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1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致胃黏膜损伤及微循环改变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剑刚 张蕾 +2 位作者 张庆翔 董国菊 史大卓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麻醉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AMI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1)模型对照组(AMI组):蒸馏水(5ml/kg/天)灌胃;(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麻醉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AMI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1)模型对照组(AMI组):蒸馏水(5ml/kg/天)灌胃;(2)阿司匹林组(AMI+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9mg/kg/天)灌胃;(3)氯吡格雷组(AMI+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6.75mg/kg/天)灌胃;(4)双联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AMI+双联抗组):阿司匹林(9mg/kg/天)和氯吡格雷(6.75mg/kg/天)混悬液灌胃;另设假手术组(只穿刺不结扎冠脉,其余处理方法同模型对照组)作为对照。每组12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28天,次日麻醉后剖腹暴露胃黏膜,采用微循环观测系统观察恒温状态下各组大鼠胃黏膜微循环的毛细血管管径、数量、血流状态。同时取腹主动脉血,放射免疫法测定其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_(1α))和血栓烷B_2(TXB_2)含量。之后处死大鼠摘取胃体,解剖显微镜下计数胃黏膜出血点并行Guth评分,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形态并行Whittle评分评价胃黏膜损伤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阿司匹林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胃黏膜微循环受累,血管扩张,管壁变薄,排列紊乱(P<0.05);AMI+双联抗组胃黏膜损伤程度加重,胃黏膜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交集数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胃黏膜毛细血管数量增加(P<0.05)。与AMI组比较,AMI+阿司匹林组、AMI+双联抗组大鼠胃黏膜集合毛细血管管径显著增加(P<0.01),AMI+双联抗组毛细血管交集数减少(P<0.05)、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大鼠6-keto-PGF_(1α)水平显著下降(P<0.01),AMI+双联抗组、AMI+阿司匹林组和AMI+氯吡格雷组6-keto-PGF_(1α)和TXB_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与AMI组大鼠比较,给药各组6-keto-PGF_(1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TXB_2水平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胃黏膜 微循环 大鼠
下载PDF
EGFR基因在不同胃黏膜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建忠 苏秉忠 刘彦琦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299-130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受体(EGFR)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探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以表皮生长受体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受体(EGFR)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探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以表皮生长受体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EGFR。30例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31例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5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组织32例。结果:从CSG→CAG→Dys→GC过程中,EGFR表达均呈递增趋势。CSG灰度值(57.64±4.44)、CAG灰度值(55.05±6.97)、Dys灰度值(48.59±4.16);GC灰度值(32.25±4.13)。EGFR表达在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EGFR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在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基因表达可作为在胃黏膜由浅表向萎缩、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有用指标,且EGFR基因表达可判断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基因 胃黏膜 胃癌
下载PDF
EGFR在胃粘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传生 安永宏 +4 位作者 许佳琳 张颖 王昭 吕瑞芳 胡建功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948-1950,共3页
目的:探讨EGFR在胃粘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Vision二步法检测胃镜活检组织,包括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16例胃上皮瘤样病变、19例胃上皮内瘤、47例胃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意义。结果:在正常胃粘膜上皮... 目的:探讨EGFR在胃粘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Vision二步法检测胃镜活检组织,包括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16例胃上皮瘤样病变、19例胃上皮内瘤、47例胃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意义。结果:在正常胃粘膜上皮、上皮瘤样病变、腺瘤及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2.21%、10.25±3.59%、36.37±4.80%、70.47±7.78%,在胃上皮内瘤及腺癌组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上皮及上皮瘤样病变组(P<0.05,P<0.01),腺癌组显著高于上皮内瘤组(P<0.05)。EGFR的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EGFR的表达增强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GFR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蛋白 胃粘膜 胃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CR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旋杆菌
4
作者 陈曦 普长生 +6 位作者 常爱武 江树德 杨莹 孔祥光 杨如恩 李萱 孙霞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58-60,共3页
用PCR法对60例经胃镜确诊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行胃粘膜和胃液标本中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Pylori,HP)检测,并与传统的尿素酶试验、切片WS银染色和涂片HE染色方法对照。结果:①PCR法胃粘膜中... 用PCR法对60例经胃镜确诊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行胃粘膜和胃液标本中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Pylori,HP)检测,并与传统的尿素酶试验、切片WS银染色和涂片HE染色方法对照。结果:①PCR法胃粘膜中HP总检出率为86.7%(52/60),上述3种传统方法分别为68.3%(41/60)、65%(39/60)和65%(39/6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②PCR法用于药物治疗后HP是否被根除的评价时,发现传统方法已不能检出的少量HP。提示:PCR法检测HP感染或用于治疗后的评价较其他方法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幽门螺旋杆菌 胃粘膜 胃液
下载PDF
思密达防治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胃粘膜损伤的研究
5
作者 赵增虎 刘秀芳 +2 位作者 丁瑞亮 黄发成 张自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4期1308-1309,共2页
目的 :探讨思密达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 ,A组 (治疗组 )术后常规输液同时伍用思密达口服 ;B组术后常规输液。结果 :术后 10天做胃镜检查 ,A组无一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仅有 6例胃粘膜轻度充血... 目的 :探讨思密达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 ,A组 (治疗组 )术后常规输液同时伍用思密达口服 ;B组术后常规输液。结果 :术后 10天做胃镜检查 ,A组无一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仅有 6例胃粘膜轻度充血水肿 ;B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4例 ,11例胃粘膜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 ,5例部分胃粘膜糜烂 ,有浅表溃疡 ,经统计学处理χ2 =14 .4,P<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密达 肝动脉化疗栓塞 胃粘膜损伤 治疗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部疾病的病理变迁 被引量:62
6
作者 刘天舒 王吉耀 +1 位作者 陈世耀 乐凡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清除与否与胃黏膜病理转归的关系。 方法  191例Hp感染的胃炎或溃疡病患者分别随机给予抗Hp或非抗Hp治疗 ,1年后复查胃镜 ,病理分型根据悉尼系统。 结果  191例患者中 ,慢性炎症 1年后的炎症程度较 1年前减...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清除与否与胃黏膜病理转归的关系。 方法  191例Hp感染的胃炎或溃疡病患者分别随机给予抗Hp或非抗Hp治疗 ,1年后复查胃镜 ,病理分型根据悉尼系统。 结果  191例患者中 ,慢性炎症 1年后的炎症程度较 1年前减轻 (P <0 .0 5 ) ,其中萎缩和肠化生的程度也较前减轻 (P <0 .0 5 ) ,但活动性炎症程度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根据 1年后胃镜复查有无Hp清除分为两个队列 ,Hp清除列有 10 7例 ,Hp未清除列有 84例。Hp清除列较未清除列 1年后慢性炎症程度轻 (P <0 .0 5 ) ,活动性炎症者少 (P <0 .0 5 )。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治疗分层后发现 ,Hp清除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总是较Hp未清除者轻 (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提示 ,Hp感染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疾病 病理 胃黏膜病变
原文传递
大鼠实验性腺胃粘膜癌变过程中Ha-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李春启 刘为纹 +3 位作者 吕有勇 张青云 邓国仁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9,共5页
大鼠实验性腺胃粘膜癌变过程中Ha-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李春启,刘为纹,吕有勇,张青云,邓国仁,房殿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630038癌基因的激活和抗癌基因的失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 大鼠实验性腺胃粘膜癌变过程中Ha-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李春启,刘为纹,吕有勇,张青云,邓国仁,房殿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630038癌基因的激活和抗癌基因的失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ras基因家族是目前研究得较深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肠化生 癌前状态 维甲酸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李慕然 刘艳迪 +1 位作者 唐涛 李文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3月天津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慢性胃炎患者共250例,全部患者行胃镜、病理和14C呼气试验检查,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5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3月天津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慢性胃炎患者共250例,全部患者行胃镜、病理和14C呼气试验检查,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53例,非CAG组97例,比较2组的H.pylori阳性率,同时比较不同部位(胃窦、胃窦胃体)CAG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比较不同病理特征下慢性胃炎活动性、炎症程度、萎缩程度、肠化分级的H.pylori阳性率。结果 CAG组的H.pylori阳性率高于非CAG组(70.6%vs 35%,χ2=30.552),CAG组中胃窦胃体均萎缩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高于仅胃窦萎缩患者(82.6%vs 65.4%,χ2=4.578),随着慢性胃炎活动性、炎症程度、萎缩程度、肠化分级的加重,其H.pylori阳性率增高(χ2分别为200.643、206.715、73.286、218.432)。结论 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尤其与胃窦胃体均萎缩的萎缩性胃炎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螺杆菌 幽门 感染 胃黏膜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4
9
作者 林晓春 陈育尧 +2 位作者 白殊同 郑君 佟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相关药理机制。方法采用0.02%氨水合并饥饱失常刺激制备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酶素对照组及甘草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相关药理机制。方法采用0.02%氨水合并饥饱失常刺激制备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酶素对照组及甘草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30 d。采用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阿利新蓝-糖蛋白结合法(AB-PAS)染色,检测胃粘膜上皮细胞粘蛋白合成、分泌功能;ELISA法测定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胃体部、幽门部微循环血流量评价胃微循环状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浅表性胃炎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率、胃组织病理学评分、粘蛋白含量显著改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试药组血清PGE2水平显著升高,上皮细胞粘蛋白指数及酸性粘蛋白指数提高,上皮细胞粘蛋白分泌功能增强和黏膜屏障完整性得到恢复,大鼠胃黏膜损伤率显著下降。同时,胃微循环血流量改善。结论甘草总黄酮抑制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胃粘膜损伤,保护和修复损伤的粘膜组织,这种作用与提高PGE2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总黄酮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粘膜
下载PDF
海螵蛸多糖对小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1
10
作者 郭一峰 周文丽 +3 位作者 张建鹏 刘军华 冯伟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用海螵蛸中提取的多糖盐洗组分(CBP-s)预处理小鼠后,用无水乙醇灌胃处理,观察小鼠胃黏膜的损伤程度,探究其保护胃黏膜的机制。方法:用CBP-s分别预处理小鼠3d和5d,再用无水乙醇诱导其胃黏膜损伤,测定溃疡指数、胃内容物pH值,以及胃... 目的:用海螵蛸中提取的多糖盐洗组分(CBP-s)预处理小鼠后,用无水乙醇灌胃处理,观察小鼠胃黏膜的损伤程度,探究其保护胃黏膜的机制。方法:用CBP-s分别预处理小鼠3d和5d,再用无水乙醇诱导其胃黏膜损伤,测定溃疡指数、胃内容物pH值,以及胃黏膜的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结果:100、200和400mg/kg CBP-s预处理3 d和5 d的小鼠溃疡指数下降;100、200和400mg/kg CBP-s预处理3d和5d,胃内容物pH值分别是3.09±0.20、3.43±0.23、3.32±0.15、3.34±0.25、3.38±0.15、3.68±0.24;400mg/kg CBP-s预处理3d和5d,胃黏膜的MDA含量较造模组都有显著下降[(125.41±28.79)vs(145.80± 26.13);(153.88±21.19)vs(127.14±5.68)nmol/g,P<0.05];除了100mg/kg预处理3d组,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GSH和NO的含量[GSH:(282.93±32.33),(293.57±20.76),(260.79±39.23),(253.71±21.11),(359.38±10.89)mg/g,P<0.05];NO:(23.40±4.41),(25.83±4.89),(21.60±3.05),(22.75±2.44)μmol/g,P<0.05];各组的SOD活性均有显著上升[(30.61±6.37),(45.35±1.90),(47.12±4.68),(36.48±5.64),(41.38±8.23),(39.42±8.76)U/mg,P<0.05]。结论:CBP-s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胃黏膜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黏膜 海螵蛸 多糖 溃疡指数 细胞保护
下载PDF
十二指肠胃反流与胃黏膜炎症关系探讨 被引量:44
11
作者 林金坤 曾志荣 +2 位作者 高修仁 陈为 胡品津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与胃黏膜炎症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 ,并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行 2 4h胃内胆红素监测 ,以反流总时间百分率... 目的 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与胃黏膜炎症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 ,并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行 2 4h胃内胆红素监测 ,以反流总时间百分率 (% )作为评价胆汁反流严重度的主要观察指标 ,分析其与胃黏膜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反流组及低反流组 (各 2 8例 )的Hp阳性率为 4 6 %(13/2 8例 )和 5 0 % (14 /2 8例 ,P >0 .0 5 )。内镜下各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 :胃窦黏膜充血 10 0 %比71% (P <0 .0 5 )、出血点 /斑 18%比 11% (P >0 .0 5 )、糜烂 39%比 2 1% (P >0 .0 5 )、血管透见 14 %比14 % (P >0 .0 5 )、黏液湖或黏膜胆汁染色 4 6 %比 18% (P <0 .0 5 )。Hp阳性与Hp阴性组慢性炎症的严重度积分 [(1.77± 0 .80 )比 (1.0 7± 0 .75 ) ,P <0 .0 5 ]及活动性积分 [(1.4 8± 0 .85 )比 (0 .86± 0 .6 4 )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在Hp阳性组 ,胆汁反流严重度与肠化严重度相关 (r =0 .5 4 8,P <0 .0 5 )。在Hp阴性组 ,胆汁反流严重度与慢性炎症 (r =0 .4 86 ,P <0 .0 5 )、萎缩 (r =0 .4 76 ,P <0 .0 5 )及肠化 (r =0 .6 2 3,P <0 .0 1)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严重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黏膜炎症 胃镜检查 组织活检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胃痛灵保护胃粘膜作用及对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鄢顺琴 凤良元 +2 位作者 苏英豪 陈向涛 许家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12-614,共3页
采用无水乙醇、0.6NHCl、0.6NNaOH等诱发大鼠急性胃溃疡,并用冰醋酸引发慢性溃疡模型,观察中药胃痛灵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AgNOR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粘膜进行定量观察... 采用无水乙醇、0.6NHCl、0.6NNaOH等诱发大鼠急性胃溃疡,并用冰醋酸引发慢性溃疡模型,观察中药胃痛灵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AgNOR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粘膜进行定量观察,用胃痛灵治疗后和自然愈合的溃疡粘膜作比较。结果显示愈合性胃溃疡再生粘膜可能是胃溃疡复发的形态学基础,并可能与癌变有关;胃痛灵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而且能提高胃溃疡的愈合质量,有助于防止胃溃疡的复发与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灵 胃溃疡 胃粘膜 再生粘膜
下载PDF
三七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粘膜癌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石雪迎 赵凤志 +2 位作者 戴欣 方杰 杨会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39,共3页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热糊复合方法 16周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 ,免疫组化法检测三七粉0 .6 g/ (kg·d)治疗 12周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C erbB 2、H ras、Bcl 2等癌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热糊复合方法 16周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 ,免疫组化法检测三七粉0 .6 g/ (kg·d)治疗 12周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C erbB 2、H ras、Bcl 2等癌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鼠癌前病变胃粘膜上述 4种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细胞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增多 ,表达强度显著增强 (P <0 .0 1) ,而三七治疗组 4种癌基因蛋白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蒸馏水组 (P <0 .0 1)。提示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存在着EGFR、C erbB 2、H ras、Bcl 2等癌基因表达的异常增高现象 ,三七则有可能通过降低上述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发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胃粘膜 癌前状态 原癌基因 动物实验 胃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胃脘痛患者胃黏膜超微结构研究及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探讨 被引量:48
14
作者 刘友章 宋雅芳 +2 位作者 劳绍贤 邓铁涛 王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439-2442,共4页
曾于1984年提出了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认为线粒体与中医的脾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后通过对16例脾胃气虚、16例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及3例正常人胃黏膜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脾胃气虚胃脘痛患者壁细胞线粒体数目、主细胞... 曾于1984年提出了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认为线粒体与中医的脾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后通过对16例脾胃气虚、16例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及3例正常人胃黏膜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脾胃气虚胃脘痛患者壁细胞线粒体数目、主细胞单位面积内酶原颗粒计数较正常组、肝胃不和组明显减少;壁细胞及浆细胞均可见线粒体肿胀,膜缺损,嵴断裂、基质变淡等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认为中医脾主运化不仅仅是指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在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把线粒体作为"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较确切地解释中医脾主运化,而且能与中医的脾主肌肉、四肢,主统血,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的论点相联系,并有助于解释脾与五脏相关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胃黏膜 线粒体
下载PDF
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放大内镜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45
15
作者 黄永辉 周丽雅 +6 位作者 林三仁 金珠 刘建军 丁士刚 夏志伟 段丽萍 常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确定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形态学特征,探讨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对上述病变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Fujinon EG485 ZH型放大内镜对100例患者进行检查及0.5%美蓝染色,在确定A、B、C、D、E 5型基本胃小凹形态的基础... 目的确定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形态学特征,探讨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对上述病变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Fujinon EG485 ZH型放大内镜对100例患者进行检查及0.5%美蓝染色,在确定A、B、C、D、E 5型基本胃小凹形态的基础上,制订放大内镜的诊断分型及放大内镜对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判定标准,与相应部位活检所获得的417个病变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黏膜萎缩主要表现为胃小凹粗大而分布稀疏,肠上皮化生表现为C、D、E型小凹形态伴美蓝着色阳性,异型增生表现为轻度凹陷、隆起或平坦性病变伴细微结构消失、细微小凹或细微结构粗糙紊乱。放大内镜对萎缩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5% 和95.09%;对肠上皮化生分别为88.30%和90.83%;对异型增生分别为91.52%和94.41%,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结论根据放大内镜下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使内镜对上述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异型增生 放大内镜 诊断价值 内镜表现
原文传递
The effect of folic aci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omach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被引量:45
16
作者 朱舜时 施尧 +14 位作者 胡运彪 李蓉蓉 汪敏 周怡和 金冠球 谢宇野Shanghai Navy Hospital Shanghai 200081 China 邬桂泉 夏德凰Shanghai Putuo People's Hospital 钱珍华 宋海连Shanghai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al Integrated Hospital 屠伯强 张丽冬 萧树东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s of folic acid and beta-carotene in the chemoprevention of gastric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GI) cancers. METHODS: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 total of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s of folic acid and beta-carotene in the chemoprevention of gastric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GI) cancers. METHODS: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 total of 216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four groups: (1) folate (FA, 20 mg per day plus vitamin B(12) 1 mg, intramuscularly, per month for one year, then 20 mg two times a week plus 1 mg per three months for the next year); (2) natural beta-carotene (N-betaC, 30 mg per day for first year, then 30 mg two times a week for the next); (3) synthetic beta-carotene (S-betaC, administered as in N-betaC); and (4) placebo. Follow-ups continued from 1994 to 2001. RESULTS: A total of 7 new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were diagnosed with 3 stomach, 1 colon and 1 esophageal cancers occurring in the placebo group; 1 stomach cancer in both of the N-betaC and S-betaC groups, and no cancer occurring in FA group. In terms of GI cance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FA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P = 0.04). A similar trend was observed in both N-betaC and S-betaC groups (P = 0.07 - 0.08). Taken together, the three intervention groups displayed a high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occurrence (P = 0.004, vs placebo), and a lower risk for GI cancers (OR = 0.1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03 - 0.51). For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any one of the three active-treated group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The FA group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 of th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with more patients displaying lesions reversed or stable atrophy and inflammation (P = 0.04), reversed intestinal metaplasia (P = 0.06) at the end of follow-up, and reversed displasia (P = 0.017) at 12 months. Two cases of false jaundice were found in beta-carotene groups with no influence on administration, and no side-effects were reported in FA group. CONCLUSIONS: This trial revealed the interventional effect of folic acid on the development of GI cancers, a similar e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Aged Anticarcinogenic Agents Double-Blind Method FEMALE Folic Acid gastric mucosa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Patient Compliance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tomach Neoplasms beta Carotene
原文传递
电针对狗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及与血浆胃肠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37
17
作者 孙大勇 黄裕新 +3 位作者 褚自宏 高巍 王庆莉 刘国实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11期936-93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狗胃粘膜血流量、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两者间变化的关系,以探讨电针对胃粘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0条狗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每组5条).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 目的观察电针对狗胃粘膜血流量、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两者间变化的关系,以探讨电针对胃粘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0条狗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每组5条).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狗胃粘膜血流量.用RIA法同步测定血浆促胃液素(GT),生长抑素(SS),内皮素(ET)含量,用生化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分析其电针前后的变化,并观察变化规律.结果电针后足三里组胃粘膜血流量显著升高(V,46±07→69±11,P<001),其他组无显著变化.电针后足三里组血浆GT,NO含量也显著升高(ng/L,65±12→102±21,P<001),而SS,ET含量显著下降(ng/L,231±18→194±27,P<005;978±179→558±153,P<005);上巨虚组NO含量显著上升,ET显著下降(P<005),但足三里组的变化趋势更明显.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使狗胃粘膜血流量增加,与通过影响胃粘膜血流量的某些活性物质的含量改变有关,并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粘膜 胃肠激素 血液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CD4、CD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莫莉 皮明钧 +1 位作者 伍参荣 郭春秀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10,15,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T细胞亚群(CD4、CD8)表达的影响,并比较半夏泻心汤全方及各拆方组的作用。方法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1至9组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模型。灌胃给药8d后,各组小鼠取胃黏膜...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T细胞亚群(CD4、CD8)表达的影响,并比较半夏泻心汤全方及各拆方组的作用。方法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1至9组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模型。灌胃给药8d后,各组小鼠取胃黏膜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胃黏膜CD4、CD8表达情况并计数。结果模型组CD4+明显降低,CD8+明显增多,CD4+C/D8+比例下降。半夏泻心汤全方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苦寒加甘温组、苦寒组和苦寒加半夏组在胃黏膜细胞CD4+和CD8+表达水平上以及CD4+C/D8+比例上与模型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药物组之间比较,全方组作用明显优于各拆方组(P<0.05或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组、苦寒加甘温组、苦寒组和苦寒加半夏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中全方组作用明显优于各拆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 T细胞亚群 小鼠 半夏 黄芩 人参 黄连
下载PDF
丹参对大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常江 邓长生 +1 位作者 沈佩弟 谢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7-30,共4页
应用90只SD大鼠研究丹参对大鼠乙醇性急性胃粘膜损伤、胃壁结合粘液含量、胃排空运动的影响,以及消炎痛、外源性PGE_1与这一影响的关系,初步探讨了丹参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丹参水溶液能减轻大鼠乙醇性急性胃粘... 应用90只SD大鼠研究丹参对大鼠乙醇性急性胃粘膜损伤、胃壁结合粘液含量、胃排空运动的影响,以及消炎痛、外源性PGE_1与这一影响的关系,初步探讨了丹参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丹参水溶液能减轻大鼠乙醇性急性胃粘膜损伤,促进胃壁结合粘液分泌,消炎痛可部分削弱这二个作用,给予外源性PGE_1可反转消炎痛的抑制作用。提示丹参的保护作用及其促进胃壁结合粘液分泌增加,可能部分是由其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增加所介导。应用琥珀色树脂球定量测定胃对固体颗粒的排空运动,结果显示丹参有抑制胃运动作用,后者可能是减轻胃粘膜损伤的一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胃排空 丹参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人胃癌中呈过度表达 被引量:28
20
作者 郭建成 张学庸 +3 位作者 杨云生 叶苓 李继昌 樊代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6,92,共3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抗人HSP70单克隆抗体对190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癌胃粘膜病变石蜡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抗人HSP70单克隆抗体对190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癌胃粘膜病变石蜡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23.5%、66%及72%;过表达率分别为56%、5.8%、29.2%及33.33%。HSP70在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阳性率和过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性胃炎病变(均P<0.01);在胃癌中的过表达率高于在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P<0.05)。HSP70在胃炎中的表达多集中于腺颈部。HSP70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胞浆,可见胞核染色。结论:HSP70在人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过度表达,此一现象可能和胃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基因过度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