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与Hp感染率、NF-κB、TGF-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武一曼 任彦 +3 位作者 葛振华 柯晓 周凡 王若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9-450,453,共3页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转化生长因子-alpha(TG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胃湿热组、脾胃气虚组及正常对照组胃窦黏膜内 NF-κB、TGF-α。结果:脾胃湿热组 ...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转化生长因子-alpha(TG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胃湿热组、脾胃气虚组及正常对照组胃窦黏膜内 NF-κB、TGF-α。结果:脾胃湿热组 Hp 感染率(72.73%)明显高于脾胃气虚组(24%,P<0.01);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的 NF-κB和 TGF-α在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基部呈弱表达,脾胃湿热组 NF-κB和 TGF-α呈高表达,与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 P<0.01)。结论:脾胃湿热证患者有较高的 Hp 感染率,NF-κB和 TGF-α的表达较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慢性胃炎 Hp感染率 NF-ΚB TGF-Α 基因表达 微生物学 螺杆菌感染 免疫学
下载PDF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Hp感染的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德荣 陈健 +1 位作者 李君曼 张振国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NO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对照者6例,慢性胃炎56例及消化性溃疡患者16例的胃粘膜标本进行检测,观察iNOS表达强度.并用改良Giemsa...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NO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对照者6例,慢性胃炎56例及消化性溃疡患者16例的胃粘膜标本进行检测,观察iNOS表达强度.并用改良Giemsa法同步检测Hp感染状况.结果iNOS染色定位于胞质,在正常人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细胞和腺体均有表达.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呈过度表达,其平均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平均表达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胃炎组iNOS表达强度与其Hp分级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消化性溃疡组平均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其iNOS表达强度和Hp分级间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iNOS活性增强和过度表达可能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慢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消化性溃疡 一氧化氮 螺杆菌感染
原文传递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 current status of the Austrian-Czech-German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 trial (PRISMA-Study) 被引量:5
3
作者 S.Miehlke C.Kirsch +12 位作者 B.Dragosics M.Gschwantler G.Oberhuber D.Antos P.Dite J.Lauter J.Labenz A.Leodolter P.Malfertheiner A.Neubauer G.Ehninger M.Stolte E.Bayerdorff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3-247,共5页
AIM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lon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in a subgroup of individuals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this fatal disease.METHODS It is a prospective, ... AIM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lon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in a subgroup of individuals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this fatal disease.METHODS It i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national multicenter trial. Men between 55 and 65 years of age with a gastric cancer phenotype of Helicobacterpylori gastritis a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a 7-day course of omeprazole 2 × 20 mg,clarithromycin 2 × 500 mg, and amoxicillin 2 ×lg for 7 days, or omeprazole2 × 20mg plusplacebo. Follow - up endoscopy is scheduled 3months after therapy, and thereafter in one-year intervals. Predefined study endpoints are gastric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s (dysplasia, adenoma), other cancers, anddeath.RESULTS Since March 1998, 1524 target patients have been screened, 279 patients (18.3%) had a corpus-dominant type of H.pylori gastritis, and 167 of those were randomized (58.8%). In the active treatment group (n -- 86), H. pylori infection infection was cured in 88.9% of patients. Currently, thecumulative follow-up time is 3046 months (253.8patient-years, median follow-up 16 months). So far, none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gastric cancer or any precancerous lesion. Three(1.8%) patients reached study endpoints other than gastric cancer.CONCLUSION Among men between 55 and 65years of age, the gastric cancer phenotype of H.pylori gastritis appears to be more common than expected. Further follow- up and continuing recruitment are necessary to fulfil the main aim of th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HELICOBACTER infections/complications HELICOBACTER infections/drug THERAPY STOMACH neoplasms /microbiology STOMACH neoplasms/drug THERAPY gastritis/microbiology gastritis/drug THERAPY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胃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志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象山县下沈镇卫生院1994-06/1997-10经内镜证实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从临床角度分析Hp感染慢性胃炎、胃癌之间关系,结果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子.WHO列...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象山县下沈镇卫生院1994-06/1997-10经内镜证实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从临床角度分析Hp感染慢性胃炎、胃癌之间关系,结果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子.WHO列为胃癌的第一危险因素。Hp感染遍于全世界,我国是Hp感染的高发区,且感染率高,感染年龄小.本文100例Hp阳性92例,Hp检出率为92%.100例慢性胃炎中,慢性浅表性胃炎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3例,疣状胃炎1例.肠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11例.本组中有4例发展为胃癌死亡,均为肠化生及(或)不典型增生病例.Hp产生的尿素酶、细胞毒素、蛋白水解酶及促进炎症因子等破坏胃粘液,胃粘膜屏障功能.导致粘膜上皮炎性改变和坏死.Hp感染可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和分化,这种增殖与分化使正常粘膜向化生转变,进而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已经明确.胃癌的病理特征是细胞过度异常增生,Hp感染使胃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破坏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平衡,胃癌不仅是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的病,也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疾病.细胞凋亡调节基因紊乱细胞凋亡抑制蛋白(BCL-2等)的增加,导致细胞凋亡过度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微生物学 胃肿瘤/微生物学 螺杆菌感染 螺杆菌 幽门
下载PDF
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宝林 郭江华 +2 位作者 李洁 董连英 李宗辉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6期524-525,共2页
目的研究根除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分布特点.方法有消化道症状,Hp+慢性胃炎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9岁~74岁,平均44岁.采用CBS,FuZ,Met三联治疗2wk,在根除治疗前及治疗结束4w... 目的研究根除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分布特点.方法有消化道症状,Hp+慢性胃炎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9岁~74岁,平均44岁.采用CBS,FuZ,Met三联治疗2wk,在根除治疗前及治疗结束4wk后从胃底、胃体、角切迹、幽门前大弯侧多部位取活检,以WarthinStary染色检测Hp,HE染色观察局部胃炎程度.结果三联治疗前Hp呈全胃分布,各部位H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Hp数量和胃炎程度各部位有差异,且有明显相关性(r=0948),以角切迹Hp数量最多,胃炎程度最重,局灶性萎缩、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亦最高.22例根除治疗后Hp仍阳性患者,以胃底检出率最高(909%),角切迹最低(318%),两部位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44,P<001).结论角切迹是治疗前Hp的最佳检测部位,胃底是治疗后Hp的最佳检测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感染 胃炎 治疗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中国1号小型猪建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桂华 宋鸿 +8 位作者 黄小让 詹纯列 周龙书 徐本法 周民伟 徐德兴 李秋生 赖日权 王卓才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2期767-768,共2页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猪模型.方法用中国1号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剖腹取胎后,分为低酸(n=4)、高酸(n=4)和粘膜损伤(n=5)3组,经口感染Hp菌后,分别置于一、二级环境中饲养.用HE...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猪模型.方法用中国1号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剖腹取胎后,分为低酸(n=4)、高酸(n=4)和粘膜损伤(n=5)3组,经口感染Hp菌后,分别置于一、二级环境中饲养.用HE染色、WarthinStarry银染色、尿素酶、HpPCR及细菌培养等方法鉴定感染Hp是否造成Hp相关性胃炎的动物模型.结果粘膜损伤组不论在一级还是在二级环境中饲养的乳猪,其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粘膜表面均可见Hp菌;尿素酶、HpPCR检查均呈阳性反应;有3只乳猪培养出Hp菌;HE染色组织切片证实实验乳猪患有急、慢性胃炎.而低酸组、高酸组虽然尿毒酶检查,HpPCR检查大多数呈阳性反应,但组织切片及培养均未见Hp.结论首次用中国1号小型猪成功地造成Hp感染的动物模型;胃粘膜呈急、慢性炎性改变.剖腹取胎无特殊病原体的乳猪用消炎痛损伤粘膜,为成功建立Hp感染胃炎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二级饲养下胃粘膜表面的Hp量明显多于一级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炎 动物模型 疾病模型
原文传递
崇信县城乡Hp感染特点
7
作者 马兴业 秦泾平 尹秀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51-352,共2页
目的城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特点.方法城乡Hp感染阳性患者403例,城市62例、农村341例,以内镜检查次数分别统计胃炎(C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胃癌(GC)、Hp阳性例数,并对年龄性别,... 目的城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特点.方法城乡Hp感染阳性患者403例,城市62例、农村341例,以内镜检查次数分别统计胃炎(C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胃癌(GC)、Hp阳性例数,并对年龄性别,城乡进行登记.应用珠海克隆科技公司生产的Hp检测试纸,在内镜下用普通活检钳取胃窦,体粘膜及病变活体组织,涂入该试纸上,试纸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Hp(+),不变色为阴性.5a内镜检查数和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检出数及城乡两级分表统计.结果403例Hp阳性患者年龄22岁~76岁,平均年龄35.87岁,城市35.20岁,农村36.84岁.CG平均年龄35.20岁,城市34.30岁,农村38.84岁.GU平均年龄36.43岁,城市34.86岁,农村37.65岁.DU平均年龄37.25岁,城市35.78岁,农村37.48岁.GC平均年龄37.25岁,城市39.28岁,农村41.10岁.403例Hp阳性患者城市检出率15.4%,农村Hp阳性检出率84.6%.农村检出率显著高于城市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总Hp感染率71.33%,复合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Hp感染率在50%~80%之间.性别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感染/诊断 胃炎/微生物学 消化性溃疡/微生物学 胃肿瘤/微生物学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Hp、胃粘膜炎症和血清胃液EGF变量的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聂昭华 郑文尧 +3 位作者 郭荣斌 李矩 张敏 祝扬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Hp感染对EGF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的影响,以及EGF含量与胃粘膜炎性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经内镜、组织学和尿素酶检测确诊的PU患者56例,Hp(-)18例,Hp(+)38例,上述患者均接受抗溃疡... 目的探讨Hp感染对EGF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的影响,以及EGF含量与胃粘膜炎性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经内镜、组织学和尿素酶检测确诊的PU患者56例,Hp(-)18例,Hp(+)38例,上述患者均接受抗溃疡治疗,Hp(+)者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前后留取胃液、血清及胃窦粘膜组织,分别测定其EGF,Hp及胃粘膜炎性变化情况.结果Hp(-)组:治疗前急、慢性炎症之间血清及胃液EG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胃液、血清EGF上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胃液/血清μg/L419±60,878±50/663±87,1616±113;P<005).Hp(+)组:38例中Hp根除32(842%)例,Hp清除复发6(158%)例.治疗前血清EGF在伴有急、慢性炎症之间差异显著(818±78;407±49;P<005);Hp根除者随着胃粘膜炎性病变好转,胃液、血清EGF含量有不同程度上升,但与Hp复发者和Hp(-)组相比,胃液、血清EGF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慢性炎症者无论Hp(-)或(+),治疗后的胃液EGF虽有上升,但与治疗前相比,也无统计学意义.而Hp(+)组伴发慢性炎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液、血清EGF含量均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炎 胃液 螺杆菌感染 EGF
原文传递
益气清热活血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5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汪悦 单兆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导师单兆伟教授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提出脾胃气虚是发病的病理基础,湿热阻络是病理的主要关键,益气健脾、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并据此研制成治疗本病的中成药——清幽养胃胶囊。临床研究表明,清...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导师单兆伟教授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提出脾胃气虚是发病的病理基础,湿热阻络是病理的主要关键,益气健脾、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并据此研制成治疗本病的中成药——清幽养胃胶囊。临床研究表明,清幽养胃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组共治疗53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疗50例,临床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66.04%,与对照组相近。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复发率41.66%,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清幽养胃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不仅可直接杀灭细菌,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胃痛、痞满、嗳气、食少、乏力、嘈杂、吞酸等症状,并能使患者胃粘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腺体萎缩、肠化、增生等病理状态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医药疗法 益气清热活血法
下载PDF
四季气候变化对慢性胃炎复发及HP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寿鹏 许亚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4-365,共2页
对109例慢性胃炎患者从四季气候变化与发病及HP感染的关系方面进行观察,结果:(1)四季中夏春季发病率较高,次为冬季。各型中,寒湿犯胃型夏春季发病率较高,脾胃虚弱型次之。胃热阴虚型冬季发病率较高。(2)四季中夏季发病者HP阳性率较高,... 对109例慢性胃炎患者从四季气候变化与发病及HP感染的关系方面进行观察,结果:(1)四季中夏春季发病率较高,次为冬季。各型中,寒湿犯胃型夏春季发病率较高,脾胃虚弱型次之。胃热阴虚型冬季发病率较高。(2)四季中夏季发病者HP阳性率较高,春季次之。各型中,寒湿犯胃型夏季发病HP阳性率较高,脾胃虚弱型次之。胃热阴虚型冬季发病的HP阳性率较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微生物学 气候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胃粘膜牙周粘膜及血清Hp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王琳 朱人敏 +2 位作者 胡瑞英 孟昭业 周楠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作者旨在探讨,简便、可靠,特异的检测手段,发现和防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取患者牙周粘膜,放入快速尿素酶检测试剂中,阳性者建议内镜检查,取胃粘膜作快速尿素酶检测,同时取末梢血20μl,用ELISA法检测血清... 目的作者旨在探讨,简便、可靠,特异的检测手段,发现和防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取患者牙周粘膜,放入快速尿素酶检测试剂中,阳性者建议内镜检查,取胃粘膜作快速尿素酶检测,同时取末梢血20μl,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滴度,以观察其相关性.结果通过口腔检测100例,牙周炎78例,阳性32例(410%),冠周炎22例,阳性7例(318%),胃粘膜检测阳性35例(603%),本组检测结果,牙周粘膜Hp阳性390%,胃粘膜Hp阳性603%.结论口腔粘膜检测为我们早期,简便诊断Hp感染,建立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与小儿应激性胃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育敏 张成 +1 位作者 罗文福 方美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4期3277-327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应激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38例小儿应激性胃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设普通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p-IgG,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应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 目的:探讨小儿应激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38例小儿应激性胃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设普通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p-IgG,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应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三联治疗的治疗组效果好于普通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应激性胃炎明显相关,三联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非三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炎/微生物学/药物疗法 应激 人类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巧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60-360,共1页
目的调查分析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经内镜胃窦活检粘膜用快速尿素酶测定法及细菌学涂片法对3318例受检者检测Hp,而后对各种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率进行临床分析.Hp感染评判标准:上述二项检测法中凡有一项阳性即... 目的调查分析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经内镜胃窦活检粘膜用快速尿素酶测定法及细菌学涂片法对3318例受检者检测Hp,而后对各种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率进行临床分析.Hp感染评判标准:上述二项检测法中凡有一项阳性即为Hp阳性;二项均阴性则为Hp阴性.结果3318例受检者中慢性活动性胃炎847例,慢性非活动性胃炎1213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597例,愈合期十二指肠溃疡198例,活动性胃溃疡187例,愈合期胃溃疡44例,复合性溃疡77例,胃癌34例,残胃53例,正常胃粘膜68例.其Hp阳性率分别为81.7%,22.3%,76.7%,61.6%,68.5%,50%,74%,41.2%,32%,29%.统计结果显示,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X2检验P<0.0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本文证实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与Hp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感染/诊断 螺杆菌 幽门/分离和提纯 胃炎/微生物学 消化性溃疡/微生物学 胃肿瘤/微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