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归旗制度行废述论 被引量:7
1
作者 孙静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85,共6页
归旗制度是满洲统治者为防止驻防官兵丧失本民族特性、渐染汉习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却在要求归旗的同时,也默许了一些驻防官兵居留驻防地。满洲统治者于此间流露出的无奈之情,乃是时势所限。而归旗制度的废止,却为满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形... 归旗制度是满洲统治者为防止驻防官兵丧失本民族特性、渐染汉习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却在要求归旗的同时,也默许了一些驻防官兵居留驻防地。满洲统治者于此间流露出的无奈之情,乃是时势所限。而归旗制度的废止,却为满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形成,尤其是分布全国的驻防群体的形成拓平了道路,是清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洲 驻防制度 归旗制度
下载PDF
汉代河西屯戍系统的仓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奎泽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8,共10页
关于汉代河西屯戍系统粮仓的问题,研究者多已肯定其独立地位,但就一些具体的论断和系统性的探究而言,尚有欠缺。本文通过检索相关简牍材料,结合一些实地考察情况,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屯戍粮仓的建制和布局,探讨了形制与构筑方面的仓、窖兼... 关于汉代河西屯戍系统粮仓的问题,研究者多已肯定其独立地位,但就一些具体的论断和系统性的探究而言,尚有欠缺。本文通过检索相关简牍材料,结合一些实地考察情况,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屯戍粮仓的建制和布局,探讨了形制与构筑方面的仓、窖兼用方式,并对仓的组织体系以及严格的管理实践做了较细的梳理,力求在更为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独特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屯戍 简牍
下载PDF
明嘉万年间浙直水兵建置研究
3
作者 姜瑞雯 《海交史研究》 2024年第2期13-29,共17页
嘉靖年间倭乱爆发促使浙江、南直隶沿海一带建成独立水兵。这支兵力由卫所军船与雇募兵船共同组成。浙直战场平定后,战时水兵转化为防倭常备力量。为节省经费,明朝政府采取裁减募兵、抽军补兵方式厘定兵制,使原有卫所军兵、民壮弓兵向... 嘉靖年间倭乱爆发促使浙江、南直隶沿海一带建成独立水兵。这支兵力由卫所军船与雇募兵船共同组成。浙直战场平定后,战时水兵转化为防倭常备力量。为节省经费,明朝政府采取裁减募兵、抽军补兵方式厘定兵制,使原有卫所军兵、民壮弓兵向新的体系输送人丁等。由于卫所军丁水战能力有限,相比陆兵,明代水兵更依赖招募,兵营中募兵比例逐步上升。万历年间,浙直水兵采取短募与选汰相调剂的办法,维持水兵部队额定编制与有效战力,卫所军余设法以被招募形式进入新的兵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水兵 卫所制 募兵 营兵制
下载PDF
汉代西北屯戍系统粮食分配问题探析——以汉简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奎泽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59,共12页
军粮的分配是汉代屯戍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系统性工作,也是粮食在屯戍系统最终发挥效用的落实点,直接关系到屯戍系统的各项建设。就相关简牍资料所及的情况来看,粮食消费的主体多样、用途不一;配给与消费的具体安排尽管随类有别,但都以保... 军粮的分配是汉代屯戍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系统性工作,也是粮食在屯戍系统最终发挥效用的落实点,直接关系到屯戍系统的各项建设。就相关简牍资料所及的情况来看,粮食消费的主体多样、用途不一;配给与消费的具体安排尽管随类有别,但都以保证屯戍人员足食为原则,并注意分配中的公平合理,体现了边防军队的一体化要求。这是汉政府保持边疆军队战斗力和稳定人心的必要举措,也是其注重西北边疆战略的突出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屯戍 粮食 简牍
下载PDF
明代镇戍武官军政考选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祥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31,共13页
伴随着朱元璋及其后继者以道德教育和量化管理两种手段管理武官举措的失败,武官考察制度应运而生,军政考选就是对武官实行五年一次的考察制度。明代镇戍武官军政考选制度发端于弘治年间,确立于正德年间,发展于嘉靖、隆庆时期,定型于万... 伴随着朱元璋及其后继者以道德教育和量化管理两种手段管理武官举措的失败,武官考察制度应运而生,军政考选就是对武官实行五年一次的考察制度。明代镇戍武官军政考选制度发端于弘治年间,确立于正德年间,发展于嘉靖、隆庆时期,定型于万历初年。军政考选的方法是:高级镇戍武官自陈行状业绩求退,中下级镇戍武官由守巡兵备官员、督抚按和兵部及兵科官员自下而上层层考察,最后皆由皇帝决定去留。由于镇戍武官任职条件和镇戍武官军政考选僵化程序的限制,加之明代后期文官集团的普遍腐败,军政考选的积极作用受到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武官 军政考选 镇戍系统
原文传递
论唐代西州镇戍——以吐鲁番唐代镇戍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程喜霖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138,共11页
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揭示西州在玄宗开元元年(713)之前,设置赤亭、柳谷、白水、鸜鹆、银山等五镇、十戍;自开元始银山镇改戍,即西州置四镇、十一戍。其部署:以西州治所高昌城为中心向四周要道辐射状布局,与轻骑兵相辅相成,构成西州军防... 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揭示西州在玄宗开元元年(713)之前,设置赤亭、柳谷、白水、鸜鹆、银山等五镇、十戍;自开元始银山镇改戍,即西州置四镇、十一戍。其部署:以西州治所高昌城为中心向四周要道辐射状布局,与轻骑兵相辅相成,构成西州军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唐代 西州 镇戍 军防体系
原文传递
元镇守武昌“保定万户府”考——以万户张氏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7,共12页
顺天张柔为蒙古政权治下的汉人世侯之一。蒙(元)宋对峙期间,张柔率部长期驻扎亳州,负责对南宋作战,亳州成为荟萃各地汉军的屯兵重地,张柔、张弘略父子先后任亳州万户,统一进行指挥。李璮之乱后,张氏失去对亳州军团的指挥权。此后,亳州... 顺天张柔为蒙古政权治下的汉人世侯之一。蒙(元)宋对峙期间,张柔率部长期驻扎亳州,负责对南宋作战,亳州成为荟萃各地汉军的屯兵重地,张柔、张弘略父子先后任亳州万户,统一进行指挥。李璮之乱后,张氏失去对亳州军团的指挥权。此后,亳州军团逐渐分化出众多汉军万户,张氏嫡系部队亦被拆分。元灭南宋后,重组军队,张氏嫡系部队定名为“保定万户府”,由参与灭宋有功的张柔子张弘范及其后人世袭万户。保定万户府先是驻守建康、太平,后移驻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镇戍军主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万户府 顺天张氏 亳州万户 镇戍制度
下载PDF
明初广西置废军民指挥使司考论 被引量:3
8
作者 蔡亚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5,213,共15页
军民指挥使司是明朝设置在西部边疆地区兼管军民的特殊军卫。洪武末年广西一度设置军民指挥使司,庆远、南丹、奉议三处军民指挥使司仅历数载便尽数废止而降为普通军卫,龙州军民指挥使司胎死腹中,“浔州军民指挥使司”更是子虚乌有。广... 军民指挥使司是明朝设置在西部边疆地区兼管军民的特殊军卫。洪武末年广西一度设置军民指挥使司,庆远、南丹、奉议三处军民指挥使司仅历数载便尽数废止而降为普通军卫,龙州军民指挥使司胎死腹中,“浔州军民指挥使司”更是子虚乌有。广西土官制度旺盛的生命力、明廷政策推行上定力不强、广西战略格局的变化、烟瘴肆虐等,是促使军民指挥使司在广西昙花一现的主要因素。军民指挥使司作为明朝早期改变桂西地区土官专治局面的尝试,对拓宽“改土归流”的研究视野、思考边疆民族地区“内地化”的明代特色均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军民指挥使司 卫所制度 内地化
原文传递
也论简牍所见汉代河西屯戍系统的仓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岩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56,共10页
学者们对简牍所见汉代仓制的认识存在一些错误,可补充纠正如下:居延仓的驻地在居延都尉府,而不在瓦因托尼;汉简中所见的部仓还有卅井候官的孤山燧仓,第廿六仓、第廿五仓是燧仓而不是部仓;候官仓不存在仓长及丞,屯戍系统仓的管理离不开... 学者们对简牍所见汉代仓制的认识存在一些错误,可补充纠正如下:居延仓的驻地在居延都尉府,而不在瓦因托尼;汉简中所见的部仓还有卅井候官的孤山燧仓,第廿六仓、第廿五仓是燧仓而不是部仓;候官仓不存在仓长及丞,屯戍系统仓的管理离不开候、将转守尉、士吏、令史、尉史、候长、候史、燧长、燧卒等传统意义上非仓人员的参与;廪给程序中所谓"下发通知"是不存在的,仓的等级考核在汉简中也没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简牍 屯戍
原文传递
安史之乱后于阗地区征税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炳晗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7,170,共17页
于阗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关于其税收制度的记载却鲜见于传世史料。本文利用和田地区出土汉文文书及于阗语文书证明,于阗内部存在“国—州—乡—村”的征税体系,各级行政单位分别有官员负责征税。安史之乱后,唐朝镇守军与中央的联系被切... 于阗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关于其税收制度的记载却鲜见于传世史料。本文利用和田地区出土汉文文书及于阗语文书证明,于阗内部存在“国—州—乡—村”的征税体系,各级行政单位分别有官员负责征税。安史之乱后,唐朝镇守军与中央的联系被切断,无法获得来自中央的供给,利用于阗王国内部的征税体系在当地获取所需物资,直至8世纪末9世纪初于阗被吐蕃占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 镇守军 征税体系 萨波 叱半
原文传递
论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对“苗疆走廊”的经营及其影响
11
作者 马国君 卢洞德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0年第2期140-152,179,共14页
贵州位处西南“苗疆”腹地,内有多条驿路穿过,因历史上一直发挥着“走廊”作用,故学界称之为“苗疆走廊”。该走廊北连川渝,西通滇省,东入湖广,南接广西,战略地位堪为重要。然走廊内生态背景复杂多样,诸族杂居,一旦有警,便群情涌动,影... 贵州位处西南“苗疆”腹地,内有多条驿路穿过,因历史上一直发挥着“走廊”作用,故学界称之为“苗疆走廊”。该走廊北连川渝,西通滇省,东入湖广,南接广西,战略地位堪为重要。然走廊内生态背景复杂多样,诸族杂居,一旦有警,便群情涌动,影响朝廷西南、西北、东南政策的实施,为历代王朝所重视。元明清时期,为加强“苗疆走廊”的稳定,朝廷在此置土司、设卫所以拱卫之,进而又推行改土归流、开辟苗疆等军事行动,在巩固元明清诸朝西南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走廊” 土司制度 卫所制度 改土归流 开辟苗疆
下载PDF
北京社区民警驻区制研究
12
作者 施显刚 黄忠 房长明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9-71,共3页
北京市公安局从2011年开始逐步实施的社区民警驻区制,在推行过程中,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不少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社区民警驻区制的经费保障稳定性差、社区民警驻区制的人员管理与考核难度大、驻区民警的警务素养与社区工作... 北京市公安局从2011年开始逐步实施的社区民警驻区制,在推行过程中,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不少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社区民警驻区制的经费保障稳定性差、社区民警驻区制的人员管理与考核难度大、驻区民警的警务素养与社区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等。在了解北京社区民警驻区制的实施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警学理论,从多渠道筹措资金、科学安排勤务、创新考核机制、多角度提升驻区民警的警务素养等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提出科学化建议,以期其能更好地发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社区民警 驻区制
下载PDF
部族·镇戍·体制:辽朝部族军研究回顾与展望
13
作者 武文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3-19,共7页
辽朝部族军战时出征,平时则负责镇戍地方和防御外敌,是辽朝重要的军队系统。学界目前对于部族军的研究取得的成果较为可观,着重突显出了部族军的职能与大体管理架构。然从已有研究看,前贤集中关注部族的镇戍军队,而忽视了部族行军系统,... 辽朝部族军战时出征,平时则负责镇戍地方和防御外敌,是辽朝重要的军队系统。学界目前对于部族军的研究取得的成果较为可观,着重突显出了部族军的职能与大体管理架构。然从已有研究看,前贤集中关注部族的镇戍军队,而忽视了部族行军系统,且鲜少提及部族军军权结构问题。进而,部族军事体制与辽朝整个军事体制、国家体制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就容易被忽视。故在当前文献与学术条件下,有必要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和跨学科知识等途径,对辽朝部族军进行全面研究,以便更深入地理解部族的军事运作,乃至辽朝国家运作等诸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部族 部族军 镇戍 军事体制
下载PDF
汉代西北边疆屯戍系统中的雇佣人口——以西北汉简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侯宗辉 《军事历史研究》 2019年第6期28-39,共12页
汉代常见的雇佣现象,在西北边塞屯戍系统中同样盛行。根据西北汉简等资料记载,西北边疆屯戍系统中存在"僦人""客""葆""从者""作者""将车"等不同称谓的雇佣人口。他们或来... 汉代常见的雇佣现象,在西北边塞屯戍系统中同样盛行。根据西北汉简等资料记载,西北边疆屯戍系统中存在"僦人""客""葆""从者""作者""将车"等不同称谓的雇佣人口。他们或来自本地,或来自中原地区;年龄从青年到中老年不等,身高、肤色也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主要负责除战斗警戒守备等一线军事任务之外的所有勤杂任务;其佣金一般按月结算,数额有随行就市之特点。这些雇佣人口的存在,对汉代西北边疆屯戍事业、中国古代雇佣契约的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北边疆 屯戍系统 雇佣人口
原文传递
试论清代西藏的驻防制度及其历史作用
15
作者 曹春梅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7-21,105,共6页
边疆防卫是任何国家、政权的重要职责。本文主要从具体的史实入手来窥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在西藏的驻防制度,以期对今天的边疆驻防有所裨益。
关键词 清代 西藏 驻防制度 历史作用
下载PDF
屯戍制度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性成长
16
作者 董向芸 《学术探索》 2018年第3期51-55,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顺应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要,国家通过设计和实施屯戍制度来实现对边疆民族区域现代性成长的引导。屯戍制度本身具有较强的现代性特征,主要通过国营农场的场地二元化体制建设,来实现国家核心与边疆在较短时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顺应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要,国家通过设计和实施屯戍制度来实现对边疆民族区域现代性成长的引导。屯戍制度本身具有较强的现代性特征,主要通过国营农场的场地二元化体制建设,来实现国家核心与边疆在较短时间内的有效政治连接和经济联系,并通过集体化农业生产方式和主流社会关系的建构,为边疆少数民族更快融入国家现代化发展体系提供了有效渠道,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性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戍制度 边疆民族地区 现代性
下载PDF
乾隆二十三年清廷治回政策和回部驻防制度的形成
17
作者 张浩森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8-82,共5页
乾隆二十三年,随着库什、阿克苏、乌什等城先后归降,清廷因地制宜,基于回部易于治理的判断、后勤给养及准噶尔治回经验的考虑,制定了回部驻防制度,日后的军府制对其多有继承和发展。厘清乾隆二十三年清廷治回政策有助于对军府制形成的... 乾隆二十三年,随着库什、阿克苏、乌什等城先后归降,清廷因地制宜,基于回部易于治理的判断、后勤给养及准噶尔治回经验的考虑,制定了回部驻防制度,日后的军府制对其多有继承和发展。厘清乾隆二十三年清廷治回政策有助于对军府制形成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回部 驻防制度
下载PDF
从八旗驻防到地方行政制度——以清代盛京八旗驻防制度的嬗变为中心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玉雪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清代承平日久,驻防盛京的旗人逐渐卷入当地的社会生活,由客居变为土著。旗人社会的变化,使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八旗驻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通过对清代盛京八旗驻防制度的考察,认为驻防旗官从行政、司法、经济诸领域渗入地方社会的管... 清代承平日久,驻防盛京的旗人逐渐卷入当地的社会生活,由客居变为土著。旗人社会的变化,使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八旗驻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通过对清代盛京八旗驻防制度的考察,认为驻防旗官从行政、司法、经济诸领域渗入地方社会的管理,八旗驻防的地方政府不断完善,与民官一起,成为区域社会的重要管理者。盛京将军辖区的"城"已成为驻防区约定俗成的政区,拥有治所、幅员、边界、行政组织等,驻防制度逐渐演变为带有八旗制度特征的地方行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 八旗驻防 地方行政制度
原文传递
明初广西卫所的建立与“撞兵”的身份转变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建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元朝在广西实行的屯田政策,产生了一批称为"撞兵"的人群,明初放弃了元朝在广西的屯田系统之后撞兵失去了作用。这些撞兵的身份发生分化,有的转为了民籍,有的就此脱离了国家控制,成为赋役体系之外的"獞人"。随后明... 元朝在广西实行的屯田政策,产生了一批称为"撞兵"的人群,明初放弃了元朝在广西的屯田系统之后撞兵失去了作用。这些撞兵的身份发生分化,有的转为了民籍,有的就此脱离了国家控制,成为赋役体系之外的"獞人"。随后明朝发现广西的卫所规模不足以维持对广西的控制,便开始陆续增置卫所。洪武八年(1375),桂林的广西卫扩充为桂林中、右二卫。桂林茶洞、藤县五屯、宾州迁江等地的"獞人"都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身份的转变,但是由于自身历史传统以及进入卫所方式的差异,这个过程对不同人群而言有不同的影响和意义。洪武八年是一个标志年份,一部分"獞人"通过明初广西卫所增置的契机,获得了新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明朝 卫所 屯田 撞兵
原文传递
清代盛京等省的“城守”与“城” 被引量:7
20
作者 傅林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4,106,共10页
顺治元年八月,盛京地区初步形成八旗驻防体系。康熙《盛京通志》将这些八旗驻防机构称之为城守公署,城守所辖区域为行政区划,与州县并列,代表着省级官员对"城守"制度的认同。同时,公文中的"城"逐渐具有城守辖区的... 顺治元年八月,盛京地区初步形成八旗驻防体系。康熙《盛京通志》将这些八旗驻防机构称之为城守公署,城守所辖区域为行政区划,与州县并列,代表着省级官员对"城守"制度的认同。同时,公文中的"城"逐渐具有城守辖区的含义。乾隆年间,官修《清朝文献通考》将东三省与新疆的八旗驻防区域称之为"城",记录为行政区划。嘉庆、光绪两部《清会典》将这些城守辖区规范为"城",城制成为与府厅州县制具有同样法律地位的地方行政制度。城守制与城制的重新发现,为研究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四省的八旗驻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守 八旗驻防 清会典 清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