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任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46-448,45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H. pylori感染性胃溃疡(Hp-GU)患者胃黏膜形态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Hp-GU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泮托拉唑肠溶片(40 mg/次,2次/d)、阿...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H. pylori感染性胃溃疡(Hp-GU)患者胃黏膜形态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Hp-GU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泮托拉唑肠溶片(40 m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左氧氟沙星片(0.2 g/次,2次/d)和枸橼酸铋钾胶囊(240 mg/次,2次/d)进行治疗,连用2周,2周后继续使用泮托拉唑肠溶片40 mg/次,1次/d,再用4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连用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形态的变化,并比较溃疡愈合情况、H. pylori清除率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胃黏膜厚度、腺体密度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活动性炎症细胞浸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 pylori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Hp-GU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胃黏膜形态,提高H. pylori清除率,且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结合 胃黏膜形态
原文传递
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曹世红 曾忠荣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730-733,共4页
目的分析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6月—2015年10月到北海市中医医院诊治的消化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共9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目的分析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6月—2015年10月到北海市中医医院诊治的消化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共9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组4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情况,记录治疗后嗳气、反酸、腹痛及恶心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7(IL-17)及白介素-25(IL-25)等炎症因子水平,观察治疗期间口干、腹胀、便秘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仅8.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25%(P<0.05);治疗后嗳气、反酸、腹痛及恶心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黏膜厚度、腺体密度、活动性炎症细胞浸润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等胃黏膜形态学评分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胃黏膜PGE2、TGF-β1、IL-17及IL-25等炎症因子水平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PG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GF-β1、IL-17及IL-25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口干、腹胀、便秘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胃溃疡 瑞巴派特 三联疗法 胃黏膜形态学
原文传递
阻癌胃泰冲剂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胃粘膜形态学及幽门螺杆菌变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垂杰 张贵元 +3 位作者 周学文 姜树民 白显芹 范秀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8年第2期79-81,共3页
用阻癌胃泰冲剂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并比较治疗前后胃粘膜形态学、胃粘膜内幽门螺杆菌(HP)变化。结果用阻癌胃泰冲剂治疗后胃粘膜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粘膜变薄等变化明显减轻。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 用阻癌胃泰冲剂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并比较治疗前后胃粘膜形态学、胃粘膜内幽门螺杆菌(HP)变化。结果用阻癌胃泰冲剂治疗后胃粘膜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粘膜变薄等变化明显减轻。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HP的感染具有抑制和清除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达8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癌胃泰冲剂 胃癌 癌前病变 胃粘膜 形态学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Th17/Treg细胞平衡与胃黏膜形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美合日古丽·穆合塔尔 迪亚尔·阿布都艾尼 +1 位作者 张新 王义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894-1898,1933,共6页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胃黏膜形态,并分析Th17/Treg细胞表达与胃黏膜形态的关系,指导未来该类疾病胃黏膜形态的评估与干预方案制定。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胃黏膜形态,并分析Th17/Treg细胞表达与胃黏膜形态的关系,指导未来该类疾病胃黏膜形态的评估与干预方案制定。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131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非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Th17、Treg及Th17/Treg水平;经胃镜检查评估并比较两组胃黏膜形态;依据胃黏膜形态将观察组分组,调查三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Th17/Treg水平;分析胃黏膜形态影响因素及Th17/Treg水平与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形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h17、Treg及Th17/Tre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31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轻度损害53例;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h17/Treg过表达、心理应激障碍、吸烟史是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形态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Th17/Treg过表达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Th17/Treg预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程度加重风险的AUC为:0.822,>0.80,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形态损害可能与Th17/Treg细胞失衡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Th17/Treg细胞水平,来辅助评价患者胃黏膜损害情况,并预测损害进展风险,以指导早期风险评估与防治,可能对降低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损害程度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胃黏膜形态 相关性
下载PDF
瑞巴派特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波 杨燕芬 张庆团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究瑞巴派特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112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泮托拉唑... 目的探究瑞巴派特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112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次,2次/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 g/次,2次/d;克拉霉素片500 mg/次,2次/d;枸橼酸铋钾胶囊0.3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瑞巴派特片,0.1 g/次,3次/d。两组均在治疗2周后停用抗生素,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p根除率,胃黏膜形态学指标,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5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8.22%)和Hp根除率(98.22%)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8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形态学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慢性炎症细胞、腺体密度及黏膜后厚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血清IL-4、IL-5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巴派特联合四联疗法是Hp阳性胃溃疡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能减轻患者胃黏膜损害程度,纠正Th1/Th2免疫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巴派特片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克拉霉素片 枸橼酸铋钾胶囊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胃黏膜形态 Th1/Th2因子
原文传递
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小进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胃溃疡采用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丹徒区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老年消化性胃溃疡患者9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巴派...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胃溃疡采用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丹徒区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老年消化性胃溃疡患者9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胃黏膜形态学与不良反应。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嗳气、反酸及腹痛症状改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厚度、腺体密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对患者症状、胃黏膜形态的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巴派特 三联疗法 老年消化性胃溃疡 临床效果 胃黏膜形态学
下载PDF
营养配比干预联合促消化康复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老年患者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欢 冯秀娟 朱海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2期342-345,351,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营养配比干预和促消化康复干预对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1日—2022年8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营养配比干预和促消化康复干预对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1日—2022年8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试验,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配比干预和促消化康复干预。比较2组患者胃肠激素、胃黏膜形态、肠道菌群数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性细胞浸入数量和腺体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营养配比干预联合促消化康复干预可以提高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胃黏膜形态,调节患者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 胃肠激素 胃黏膜形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瑞巴派特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8
作者 王国平 韩秀敏 +1 位作者 王学典 胡培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3期161-163,167,共4页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9月利津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9月利津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胃黏膜形态、胃肠激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腺体密度、黏膜形态、黏膜厚度、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胃动素为(238.69±31.42)ng/L,高于对照组的(202.18±26.54)n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巴派特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可有效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加快胃部黏膜恢复,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瑞巴派特 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 胃黏膜形态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胃粘膜成形食管胃吻合犬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金家岩 陈传波 +3 位作者 张均娜 任艳彩 郑兰东 皇甫深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抗反流术式 .方法 在犬胃底前壁剥除 8cm× 4 cm浆肌层成形为黏膜管 ,食管黏膜延长约 1 .5cm,与胃部成形黏膜管分层吻合 .分别于术后 7~ 1 80d处死 ,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测 ,同深套叠术式对比分析 .结果 实...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抗反流术式 .方法 在犬胃底前壁剥除 8cm× 4 cm浆肌层成形为黏膜管 ,食管黏膜延长约 1 .5cm,与胃部成形黏膜管分层吻合 .分别于术后 7~ 1 80d处死 ,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测 ,同深套叠术式对比分析 .结果 实验组成形胃黏膜血供及愈合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能耐受较高胃内压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突向胃腔内结构厚度值对照组比实验组厚 1倍以上 (P<0 .0 1 ) ;术后食管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2 /1 3 vs 6/1 1 ,P<0 .0 1 ) .结论 成形黏膜瓣较薄、生长良好 ,在食管与胃压力差作用下关闭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 吻合术 胃黏膜 形态学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形态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玲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形态特点及其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4 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将110例同期接受胃镜检查的受检者分为Hp(+)组和Hp(-)组。重点观察Hp(+)组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分析基于内...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形态特点及其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4 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将110例同期接受胃镜检查的受检者分为Hp(+)组和Hp(-)组。重点观察Hp(+)组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分析基于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Hp的诊断价值。结果:Hp(+)组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黏膜肿胀、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鸡皮样改变、白色黏液渗出、点片状充血、胃黄色瘤、增生性息肉和胃窦部隆起型糜烂的检出率高于Hp(-)组,规则排列的集合细静脉、胃底腺息肉、陈旧性出血斑的检出率低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诊断Hp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3%、80.00%、85.45%、86.57%、83.72%,内镜下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87,P<0.05)。结论:Hp(+)患者内镜下常出现胃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萎缩、肠上皮化生、鸡皮样改变等特征表现,上述胃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对Hp(+)的诊断价值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内镜 胃黏膜形态 14 C尿素呼气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形态与病理、H.pylori相关分析
11
作者 汤进芝 周娟燕 +2 位作者 石嫦娥 唐敏 汪文生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3419-342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普通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与病理的关系及H.pylori相关性。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经普通白光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30例,同时行病理检查及H.pylori检测,比较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H.pyl...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普通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与病理的关系及H.pylori相关性。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经普通白光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30例,同时行病理检查及H.pylori检测,比较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H.pylori感染率及不同胃黏膜形态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胃黏膜形态中的各种程度萎缩及肠化和上皮内瘤变结果,以及不同程度萎缩的各种肠化程度及上皮内瘤变结果。结果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共430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共282例,二者符合率为65.58%。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共430例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45.81%;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共282例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为46.80%。各种胃黏膜形态下H.pylori感染率最高的是B+b型,B+b型与其他胃黏膜形态下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萎缩以B+b型最常见,重度肠化以B+b型最常见。不同胃黏膜形态的各种萎缩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胃黏膜形态的各种肠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内瘤变以B+b型最常见;不同胃黏膜形态的上皮内瘤变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的萎缩中,各种肠化程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萎缩中的中度肠化结果高于轻度萎缩,重度萎缩的重度肠化结果高于轻度和中度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萎缩中的上皮内瘤变结果高于轻度和中度萎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普通白光胃镜检查胃黏膜形态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必要时联合病理检查提高诊断价值,H.pylori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应关注H.pylori诊治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化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形态 胃镜
下载PDF
慢性糜烂性胃炎舌象与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志明 梁建庆 +2 位作者 陈嘉屿 王鑫 彭义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3期7-8,17,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糜烂性胃炎舌象与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相关性。[方法]使用系统分析方法,将9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门诊患者根据舌象辨证分为5组:舌红苔黄-实热证组(48例),舌淡苔黄-寒热夹杂证组(16例),舌淡苔白滑-虚寒证组(10例),舌质紫暗-血瘀... [目的]研究慢性糜烂性胃炎舌象与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相关性。[方法]使用系统分析方法,将9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门诊患者根据舌象辨证分为5组:舌红苔黄-实热证组(48例),舌淡苔黄-寒热夹杂证组(16例),舌淡苔白滑-虚寒证组(10例),舌质紫暗-血瘀证组(8例),舌红少苔-阴虚证组(8例)。采集胃黏膜活检标本,根据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程度分为无(0),轻度(+)、中度(++)、重度(+++)。[结果]舌质紫暗-血瘀组和舌红少苔-阴虚组,胃黏膜萎缩程度较为严重,与其它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除17例无肠化生外,其余73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肠化率高达81.11%(73/90);舌质紫暗-血瘀组和舌红少苔-阴虚组肠化生程度均在(++)以上,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舌红苔黄(包括薄黄、黄腻)-实热证组和舌红少苔-阴虚组中,胃黏膜急性炎细胞浸润程度较为明显,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舌质紫暗-血瘀组和舌红少苔-阴虚组,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不明显,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舌象与胃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可建立客观化、定量化的相关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 舌象 胃黏膜病理形态学 肠上皮化生 胃黏膜炎细胞浸润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