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间质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金丽 王仁本 于金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1591-1594,共4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细胞瘤,与真性平滑肌瘤极为相似,在生物学行为上常难以判断,其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因此,其诊断、鉴别诊断存在着较大困难。常规病理学检查很难预测GIST的预后,肿...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细胞瘤,与真性平滑肌瘤极为相似,在生物学行为上常难以判断,其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因此,其诊断、鉴别诊断存在着较大困难。常规病理学检查很难预测GIST的预后,肿瘤大小、有丝分裂率以及其他的一些次要因素均影响其预后。GIST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良性GIST预后极好,手术的5年生存率超过90%。然而复发者或恶性者即使手术其预后也极差。而STI571(imatinibmesylate,STI571)的出现给GIST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成为公认的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或复发的GIST一线治疗药物,STI571的问世使得肿瘤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时代。但STI571是迄今为止惟一用于治疗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由于临床使用时间不长,病例数有限,其确切疗效、毒副反应尚待进一步观察,此外用药时间、剂量范围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诊断 胃肠肿瘤/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用于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江涛 靳素辉 刘尼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构建多平面影像,经两位医师共同得出诊断结果,并与手术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构建多平面影像,经两位医师共同得出诊断结果,并与手术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中恶性GIST 13例,潜在恶性GIST 6例,良性GIST6例,而术前CT诊断GIST良恶性准确率为92.00%。GIST中,胃13例(52.00%),十二指肠6例(24.00%),胃肠道外2例(8.00%),空回肠4例(16.00%);肿瘤直径≥5cm者15例(60.00%),<5cm者10例(40.00%);黏膜下型6例(24.00%),浆膜下型3例(12.00%),肌壁间型12例(48.00%),胃肠道外4例(16.00%);不规则形17例(68.00%),圆形或近圆形8例(32.00%)。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GIST的临床诊断,对肿瘤的定性、定位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3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9
3
作者 范西红 张小化 +4 位作者 张小桥 王晨龙 孙力勇 庄大勇 孙英刚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713-714,共2页
为了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35例GIST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病变位于胃21例,小肠7例,直肠3例,十二指肠和小肠系膜各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腹部包块及消化道出血。B超、CT检查示,腹腔肿瘤18例中,... 为了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35例GIST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病变位于胃21例,小肠7例,直肠3例,十二指肠和小肠系膜各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腹部包块及消化道出血。B超、CT检查示,腹腔肿瘤18例中,胃占位病变11例,直肠占位和盆腔肿瘤各2例,肝占位或转移8例。16例内镜检查示,胃黏膜下病变11例,直肠黏膜下病变1例;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5例提示胃间质瘤,1例提示直肠间质瘤。术前14例初诊为胃间质瘤,仅1例病理确诊。35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姑息性切除9例,根治性手术26例,无手术死亡。33例患者获得随访3~1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全组死亡11例(33.3%),生存时间6~5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22例生存(66.7%),生存时间3~1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4例患者术后格列卫辅助治疗,仅1例带瘤生存。初步研究结果提示,GIST临床无特征性表现,超声内镜有助诊断,只有彻底切除肿瘤有望取得好的疗效,正规使用格列卫有助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诊断 胃肠间质瘤/外科学 伊马替尼/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东 刘庆猛 谭卫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84例GIST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DOG-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 目的探讨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84例GIST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DOG-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 GIST按形态学特征主要分为梭形细胞型(58例)、上皮样型(10例)和混合型(16例),上述形态学类型中CD117和DOG-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生物学行为分为极低(15例)、低度(40例)、中等(18例)和高度(11例)危险程度。CD117和DOG-1在极低和低度危险程度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94.5%和92.7%,在中度和高度危险程度GIST中CD117和DOG-1表达率分别为96.6%和100.0%。在所有84例中联合检测DOG-1和CD117的表达率均为100.0%。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均不表达CD117和DOG-1。DOG-1和CD117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部位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胃肠道原发性软组织肿瘤,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CD117和DOG-1可作为GIST辅助诊断的一线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胃肠道间质肿瘤/诊断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表型分型
下载PDF
小肠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荣维淇 王黎明 +4 位作者 吴凡 崔修铮 刘立国 苗成利 吴健雄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GIST25例临床资料。结果恶性GIST23例(92.0%),交界性恶性GIST2例(8.0%)。临床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肿瘤完全切除23例(92.0%),姑息性切除... 目的探讨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GIST25例临床资料。结果恶性GIST23例(92.0%),交界性恶性GIST2例(8.0%)。临床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肿瘤完全切除23例(92.0%),姑息性切除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CD34阳性率分别为94.4%(17/18)和50.0%(10/20)。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随访时间8年,复发和转移18例。全部病例术后口服伊玛替尼(格列卫),中位无瘤生存期短期服药组(15±3)月,长期服药组(52±3)月。全组无瘤生存期(35±13)月,转移、复发后中位生存期未治疗组(6±0.3)月,单纯服药组(23±10)月;服药加手术组(51±11)月,平均生存期(12±13)月。短期服药组与长期服药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0%、21.0%、21.0%和100.0%、82.0%、36.0%。肿瘤转移、复发后未治疗组,单纯服药组与服药手术组0.5、1、3、5年肿瘤复发后生存率分别为14.0%、0.0%、0.0%、0.0%,64.0%、51.0%、0.0%、0.0%和88.0%、83.0%、76.0%、21.0%。结论小肠G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临床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阳性的联合诊断。肿瘤的完整切除和分子靶向综合治疗是小肠GIST的主要手段。肿瘤复发转移后的积极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诊断 小肠 胃肠道间质肿瘤/外科学 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综合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肝脏转移性间质瘤的MSCT诊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戴戬 马周鹏 +3 位作者 章顺壮 毛旭道 邱鹏根 朱建忠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肝脏转移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性间质瘤的MSCT资料。结果 18例中,原发灶位于食管下段1例,胃8例,小肠7例,肠系膜1例,腹膜后1例;其中多发16例,单发2例;15例为囊实性,壁厚薄不... 目的探讨MSCT对肝脏转移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性间质瘤的MSCT资料。结果 18例中,原发灶位于食管下段1例,胃8例,小肠7例,肠系膜1例,腹膜后1例;其中多发16例,单发2例;15例为囊实性,壁厚薄不均,3例为实性;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8~150mm;平扫17例呈不均匀较低密度,边界相对较清晰,1例出现不均匀钙化;增强强化不均匀,9例明显强化,7例中等强化,2例轻度强化;15例囊实性肿瘤中央可见未强化坏死区。结论肝脏转移性间质瘤常多发,大小不等,边界相对清晰,少有钙化;多数肿瘤内部可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以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多见,MS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继发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胃肠道间质肿瘤/诊断 胃肠道间质肿瘤/放射摄影术 肝肿瘤/放射摄影术 肿瘤转移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郑育聪 李健丁 张瑞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3,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近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报道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GIST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与治疗
8
作者 贾忠 贺冠海 +3 位作者 封光华 谢琦 郭智东 季成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情况,并应用4种抗体(C-Kit、CD34、SMA、S-100)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完整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情况,并应用4种抗体(C-Kit、CD34、SMA、S-100)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完整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率为73.9%,C-Kit 阳性表达率91%,CD34阳性表达率85%,患者均未辅以化疗,18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56%。结论 C-Kit 和 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中的正确判断对指导术式选择也至关重要。对无法手术切除和(或)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建议应用格列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手术治疗 格列卫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新进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梁建芳 郑绘霞 +2 位作者 肖虹 武丽娜 王宏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4,共7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于特异的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或血小板转化生长因子(PDGFRA)突变而引起的.GIST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于特异的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或血小板转化生长因子(PDGFRA)突变而引起的.GIST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正确的术前病理诊断和危险度判定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近年来关于GIST病理诊断的最新进展,以及国际国内对GIST危险度分级方案的最新共识.此外本文还总结了对GIST生物学行为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分子生物学 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 被引量:19
10
作者 魏志刚 韩超 李健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9,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系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上存在较大困难.近几年其发病机制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系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上存在较大困难.近几年其发病机制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癌基因kit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以CD117为代表的免疫织化学染色在其诊断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治疗上目前注重于综合治疗,手术完整切除仍然是其首选治疗,包括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在内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成为GIST治疗上的一次巨大进步,甲磺酸伊马替尼等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制剂的出现,给GIST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25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杨浩华 朱晟 +1 位作者 喻强 吴建波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64-65,共2页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和上消化道出血,均经胃镜、胃钡透、CT及B超等检查发现。25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8例(...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和上消化道出血,均经胃镜、胃钡透、CT及B超等检查发现。25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8例(32%),恶性12例(48%),交界性5例(20%)。本组中胃间质瘤15例(60%),小肠间质瘤10例(40%)。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超声胃镜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进行,诊断一旦明确,即应行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分析
12
作者 包莉 朱润庆 《魅力中国》 2011年第10期227-227,共1页
间质细胞肿瘤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以及免疫组化表现为CD117阳性确立了GIST的诊断。手术是GIST的主要治疗方法.靶向治疗给GIST的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