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超声造影的微囊藻气囊提取新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许瑞 龙欢 +1 位作者 汪迎晖 黄开耀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9-1601,共13页
气囊是一种由蛋白质外壳包裹气体形成的纳米级细胞结构,常见于蓝藻和嗜盐古菌中。气囊中包含的气体在超声波作用下,能够散射声波并产生谐波信号而增强信噪比,具备成为新型超声造影剂的潜质。但目前提取气囊的方法主要是传统的高渗裂解法... 气囊是一种由蛋白质外壳包裹气体形成的纳米级细胞结构,常见于蓝藻和嗜盐古菌中。气囊中包含的气体在超声波作用下,能够散射声波并产生谐波信号而增强信噪比,具备成为新型超声造影剂的潜质。但目前提取气囊的方法主要是传统的高渗裂解法,该操作过程烦琐、得率低,不适用于气囊的大规模提取。针对这些技术瓶颈,文中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微囊藻气囊分离方法,称为H_(2)O_(2)法。较传统的高渗裂解法该方法可将气囊的得率提升3倍以上,提取气囊的时间从24 h缩短为7 h。H_(2)O_(2)法不仅适用于实验室培养的微囊藻中气囊的提取,同时适用于提取含有胶鞘壁的野外群体微囊藻的气囊。用H_(2)O_(2)法提取的气囊表现出良好的超声造影特性。总之,该技术以其高效性和广谱性展现出较好的工业生产潜力,为开发气囊作为生物合成的超声造影剂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 超声造影剂 高渗裂解法 H_(2)O_(2)法
原文传递
气裂法等非爆开挖在邻近既有线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素东 《铁道建筑技术》 2019年第7期130-132,137,共4页
传统的铁路深路堑、大方量石方开挖施工,主要采用钻爆法进行中、深孔爆破施工。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需要,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工程建设往往邻近既有建筑物,施工面狭小,且既有构筑物对爆破振动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敏... 传统的铁路深路堑、大方量石方开挖施工,主要采用钻爆法进行中、深孔爆破施工。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需要,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工程建设往往邻近既有建筑物,施工面狭小,且既有构筑物对爆破振动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敏感区域明文要求不得采取钻爆法施工,这就不得不采取非钻爆的开挖方式。本文以厦门北站路基深路堑邻近牵引变电所5万余方石方采用非钻爆开挖为例,阐述了气裂法、静态爆破法、岩石切割法及破碎锤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裂法 静态爆破法 岩石切割法 复杂地形 超小间距 石方开挖
下载PDF
城镇燃气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用聚乙烯管 被引量:4
3
作者 雷素敏 白丽萍 +1 位作者 方媛媛 袁理想 《煤气与热力》 2020年第12期32-36,42,10043,10044,共8页
介绍非开挖修复更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相关标准。对3种城镇燃气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技术(折叠管内衬法、插入法、静压裂管法)用聚乙烯管的最大工作压力、规格选用、管道连接等进行分析,探讨规范对非开挖修复更新技术用聚乙烯管材选择和施... 介绍非开挖修复更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相关标准。对3种城镇燃气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技术(折叠管内衬法、插入法、静压裂管法)用聚乙烯管的最大工作压力、规格选用、管道连接等进行分析,探讨规范对非开挖修复更新技术用聚乙烯管材选择和施工的要求,提出每种技术用聚乙烯管最大工作压力的确定原则与管道连接方法的建议,明确折叠管内衬法的应用范围与管材壁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燃气管道 聚乙烯管 非开挖修复更新技术 折叠管内衬法 插入法 静压裂管法
下载PDF
一起埋地燃气管道焊缝开裂的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案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涛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7年第3期70-74,共5页
某埋地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检查发现是一对接焊接接头开裂,裂纹长50mm,开挖时整条焊缝断裂。从管道焊接、安装、无损检测、管沟施工、设计使用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管道开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安装时施工质量失控所致。排查整条管... 某埋地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检查发现是一对接焊接接头开裂,裂纹长50mm,开挖时整条焊缝断裂。从管道焊接、安装、无损检测、管沟施工、设计使用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管道开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安装时施工质量失控所致。排查整条管道,拟定两种返修方案并比较优劣,确定采用金属波纹膨胀节进行返修。总结经验,提出安装监检时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天然气管道 焊接接头 断裂 原因 处理措施
下载PDF
SC-1型气相裂解炉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5
作者 左小来 张雄飞 鞠雪松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9年第5期326-329,共4页
针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SC-1型气相裂解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炉管堵塞、投油过程中CO快速上升以及运行周期短等问题,从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气相裂解炉在70%低负荷运行时,将2个通道的稀释比从0.45分别提至0... 针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SC-1型气相裂解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炉管堵塞、投油过程中CO快速上升以及运行周期短等问题,从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气相裂解炉在70%低负荷运行时,将2个通道的稀释比从0.45分别提至0.50,0.55,保证原料流量和稀释蒸汽流量之和大于6 300 kg/h,横跨压力平均在334 kPa,提高14 kPa,解决了气相裂解炉炉管堵塞的问题;气相裂解炉投油期间,通过改变投油方式和缩短投油时间,裂解气中CO质量浓度上升至865 mg/L,较之前下降185 mg/L,持续时间从25 min缩短至10 min,降低了对碳二加氢反应器的影响;将结焦抑制剂二甲基二硫更换为NS-17 A 6乙烯抗焦活性剂后,裂解炉运行周期延长了10 d,炉管表面温度大幅下降,且保持一定的裂解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裂解炉 炉管堵塞 CO 碳二加氢 投油方式 结焦抑制剂 运行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