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的推导 被引量:7
1
作者 史济斌 刘国杰 《大学化学》 CAS 2015年第3期76-79,共4页
叙述了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的几种主要的推导方法,以及这些推导所反映的物理模型,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气-固吸附 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 吸附的物理模型
下载PDF
气固界面上理想化学吸附平衡方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大中 张久恺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3期4-7,共4页
本文导出了描述理想气固吸附平衡的热力方程。吸附平衡常数具有热力学性质,从不同温度的吸附平衡常数可以得到积分吸附热。
关键词 气固吸附 热力学平衡 气固界面 化学吸附
下载PDF
“流动吸附法测定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实验的创新性改进及教学实践
3
作者 李珊珊 赵明 +2 位作者 王健礼 李宏刚 郭彩红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针对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流动吸附法测定多孔材料比表面积”数据重现性差、实验内容单一和可视化实验现象少的不足,从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三方面对原有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气体流量控制和显示系统,并设计可自动封闭的吸附... 针对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流动吸附法测定多孔材料比表面积”数据重现性差、实验内容单一和可视化实验现象少的不足,从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三方面对原有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气体流量控制和显示系统,并设计可自动封闭的吸附仪,显著提高了实验数据的重现性。改进后的装置在实际教学中的试用表明其具有可推广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双碳”战略,拓展实验内容,引入多孔材料的典型应用——CO_(2)捕集,并增加可视化实验现象,利用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吸附终点。改进后实验将前沿科技与经典实验结合,体现了科教融合和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增强专业认同感,有益于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改进 气固吸附 多孔材料 比表面积 CO_(2)捕集
下载PDF
利用二维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计算气体混合物在固体界面的吸附等温线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博亚 李明宴 +2 位作者 朱雨航 彭昌军 刘洪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3-920,共8页
结合流体混合规则,将之前建立的二维变阱宽方阱链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SWCF-VR-2D)扩展至混合流体,并利用模型计算了甲烷/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和甲烷/乙烷等气体混合物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由于混合气体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得混合... 结合流体混合规则,将之前建立的二维变阱宽方阱链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SWCF-VR-2D)扩展至混合流体,并利用模型计算了甲烷/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和甲烷/乙烷等气体混合物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由于混合气体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得混合气体的吸附不同于单一气体的吸附,通过调节气体与固体壁面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εw以描述这种变化。调节能量参数后模型能满意计算混合气体的吸附等温线,总的平均偏差为5.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流体 状态方程 热力学模型 气固吸附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非介离吸附条件下气固体系中分子能量分布形式的研究
5
作者 袁伟 《北京化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0-76,共7页
在稀薄气体条件下,采用化学吸附的双自由度振动模型可以得到气体分子的振动能量分布形式为,从而避免了人为假设固体表面位点的能量分布形式的困难。在有解吸位阱存在时,稀薄气体体系达不到热力学平衡态。
关键词 气固吸附 能量分布 热力学平衡
下载PDF
二元气固吸附系综统计的研究
6
作者 董静 王雪琳 奚正揩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40-43,共4页
应用正则系综原理,推导两种气体在固体表面复合吸附过程,进而推广到多元吸附系统.
关键词 统计热力学 正则系综 气固吸附
原文传递
高灵敏宽温区吸附热测定装置的建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林 王晓东 +2 位作者 沈俭一 周立幸 张涛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72-876,共5页
描述了一个适于气 /固体系的宽温区、高灵敏的微分吸附热测定装置 .在该装置中 ,吸附放热由Setaram公司热流式微量热量计测定 ,吸附量由MKS公司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测定 .此外 ,设计、制作了可在高真空和宽温区内进行吸附热测定的试样池以... 描述了一个适于气 /固体系的宽温区、高灵敏的微分吸附热测定装置 .在该装置中 ,吸附放热由Setaram公司热流式微量热量计测定 ,吸附量由MKS公司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测定 .此外 ,设计、制作了可在高真空和宽温区内进行吸附热测定的试样池以及对高活泼金属催化剂进行预处理的试样处理池 .用标准物质对热量计进行了标定 .为验证该装置对吸附热测定的可靠性 ,测定了H2 在Pt/SiO2 和γ Mo2 N上的吸附热 ,所得结果与文献值一致 .数据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 ,吸附热测定的相对误差在 4 %以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吸附体系 微分吸附热 微量热量计 误差分析 多相催化 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Ⅱ)──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分别在硅胶上的吸附 被引量:6
8
作者 戴闽光 缪蕊平 杨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甲苯 正戊烷 正己烷 吸附等温线 硅胶
下载PDF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Ⅰ)──新的快速迎头色谱测定吸附等温线系统 被引量:6
9
作者 戴闽光 杨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5-498,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二组分气固吸附的色谱测定系统。该系统由迎头色谱系统及普通色谱系统联合组成;通过各种阀门的转换,可以分别测得吸附到达平衡时,吸附相和气相中各组分的吸附量和蒸气压。并详细探讨了影响吸附数据测定的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气固吸附 吸附 等温线 迎头色谱
下载PDF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Ⅵ)──不同覆盖度下的二组分气体在灯黑上的吸附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闽光 缪蕊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258-1262,共5页
通过测定不同覆盖度下的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丙酮-正已烷和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灯黑上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上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 通过测定不同覆盖度下的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丙酮-正已烷和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灯黑上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上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把二组分的气相与吸附相的平衡看成二组分的气液平衡,4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方程式模拟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等温线 灯黑 表面覆盖 气体 吸附
下载PDF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Ⅶ)─—在不同复盖度下二组分气体在氧化铝上的吸附规律
11
作者 戴闽光 缪蕊平 刘建军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0-94,共5页
测定了不同复盖度下的苯-正己烷和正庚烷-正己烷两个二组分气体在氧化铝上的组成吸附等温度,以及单组分气体在氧化铝上吸附的BET常数.结果表明,随着复盖度的增加,两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下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 测定了不同复盖度下的苯-正己烷和正庚烷-正己烷两个二组分气体在氧化铝上的组成吸附等温度,以及单组分气体在氧化铝上吸附的BET常数.结果表明,随着复盖度的增加,两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下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可以近似地将二组分气相与吸附相的平衡看成二组分的气液两相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氧化铝 气体 固体 二组分气体
原文传递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Ⅳ)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闽光 缪蕊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596-600,共5页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组分气体 吸附等温线 灯黑吸附剂 吸附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