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细小病毒7型广西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曹亮 孙文超 +7 位作者 汪伟 田明尧 郭丹丹 刘云霞 郑敏 钱爱东 鲁会军 金宁一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7-462,共6页
采集2017年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猪组织样品,并对PPV7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采集健康猪和患病猪样品的PPV7感染率分别为66.7%和84%。此外健康猪和患病猪PCV2共感染率分别为51.74%和77.33%。二者的高感染率表明PPV7可能与PCV2... 采集2017年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猪组织样品,并对PPV7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采集健康猪和患病猪样品的PPV7感染率分别为66.7%和84%。此外健康猪和患病猪PCV2共感染率分别为51.74%和77.33%。二者的高感染率表明PPV7可能与PCV2感染存在一定关系。随机选取3份PPV7阳性样品进行主要结构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份样品中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4.1%~99.6%,NS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0%~100%。ca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97.6%。与PPV7参考株相比,NS1基因同源性为94.2%~97.6%,cap同源性为87.4%~95.0%。在3株PPV7全长基因组,其cap基因分别编码474,470及469个氨基酸,而作为参考的PPV742株则编码469个氨基酸,cap基因序列变异导致cap编码区域氨基酸序列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7型 基因插入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外源基因在植物病毒表达载体中表达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年洪娟 杨淑慎 张锡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268-1274,共7页
利用植物病毒表达载体表达外源蛋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表达量大、速度快和廉价等优势的生产系统 ,其有 4种构建策略 :基因取代、基因插入、融合抗原和基因互补。此外还从病毒表达载体的基础性研究和商业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 外源基因 植物病毒表达载体 表达策略 研究进展 基因取代 基因插入 融合抗原 基因互补 植物基因工程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3'端非编码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磨美兰 范文胜 +6 位作者 黄柏成 郎亚辉 陈秋英 侯金莲 李孟 韦平 韦天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3,共7页
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广西的2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以及参考株M41和疫苗株H120、Ma5和4/91的3'端非编码区(3'UTR)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Beaudett... 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广西的2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以及参考株M41和疫苗株H120、Ma5和4/91的3'端非编码区(3'UTR)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Beaudette株的3'UTR序列相比较,26株分离的IBV中有1株和3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插入了23个和2个碱基,另外有12株、6株、1株、2株和1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缺失了1个、2个、22个、29个和84个碱基,不同毒株之间碱基数量最大相差达107个碱基。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6株分离株可分为4群,其中21株属于第Ⅰ群,与经典疫苗株H120的核苷酸同源性均较低(54.4%~75.5%);3株与4/91同属于第Ⅱ群;1株与H120同属于第Ⅲ群;另外1株单独属于Ⅴ群。综上所述,广西流行IBV的绝大部分毒株在3'UTR序列上与目前常用的疫苗株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而且存在多种形式的碱基缺失和插入现象。由此,我们认为流行株的变异可能是疫苗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3'端非编码区 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缺失 基因插入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在培育抗病毒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温国琴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9期5-7,共3页
由于病毒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的产量以及结实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提出基因编辑技术在培育抗病毒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以CRISPR/Cas9技术为核心,通过获得的BEL突变体的基因序列,敲掉染色体中表现出相关病毒的抗性功能缺失的基因,并... 由于病毒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的产量以及结实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提出基因编辑技术在培育抗病毒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以CRISPR/Cas9技术为核心,通过获得的BEL突变体的基因序列,敲掉染色体中表现出相关病毒的抗性功能缺失的基因,并借助Cas9基因序列的优化机制,降低源基因组的敏感性,结合单碱基编辑、基因替换和基因插入3种手段对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将抗病毒序列嵌入到水稻的基因组中,测试结果表明,基因编辑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毒能力,改善水稻的产量以及结实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技术 BEL突变体 Cas9基因序列 单碱基编辑 基因替换 基因插入
下载PDF
改进遗传算法在弧焊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5
作者 孙立功 阎保定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8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通过对弧焊机器人最优路径规划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基因植入贪婪遗传算法,用于弧焊机器人的全局路径规划的优化,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符合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条件,可直接应用于机器人的离线编程。
关键词 遗传算法 路径规划 基因植入 弧焊机器人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相关性研究Meta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培伟 李瑛 +5 位作者 何学莲 丁艳 康世秀 栾江威 吴燕祥 尹薇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时间从该数据库建立至2011-03-01。收集有关HSP/HSPN ACE I/D多态性的文献,根...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时间从该数据库建立至2011-03-01。收集有关HSP/HSPN ACE I/D多态性的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标准提取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95%CI表示,对病例组、对照组I/D进行分析。各组中研究异质性无统计学意义(P≥0.1)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否则采用随机模式分析。结果纳入针对HSP及HSPN研究的文献各5篇,通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D等位基因与HSP易感性相关(OR=1.23,95%CI:1.04~1.46,P=0.001),并且与HSPN也存在相关(OR=1.49,95%CI:1.01~2.19,P<0.001)。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HSP/HSPN发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人恶性胸膜间皮瘤DNA从头测序及基因突变分析
7
作者 邱璐 王播勇 +3 位作者 田梦丽 高顺玉 熊海波 熊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8-49,共12页
通过DNA从头测序分析人胸膜间皮瘤发生的高关联度突变基因。提取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组织和正常胸膜组织DNA,构建基因文库,用Illumina HiSeqX Ten PE 150平台测序,将测序结果与人类基因组数据库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注释,并对测序结果... 通过DNA从头测序分析人胸膜间皮瘤发生的高关联度突变基因。提取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组织和正常胸膜组织DNA,构建基因文库,用Illumina HiSeqX Ten PE 150平台测序,将测序结果与人类基因组数据库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注释,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过滤、错误率分布检查、GC含量分布检查分析。MPM组织DNA平均过滤37829946 bp,错误率小于0.12%,GC含量占41.17%,而正常胸膜组织DNA平均过滤39089681 bp,错误率小于0.1%,GC含量占41.7%,两者测序质量均在Q 30(≥80%)以上,MPM为87.43%,正常胸膜为88.36%。以上高质量测序数据通过BWA比对到参考基因组(GRCh 37/hg 19),得到最初比对序列,利用重复标记后的比对序列进行覆盖度、深度等统计,覆盖深度达到10 X以上该突变位点可信。结果显示,实验病例XL14覆盖深度达到10 X的占98.59%,覆盖率达到99.83%;对照病例Z5占98.50%,覆盖率达到99.79%。对该序列进行基因注释分析,发现一系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插入缺失、基因结构变异、基因拷贝数变异,筛选出总变异位点数29277个,可能致病的变异位点数22个,致病性的变异位点数5个,不确定变异有害性的位点数为3353个,其余变异位点均为良性。进一步对突变基因进行富集、关联性分析,预测出突变基因TXNDC2与人胸膜间皮瘤的发生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突变基因PIEN、ABCC1、UGT1A7、UGT1A3、UGT1A4、UGT1A9、ALDH3B1、UGT1A5等与人胸膜间皮瘤有一定关联性,关联度在0~0.2之间。基因TXNDC2、PIEN、ABCC1、UGT1A7、UGT1A3、UGT1A4、UGT1A9、ALDH3B1、UGT1A5的变异可能与人胸膜间皮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实验为人胸膜间皮瘤分子诊断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胸膜间皮瘤 从头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插入缺失 基因结构变异 基因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IgA肾病关联性Meta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彭小铜 覃远汉 +2 位作者 杨艳萍 周添标 苏丽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IgA肾病(IgAN)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清华同方、重庆维普数据库,时间从该数据库建立至2010年3月1日。全面收集有关IgAN ACE I/D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IgA肾病(IgAN)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清华同方、重庆维普数据库,时间从该数据库建立至2010年3月1日。全面收集有关IgAN ACE I/D基因多态性研究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标准纳入相关文献。应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CI表示,对IgAN组和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D/I,DD/(ID+II)和II/(ID+DD)进行分析。亚组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1)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纳入20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其中11篇是在亚洲人中进行研究,9篇是对欧洲人群的研究。健康欧洲人群D等位基因的表达比健康亚洲人群高(57.6%vs 32.6%);亚洲人群中D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与IgAN发病关系密切(OR=1.27,P=0.0060;OR=1.83,P<0.0001);而与欧洲人IgAN的发病无明显相关(OR=1.04,P=0.460 0;OR=1.13,P=0.120 0)。在亚洲人群中,II基因型是IgAN发病的一种保护性因素(OR=0.81,P=0.020 0),而欧洲人群未发现有关系(OR=1.05,P=0.580 0)。结论亚洲人ACE I/D基因多态性与IgAN的发病关系密切,而欧洲人群未见两者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鸣 刘丽梅 +3 位作者 郑泰山 张蓉 李杰 项坤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7-45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 2 98例 2型糖尿病患者 (T2DM总组 )和 87名非糖尿病正常人 (Non DM组 )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T2DM总组分为无糖尿病肾病 (DN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 2 98例 2型糖尿病患者 (T2DM总组 )和 87名非糖尿病正常人 (Non DM组 )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T2DM总组分为无糖尿病肾病 (DN 0 )组和糖尿病肾病 (TDN)组 ,后者进一步分为微量蛋白尿 (DN 1)组和临床蛋白尿 (DN 2 )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4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ACE基因内含子 16的 1个 2 87bp的Alu顺序I/D型多态标志。结果 ① 2型糖尿病未合并肾病与合并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各亚组之间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DN 0、DN 1和DN 2组DD∶DI∶II别为 2 7.5 %∶4 3.8%∶2 8.8%、2 3.3%∶39.5 %∶37.2 %和2 2 .5 %∶4 7.2 %∶30 .3% )。②基因型组合DD +DI与II各组间比较的差异无显著性。③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DN 0、DN 1和DN 2组D∶I分别为 4 9.4 %∶5 0 .6 %、4 3.0 %∶5 7.0 %和 4 6 .1%∶5 3.9% )。结论 ACEI/D多态性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聚合酶链反应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明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3,共3页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 PCR)技术检测了 154例汉族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EH组 ) ACE基因第 16内含子中 2 87bp DNA片段的插入 /缺失 ( I/ D)多态性 ,并与 183例健康查体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年龄、甘油三酯 ( TG)、胆固...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 PCR)技术检测了 154例汉族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EH组 ) ACE基因第 16内含子中 2 87bp DNA片段的插入 /缺失 ( I/ D)多态性 ,并与 183例健康查体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年龄、甘油三酯 ( TG)、胆固醇 ( 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 C)、Apo A1、Apo B和血糖 ( Glu)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 ACE基因 I/ D多态 DD、 D、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2 2 4、0 .4 86、0 .2 90 ,其 D和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4 67和 0 .533。 I/ D多态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法则 ,达到遗传平衡 ,具有群体代表性。EH组中无 EH家族史 ( 97例 )和有家族史者 ( 57例 )的 DD、 D、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351、0 .4 4 3、0 .2 0 6和 0 .4 0 4、0 .4 38、0 .158,D和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572、0 .4 2 8和0 .62 3、0 .377。EH组无和有家族史者基因型 DD和等位基因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P<0 .0 2 5,P<0 .0 2 5;P<0 .0 0 1,P<0 .0 0 5) ,但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认为汉族男性 EH的发生与 ACE基因 I/ D多态性相关联 ,基因型 DD和等位基因 D可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夏兰 陈乐林 +3 位作者 王亚华 刘钰 张忠珏 甘晓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清华同方、重庆维普,时间从该数据库建立至2016年10月1日。全面收集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与ACE ...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清华同方、重庆维普,时间从该数据库建立至2016年10月1日。全面收集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相关的研究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CI表示。结果:纳入63篇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其中42篇是对亚洲人群的研究,20篇是对欧洲人群的研究,1篇是非洲人群的研究,共纳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2030例(病例组),健康正常人群14090例(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D等位基因、DD基因型以及II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性,D等位基因OR分别为1.42、1.47、1.34,P<0.00001、P=0.0004、P<0.0001;DD基因型OR分别为1.62、1.67、1.56,P<0.00001、P=0.0007、P<0.00001;II基因型OR分别为0.72、0.68、0.81,P=0.0003、P=0.002、P=0.10。结论:ACE D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关系密切。在总体人群和亚洲人群中,II基因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一种保护性因素;而欧洲人群未发现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痰湿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静 朱晓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6-808,843,共4页
目的:探讨痰湿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UAP)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UAP患者240例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共分为痰湿瘀阻型、非痰湿瘀阻型2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各组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 目的:探讨痰湿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UAP)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UAP患者240例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共分为痰湿瘀阻型、非痰湿瘀阻型2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各组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频率进行比较,采用紫外分光法检测ACE活性。结果:痰湿瘀阻型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非痰湿瘀阻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湿瘀阻型患者DD基因型TG、TC、LDL-C水平高于ID/II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湿瘀阻型组ACE活性水平明显低于非痰湿瘀阻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UAP痰湿瘀阻型具有相关性,且与ACE活性有关。痰湿瘀阻型患者DD基因型与TG、TC、LDL-C的增高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瘀阻型 不稳定心绞痛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高尿酸血症及其痰湿瘀阻型与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秀梅 邵静 邵清蔚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高尿酸血症及其痰湿瘀阻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尿酸水平分...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高尿酸血症及其痰湿瘀阻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60例(痰湿瘀阻型30例,非痰湿瘀阻型30例)和尿酸正常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取血,进行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以DD型多见,且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组中痰湿瘀阻型患者DD、ID型及D等位基因分布高于非痰湿瘀阻型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不稳定性心绞痛高尿酸血症及中医痰湿瘀阻型密切相关,而与I等位基因无关,提示高尿酸血症痰湿瘀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可能具有遗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不稳定性心绞痛 高尿酸血症 痰湿瘀阻型 DD基因型 D等位基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与健康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韩彤妍 崔蕴璞 +4 位作者 王新利 叶鸿瑁 朴梅花 童笑梅 李松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 /D)多态性与健康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180例健康新生儿(孕周>33周,1分钟 Apgar 评分>7分)在出生时测量体重、身长,生后2~3天上午8~9时哺乳前取足跟血,测空...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 /D)多态性与健康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180例健康新生儿(孕周>33周,1分钟 Apgar 评分>7分)在出生时测量体重、身长,生后2~3天上午8~9时哺乳前取足跟血,测空腹血糖(FG)和空腹胰岛素(FI)水平,提取 DNA 进行 ACE 基因分型,用 FI 和内稳态模式评估值(HOMA)衡量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ACE基因分布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χ2=0.188,P =0.910)。不同 ACE 基因型间出生体格无差异。DD 基因型的 HOMA 对数值最高(0.21±0.45),但与 ID 和 II 基因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DD 基因型与≥1个 I 等位基因(即 ID+II 基因型)比较,DD 基因型 FI 对数值较高(0.93±0.41比0.76±0.36, P=0.018),DD 基因型的 HOMA 对数值较高(0.21±0.45比0.01±0.38, P=0.010)。结论在健康新生儿, D 等位基因与相对差的胰岛素敏感性相关。这可能是解释远期胰岛素抵抗与 D 等位基因相关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基因I/D多态性 D等位基因 健康新生儿 胰岛素敏感性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变化及其与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关系
15
作者 韩彤妍 李在玲 +4 位作者 叶鸿瑁 王新利 崔蕴璞 朴梅花 童笑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42-1443,1474,共3页
目的检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型、血清ACE水平在出生1周内的变化,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和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早产儿85例,出生第3天取其末梢血提取DNA,确定ACE基因型,出生第1、3、7... 目的检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型、血清ACE水平在出生1周内的变化,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和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早产儿85例,出生第3天取其末梢血提取DNA,确定ACE基因型,出生第1、3、7天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早产儿血清ACE水平,并进行危重病例评分。结果早产儿85例中,DD基因型19例,ID基因型34例,Ⅱ基因型32例。出生第1天DD基因型早产儿血清ACE水平[(33.42±7.93)U/L]显著高于Ⅱ基因型早产儿[(25.97±8.32)U/L](P<0.01),高于ID基因型早产儿[(31.53±7.56)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基因型早产儿血清ACE水平显著高于Ⅱ基因型(P<0.01);在出生第3天和第7天,3种基因型早产儿血清ACE水平均逐渐下降,DD基因型早产儿高于ID基因型,二者显著高于Ⅱ基因型。出生第1天DD基因型的危重病评分[(87.37±8.30)分]低于ID基因型[(95.82±5.85)分]和Ⅱ基因型[(95.88±6.85)分],差异非常显著(Pa<0.01),ID和Ⅱ基因型间无差异;出生第3天,DD基因型的危重病评分[(92.95±7.10)分]显著低于ID基因型[(96.94±5.85)分],而与Ⅱ基因型[(96.44±6.87)分]无差异,ID和Ⅱ基因型间亦无差异;出生第7天,3种基因型间危重病评分均无差异。结论重症疾病时DD基因型携带者的病情相对重,血清ACE水平相对高,虽然疾病可能影响血清ACE水平,但是决定ACE水平的根本因素是个体间基因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危重病评分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一种求解旅行商问题的演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冲 钟玮 刘欣欣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4-48,共5页
旅行商(TSP)问题是一个被证明具有NP计算复杂性的组合优化问题.郭涛算法在求解TSP问题的高效率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其算法的核心在于Inver-over算子的设计.当节点数量较多时,该算法在寻找近似最优解仍然有很好的表现,但其寻找全局最优解... 旅行商(TSP)问题是一个被证明具有NP计算复杂性的组合优化问题.郭涛算法在求解TSP问题的高效率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其算法的核心在于Inver-over算子的设计.当节点数量较多时,该算法在寻找近似最优解仍然有很好的表现,但其寻找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却会下降.提出的基于基因片段插入的演化算法,它能以较高的概率找到TSP问题的最优解.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演化算法,将基于基因片段插入与Inver-over算子进行融合.实验证明:新算法可有效防止解的早熟,增强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使算法获得全局最优解的概率大大提高,同时仍然具备高效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商问题 郭涛算法 基因片段插入 演化算法
下载PDF
从中医证型和基因多态性探讨消渴丸在糖尿病冠心病中的应用前景
17
作者 李小粤 李夏林 陈党红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9-31,共3页
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糖尿病病人致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发现,ACE基因和插入与缺失型(I/D)多态性标志与糖尿病的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关联。本文旨在探讨消渴丸在具有特定ACE基因I/D多态位点的糖尿病冠心病... 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糖尿病病人致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发现,ACE基因和插入与缺失型(I/D)多态性标志与糖尿病的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关联。本文旨在探讨消渴丸在具有特定ACE基因I/D多态位点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中医各证型的应用前景。研究内容:纳入广东地区糖尿病冠心病人群中应用或用过消渴丸治疗的人群30例进行了基因多态性分析和中医分型研究,结果发现30例患者在使用消渴丸期间血糖控制均较理想,对正在使用者进行辨证分型,发现血瘀组血糖控制情况更为理想(均<7.0mmol/L)。尤其是等位基因为Ⅰ型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其中血虚型较肾阳虚型血糖控制更为平稳。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应在早期就应用消渴丸进行干预治疗,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冠心病 消渴丸 中医证型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下载PDF
培育水稻恢复系抗稻褐飞虱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开雨 卢双楠 +10 位作者 裘俊丽 李孝琼 马增凤 陈乔 李粲 韦素美 黄凤宽 张月雄 刘驰 黄大辉 李容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10-417,共8页
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培育优良的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褐飞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接虫鉴定三者相结合的办法,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和Bph24(t)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广恢998、9311、... 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培育优良的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褐飞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接虫鉴定三者相结合的办法,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和Bph24(t)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广恢998、9311、R15、明恢63、R29中,最终获得遗传稳定的Bph3导入系32份和Bph24(t)导入系22份,获得Bph3Bph24(t)优良聚合系13份。人工接虫鉴定结果显示,Bph3和Bph24(t)导入系对稻褐飞虱抗性达到中抗至抗的水平,平均分别为3.96级和3.84级,其中Bph24(t)导入系对稻褐飞虱抗性略强于Bph3导入系;Bph3Bph24(t)聚合系抗性最强,对稻褐飞虱抗性达到2.38~2.65级、平均2.52级的抗级水平,表明抗性基因聚合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具有累加基因效应。SSR标记分析表明抗性基因导入系、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达到90%以上。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所选的多数基因聚合系的株高、剑叶长宽度、有效穗、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与受体恢复系差异不显著。证明本研究已成功获得5个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抗稻褐飞虱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这些抗性改良恢复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并且为建立完善的水稻抗性育种平台提供了重要育种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褐飞虱 Bph3Bph24(t)聚合系 抗性基因导入系 BPHR96 恢复系 水稻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