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液固三相流在机械搅拌充气式浮选机内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仁年 唐堃 +2 位作者 韩伟 李琪飞 沈建锋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针对机械搅拌充气式浮选机内部气液固三相流动比较复杂的情况,对有效容积为165 m3的大型机械搅拌充气式浮选机进行研究.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k-ε湍流模型和雷诺时均N-S方程,对浮选机内部的气液固三相流流动进行三维湍流数值分析.通... 针对机械搅拌充气式浮选机内部气液固三相流动比较复杂的情况,对有效容积为165 m3的大型机械搅拌充气式浮选机进行研究.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k-ε湍流模型和雷诺时均N-S方程,对浮选机内部的气液固三相流流动进行三维湍流数值分析.通过对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机械搅拌充气式浮选机内部的流动,得出浮选机内部气液固三相的速度、体积分数、湍流强度和迹线等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搅拌充气式浮选机 气液固三相流 数值模拟 内流场分析
下载PDF
产水气井井筒携砂机制及携砂能力评价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董长银 陈新安 +3 位作者 阿雪庆 陈宇 康瑞鑫 冯胜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6,共7页
对垂直井筒不同水气比和含砂体积分数下的气水砂三相流动机制及气水携砂能力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单相气体携砂和气水携砂临界流速与砂粒径的定量关系和规律。根据试验数据揭示的气液携砂机制,建立不产水和产水气井的临界... 对垂直井筒不同水气比和含砂体积分数下的气水砂三相流动机制及气水携砂能力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单相气体携砂和气水携砂临界流速与砂粒径的定量关系和规律。根据试验数据揭示的气液携砂机制,建立不产水和产水气井的临界携砂流速模型,用于预测给定生产条件下的携砂条件和携砂能力,并提出考虑井筒携砂的新型气井综合协调曲线用于实际气井工况分析和制度调整。结果表明:一旦气井见水,气井携砂能力将比不产水条件下严重降低,气体流速和水气比是控制携砂动态的主要因素;随着水气比从零开始升高,流型依次为无携砂现象的泥状流、具有携砂能力的环雾流、段塞流,以及其他相同水气比条件下的气水两相流型;气液两相流要达到携砂条件,气体流速必须达到携液流速,并且液相流速要达到基本的单相液体携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井 出砂 气液固三相流动 携砂能力 携砂机制
下载PDF
复合管道气液固三相流浆体水击压强和水击波速计算 被引量:9
3
作者 周云龙 洪文鹏 孙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09-212,共4页
浆体中的含气量对水击压强和波速产生重要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含气量的浆体即气液固三相流浆体水击波速计算公式,分析了考虑气泡的存在对浆体水击波速的影响,对某一复合管道内气液固三相流浆体水击压强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流 水击 复合管道
下载PDF
深层页岩欠平衡钻井气液固三相瞬态流动传热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平 许争鸣 +1 位作者 吕泽昊 赵雯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5,共10页
井底压力的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是深层页岩欠平衡钻井作业的关键,但岩屑及环空流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对传统井底压力计算模型精度的影响较大。为此,建立了瞬态非等温井筒气液固三相流动模型,根据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计算了... 井底压力的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是深层页岩欠平衡钻井作业的关键,但岩屑及环空流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对传统井底压力计算模型精度的影响较大。为此,建立了瞬态非等温井筒气液固三相流动模型,根据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计算了流体速度、相体积分数和压力,并求解了不同径向层的能量守恒方程,得到了整个井筒-地层系统的温度分布,并采用迭代法,耦合求解了深度和径向方向上的温度、压力和流体性质;模型计算结果与欠平衡钻井作业的现场数据之间误差小于5.0%,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了考虑和不考虑岩屑存在及对流换热效应时预测的压力和温度差异,分析了欠平衡压差、机械钻速、地温梯度等因素对井筒压力和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深层页岩欠平衡钻井气液固三相瞬态流动传热模型为控压钻井、欠平衡钻井在深层页岩油气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欠平衡钻井 气液固三相流 流动传热 瞬态模型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气-液-固多相渗流规律研究
5
作者 韩文龙 李勇 +1 位作者 王延斌 赵石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0,共9页
揭示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运移产出规律,对煤层气高效排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气-液-固三相流模拟装置,通过设定不同煤粉粒径、注入流速、裂缝宽度和煤粉质量分数等条件,开展了煤层气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产出运移特征试验,并分析了... 揭示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运移产出规律,对煤层气高效排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气-液-固三相流模拟装置,通过设定不同煤粉粒径、注入流速、裂缝宽度和煤粉质量分数等条件,开展了煤层气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产出运移特征试验,并分析了煤粉沉淀量、产出量及煤岩气相与液相渗透率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随着裂缝宽度增加,煤粉产出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沉淀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在裂缝宽度为0.1 mm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煤粉质量分数的增大,产出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峰值点在0.15‰附近),沉淀量逐渐增大,说明煤粉在储层中运移存在一定的单位体积含量极值,超过极值后,煤粉将大量沉淀并堵塞孔裂隙;合理控制煤层气产水产气速率,能够有效地控制煤粉的产出,煤粉沉淀量和产出量随着注入流速的增长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注入流速为5.0 mL/min时的煤粉沉积量最大,在流速为7.5 mL/min时煤粉产出量相对较高;液相渗透率演化特征呈现出逐渐降低和先稳定后逐渐降低2种变化趋势,气相渗透率演化特征较为复杂;综合注入压力、煤岩渗透率变化、煤粉产出和沉淀特征,可将煤粉在裂缝中运移划分为缓慢沉积、快速沉积和完全堵塞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储层 气-液-固三相流 煤粉产出 煤粉运移 渗透率
下载PDF
考虑盐度影响的深水水合物地层钻井井筒流动规律
6
作者 郭庆丰 蔡骁 +3 位作者 刘伟 张景田 张鑫 门明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7,共9页
水合物分解的气-液-固多相流动问题是深水水合物地层钻井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考虑钻进过程中井筒内的多相流动、传热和水合物分解三者之间相互耦合关系,建立了考虑海水盐度影响的含水合物相变气-液-固多相非等温瞬态流动模型。采用室内... 水合物分解的气-液-固多相流动问题是深水水合物地层钻井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考虑钻进过程中井筒内的多相流动、传热和水合物分解三者之间相互耦合关系,建立了考虑海水盐度影响的含水合物相变气-液-固多相非等温瞬态流动模型。采用室内试验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案例井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海水盐度的增加,井筒内水合物分解区域和分解速率逐渐增大。同时,海水盐度越高,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降低的幅度越大,井口气体含量也越高。井口回压和注入流体温度可以有效控制井筒内水合物的分解量。为了保证井口安全,降低水合物分解速率,井口回压应大于4.5 MPa。当入口流体温度在15~30℃范围内时,海水盐度应控制在0.8%~1.9%之间,这将保证井口最大气相体积分数小于10%。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水合物的开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地层 气-液-固三相流 海水盐度 水合物分解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管流耦合水击振动特性的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明 伍建林 王建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以气液固三相管流为研究对象,采用矢通量分裂法并结合Lax-Wendroff格式和迎风Warming-Beam格式,对浆液池-管道-阀门系统的耦合水击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含气率、固液密度比以及固液弹模比等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气液固三相管流为研究对象,采用矢通量分裂法并结合Lax-Wendroff格式和迎风Warming-Beam格式,对浆液池-管道-阀门系统的耦合水击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含气率、固液密度比以及固液弹模比等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含气率可有效地降低压力和应力波速,同时削弱流体压力波动和管道振动强度;当固液密度比增大时,管系振动强度随之增大,系统振动能量的增量主要集中在流体里,造成流体压能升高较快;随着固液弹模比的增加,管系压能和振动强度均增加,但增幅很小;当固液弹模比增加到某种程度后,其对系统压能和振动强度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流 流固耦合 水击 振动特性 参数影响
原文传递
四边形折流式膜生物流化床内填料浓度及液相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董亮 曾涛 +2 位作者 刘少北 王勇 张长练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39-4149,共11页
针对研究开发的四边形折流式膜生物流化床,构建了气、固、液三相流可视化平台,应用取样法和激光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剖析了不同进水流量和曝气强度组合对流化床内的填料浓度及液相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折流板上部形成的曝气死区,... 针对研究开发的四边形折流式膜生物流化床,构建了气、固、液三相流可视化平台,应用取样法和激光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剖析了不同进水流量和曝气强度组合对流化床内的填料浓度及液相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折流板上部形成的曝气死区,提高了升流区的填料浓度;折流板和导流锥形成的进水角度使流场冲击反应器底部的填料,提高了在低曝气强度下流化床的填料浓度,在实际运行过程可降低曝气能耗;四边形折流式膜生物流化床的结构特点导致填料与膜组件相互碰撞的概率增大,强化了膜污染的控制.曝气强度和进水流量的变化改变了液相的轴向返混强度和剪切力,进而改变了填料浓度,使气、固、液三相冲刷膜组件的作用增大,最终影响膜面传质系数和浓差极化边界层厚度,降低了膜污染.通过流化床结构的改变提高填料浓度和改善流场特性,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好氧生物的处理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PIV) 生物流化床 湍动能 气固液三相流 小尺度涡
原文传递
Flux vector splitting solutions for coupling hydraulic transient of gas-liquid-solid three-phase flow in pipelines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明 焦光伟 +1 位作者 邓松圣 王建华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3年第7期811-822,共12页
The gas-liquid-solid three-phase mixed flow is the most general in multiphase mixed transportat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exactly solve the coupling hydraulic transient problems of this type of multiphase mixed flow in... The gas-liquid-solid three-phase mixed flow is the most general in multiphase mixed transportat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exactly solve the coupling hydraulic transient problems of this type of multiphase mixed flow in pipelines. Presently, the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s is widely used to solve classical hydraulic transient problems. However, when it is used to solve coupling hydraulic transient problems, excessive interpolation errors may be introduced into the results due to unavoidable multiwave interpolated calculation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a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based on the Steger- Warming flux vector splitting is proposed. A flux vector splitting scheme is established for the coupling hydraulic transient model of gas-liquid-solid three-phase mixed flow in the pipelines. The flux subvectors are then discretized by the Lax-Wendroff central difference scheme and the Warming-Beam upwind difference scheme with second-order precision in both time and space. Under the Rankine-Hugoniot condi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boundary condition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ose points located at the boundaries is developed, which can avoid the problem beyond the calculation region directly induced by the second-order discrete techniqu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has several desirable advantages including high calculation precision, excellent shock wave capture capability without false numerical oscillation, low sensitivity to the Courant number, and goo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liquid-solid three-phase flow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hydraulic transient flux vector splitting second-order precision
下载PDF
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内液相局部流动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闻建平 杨军政 +1 位作者 胡宗定 杜书田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7-385,共9页
对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三相流体系的液相局部流动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采用改进皮托管法和线。线双探针电导法分别对液相瞬时速度和液含率进行了微机在线测量,并借助湍流统计理论对液格局部流动参数(... 对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三相流体系的液相局部流动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采用改进皮托管法和线。线双探针电导法分别对液相瞬时速度和液含率进行了微机在线测量,并借助湍流统计理论对液格局部流动参数(液相平均速度、液相湍动速度、湍动微尺度)和局部液含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处理,着重讨论了喷射液体流量和固体粒子加入量分别对喷射有效区和导流筒内管流区液相局部流动参数和液含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环流反应器 反应器 液相局部流动
下载PDF
滚动轴承腔内气液固三相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丽秀 王克强 +1 位作者 王俊海 张金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01-106,117,共7页
为了研究高速轴承内气液固三相流动状态,基于VOF模型和DPM模型,建立三维轴承腔多相流模型,在考虑接触角及石墨烯含量的条件下,分析不同进气速度、转速下轴承腔内液固两相分布状态。结果表明:轴承外圈滚道润滑油膜形成与转速和进气速度有... 为了研究高速轴承内气液固三相流动状态,基于VOF模型和DPM模型,建立三维轴承腔多相流模型,在考虑接触角及石墨烯含量的条件下,分析不同进气速度、转速下轴承腔内液固两相分布状态。结果表明:轴承外圈滚道润滑油膜形成与转速和进气速度有关;不同工况下,进入轴承腔内的石墨烯数量不同,随着转速的提高,石墨烯在轴承腔内沿周向的扩散速度加快,进气速度的提高使得石墨烯沿轴向扩散的速度增加。在转速为9000 r/min时,润滑油易生成较为均匀的润滑油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流 滚动轴承 流场模拟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湍流环境中气泡破裂对SiC颗粒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豆豆 计时鸣 +2 位作者 陈国达 葛江勤 张利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9期965-970,共6页
为解决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加工中气泡破裂对Si C颗粒运动的可控性研究等问题,研究了气液固三相流中近壁面微纳米气泡破裂对周围流场和颗粒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中多相流体体积模型与可实现k-ε湍流模型,建立了气液固三相颗粒流气泡... 为解决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加工中气泡破裂对Si C颗粒运动的可控性研究等问题,研究了气液固三相流中近壁面微纳米气泡破裂对周围流场和颗粒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中多相流体体积模型与可实现k-ε湍流模型,建立了气液固三相颗粒流气泡破裂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气泡破裂对壁面和颗粒的作用规律。利用流场中气泡破裂产生的高速射流对周围颗粒的扰动作用,提高了颗粒切削工件表面动能。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初始直径越小或气泡与颗粒之间的距离越小,都使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局部射流对周围颗粒的影响越大;可为流体精密加工、空蚀、气泡可控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流 微纳米气泡 射流 颗粒运动
下载PDF
垂直井筒气液两相携砂流动规律研究
13
作者 曹广胜 翟胜博 +2 位作者 王鑫 吴佳骏 邢沛东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气液两相携砂能力是气液固三相流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油井的石油开采量。研究了含气率对气液固三相流动特征的影响、砂粒粒径对沉降末速的影响以及含气率和砂粒粒径对气液两相携砂能力的影响,首先利用模拟软件模拟不同... 气液两相携砂能力是气液固三相流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油井的石油开采量。研究了含气率对气液固三相流动特征的影响、砂粒粒径对沉降末速的影响以及含气率和砂粒粒径对气液两相携砂能力的影响,首先利用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含气率下气液固三相流动,发现含气率对流体流速影响不大,但对井筒内压力影响明显。随着含气率增加,井筒内压力随之降低。接着设计并进行砂粒沉降实验,发现随着目数增加(粒径减小),砂砾的沉降末速随之减小。最后利用模拟软件模拟气液两相的携砂过程,发现随着含气率增加,气液两相的携砂能力随之减小,举升砂粒也变得更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流 携砂 沉降实验
下载PDF
基于VOF-DEM方法的纤维悬浮液沉积特性研究
14
作者 孙珊珊 朱立平 +1 位作者 陈晓燕 吴仁民 《玻璃纤维》 CAS 2023年第6期6-11,共6页
基于VOF-DEM方法,建立了纤维悬浮液气—液—固三相流动耦合模型,并采用小规模玻璃纤维浆液流动实验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纤维毡材的成形过程,分析了沉降后纤维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VOF-DEM方法能... 基于VOF-DEM方法,建立了纤维悬浮液气—液—固三相流动耦合模型,并采用小规模玻璃纤维浆液流动实验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纤维毡材的成形过程,分析了沉降后纤维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VOF-DEM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追踪纤维悬浮液的三相流动过程;初始空间分布均匀的纤维,由于脱水出口位于设备中部,经沉降后纤维厚度分布从中心向边缘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两者的最大差异达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DEM 纤维悬浮液 气液固三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内气液与污泥三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15
作者 李会强 刘峤 +4 位作者 王青 徐农 董强 丁爱琴 范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将污泥作为独立的一相,对膜生物反应器内气-水-污泥三相流动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不仅得到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特性和气体分布,还获得污泥的流动与沉降特性,分析了易发生污泥沉降造成膜污染的区域.探讨了曝气气泡大小、曝气面积及曝气位... 将污泥作为独立的一相,对膜生物反应器内气-水-污泥三相流动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不仅得到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特性和气体分布,还获得污泥的流动与沉降特性,分析了易发生污泥沉降造成膜污染的区域.探讨了曝气气泡大小、曝气面积及曝气位置的影响,以期获得减小膜污染的最佳操作条件,优化反应器的结构设计.在本研究范围内,当曝气管距离膜单元底面350 mm,曝气面宽度2 mm,且气泡直径为4~6 mm时,污泥沉积导致膜污染的风险最小.由于膜生物反应器内气-水-污泥三相流动的数据较少,为了验证,将水与污泥的混合物简化为液相,进行气-液两相流动的模拟,并与文献的两相模拟结果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证明本模拟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污泥三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沉降
下载PDF
小波包分析识别气液固三相流流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杰 李爱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9,共8页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因混合均匀、相间接触面积大、传热传质速率快且温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但气-液-固三相的流动复杂且难以测定。利用小波包分析方法,计算经4层小波分解后各个频带的能量占比,利用能量占比特征对气-液-...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因混合均匀、相间接触面积大、传热传质速率快且温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但气-液-固三相的流动复杂且难以测定。利用小波包分析方法,计算经4层小波分解后各个频带的能量占比,利用能量占比特征对气-液-固三相流的流型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包多分辨的优点,可以有效提取气-液-固三相流的流型特征;利用小波包能量占比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气-液-固三相流流型,有效识别率达90.95%,可为封闭或浑浊体系中气-液-固三相流流型的判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 流型 小波包分析 识别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流动沸腾传热与抗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志家 朱冬青 +2 位作者 王大明 徐维勤 沈自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在流动沸腾的液体中引入少量情性气体与固体颗粒,使之成为气液固三相流态化沸腾过程,对其传热性能与抗垢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精气与流态化固体颗粒,可使传热显著强化,表现出明显的防垢抗垢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在线清洗... 在流动沸腾的液体中引入少量情性气体与固体颗粒,使之成为气液固三相流态化沸腾过程,对其传热性能与抗垢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精气与流态化固体颗粒,可使传热显著强化,表现出明显的防垢抗垢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在线清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 沸腾传热 抗垢 流化床换热器 换热器
下载PDF
基于CCERT与声发射技术的气液固三相流相含率测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凯 胡东芳 +3 位作者 王保良 冀海峰 黄志尧 李海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52-2358,共7页
传统的相含率测量方法在测量三相流相含率时只能对某单一相进行检测,针对此问题,基于电容耦合电阻层析成像(CCERT)技术与声发射技术,建立了相含率测量模型,提出了一种三相流各相相含率的非侵入式测量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在静态... 传统的相含率测量方法在测量三相流相含率时只能对某单一相进行检测,针对此问题,基于电容耦合电阻层析成像(CCERT)技术与声发射技术,建立了相含率测量模型,提出了一种三相流各相相含率的非侵入式测量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在静态情况下建立CCERT技术的相含率测量模型,同时在鼓泡床上进行动态实验,采用差压法进行同步测量作为参考值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现了对两相相含率的非接触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声发射技术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建立声发射技术的气相相含率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测量出三相体系中的气相相含率,结合CCERT技术测量出三相体系中的不导电相相含率,从而利用非侵入式测量方法得到三相流中的各相相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耦合 电阻层析成像 气液固三相流 声发射 相含率
下载PDF
气力提升管内流型识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霞光 傅绍棠 徐旭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43-48,共6页
以压缩空气、水和麦饭石陶瓷颗粒作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仪对气力提升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及气液固三相流流型进行可视化分析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速摄像技术有效识别了气力提升管内的流型,观察到气液两相流中存在着4种流型:... 以压缩空气、水和麦饭石陶瓷颗粒作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仪对气力提升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及气液固三相流流型进行可视化分析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速摄像技术有效识别了气力提升管内的流型,观察到气液两相流中存在着4种流型:泡状流、弹状流、泡沫流、环状流。以气液两相流流型特征为基础参考,将观察到的气液固三相流流型归分为弹旋流、旋涡流、波浪流、聚泡流和环柱流5种。并对各流型间的转变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提升管 气液两相流 气液固三相流 流型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浆态床流型转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蔚玲 钟文琪 +2 位作者 金保昇 肖睿 贺婷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建立了高0.8m,截面为0.1m×0.01m的可视化浆态床实验系统,采用空气、水和玻璃粉作为浆态床中气液固三相,研究了颗粒粒径为58-75μm和106-150μm,固相体积分数为3%和9%时的宏观流动特性。试验获得了不同物料体系下的床层压... 建立了高0.8m,截面为0.1m×0.01m的可视化浆态床实验系统,采用空气、水和玻璃粉作为浆态床中气液固三相,研究了颗粒粒径为58-75μm和106-150μm,固相体积分数为3%和9%时的宏观流动特性。试验获得了不同物料体系下的床层压降随气体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得到了颗粒浓度对流型转变气速的影响。找到均匀流流型向过渡流型转变的第一转变点和从过渡流型向非均匀流型转变的第二转变点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三相体系的压差值随着气体雷诺数的增大而趋于一个稳定值,颗粒粒径增大会使体系压差值增大;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加,会使第二转变点取值减小,而颗粒粒径对流型转变气速影响很小。固相浓度的增加,会加快三相体系的失稳,在更低的气速下进入到非均相湍动流动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流动 浆态床 床层压降 转变气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