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风区接触网低风压正馈线设计及防舞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友鹏 张永丰 +1 位作者 赵珊鹏 王思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94-3504,共11页
兰新高铁大风区段接触网正馈线易在挡风墙影响下发生大幅舞动,造成线索疲劳断股,金具磨损加剧,危及行车安全。为探究低风压导线对于兰新高铁大风区段接触网正馈线无覆冰舞动的适应性,基于低风压导线运行机理,遵循低风压导线开发的关键... 兰新高铁大风区段接触网正馈线易在挡风墙影响下发生大幅舞动,造成线索疲劳断股,金具磨损加剧,危及行车安全。为探究低风压导线对于兰新高铁大风区段接触网正馈线无覆冰舞动的适应性,基于低风压导线运行机理,遵循低风压导线开发的关键要求和正馈线现场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一种适用于兰新高铁大风区段的低风压正馈线。基于流体力学的建立包含挡风墙与不同结构的低风压正馈线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不同风载荷下不同结构低风压正馈线的气动力参数和周围流场,对比分析了低风压正馈线气动力系数与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测试风速范围内,中心角θ=45°的6种低风压正馈线的风阻力系数均小于常规正馈线,当凹槽半径与正馈线半径之比r/R=0.14时,低风压正馈线的防舞效果最显著,降阻率达到25.86%。然而低风压正馈线的降阻率与绞线表面粗糙度并不是严格呈正比例关系,r/R=0.15时正馈线的阻力系数大于r/R=0.14时的阻力系数,所以低风压正馈线设计的关键在于探寻合适的结构参数。气流在低风压正馈线模型背风面凹槽内产生小漩涡,气流与壁面摩擦产生起到反推作用的摩擦阻力,且小漩涡延缓了气流与壁面的分离,减小了负压区面积,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低风压正馈线起到了降阻的效果。低风压正馈线可为大风区接触网附加导线的舞动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区 正馈线舞动 低风压正馈线 风阻力系数 防舞有效性
下载PDF
永嘉2019·4·24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
作者 何易 窦慧敏 +1 位作者 杨晨杰 徐婵婵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2期98-100,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温州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洪家站探空数据等资料,分析2019年4月24日下午永嘉出现的强雷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弱冷空气影响配合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大背...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温州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洪家站探空数据等资料,分析2019年4月24日下午永嘉出现的强雷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弱冷空气影响配合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大背景下产生;上干下湿的结构积聚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弱冷空气的侵入使得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24日下午先后有2次强对流云团影响永嘉,特别是后一次过程影响剧烈,然后两者叠加影响程度加重,产生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雷雨大风 雷达 逆风区
下载PDF
渝西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勇 刘德 +1 位作者 张亚萍 方德贤 《暴雨灾害》 2013年第4期338-345,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ADTD地闪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1年7月23日重庆西部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结果显示:(1)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两高一低"环流背景下发生的,强的层结不稳定、低层水汽...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ADTD地闪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1年7月23日重庆西部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结果显示:(1)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两高一低"环流背景下发生的,强的层结不稳定、低层水汽充足、大的下沉不稳定能量及0—6 km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2)地面灾害性大风主要集中在地面强降水及地闪密度中心附近,地面观测到与地面大风相联系的辐合线、辐散区、冷池及雷暴高压等中尺度特征,地闪以负地闪为主,负、正地闪之比约为101:1。(3)造成极端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的强对流风暴在雷达回波图上具有明显的阵风锋、回波悬垂、弱回波区和有界弱回波区等特征;在径向速度图上,具有明显的中气旋、辐散区、大风区、前侧入流、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地面灾害性大风具有一定的监测预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大风 地面辐合线 地面辐散区 闪电密度 下击暴流
下载PDF
风沙冲蚀对钢轨焊缝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菲 祁文军 +2 位作者 陈海霞 游成龙 党元晓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0-233,共4页
针对新疆特大风区铁路钢轨遭受风沙冲蚀现状,研究风沙对钢轨焊缝区的冲蚀行为。采用气流挟沙法模拟风沙环境,分别对焊缝区及母材试样进行冲蚀试验;试验方案依据正交试验原理设计,用失重测量法测量试样冲蚀率,研究冲蚀率与沙粒直径、冲... 针对新疆特大风区铁路钢轨遭受风沙冲蚀现状,研究风沙对钢轨焊缝区的冲蚀行为。采用气流挟沙法模拟风沙环境,分别对焊缝区及母材试样进行冲蚀试验;试验方案依据正交试验原理设计,用失重测量法测量试样冲蚀率,研究冲蚀率与沙粒直径、冲蚀速度和冲蚀角度的关系;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试样冲蚀表面微观形貌,分析冲蚀机理。结果表明,冲蚀速度是影响焊缝和母材冲蚀率的主要因素,速度越大,冲蚀率越大;冲蚀角度对焊缝和母材的影响,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少;相同情况下,母材的冲蚀率大于焊缝区的冲蚀率;在材料弹性模量一致的情况下,材料的硬度在抗冲蚀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风区 钢轨焊缝区 冲蚀试验 冲蚀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