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的内燃机空气滤清器内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伟 王仁人 张良 《德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的内部气固两相流动,很难用检测手段获得.建立了空气滤清器内气固两相流的流动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对内燃机空气滤清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仿真,得到了气固两相流动仿真图像.采用SIMPLE方法计算了滤清器... 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的内部气固两相流动,很难用检测手段获得.建立了空气滤清器内气固两相流的流动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对内燃机空气滤清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仿真,得到了气固两相流动仿真图像.采用SIMPLE方法计算了滤清器入口部分的气相三维流场.采用Lagrange分析方法推导了分散相的控制方程,在计算气相三维流场的基础上,得出了入口处各个位置的分散相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解决了用测试方法难以得到空气滤清器内部连续相速度、压力图和分散相分布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空气滤清器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数值模拟受抑尘导流板影响的自由下落散料流流场特性
2
作者 封泽鹏 刘泽勤 武振菁 《绿色科技》 2013年第5期275-278,共4页
指出了属于气固两相流的自由下落散料流在降落点常产生大量粉尘,虽然高能耗通风除尘系统采用高扬程风机抽吸含尘空气,但依然有大量粉尘向周围散射,污染工作环境。研究设想在散料流与下部接收装置上安装可调倾斜角度抑尘导流板,人为控制... 指出了属于气固两相流的自由下落散料流在降落点常产生大量粉尘,虽然高能耗通风除尘系统采用高扬程风机抽吸含尘空气,但依然有大量粉尘向周围散射,污染工作环境。研究设想在散料流与下部接收装置上安装可调倾斜角度抑尘导流板,人为控制由于散料流与接收设备发生碰撞所产生大量粉尘的散射方向,提高通风除尘系统吸尘口对吸收散射粉尘的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的。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采用计算流体软件模拟粉尘的运动轨迹及速度场,探索了物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对除尘效果的影响,进而得到了导流板除尘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尘导流板 通风 除尘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气固曳力模型 被引量:9
3
作者 肖海涛 祁海鹰 +1 位作者 由长福 徐旭常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0,共6页
 气固曳力是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尤其是垂直流动中的主要作用力,相应的模型也是数值模拟中准确描述气固两相运动的关键.为了解决现有经验或半经验模型的普适性问题,合理描述流动中经常发生的颗粒团聚现象及其对气固曳力的影响,从理论分...  气固曳力是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尤其是垂直流动中的主要作用力,相应的模型也是数值模拟中准确描述气固两相运动的关键.为了解决现有经验或半经验模型的普适性问题,合理描述流动中经常发生的颗粒团聚现象及其对气固曳力的影响,从理论分析入手,运用最小能量的概念,将传统的CFD方法与宏观的系统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新的计及颗粒团聚效应的气固曳力理论模型.与现有模型相比,新模型不仅具有相同的函数变化关系,可合理地描述气固两相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而且避免了以往经验系数不准确导致的各种误差,为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描述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气固曳力模型 最小能量原理 颗粒团聚效应 稠密气固两相流动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1
4
作者 刘毅 蒋仲安 +3 位作者 蔡卫 周凤增 郭达 刘宝东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1-353,362,共4页
运用气固两相流动理论,建立粉尘运动的数学模型.根据综采工作面的具体特点和实测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对工作面的粉尘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粉尘产生后多数随风流在煤壁一侧运动,少数粉尘随机扩散.综采工作... 运用气固两相流动理论,建立粉尘运动的数学模型.根据综采工作面的具体特点和实测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对工作面的粉尘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粉尘产生后多数随风流在煤壁一侧运动,少数粉尘随机扩散.综采工作面的除尘重点应该放在采煤机下风向10m以内的煤壁一侧;预湿煤壁对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也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 运动规律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胶带输送巷道粉尘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4
5
作者 蒋仲安 陈举师 +2 位作者 王晶晶 牛伟 高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9-663,共5页
为解决胶带输送巷道粉尘浓度高的问题,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改善作业环境,以西石门铁矿提升车间系统11/96胶带输送斜井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胶带输送巷道粉尘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际的粉... 为解决胶带输送巷道粉尘浓度高的问题,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改善作业环境,以西石门铁矿提升车间系统11/96胶带输送斜井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胶带输送巷道粉尘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际的粉尘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壁面条件、胶带输送速度及巷道风速是影响胶带输送巷道粉尘浓度的3个重要因素。在通风除尘设计中,最优排尘风速以3 m/s最为合适,粉尘浓度保持在4 mg/m3以内。同时,保持墙面润湿、减小胶带输送速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带输送巷道 运动规律 通风除尘 气固两相流 浓度分布
下载PDF
脱硫塔气固两相流场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魏星 李伟力 +1 位作者 凡凤仙 袁竹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8,共7页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是一种用于锅炉尾部烟气的干法脱硫技术。由于实际脱硫塔尺寸庞大,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且成本很高,该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能够便利、深入地对塔内流场进行研究。并根据拟建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实际...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是一种用于锅炉尾部烟气的干法脱硫技术。由于实际脱硫塔尺寸庞大,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且成本很高,该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能够便利、深入地对塔内流场进行研究。并根据拟建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实际结构和运行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塔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模拟,发现和揭示了塔内流场所存在的不均匀性。为将塔内流场调节均匀,在所建立的数值模拟平台上对大量设想的调节方案进行了尝试、比较和筛选。最终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文丘里管直径、加装直导流板或弯曲导流板均可以将流场调节均匀,达到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脱硫 气固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流场优化
下载PDF
巷道型采场爆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5
7
作者 蒋仲安 陈梅岭 陈举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0-1196,共7页
为掌握采场爆破作业时粉尘质量浓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以李楼铁矿-200m水平44号采场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巷道型采场爆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 为掌握采场爆破作业时粉尘质量浓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以李楼铁矿-200m水平44号采场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巷道型采场爆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在采场进路断面方向,粉尘质量浓度呈由左至右、由下至上降低的分布规律;在轴线方向,粉尘质量浓度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分布态势;当联络巷风速为2m/s时,采场空间内粉尘沉降及排出效果较好;此外,还可通过加强壁面洒水及安装压入式通风等措施改善粉尘的沉降及排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型采场 爆破粉尘 气固两相流 浓度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直接数值模拟三维气固两相混合层中颗粒与流体的双向耦合 被引量:35
8
作者 樊建人 罗坤 +1 位作者 金晗辉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3-157,共5页
该文对随时间发展模式的三维气固两相混合层中颗粒与流体的双相偶合作用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气相流场采用拟谱方法对N-S方程组进行直接求解,计算颗粒场时,选取Stokes数等于5的颗粒,采用Lagrangian方法跟踪其运动。重点考察了颗粒相与... 该文对随时间发展模式的三维气固两相混合层中颗粒与流体的双相偶合作用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气相流场采用拟谱方法对N-S方程组进行直接求解,计算颗粒场时,选取Stokes数等于5的颗粒,采用Lagrangian方法跟踪其运动。重点考察了颗粒相与流体相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质量携带率的颗粒对流场特性的修正以及对颗粒扩散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混合层流动在考虑颗粒的反作用时大涡结构的卷起和配对仍然占支配地位;颗粒延滞了混合层中大涡结构的发展,降低了大涡结构的长度尺寸;在大涡卷起过程中,颗粒会衰减气相湍流的能量,衰减的程度随颗粒质量携带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大涡配对过程中,颗粒使气相湍流的能量增加,并且增加的程度随颗粒质量携带率的增大而增大。此外,颗粒的出现,增加了流体的混合程度,削弱了颗粒在流场中的扩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三维气固两相混合层 颗粒 流体 两相流场 双向耦合
下载PDF
沉流式滤筒除尘器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顾正萌 郭烈锦 高晖 《化工机械》 CAS 2002年第4期197-202,共6页
为掌握滤筒除尘器内部流动特征 ,应用FLUENT 5 .4 .8软件对DFT3 12型滤筒除尘器内部紊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采用k ε紊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法模拟气相流动 ,采用双向耦合拉格朗日法追踪颗粒运动轨迹。对连续相速度和压力分布特... 为掌握滤筒除尘器内部流动特征 ,应用FLUENT 5 .4 .8软件对DFT3 12型滤筒除尘器内部紊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采用k ε紊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法模拟气相流动 ,采用双向耦合拉格朗日法追踪颗粒运动轨迹。对连续相速度和压力分布特征以及颗粒相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系统阻力和颗粒沉积量分布规律 ,对比分析了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流式滤筒除尘器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颗粒运行 双向耦合拉格朗日法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8
10
作者 牛伟 蒋仲安 +1 位作者 王晓珍 田冬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7-80,共4页
根据综放工作面的具体特点和实测数据,运用气固两相流动理论,建立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对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模拟显示:粉尘产生后,多数随风流... 根据综放工作面的具体特点和实测数据,运用气固两相流动理论,建立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对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模拟显示:粉尘产生后,多数随风流在煤壁一侧运动,少数粉尘随机扩散。割煤是综放工作面内的最主要的尘源,移架、放顶次之,综放工作面的除尘重点应该放在采煤机下风向5~10m的煤壁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粉尘浓度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除尘器袋室结构改进及内部气固两相流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高晖 郭烈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0-54,共5页
为了解决某显像管厂DMC180型袋式除尘器尾部滤袋工作寿命过短的问题 ,提出了扩大进风管直径和在下箱体中布置钝体两项结构改造措施 ,力图通过改善袋室内部气固两相流场 ,延长滤袋寿命 .使用FLUENT5 0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 ,对原型和改进... 为了解决某显像管厂DMC180型袋式除尘器尾部滤袋工作寿命过短的问题 ,提出了扩大进风管直径和在下箱体中布置钝体两项结构改造措施 ,力图通过改善袋室内部气固两相流场 ,延长滤袋寿命 .使用FLUENT5 0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 ,对原型和改进型袋式除尘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原型中的旋涡回流流动加速了尾部滤袋的磨损和破坏 ;改造后 ,袋室内部形成了由钝体导引的 3股主流流动 ,压力场比较均匀 ,各滤袋组过滤速度偏差可控制在 - 10 %~2 0 %以内 ;上箱体中形成了比较均匀的纵掠滤袋流动 ,绝大部分区域的滤袋间隙速度小于最大允许值 ;袋室阻力降低了约 6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式除尘器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袋室结构
下载PDF
岩巷综掘工作面通风除尘系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8
12
作者 陈举师 蒋仲安 谭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
为了解决岩巷综掘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超标的问题,对比分析已制定的通风除尘系统布置方案,以薛村矿南翼皮带运输巷为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对岩巷综掘工作面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 为了解决岩巷综掘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超标的问题,对比分析已制定的通风除尘系统布置方案,以薛村矿南翼皮带运输巷为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对岩巷综掘工作面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粉尘颗粒自尘源产生后,纵向随风流方向运动,横向随机扩散;掘进巷道内粉尘质量浓度沿程先急剧上升至最大值,后逐步缓慢降低;通风除尘系统布置方案中,降尘效果按优劣排序为二者同时安装、安装附壁风筒、安装除尘器、压入式通风.根据现场实测数据,以压入式通风条件为基准,安装附壁风筒、安装除尘器及二者同时安装条件下平均除尘率分别为49.4%、67.1%及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巷 综掘工作面 气固两相流 通风除尘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循环床锅炉燃烧份额分布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金晓钟 吕俊复 +9 位作者 乔锐 黎永 刘青 岳光溪 冯俊凯 林旭东 杨艳萍 郭长山 于龙 马明华 《洁净煤技术》 CAS 1999年第1期26-29,共4页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小型实验台上,研究了床温、过量空气系数、一二次风比例和煤种等因素对燃烧份额分布的影响,证实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密相区处于欠氧燃烧状态,并且密相区产生的一氧化碳和部分挥发分被带到了稀相区进行燃烧。从流动和燃...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小型实验台上,研究了床温、过量空气系数、一二次风比例和煤种等因素对燃烧份额分布的影响,证实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密相区处于欠氧燃烧状态,并且密相区产生的一氧化碳和部分挥发分被带到了稀相区进行燃烧。从流动和燃烧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从密相区气固两相流行为出发,解释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同于鼓泡床的一些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燃烧份额 欠氧燃烧 燃烧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规律数值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36
14
作者 牛伟 蒋仲安 刘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60,共4页
为获取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以综采工作面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运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粉尘在矿井运动的数学模型;以峰峰集团新三矿2308综采工作面为例,利用fluent对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并... 为获取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以综采工作面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运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粉尘在矿井运动的数学模型;以峰峰集团新三矿2308综采工作面为例,利用fluent对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矿井的实际粉尘质量分数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设计出适合该矿使用的喷雾降尘装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气水喷雾装置除了能够除去较大粒径的粉尘外,对于呼吸性粉尘也有较好的除尘率,该成果可以在相似采煤方法下加以推广应用,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质量分数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气水雾化
下载PDF
破碎硐室粉尘浓度空间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5
15
作者 陈举师 蒋仲安 +2 位作者 杨斌 王晶晶 王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65-1870,共6页
为了掌握破碎硐室内粉尘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以西石门铁矿提升车间系统27号破碎硐室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对破碎硐室粉尘浓度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的粉尘... 为了掌握破碎硐室内粉尘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以西石门铁矿提升车间系统27号破碎硐室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对破碎硐室粉尘浓度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的粉尘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硐室空间内破碎机及给矿机附近区域粉尘浓度较大,并以破碎机及给矿机为中心径向逐步降低;捕捉壁面条件下粉尘浓度较之反弹壁面要低;当27/40斜坡道进风,且风速为1 m/s时,硐室空间内粉尘沉降效果较好;安装抽风除尘系统除尘率能达到90%以上,硐室大部分空间粉尘浓度保持在2 mg/m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硐室 粉尘浓度 气固两相流 离散相模型 通风除尘
下载PDF
管道复杂流场气固两相流DPM仿真优化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涛 李红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8,共10页
针对Fluent中气固两相流离散相模型(DPM)仿真,为提高通用模型对管道节流复杂流场问题仿真时的准确性,在结合气相流场分析与固相颗粒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DPM优化的4项措施,即从气相速度入口模型、颗粒曳力模型、颗粒壁面碰撞模型、颗... 针对Fluent中气固两相流离散相模型(DPM)仿真,为提高通用模型对管道节流复杂流场问题仿真时的准确性,在结合气相流场分析与固相颗粒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DPM优化的4项措施,即从气相速度入口模型、颗粒曳力模型、颗粒壁面碰撞模型、颗粒所受各个力的合理取舍4个方面进行优化.通用模型的优化通过调用Fluent相关宏并编制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程序实现.实验已验证优化DPM的准确性明显优于通用DPM,具体体现在:两相流型转换时气相速度区间的模拟,颗粒沉降气相临界速度的模拟方面,这2项指标优化后比优化前分别提高55%和50%;在实验管道局部阻力损失与节流孔板前颗粒速度分布的模拟仿真方面,优化DPM显然具有更准确的优势.通过实流实验与仿真模拟的对比,证明优化是有效的.从研究过程可以得出,模型优化的方法对于其他类似的复杂流场工况具有通用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气固两相流 离散相模型 用户自定义函数 标准孔板
下载PDF
下进风袋式除尘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7
作者 高晖 郭烈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38,共4页
为了研究袋式除尘器滤袋失效机理 ,进一步指导除尘器的设计、运行和改进 ,通过简化滤袋结构和应用结构化 /非结构化混合网格技术 ,对DMC180型下进风袋式除尘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内部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袋室内形... 为了研究袋式除尘器滤袋失效机理 ,进一步指导除尘器的设计、运行和改进 ,通过简化滤袋结构和应用结构化 /非结构化混合网格技术 ,对DMC180型下进风袋式除尘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内部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袋室内形成了旋涡回流和不均匀压力场 ,袋室后端滤袋组过滤速度和滤袋间隙速度大大超过最大允许值 ,是后端滤袋易于磨损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计算还得到了不同处理风量和过滤介质表观渗透率条件下 ,各滤袋组过滤速度和颗粒沉积量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式除尘器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流场 紊流 拉格朗日方法 下进风
下载PDF
循环床气固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被引量:25
18
作者 黄卫星 易彬 +1 位作者 杨颖 潘永亮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8-41,共4页
以 16m高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压力梯度的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 ,从能量耗散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征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 ,并与相同条件下 6m高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增加颗粒循环量Gs... 以 16m高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压力梯度的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 ,从能量耗散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征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 ,并与相同条件下 6m高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增加颗粒循环量Gs 或减小表观气速Ug 时 ,由于单位质量颗粒加速和输送的能量减少 ,提升管各高度位置的颗粒浓度εs增大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亦更不均匀 ;提升管高度对平均颗粒浓度及其轴向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提升管高度增加 ,提升管各高度截面上的平均颗粒浓度减小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也更加均匀 ,给定表观气速对应的颗粒饱和夹带量也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颗粒浓度 气固两相流 轴向分布
下载PDF
气固两相射流瞬时速度场和浓度场的PIV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东东 许宏庆 何枫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91-1494,共4页
为深入了解气固两相流的瞬态特性,利用自行建立的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对出口内径为10mm的气固两相自由射流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小粒子(粒径在1μm左右)和大粒子(粒径大约100μm)混合后,添加到气流中,应用PIV技术获得的图像,经处理... 为深入了解气固两相流的瞬态特性,利用自行建立的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对出口内径为10mm的气固两相自由射流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小粒子(粒径在1μm左右)和大粒子(粒径大约100μm)混合后,添加到气流中,应用PIV技术获得的图像,经处理后分裂成气相和固相两组PIV图像,通过数据处理后,得到了瞬时的气固两相速度场和固相浓度场的分布,同时对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证实利用PIV技术可有效实现气固两相流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 气固两相自由射流 速度场 浓度场
原文传递
CFBC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蒲舸 张力 辛明道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8-270,共3页
气相利用Euler坐标系下的K-ε/RNG双方程湍流模型,颗粒相采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随机轨道模型,考虑双向耦合,对CFBC旋风分离器中较高浓度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入口加速段将气固两相流加速到合适的速度,对提高分离效... 气相利用Euler坐标系下的K-ε/RNG双方程湍流模型,颗粒相采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随机轨道模型,考虑双向耦合,对CFBC旋风分离器中较高浓度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入口加速段将气固两相流加速到合适的速度,对提高分离效率有重要作用。排气管向产生离体涡旋区方向偏移适当距离,有助于减少涡旋区,改善流场, 减少阻力。虽然收缩锥体有利于形成向上旋流,但对颗粒捕获也有不利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