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进行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被引量:90
1
作者 吴建阳 何冰 +2 位作者 杜玉洁 李伟才 魏永赞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278-281,共4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由于具备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及高通量等优点,已经成为研究基因表达分析的常用方法,但其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内参基因。在任何试验条件下都能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几乎不存在,科研工作者为了获得精准的...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由于具备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及高通量等优点,已经成为研究基因表达分析的常用方法,但其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内参基因。在任何试验条件下都能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几乎不存在,科研工作者为了获得精准的试验结果,首先必须从众多的内参基因中筛选出稳定的内参基因。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是专门用于筛选稳定性内参基因的软件,但这3种软件使用方法差异很大,为了让更多的科研人员了解这些软件、节省时间,笔者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详细介绍了这3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以期为相关科研人员利用这些软件筛选内参基因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参基因 稳定性分析 GENORM NORMFINDER BestKeeper
下载PDF
欧洲黑杨转基因稳定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胡建军 张蕴哲 +2 位作者 卢孟柱 张建国 张守攻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利用PCR分析技术 ,分析了田间试验已达 7a的转Bt基因欧洲黑杨的基因稳定性 ,并对其林地和非转基因林地的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类群数量分析。PCR分析表明Bt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 ,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杂交后代Bt基因分离呈 1∶1比例 ,符... 利用PCR分析技术 ,分析了田间试验已达 7a的转Bt基因欧洲黑杨的基因稳定性 ,并对其林地和非转基因林地的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类群数量分析。PCR分析表明Bt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 ,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杂交后代Bt基因分离呈 1∶1比例 ,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 ,表明基因仍稳定存在。计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林地中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土壤 3大类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数量无显著差异 ,转基因林地与非转基因林地 (邻近杨树林地和健杨林地 )间的土壤 3大类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数量无显著差异 ,说明转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黑杨 转基因植株 基因稳定性 土壤微生物 PCR 生物安全 外源Bt基因
下载PDF
PEG介导的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转化 被引量:36
3
作者 高静 李艳波 +2 位作者 柯希望 康振生 黄丽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建立PEG介导的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方法】本文利用带有hph基因的质粒,以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03-8为受体菌株,通过PEG融合法对其原生体进行转化。【结果】于YEPD内培养48 h的菌丝,在酶解液浓度为... 【目的】建立PEG介导的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方法】本文利用带有hph基因的质粒,以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03-8为受体菌株,通过PEG融合法对其原生体进行转化。【结果】于YEPD内培养48 h的菌丝,在酶解液浓度为50 mg/mL Driselase+10 mg/mL Lysing Enzymes情况下,按10 mL酶液/0.5 g湿菌体比例,酶解2 h时可以释放出4×107个/mL原生质体,其转化效率为44个/μg DNA。对转化子的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hph基因已经整合进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基因组中。转化子在PDA培养基中继代5次后,87.5%的转化子仍能正常生长,表明外源基因hph能在苹果树腐烂病菌中稳定遗传。【结论】该转化体系的建立为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 转化子 hph基因 转化效率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其转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金万梅 潘青华 +5 位作者 尹淑萍 董静 姜立杰 杨丽 陈青华 赵剑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64-868,共5页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物是一种人工创造的新种质。外源基因在无性培养阶段和有性阶段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转基因植物的利用。外源基因拷贝数、整合位点、位置效应、外源基因丢失、甲基化、共抑制等均影响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物是一种人工创造的新种质。外源基因在无性培养阶段和有性阶段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转基因植物的利用。外源基因拷贝数、整合位点、位置效应、外源基因丢失、甲基化、共抑制等均影响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稳定性;同时也影响外源基因在转育材料中的表现;最后简单讨论了外源基因鉴定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外源基因 遗传稳定性 外源基因转育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被引量:30
5
作者 董恩妮 梁青 +4 位作者 李利 王林杰 仲涛 王永 张红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96,共5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作为一种检测mRNA的敏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分析。在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时,为了减少检测样本在RNA产量、质量和反转录效率上可能存在的差异,需要选择合适的稳定内参基因作为校正...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作为一种检测mRNA的敏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分析。在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时,为了减少检测样本在RNA产量、质量和反转录效率上可能存在的差异,需要选择合适的稳定内参基因作为校正标准,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找到在所有条件下均可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近年来出现了筛选稳定性好的内参基因的新方法,如使用GeNorm软件、基因芯片数据、EST数据库。本文就qRT-PCR技术中内参基因的意义、参考基因在物种及组织上的表达特异性、内参基因选择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稳定性
原文传递
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其遗传稳定性与免疫效力 被引量:20
6
作者 贾立军 彭大新 +7 位作者 张艳梅 刘红旗 刘秀梵 程坚 陈素娟 韦栋平 黄勇 张如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2-727,共6页
以鹅源H5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基因组为模板 ,用RT PCR扩增血凝素 (Hemaggluti nin ,HA)基因 ,克隆入鸡痘病毒表达载体pFG1 1 75 ,转染鸡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通过蓝斑筛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获得表达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 以鹅源H5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基因组为模板 ,用RT PCR扩增血凝素 (Hemaggluti nin ,HA)基因 ,克隆入鸡痘病毒表达载体pFG1 1 75 ,转染鸡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通过蓝斑筛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获得表达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ecombinantfowlpoxvir us,rFPV HA)。rFPV HA经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传 1 5代后 ,报告基因LacZ和HA基因可稳定表达。用 1 0 3PFU和 1 0 5PFU的rFPV HA免疫无特定病原体的 (Specificpathogenfree,SPF)鸡 ,免疫后 2 2d血凝抑制 (Hemagglutinininhibition ,HI)抗体监测阳性率分别为 0 %和 2 0 % ,但均抵御了H5亚型毒株的致死性攻击 ,保护率为 1 0 0 %。结果表明 ,构建了表达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 ,免疫鸡可提供完全保护 ,显示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亚型 禽流感 血凝素基因 重组鸡痘病毒 遗传稳定性 免疫效力
下载PDF
柑橘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7
7
作者 肖翠 严佳文 +3 位作者 龙桂友 戴素明 李大志 邓子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8-984,共7页
【目的】为了筛选在柑橘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柑橘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选取Actin、18SrRNA、rpII、GAPDH、UBQ10、UBQ1作为候选内参基因,以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以及RefFinder软件分析这6个基因在冰糖... 【目的】为了筛选在柑橘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柑橘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选取Actin、18SrRNA、rpII、GAPDH、UBQ10、UBQ1作为候选内参基因,以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以及RefFinder软件分析这6个基因在冰糖橙的根、茎、叶、果实以及干旱、低温、溃疡病、衰退病胁迫下叶片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柑橘器官及不同胁迫处理下的柑橘叶片中,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确实存在差异。在不同柑橘器官之间比较用UBQ10和rpII;干旱胁迫下用GAPDH、18SrRNA和Actin;低温胁迫下用UBQ10、Actin和18Sr-RNA;溃疡病菌侵染胁迫下用Actin、UBQ10和GAPDH;感染衰退病毒时用18SrRNA和rpII。【结论】为了获得较为稳定的表达分析结果,建议根据不同的试验内容选择不同的内参基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内参基因 稳定性评价 RT-QPCR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纳豆激酶基因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与毕赤酵母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黄志立 罗立新 +1 位作者 杨汝德 梁世中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54-256,259,共4页
利用PCR方法以纳豆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纳豆激酶基因片段 ,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与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上 ,转化大肠杆菌HB1 0 1与毕赤酵母GS1 1 5 ,筛选重组子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PCR分析及序列测定 ,确定该重组子所... 利用PCR方法以纳豆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纳豆激酶基因片段 ,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与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上 ,转化大肠杆菌HB1 0 1与毕赤酵母GS1 1 5 ,筛选重组子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PCR分析及序列测定 ,确定该重组子所携外源基因为纳豆激酶基因 ,对重组大肠杆菌与毕赤酵母中外源基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比较 ,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插入对宿主菌的生长没有太大影响 ,重组质粒在E .coliHB1 0 1中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 ,而结构稳定性较差 ,而外源基因在毕赤酵母GS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基因 克隆 大肠杆菌 毕赤酵母 稳定性
下载PDF
我国40个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万权 秦庆明 +3 位作者 陈扬林 吴支行 马志强 廖琴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5,共10页
选用 11个具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致病类型推导分析了 1998~ 1999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 4 0个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 39个已知抗叶锈基因 (或基因组合 )中 ,推导出L r1、L r2 c、L r3bg、Lr10、L r13、L r14a、L ... 选用 11个具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致病类型推导分析了 1998~ 1999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 4 0个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 39个已知抗叶锈基因 (或基因组合 )中 ,推导出L r1、L r2 c、L r3bg、Lr10、L r13、L r14a、L r16、L r2 3、Lr2 6、L r32等 10个抗叶锈基因 ,分布在 2 4个品种中 ,有 11个品种携带未知抗叶锈基因 ,5个品种不具有苗期抗叶锈基因。选用 BBB、DHS、PGT和PHT等 4个叶锈菌致病类型并设置 5/10℃、15/2 0℃、2 5/30℃ (黑暗 /光照 ) 3种不同的温度条件 ,研究了 4 0个供试品种的抗性稳定性。结果表明 ,在这些品种中有 15个品种的侵染型表现稳定或较稳定 ,3个品种表现为高温抗性 ,2个品种表现低温抗性 ,其余 2 0个品种存在明显的品种、菌系和温度三者的相互作用 ;利用 6个叶锈菌混合优势小种在田间进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 ,在 4 0个供试品种中有 2 1个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 ,其中 ,至少有 6个品种表现为慢锈性 ,有 4个品种表现为明显的成株抗性 ,有 4个品种可能携带成株抗性基因 L r34。文中还对几个主要抗叶锈基因的抗性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抗性基因 抗性稳定性 成株抗性 品种抗性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纳豆激酶基因在E.coli HB101中的初步表达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罗立新 黄志立 +2 位作者 杨汝德 凌均建 梁世中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2-66,共5页
利用PCR技术以纳豆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纳豆激酶基因 ,将该基因克隆到温度诱导型表达载体pBV2 2 0上 ,转化E .coliHB1 0 1 ,获得转纳豆激酶基因重组菌。在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时间与诱导时间后 ,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基因表达产物为分... 利用PCR技术以纳豆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纳豆激酶基因 ,将该基因克隆到温度诱导型表达载体pBV2 2 0上 ,转化E .coliHB1 0 1 ,获得转纳豆激酶基因重组菌。在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时间与诱导时间后 ,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基因表达产物为分泌型 ,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 1 2 %左右 ,液体发酵后纳豆激酶产量可达 1 2 0U/mL菌液。对重组菌中重组质粒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该质粒在宿主菌中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 ,而结构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E.coliHB101 基因克隆 表达 质粒稳定性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茄子qRT-PCR内参基因筛选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庞强强 李植良 +6 位作者 罗少波 陈日远 金庆敏 黎振兴 李德明 孙保娟 孙光闻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486,共12页
为筛选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高温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不同茄子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来自茄子高温胁迫转录组数据库8个候选内参基因(SmEF1a、SmEF2、Sm40s RPS29、Sm60s RPL24、SmTRX、SmCK I、Sm... 为筛选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高温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不同茄子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来自茄子高温胁迫转录组数据库8个候选内参基因(SmEF1a、SmEF2、Sm40s RPS29、Sm60s RPL24、SmTRX、SmCK I、SmDAHPS I、SmUCP)和SmActin在不同试验情况下进行表达检测,并结合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ReFinder软件综合评价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茄子热敏品系05-1和耐热品系05-4经高温处理不同时间的样品和不同组织样品以及10个耐热性不同的茄子品系(种)中,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丰度及稳定性存在差异;茄子热敏品系05-1和耐热品系05-4高温胁迫处理不同时间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好的是SmEF1a和SmUCP;其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最稳定的是SmEF1a和SmTRX;高温胁迫下不同茄子品系(种)中以SmTRX和SmEF2的表达稳定性最好。综合来看,SmEF1a和SmTRX在所有茄子试验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最好,而SmActin和SmCK I的表达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高温胁迫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质粒 pMC73A 在宿主细菌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邱晓颖 朱红惠 +1 位作者 卢秋雁 丘元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2-55,共4页
针对基因工程菌在农业生产应用上的安全性问题,对质粒pMC73A在宿主细菌NG13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质粒pMC73A在宿主细菌中是不稳定的。在宿主细菌连续繁殖过程中,质粒pMC73A随宿主细菌的繁殖而... 针对基因工程菌在农业生产应用上的安全性问题,对质粒pMC73A在宿主细菌NG13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质粒pMC73A在宿主细菌中是不稳定的。在宿主细菌连续繁殖过程中,质粒pMC73A随宿主细菌的繁殖而发生缺失,当宿主细菌繁殖70代时,质粒pMC73A的缺失超过50%;宿主细菌繁殖约120代,质粒pMC73A的缺失几乎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氨固氮菌 NIFA基因 质粒稳定性 水稻 固氮菌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镉处理下黄花蒿内参基因稳定性的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良云 莫歌 +5 位作者 王升 唐金富 岳红 黄璐琦 邵爱娟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7-784,共8页
研究选取黄花蒿的Actin,18S rRNA,PAL,GAPDH,CPR作为候选内参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Delta CT以及RefFinder软件和方法对5种内参基因在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黄花蒿叶片中的表达稳定性... 研究选取黄花蒿的Actin,18S rRNA,PAL,GAPDH,CPR作为候选内参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Delta CT以及RefFinder软件和方法对5种内参基因在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黄花蒿叶片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为黄花蒿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提供可靠的内参基因,确保黄花蒿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黄花蒿叶片中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得出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顺序依次为Actin>18S rRNA>PAL>GAPDH>CPR。因此,在黄花蒿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可以考虑选取Actin,18S rRNA,PAL作为内参基因,采用多内参校正结果。此外,研究还发现同浓度镉处理下黄花蒿叶片中的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也存有差异,这说明即使在同一处理条件下也有必要进行内参基因的筛选。总之,该研究首次提供了在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黄花蒿叶片中比较理想的内参基因,也为其他条件下黄花蒿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黄花蒿 内参基因 稳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桃蛀螟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苓 胡晓静 +2 位作者 徐志峰 何林 肖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6-1277,共12页
【目的】筛选特定条件下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ils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桃蛀螟基因定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参考文献报道,并根据桃蛀螟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β-肌动蛋白基因ACT、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核糖体蛋白49... 【目的】筛选特定条件下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ils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桃蛀螟基因定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参考文献报道,并根据桃蛀螟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β-肌动蛋白基因ACT、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核糖体蛋白49基因RP49、α-微管蛋白基因α-tub、核糖体蛋白L13基因RPL13和液泡型ATP合酶基因V-ATPase等6个候选基因。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测定6个候选基因在桃蛀螟不同发育时期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然后通过ΔCt法,Ge 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Ref Finder 5个软件对6个候选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最后以桃蛀螟嗅觉受体基因(olfactory receptor co-receptor,Orco)和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1,PBP1)为目的基因,验证6个候选基因分别在桃蛀螟不同发育时期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的稳定性。【结果】ΔCt法,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分析结果表明,4个软件对6个候选基因稳定性的排序相似,在桃蛀螟不同发育时期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稳定性较高的3个基因为RP49,RPL13和GAPDH;同时4个软件均判定ACT的稳定性最低。进一步利用Ref Finde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桃蛀螟成虫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基因为RPL13,其次为RP49;而在不同发育时期,最稳定的基因为RP49,其次为GAPDH。另外经Ge Norm软件计算得出,在桃蛀螟不同发育时期和成虫不同组织中桃蛀螟内参基因的最佳数目为2。最后,以嗅觉受体基因Orco和PBP1为目的基因,对筛选出的候选基因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发现当使用RPL13和RP49以及RP49和GAPDH作为内参基因时,Orco及PBP1的表达量规律一致,并与桃蛀螟生活习性及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而使用ACT作为内参基因计算得到的Orco和PBP1表达量则不规律。【结论】在不同发育时期桃蛀螟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RP49和GAPDH作为内参基因,而在桃蛀螟成虫不同组织中基因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内参基因 基因筛选 表达稳定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平欧杂种榛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体系建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丹 李清 +2 位作者 王贵禧 马庆华 朱利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99-2410,共12页
【目的】构建中国榛属植物主要栽培种平欧杂种榛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体系,并筛选稳定的内参基因,为榛属植物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内参基因,进而为其植物资源利用和创新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课题组前期对平欧杂种... 【目的】构建中国榛属植物主要栽培种平欧杂种榛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体系,并筛选稳定的内参基因,为榛属植物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内参基因,进而为其植物资源利用和创新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课题组前期对平欧杂种榛不同亲和性授粉、授粉后不同时间的雌蕊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相关文献搜索,共选取12个候选内参基因;以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达维’的盛花期雌蕊、未伸长期雄花序、幼嫩叶片、花粉、一年生枝形成层、嫩茎、根尖、根蘖等8个不同组织器官为研究材料;通过反转录PCR初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达量,并利用ge 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Delta Ct程序和Ref Finder在线网站评价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反转录PCR初筛表明,12个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的特异性良好,Cha STP5和Cha TF在不同组织器官材料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候选内参基因在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表达谱分析表明,Ch18S r RNA的表达量最高,Cha STP5表达量最低,其余10个候选内参基因均为中等表达量;Cha STP5和Cha TF的稳定性最差,其余10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处于中等水平。ge 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Delta Ct的结果表明,Cha Actin均排名第一,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Ch18S r RNA的排名均在前五,而其他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程序分析结果中的排名存在差异。稳定性综合分析表明,Cha Actin和Ch18S r RNA的稳定性良好,即在8个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量均一且在4个稳定性分析程序中均排名靠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ge Norm程序的变异系数分析则表明,选取6个内参基因便可对RT-q PCR的数据进行精准的标准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程序均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的相关性,Norm Finder和Delta Ct程序的相关性最高,Delta Ct与Best Keeper的相关性最低。【结论】建立了平欧杂种榛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稳定性 体系建立
下载PDF
Ⅰ型胶原基因COL1A2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娜 资晓宏 张如旭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进行分组,同时...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进行分组,同时以107名无颈动脉斑块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运用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Ⅰ型胶原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分为稳定斑块亚组108例,易损斑块亚组181例。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L1A2基因rs42524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Ⅰ型胶原 基因 多态性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纳豆激酶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立新 黄志立 +2 位作者 凌均建 杨汝德 梁世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62,共4页
利用PCR方法从分泌纳豆激酶的纳豆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纳豆激酶基因 ,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 2 0上 ,筛选重组子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技术分析 ,初步确定该重组子所携外源基因为纳豆激酶基因 ,用凝块溶解时间法 (CLT)测出表达... 利用PCR方法从分泌纳豆激酶的纳豆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纳豆激酶基因 ,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 2 0上 ,筛选重组子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技术分析 ,初步确定该重组子所携外源基因为纳豆激酶基因 ,用凝块溶解时间法 (CLT)测出表达产物具有溶解血栓活性 ,证明该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对重组菌中重组质粒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质粒的插入对宿主菌的生长没有太大影响 ,该质粒在宿主菌中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 ,但结构稳定性较差 .SDS_PAGE分析结果表明基因表达产物为分泌型 ,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 12 %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基因 质粒稳定性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PCR方法 表达载体
下载PDF
毛白杨杂种外源基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魏冰 李云 +1 位作者 杜宁霞 刘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4-1059,共6页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是否水平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是评估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分析了种植于山东省东营市试验林达3年的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杂种(毛...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是否水平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是评估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分析了种植于山东省东营市试验林达3年的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杂种(毛新杨×毛白杨)的外源基因稳定性,表明AhDREB1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采用平板稀释法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株的根系土壤微生物进行种群数量分析,计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利用AhDREB1基因特异引物对土壤总DNA以及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均未检测到外源基因扩增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基因毛白杨杂种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杨×毛白杨 转基因植物 基因稳定性 土壤微生物 基因水平转移
下载PDF
阿拉伯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酶稳定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薛业敏 卢晨 +1 位作者 毛忠贵 邵蔚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3,共5页
阿拉伯糖苷酶 /木糖苷酶是木聚糖类半纤维素生物降解和转化所必需的酶类。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对该酶的研究 :通过PCR从产乙醇热厌氧杆菌ThermoanaerobacterethanolicusJW2 0 0克隆出编码高度热稳定性阿拉伯糖苷酶 /木糖苷酶的基因 ,与... 阿拉伯糖苷酶 /木糖苷酶是木聚糖类半纤维素生物降解和转化所必需的酶类。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对该酶的研究 :通过PCR从产乙醇热厌氧杆菌ThermoanaerobacterethanolicusJW2 0 0克隆出编码高度热稳定性阿拉伯糖苷酶 /木糖苷酶的基因 ,与组氨酸标签融合 ,以高拷贝质粒pAlter Ex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基因表达产物通过热处理和亲和层析柱纯化后 ,酶纯度达电泳均一。纯化重组酶稳定性检测表明 ,得到的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在pH4 .2~ 8.2之间酶活力稳定 ,75℃的半衰期为 1h ;β 木糖苷酶在pH 5 .0~ 8.2之间有较高的稳定性 ,酶 1h半衰期温度为 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糖苷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表达产物 酶稳定性 半纤维素 饲料 加工
下载PDF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and Resetting of Stress, Induced Loss of Epigenetic Gene Silencing in Arabidopsis 被引量:11
20
作者 Christina Lang-Mladek Olga Popova +6 位作者 Kathrin Kiok Marc Berlinger Branislava Rakic Werner Aufsatz Claudia Jonak Marie-Theres Hauser Christian Luschnig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94-602,共9页
Plants, as sessile organisms, need to sense and adapt to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and have developed sophisticated responses by changing their cellular physiology, gene regulation, and genome stability. Recent work ... Plants, as sessile organisms, need to sense and adapt to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and have developed sophisticated responses by changing their cellular physiology, gene regulation, and genome stability. Recent work dem- onstrated heritable stress effects on the control of genome stability in plants--a phenomenon that was suggested to be of epigenetic nature. Here, we show that temperature and UV-B stress cause immediate and heritable changes in the epi- genetic control of a silent reporter gene in Arabidopsis. This stress-mediated release of gene silencing correlated with pronounced alterations in histone occupancy and in histone H3 acetylation but did not involve adjustments in DNA meth- ylation. We observed transmission of stress effects on reporter gene silencing to non-stressed progeny, but this effect was restricted to areas consisting of a small number of cells and limited to a few non-stressed progeny generations. Further- more, stress-induced release of gene silencing was antagonized and reset during seed aging. The transient nature of this phenomenon highlights 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restrict stress-induced relaxation of epigenetic control mechanisms, which likely contributes to safeguarding genome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otic stress epigenome stability histone acetylation gene silenc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