素,和库水位波动联合作用共同诱发了滑坡多次阶跃变形,使滑坡前中后部形成贯通裂缝;最终由二十年一遇的暴雨诱发滑坡发生整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变形 库水位与降雨耦合作用 灰色关联度模型 滑坡稳定性 成因机制分析
下载PDF
覆盖型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机理分析--以佳城村岩溶地面塌陷为例
2
作者 高丽娟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第9期17-20,共4页
岩溶地面塌陷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及复发性等特点,是覆盖型岩溶地区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以永和佳城村岩溶地面塌陷为例,分析了佳城村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及其塌陷成因模式、影响因素和致塌机理。分析表明:佳城... 岩溶地面塌陷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及复发性等特点,是覆盖型岩溶地区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以永和佳城村岩溶地面塌陷为例,分析了佳城村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及其塌陷成因模式、影响因素和致塌机理。分析表明:佳城村地面塌陷主要受地下水水动力条件、覆盖层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浅层开口型溶洞发育的影响,而降水量的季节性剧烈变化引起的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变化是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诱发因素。佳城村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极为脆弱,属于岩溶地面塌陷易发区,因此,村民建房及选址时需特别慎重,必要时需进行地基岩土工程勘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城村 岩溶地面塌陷 成因模式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成因机制:与渭河盆地构造对比分析的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鹏 夏斌 +3 位作者 蔡周荣 万志峰 黄强太 张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5,共11页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为新生代沉积盆地,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交汇处,构造位置独特,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同一类型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沉降、沉积演化历史与成因机...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为新生代沉积盆地,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交汇处,构造位置独特,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同一类型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沉降、沉积演化历史与成因机制。莺歌海盆地与渭河盆地均位于多板块交汇处,存在长期相对快速沉积、沉降及构造演化迁移等典型走滑型盆地特征。在明确渭河盆地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对比两盆地构造、沉降及沉积演化历史,结合莺歌海盆地特殊的构造位置及南海扩张的构造背景,分析得出:莺歌海盆地形成演化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青藏板块碰撞、印支板块逃逸及自身旋转、华南板块向东挤出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关系密切,受多板块构造活动影响较大,新生代以来先后依次经历左旋走滑、伸展—热沉降—右旋走滑、伸展三大成盆演化期。另外,与渭河盆地相比,莺歌海盆地发育有高温、高压及泥底辟等特殊地质现象,主要受控于热沉降阶段,与渐新世以来(33~15Ma)南海扩张事件具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 沉积演化 成因机制 盆地分析 板块构造 渭河盆地 莺歌海盆地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