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胃窦粘膜G、D细胞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卢十一 石爱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02-306,共5页
本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3只,分为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手术后4、10,14、21及28天分批取材。用Sternberger PA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显示胃窦粘膜胃泌素细胞(G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 本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3只,分为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手术后4、10,14、21及28天分批取材。用Sternberger PA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显示胃窦粘膜胃泌素细胞(G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G和D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进行了细胞计数和统计学分析。本文结果表示,溃疡组G细胞数量在术后10至14天明显增多(P<0.01),21、28天趋于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有些G细胞排列成群,密集呈明显带状。正常时G细胞分布在幽门腺的中、下1/3处,而溃疡组可见有些G细胞分布在腺的上部。D细胞数量仅在术后10天增多(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可见G细胞和D细胞之间存在着形态上的接触。溃疡自愈期间,G/D细胞比值未见明显改变。本实验结果提示,胃窦粘膜局部G、D细胞的变化和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修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窦粘膜 G细胞 D细胞
下载PDF
小鼠胃肠道胃泌素细胞的个体发生 被引量:9
2
作者 蔡玉瑾 王彤 景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72,311,共5页
目的 :观察小鼠胃肠道内胃泌素细胞 (G细胞 )的个体发生、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G细胞的功能及相关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胎龄 1 7d小鼠胃窦部出现G细胞 ,1 8d小肠中出现G细胞。小鼠胃肠道G... 目的 :观察小鼠胃肠道内胃泌素细胞 (G细胞 )的个体发生、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G细胞的功能及相关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胎龄 1 7d小鼠胃窦部出现G细胞 ,1 8d小肠中出现G细胞。小鼠胃肠道G细胞的数量胚胎期以十二指肠段最多 ,而出生后胃窦部最多。可见G细胞的突起伸抵上皮游离面 ,伸至其它细胞之间 ,或伸至基膜及毛细血管周围 ,并可见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逸入腔内和逸出细胞。结论 :小鼠胃肠道G细胞的发生与数量变化有其种属特异性。G细胞可能同时具备内分泌、旁分泌和外分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胃肠道 胃泌素细胞 G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胃体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加儿 吴水清 +3 位作者 区又君 刘江华 温久福 王鹏飞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3,共7页
利用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分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和胃泌素(gastrin,Gas)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青龙斑幼鱼... 利用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分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和胃泌素(gastrin,Gas)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青龙斑幼鱼食道中有Ⅰ、Ⅱ、Ⅲ和Ⅳ型粘液细胞,含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贲门胃粘液细胞有Ⅰ、Ⅱ、Ⅲ种类型,胃体部有Ⅰ、Ⅲ、Ⅳ型粘液细胞,在胃腺的周围含有较多的Ⅰ和Ⅳ型粘液细胞,而幽门胃中只有Ⅰ型粘液细胞,只含有中性粘多糖。幽门盲囊和肠道都含有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幽门盲囊以Ⅱ型粘液细胞最多,少量的Ⅲ型粘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均有4种类型的粘液细胞。肠道粘液细胞数量为中肠>后肠>前肠。利用免疫学的方法研究青龙斑幼鱼消化道Gas细胞的分布,表明幼鱼的整个肠道和幽门盲囊均有Gas细胞的存在,食道和胃中未发现Gas免疫阳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杂交子代 消化道 粘液细胞 胃泌素细胞
下载PDF
极北鲵肠内5-羟色胺、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内分泌细胞胚后发育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淑兰 周立丽 张婷婷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观察极北鲵胚后发育期间肠内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trin,GAS)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3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应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vidin-biotin complex,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8-46期健康... 目的观察极北鲵胚后发育期间肠内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trin,GAS)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3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应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vidin-biotin complex,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8-46期健康极北鲵肠内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细胞进行染色,并统计分析不同时期极北鲵肠内3种内分泌细胞的密度。结果 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GA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最先在41期检出,而S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42期才检测到。5-HT细胞在41期最少,46期最多,呈年龄相关的递增趋势;GAS细胞在43期最少,44期最多,呈先减后增变化趋势;SS细胞在43期密度高于其它各时期。5-HT细胞最先分布在上皮基部,GAS细胞和SS细胞最先在肠上皮之间检测到。细胞形态多样,有椭圆形、三角形和锥体形等,但以锥体形为主。结论极北鲵胚后不同发育时期肠内3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其个体生理活动的改变相适应,且在数量变化上有其种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北鲵 5-HT细胞 GAS细胞 SS细胞 胚后发生
下载PDF
硒对大鼠胃癌的作用及对其内分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苏衍萍 唐军民 +3 位作者 唐岩 朴建华 邓大君 夏弈明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 探讨硒在机体自然抗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给断乳雄性 Wistar大鼠 MNNG(N甲基 - N -硝基 - N亚硝胍 2 0 mg/kg)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 1 0 d,以诱导大鼠胃粘膜异倍体形成 (大鼠胃癌模型形成 )。第 2 5wk时 ,用流式细胞仪测... 目的 探讨硒在机体自然抗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给断乳雄性 Wistar大鼠 MNNG(N甲基 - N -硝基 - N亚硝胍 2 0 mg/kg)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 1 0 d,以诱导大鼠胃粘膜异倍体形成 (大鼠胃癌模型形成 )。第 2 5wk时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硒对大鼠胃幽门粘膜异倍体形成的影响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观察大鼠胃粘膜异倍体形成过程中 ,其胃的胃泌素细胞 (G细胞 )、生长抑素细胞 (SS细胞 )、5-羟色胺细胞 (5- HT细胞 )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分析以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1 .硒能抑制 MNNG所致大鼠胃粘膜细胞异倍体的形成。 2 .实验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大鼠胃粘膜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明显增强 (P<0 .0 1 ) ,SS细胞、5- HT细胞也有增强的趋势 (P>0 .0 5)。 3.加硒各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 ,大鼠胃粘膜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明显减弱 (P<0 .0 1 ) ,SS细胞、5- HT细胞也有减弱的趋势 (P>0 .0 5)。结论 内分泌细胞可能与 MNNG所致大鼠胃粘膜细胞异倍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细胞 SS细胞 5-HT细胞 胃癌 免疫组织
下载PDF
MNNG所致大鼠腺胃癌形成过程中机体自然抗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苏衍萍 李玉林 +2 位作者 齐云飞 马风梅 张景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机体的自然抗肿瘤作用。方法 给断乳雄性Wistar大鼠MNNG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 10天 ,以诱导大鼠腺胃粘膜异倍体形成 (大鼠腺胃癌模型形成 )。第 2 5周时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腺胃幽门粘膜异倍体形成的情况 ,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探讨机体的自然抗肿瘤作用。方法 给断乳雄性Wistar大鼠MNNG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 10天 ,以诱导大鼠腺胃粘膜异倍体形成 (大鼠腺胃癌模型形成 )。第 2 5周时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腺胃幽门粘膜异倍体形成的情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大鼠腺胃粘膜异倍体形成过程中 ,腺胃胃泌素细胞胃泌素细胞、生长抑素细胞、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分析以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MNNG所致大鼠腺胃癌形成过程中其腺胃胃泌素细胞、生长抑素细胞、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强度均明显增强 (P <0 .0 1,P <0 .0 5)。结论 胃内分泌细胞可能介导了MNNG所致大鼠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有关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细胞 生长抑素细胞 5-羟色胺T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腺胃癌
下载PDF
三种内分泌细胞在极北鲵幼体胃内的发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婷婷 周立丽 +1 位作者 李淑兰 赵丽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3-860,共8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研究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41至46期共6个时期幼体胃内5-羟色胺(5-HT)细胞、生长抑素(SS)细胞和胃泌素(GAS)细胞的分布位置及形态,5-羟色胺细胞和胃泌素细胞最先在41期幼体被...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研究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41至46期共6个时期幼体胃内5-羟色胺(5-HT)细胞、生长抑素(SS)细胞和胃泌素(GAS)细胞的分布位置及形态,5-羟色胺细胞和胃泌素细胞最先在41期幼体被检测出来,而生长抑素细胞发育略晚,在42期幼体才被检测到。文中采用Duncan多重比较的方法,对胃内同一种内分泌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分布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5-羟色胺细胞在41期分布最少,密度为1.2±0.51,46期分布最多,密度为2.3±0.91,随着胃的发育,5-羟色胺细胞密度呈递增的变化趋势;胃泌素细胞在42期分布最多,密度为2.1±0.99,46期分布次之,密度1.7±0.49,44期分布最少(密度1.0±0.00),从42期到46期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生长抑素细胞在43期密度(2.6±0.99)高于其他各期,且差异显著(P<0.05)。三种内分泌细胞最先均出现在胃上皮细胞之间,随着胃的不断发育,除了在上皮细胞之间分布以外,在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分布。不同内分泌细胞随着发育时间的不同,细胞形态也表现不同,如5-羟色胺细胞由最开始的椭圆形到后期的锥体形,胃泌素细胞由最先出现的锥体形到椭圆形再到锥体形,生长抑素细胞由锥体形到椭圆形。上述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特点可能与极北鲵的生长发育以及胃的功能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北鲵 5-羟色胺细胞 胃泌素细胞 生长抑素细胞 幼体发育
原文传递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泌素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8
作者 程南俊 朱富刚 +3 位作者 邓卫安 张锚链 李维才 罗素元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8-23,共6页
本文用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观察浅表性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G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胃窦部粘膜68例,其中正常胃粘膜12例,浅表性胃炎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G细胞数均比正常者减少,特别是后者。随着慢性萎缩... 本文用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观察浅表性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G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胃窦部粘膜68例,其中正常胃粘膜12例,浅表性胃炎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G细胞数均比正常者减少,特别是后者。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的加重,G细胞数也随之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G细胞分布不均,肠化区无G细胞,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区G细胞明显减少。电镜观察详细地描述了正常胃粘膜和慢性萎缩性胃炎G细胞的形态。讨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G细,胞数量减少和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细胞 肠上皮化生 腺体不典型增生
下载PDF
3种方剂水煎液对实验性慢性胃炎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G细胞密度及胃窦粘膜PGE_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鲁香凤 赵凤志 +10 位作者 戴欣 张旭晨 卜益民 方杰 石雪迎 刘新槐 周冠芬 任瑛 宋崇顺 何其聪 杨金铎 《中国中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1-364,共4页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法及去氧胆酸钠口服法复制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病理模型,观察"实痞通"、"甘平养胃"及"胃乐"方对ECG的影响,结果经3种方剂治疗后,ECG血清胃泌素,G细胞密度及胃窦粘膜PGE_2含量均明显恢复近正常。
关键词 实痞通方 甘平养胃方 胃炎 胃泌素 G细胞 药理
下载PDF
对胎儿胃粘膜三种内分泌细胞的观察
10
作者 赵荧 田亚汀 +2 位作者 蒋亚南 吴丽敏 薄爱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7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胎儿胃粘膜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发生过程。为胚胎学发展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10个月胎儿53例,新生儿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窦粘膜中胃泌素细胞(G),生长抑素细胞(SS)和5-羟色胺细胞(5-HT),计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胎... 目的探讨胎儿胃粘膜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发生过程。为胚胎学发展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10个月胎儿53例,新生儿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窦粘膜中胃泌素细胞(G),生长抑素细胞(SS)和5-羟色胺细胞(5-HT),计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胎龄5-9个月胎儿胃窦粘膜中G、SS、5-HT细胞迅速增多,以G细胞数目最多,足月胎儿及新生儿G细胞减少。结论胃粘膜三种内分泌细胞随胎龄增多,在胎儿生长发育旺盛期6-8月数目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胃粘膜 胃泌素细胞 生长抑素细胞 5-羟色胺细胞
原文传递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生长抑素,5-羟色胺及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梁文妹 石爱荣 《解剖科学进展》 199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 PAP法对正常 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生长抑素 ( SS)、5 -羟色胺( 5 - HT)及胃泌素 ( Gas)免疫反应 ( IR)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SS- IR细胞于生后 1d已分布于胃肠各段。生后 1d- 4 5 d,...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 PAP法对正常 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生长抑素 ( SS)、5 -羟色胺( 5 - HT)及胃泌素 ( Gas)免疫反应 ( IR)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SS- IR细胞于生后 1d已分布于胃肠各段。生后 1d- 4 5 d,胃窦部的 SS- IR细胞随生后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而其余肠道的 SS- IR细胞均以 18d为最多 ;5 - HT- IR细胞在生后发育期间可见于胃肠道各段 ,以十二指肠分布最为密集。生后发育期间的 5 - HT- IR细胞均以 18d数量最多 ;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的 Gas- IR细胞仅见于胃、十二指肠和空肠 ,以18d时胃窦和十二指肠的密度最大。胃肠道中 SS-、5 - HT、及 Gas- IR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SS- HT- IR细胞除有突起伸至腔面外 ,尚有突起与邻与细胞接触。结果提示 ,三种 IR细胞在生后继续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胃泌素 免疫反应细胞 胃肠道 5-HT
下载PDF
摩罗丹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解东媛 刘正新 +4 位作者 李亚强 宋健 强薇 毕玮 汪德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2729-2733,共5页
目的:探究摩罗丹对胃分泌功能的影响以及其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机制。方法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模型组、摩罗丹低剂量治疗组及摩罗丹高剂量治疗组,30只/组。正常对照组每天2 ml生理盐水... 目的:探究摩罗丹对胃分泌功能的影响以及其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机制。方法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模型组、摩罗丹低剂量治疗组及摩罗丹高剂量治疗组,30只/组。正常对照组每天2 ml生理盐水灌胃;其余3组每天20 mol/L脱氧胆酸钠1 ml、2%水杨酸钠1 ml灌胃,每10天给予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200 mg/kg灌胃1次,持续造模16周。模型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2 ml生理盐水灌胃;摩罗丹低剂量治疗组给予摩罗丹0.9 g· kg-1· d-1灌胃;摩罗丹高剂量治疗组给予摩罗丹1.8 g· kg-1· d-1灌胃,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第4、8、12周末取材。观察摩罗丹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同时检测胃黏膜的分泌功能,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胃黏膜胃泌素(GAS)分泌细胞(G细胞)及生长抑素(SS)分泌细胞( D细胞)的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测定大鼠血清中GAS及SS 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摩罗丹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胃窦黏膜G、D细胞数在治疗8周后升高[(0.617±0.114)比(0.476±0.116)个/mm2,(0.504±0.084)比(0.369±0.148)个/mm2,均P<0.05],摩罗丹低剂量治疗组大鼠胃窦黏膜G、D细胞数在治疗12周后升高[(0.674±0.129)比(0.528±0.103)个/mm2,(0.526±0.087)比(0.371±0.058)个/mm2,均P<0.05];摩罗丹高剂量治疗组治疗8周、低剂量治疗组治疗12周后血清GAS高于模型组[(1.313±0.080)比(0.964±0.080) ng/ml,(1.202±0.124)比(0.909±0.054)ng/ml,均P<0.01];摩罗丹高、低剂量治疗组血清SS水平均在治疗8周后低于模型组[(2.376±0.199)、(2.238±0.155)比(2.605±0.183) ng/ml;均P<0.05]。结论摩罗丹可通过修复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G、D细胞,升高血清GAS水平治疗萎缩性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胃泌素分泌细胞 生长抑素分泌细胞 摩罗丹
原文传递
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5-羟色胺及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文妹 石爱荣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较系统地观察了5-羟色胺、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在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个体发生及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最早见于第19d胚胎的小肠各段。胚胎第21d及新生期分布于胃肠道各段。...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较系统地观察了5-羟色胺、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在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个体发生及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最早见于第19d胚胎的小肠各段。胚胎第21d及新生期分布于胃肠道各段。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形态多样。胚胎期胃肠道中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也始见于第19d胚胎鼠的胃和小肠。胚胎第21d和新生期,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渐多,但也仅见于胃和小肠各段,结肠和直肠中未见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本文对大鼠胃肠道两种免疫反应细胞在胚胎发育中的可能功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免疫反应细胞 胃肠道 胚胎 新生儿大鼠
下载PDF
豚鼠、大鼠和小鼠胃窦黏膜中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14
作者 张大红 王琳 韩正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 了解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 (Gas -IR细胞 )在豚鼠、大鼠和小鼠胃窦黏膜中的形态和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豚鼠、大鼠和小鼠胃窦黏膜中Gas-IR细胞的数目和细胞的灰度。结果  3种动物胃窦黏膜中Gas -IR... 目的 了解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 (Gas -IR细胞 )在豚鼠、大鼠和小鼠胃窦黏膜中的形态和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豚鼠、大鼠和小鼠胃窦黏膜中Gas-IR细胞的数目和细胞的灰度。结果  3种动物胃窦黏膜中Gas -IR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细胞间 ,在黏膜上皮中均未见到Gas -IR细胞。豚鼠胃窦黏膜Gas-IR细胞主要散布于管状腺细胞和基部粘液性腺泡交界处 ,偶见于基部粘液性腺泡中 ;细胞较大 ,多为圆形、卵圆形或梨形。在大鼠胃窦黏膜中 ,Gas-IR细胞主要分布于幽门腺的中、下 1/3处 ,细胞大小不等 ,形态多样 ,可见细胞发出细长的胞质突起 ,伸向邻近细胞或腺腔。而小鼠胃窦黏膜中Gas -IR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幽门腺的基部 ,细胞较小 ,也可看到胞质突起。Gas-IR细胞的数目及细胞平均灰度值在豚鼠胃窦黏膜比大鼠、小鼠胃窦黏膜少 (P <0 .0 1)。结论 胃窦黏膜中Gas -IR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在豚鼠、大鼠和小鼠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大鼠 小鼠 胃窦黏膜 形态学 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与生长抑素、胃泌素含量及D、G细胞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宗舜 黄象谦 +2 位作者 杜宝恒 黄迺侠 吴琳 《天津医药》 CAS 1993年第8期480-482,共3页
对幽门螺杆菌阴性(Hp-)和阳性(Hp+)慢性胃嵌病人胃窦部生长抑素,胃泌素含量和 D、G 细胞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 Hp(+)组较 Hp(-)组生长抑素含量明显减少(P<0.01),胃泌素/生长抑素比值明显升高(P<0.05);D 细胞密度明显降低(P<... 对幽门螺杆菌阴性(Hp-)和阳性(Hp+)慢性胃嵌病人胃窦部生长抑素,胃泌素含量和 D、G 细胞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 Hp(+)组较 Hp(-)组生长抑素含量明显减少(P<0.01),胃泌素/生长抑素比值明显升高(P<0.05);D 细胞密度明显降低(P<0.001),G/D 比值明显升高(P<0.005)。已有研究发现 Hp(+)病例较 Hp(-)者有高的胃酸分泌量,结合本文结果,推测 Hp 在胃窦部寄生使 D 细胞密度和生长抑素含量减少,抑酸作用降低,导致胃酸分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胃炎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溃疡愈合的影响
16
作者 王化冰 《实用医技杂志》 2000年第10期758-76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毒力的幽门螺杆菌(Hp)对大鼠溃疡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经口灌服不同毒力的Hp菌液,14天后测定溃疡指数,并通过放免法、酶免法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和IL—8含量、胃粘... 目的:观察不同毒力的幽门螺杆菌(Hp)对大鼠溃疡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经口灌服不同毒力的Hp菌液,14天后测定溃疡指数,并通过放免法、酶免法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和IL—8含量、胃粘膜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和IL—8含量均高于后者(P<0.01—0.05),而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P<0.01)。VacA^+组与VacA^-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后者(p<0.01—0.05),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P<0.05),IL—8水平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口灌服Hp菌液可延迟大鼠溃疡愈合过程,且VacA^+菌株较VacA^-菌株延迟愈合作用更加明显,Hp延迟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增高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胃粘膜生长抑素的分泌、提高血清IL—8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溃疡指数 胃泌素 D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