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CeO_2)_(0.95)(GdO_(1.5))_(0.05)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希文 王晓峰 +1 位作者 安胜利 赵文广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3,共4页
采用改进的氨水-双氧水法制备了纳米(CeO2)0.95(GdO1.5)0.05粉末,并利用TGA/DTA、XRD和TEM对粉末进行了表征。由TGA/DTA分析曲线可知,粉末在621℃完全转化为晶态(CeO2)0.95(GdO1.5)0.05;XRD分析表明,粉末样品为萤石结构,计算得粉末的粒... 采用改进的氨水-双氧水法制备了纳米(CeO2)0.95(GdO1.5)0.05粉末,并利用TGA/DTA、XRD和TEM对粉末进行了表征。由TGA/DTA分析曲线可知,粉末在621℃完全转化为晶态(CeO2)0.95(GdO1.5)0.05;XRD分析表明,粉末样品为萤石结构,计算得粉末的粒度为5.23nm,晶胞常数为0.5406nm;由TEM照片可以看出,粉末呈软团聚状,颗粒细小均匀,粒径分布在5~10nm范围内,与XRD的分析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用SPS法制备了纳米(CeO2)0.95(GdO1.5)0.05固体电解质材料,采用交流阻抗法测试其电导率,晶格电导率为1.32E-3S/cm,晶界电导率为0.24E-5S/cm,与普通材料相比,纳米材料的晶格电导率提高了两倍,晶界电导率提高了100多倍,但晶界电导仍小于晶格电导,即晶界仍然是阻抗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纳米材料 CEO2 GD2O3 电导率
下载PDF
(Y,Gd)_2O_3:Eu(YGO:Eu)纳米粉体合成及透明陶瓷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东 修稚萌 +4 位作者 白丽丽 高铁 Liu Yi-Nong Hu Xiao-Zhi 孙旭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9-1094,共6页
研究以碳酸氢铵作为沉淀荆制备Y_(1.34)Gd_(0.6)Eu_(0.06)O_3(YGO:Eu)纳米粉体的工艺,并采用真空烧结制备了YGO:Eu透明陶瓷.实验结果表明:以硝酸盐为母盐,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在本研究试验条件下获得的YGO先驱物为晶态的水合稀土碳酸钇... 研究以碳酸氢铵作为沉淀荆制备Y_(1.34)Gd_(0.6)Eu_(0.06)O_3(YGO:Eu)纳米粉体的工艺,并采用真空烧结制备了YGO:Eu透明陶瓷.实验结果表明:以硝酸盐为母盐,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在本研究试验条件下获得的YGO先驱物为晶态的水合稀土碳酸钇钆正盐.先驱物在600℃煅烧后可以得到立方晶型的YGO粉体.煅烧温度对粉体的颗粒尺寸及尺寸分布有影响,1100℃煅烧所获得的粉体由粒径~100nm的球形颗粒组成,颗粒尺寸分布均匀,粉体具有较好的烧结性能.采用所制备的YGO:Eu纳米粉体,在1670℃真空烧结2h可获得透光性良好的透明陶瓷,样品在可见光区的最高透过率可达74.6%,高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钇透明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闪烁体 YGO 氧化钇 氧化钆 透明陶瓷
下载PDF
Influence of Lithium Oxide Addition on the Sintering Behavior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Gadolinia Doped Ceria 被引量:3
3
作者 Minfang Han Ze Liu Su Zhou Lian Y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60-464,共5页
Ceria-based electrolytes have been widely researched in intermediate-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which might be operated at 500-600℃. Sintering behavior with lithium oxide as sintering additive and el... Ceria-based electrolytes have been widely researched in intermediate-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which might be operated at 500-600℃. Sintering behavior with lithium oxide as sintering additive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gadolinia doped ceria (GdonCe0.902-σ, GDC10) electrolyte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s the results,, the fully dense GDC10 electrolytes are obtained at a low temperature of 800℃ with 2.5 mol% Li20 as sintering additive (called 5LiGDCS00). During sintering process, lithium oxides adsorbed by around GDC10 surface help to sinter at 800~C and are kept at the grain boundary of GDC10 in the end. The fine grains of 100-400 nm and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0.014 S/cm at 600~C in 5LiGDC800 were achieved,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lower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enhanced grain boundary conductivity, respectively. Lithium, staying at grain boundary, reduces the deple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in the space charge layers and increases the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 in the grain boundary, which leads to improve the tota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5LiGDC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olinia doped ceria Sintering addi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原文传递
高纯氧化钆中14种稀土杂质元素的柱色谱分离ICP-AES法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家风 默丽萍 周正敏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8年第1期98-101,共4页
用P507萃淋树脂柱色谱法分离高纯氧化钆基体与稀土杂质。用ICP-AES法测定高纯氧化钆中微量稀土杂质。选择了柱色谱分离的合适条件。优化了仪器测定参数。使本方法测定稀土总量下限小于1×10-5%。可以满足99.9... 用P507萃淋树脂柱色谱法分离高纯氧化钆基体与稀土杂质。用ICP-AES法测定高纯氧化钆中微量稀土杂质。选择了柱色谱分离的合适条件。优化了仪器测定参数。使本方法测定稀土总量下限小于1×10-5%。可以满足99.9999%高纯氧化钆的测定。此方法回收率在85%-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07萃淋树脂 ICP-AES 氧化钆 杂质 稀土元素 分析 分离 测定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下载PDF
(Y,Gd,Zr)_(2)O_(3+δ):Eu粉体和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哲 任轶 +3 位作者 张舒云 穆浩洁 李晓东 孙旭东 《中国稀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917,I0003,共10页
本研究针对掺杂Zr元素(5%(摩尔分数))的(Y,Gd,Zr)_(2)O_(3+δ):Eu(YGO:Eu)纳米粉体和真空烧结透明陶瓷,研究Eu^(3+)和Gd^(3+)掺杂含量对粉体发光性能影响,以及Gd^(3+)掺杂含量对透明陶瓷相结构、光学性能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 本研究针对掺杂Zr元素(5%(摩尔分数))的(Y,Gd,Zr)_(2)O_(3+δ):Eu(YGO:Eu)纳米粉体和真空烧结透明陶瓷,研究Eu^(3+)和Gd^(3+)掺杂含量对粉体发光性能影响,以及Gd^(3+)掺杂含量对透明陶瓷相结构、光学性能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u^(3+)掺杂含量为5%(原子分数)时,调节Gd^(3+)掺杂含量可进一步改善[(Y_(0.95-y)Gd_(y)Zr_(0.05))_(0.95)Eu_(0.05)]_(2)O_(3+δ)粉体和陶瓷的性能。当0.25≤y≤0.5时,陶瓷保持立方结构并在y=0.3时实现了最高光学透过率。在激发波长λ_(ex)=466 nm激发下,[(Y_(0.95-y)Gd_(y)Zr_(0.05))_(0.95)Eu_(0.05)]_(2)O_(3+δ)(y=0.3)陶瓷的^(5)D_0→^(7)F_(2)发射强度是[(Y_(0.95-y)Gd_(y)Zr_(0.05))_(0.95)Eu_(0.05)]_(2)O_(3+δ)(y=0.25)陶瓷的4.41倍。在监测波长λ_(em)=612 nm下,[(Y_(0.95-y)Gd_(y)Zr_(0.05))_(0.95)Eu_(0.05)]_(2)O_(3+δ)(y=0.3)陶瓷的激发强度(PLE)达到最大值。随着Gd^(3+)含量增加,电荷迁移带(CTB)红移,陶瓷的4f→4f跃迁强度高于CTB强度,并且在396和466 nm处的能级跃迁与近紫外和蓝光LED芯片的发射波长相匹配,表明[(Y_(0.95-y)Gd_(y)Zr_(0.05))_(0.95)Eu_(0.05)]_(2)O_(3+δ)透明陶瓷可用于白光LED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陶瓷 氧化钇 氧化钆 发光性能 烧结助剂
原文传递
Y_2O_3:Eu^(3+)@Gd_2O_3核壳结构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浓度猝灭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桂霞 白海英 +1 位作者 董相廷 王进贤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11-1417,共7页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均匀球形的Y2O3:Eu3+@Gd2O3核壳结构纳米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荧光光谱等表征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Y2O3:Eu3+表面成功包覆了Gd2O3,包覆后仍为均匀的球形,...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均匀球形的Y2O3:Eu3+@Gd2O3核壳结构纳米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荧光光谱等表征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Y2O3:Eu3+表面成功包覆了Gd2O3,包覆后仍为均匀的球形,包覆层厚度约为5 nm;包覆前后样品的猝灭浓度均为7%(摩尔分数),包覆后核壳结构的发光强度比未包覆的增强,随着Eu3+浓度提高,发光强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钇 氧化钆 核壳结构 发光 浓度猝灭
原文传递
Y/Gd/Eu三元稀土层状化合物的离子交换行为与光学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吕滨 程鹏 +2 位作者 陈红兵 孙志刚 潘建国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9-565,共7页
采用低温液相沉淀技术合成出硝酸盐类Y/Gd/Eu三元体系的稀土层状化合物,通过自组装获得了花瓣状超薄纳米片,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硫酸根离子交换行为和光学性能。研究表明,当硫酸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R=0.25时,硫酸根离子可以完全置换层状... 采用低温液相沉淀技术合成出硝酸盐类Y/Gd/Eu三元体系的稀土层状化合物,通过自组装获得了花瓣状超薄纳米片,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硫酸根离子交换行为和光学性能。研究表明,当硫酸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R=0.25时,硫酸根离子可以完全置换层状化合物层间的硝酸根离子。离子交换后层状化合物的发光强度减弱,Gd^(3+)离子掺杂使Eu^(3+)离子的配位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磁偶极子跃迁~5D_0→~7F_1的2个发射峰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硫酸根离子交换改变了层状化合物的热分解路径,阻碍了煅烧过程中颗粒间的表面扩散,从而获得了高分散的氧化物荧光粉(平均粒度~120nm),该粉体呈现出Eu^(3+)离子的~5D_0→~7F_J的特征红光。Gd^(3+)离子掺杂有效敏化了氧化物固溶体中Eu^(3+)离子的发光,煅烧温度的提高也进一步增加了粉体的发光强度与量子效率,同时缩短了荧光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层状化合物 荧光粉 氧化钇 氧化钆 离子交换
原文传递
(Sm_2O_3)_(0.04)(Gd_2O_3)_(0.06)掺杂CeO_2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希文 赵永旺 +2 位作者 王哲峰 赵文广 安胜利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Sm2O3、G d2O3与C e2(CO3)3.nH2O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沉淀法制备了二元稀土(Sm2O3)0.04(G d2O3)0.06掺杂C eO2纳米粉体。测定了pH值对0.80C e(OH)4.0.08Sm(OH)3.0.12G d(OH)3水溶胶体系Zeta电位的影响。pH值约为7.0时,体系的Zeta电位为0... 以Sm2O3、G d2O3与C e2(CO3)3.nH2O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沉淀法制备了二元稀土(Sm2O3)0.04(G d2O3)0.06掺杂C eO2纳米粉体。测定了pH值对0.80C e(OH)4.0.08Sm(OH)3.0.12G d(OH)3水溶胶体系Zeta电位的影响。pH值约为7.0时,体系的Zeta电位为0,即体系的等电点(IEP)为7.0。pH值为10.0时,Zeta电位达到最大值-18.5mV,说明此时该体系的稳定性最好。DTA/TG热分析表明,0.80C e(OH)4.0.08Sm(OH)3.0.12G d(OH)3粉体的热分解温度约为232℃。由粉末XRD分析可知,经750℃焙烧的二元稀土掺杂C eO2粉末为立方萤石结构,说明Sm2O3与G d2O3已完全固溶到C eO2中,形成了C eO2基固溶体。由TEM照片可以看出,粉末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呈软团聚状态,粒径在5nm^10nm之间。经BET测试计算的平均颗粒尺寸为11nm,与TEM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钐 氧化钆 氧化铈 纳米陶瓷粉体 SOL-GEL法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carbon coated gadolinia particles for dual-mode magnetic resonance and fluorescence imaging
9
作者 Timur Sh.ATABAEV Jong Ho LEE +2 位作者 Dong-Wook HAN Hyung-Kook KIM Yoon-Hwae HWANG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In the present study,we report a fabrication of dual-mode carbon coated gadolinia C@Gd_(2)O_(3)particles by a facil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without using any organic solvents.The prepared C@Gd_(2)O_(3)particles... In the present study,we report a fabrication of dual-mode carbon coated gadolinia C@Gd_(2)O_(3)particles by a facil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without using any organic solvents.The prepared C@Gd_(2)O_(3)particles have a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a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range of 261±27 nm.The fluor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C@Gd_(2)O_(3)particles were accessed by a room-temperature photoluminescence study,while the longitudinal relaxivity(r1)was examined by using a clinical 1.5 T MRI scanner.A murine fibroblast L-929 cell line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cytotoxicity and capability of the prepared C@Gd_(2)O_(3)particles for the fluorescent labeling.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ed C@Gd_(2)O_(3)particles could be used as a dual-mode contrast agent fo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fluorescence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core-shell structure gadolinia particles FLUORESCENC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contrast agent
原文传递
燃烧法制备不同钆含量的GDC纳米粉体及其电导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亮 罗凌虹 +2 位作者 徐序 石纪军 吴也凡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360,共7页
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制备GDC(Gd2O3掺杂的CeO2)粉纳米体,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Gd2O3(摩尔分数)对GDC烧结体的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DC纳米粉体的晶粒大小为30 nm左右,烧结性能良好,GDC纳米粉体的晶格常数随Gd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3... 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制备GDC(Gd2O3掺杂的CeO2)粉纳米体,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Gd2O3(摩尔分数)对GDC烧结体的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DC纳米粉体的晶粒大小为30 nm左右,烧结性能良好,GDC纳米粉体的晶格常数随Gd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3种GDC电解质在1 250℃烧结3 h后相对密度均超过97.0%。Gd2O3含量为15%的GDC电导率在低于700℃时最大,且氧离子活化能最小,迁移焓最小为0.593 e V。Gd2O3含量为10%的GDC电解质氧空位从团簇中解离成为自由氧空位的临界温度点为550℃,15%和20%的GDC临界温度点为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钆掺杂的二氧化铈 电导率 活化能 氧空位缔合
原文传递
The Conductivity of Co-dopant Ceria Electrolyte
11
作者 谢光远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3年第2期29-31,共3页
A kind of novel ceria electrolyte was examined.Various trivalent oxides were added as co-dopants to Ce 0.8Gd 0.2O 1.9,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conductivity of ceria electrolyte were discussed.It has been foun... A kind of novel ceria electrolyte was examined.Various trivalent oxides were added as co-dopants to Ce 0.8Gd 0.2O 1.9,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conductivity of ceria electrolyte were discussed.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dopant of trivalent oxides of Sm,Nd,La and Y improves the ionic conductivity notably.Furthermore,the fine original powders,co-dopant and higher sintering temperature may hasten the sint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oxide fuel cell gadolinia-doped ceria co-dopant impedance spectrum ionic conductivity
下载PDF
含钆可燃毒物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永明 许云林 +1 位作者 单文志 罗经宇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8-25,共8页
本文讨论以钆为可燃毒物反应堆芯的计算方法。给出了200MW供热堆钆可燃毒物的设计。用TPFAP程序和WIS-SN2D程序对许多基准作了计算。其结果与基准程序的结果、实测临界性和功率分布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本方法与一些... 本文讨论以钆为可燃毒物反应堆芯的计算方法。给出了200MW供热堆钆可燃毒物的设计。用TPFAP程序和WIS-SN2D程序对许多基准作了计算。其结果与基准程序的结果、实测临界性和功率分布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本方法与一些基准程序的精度相当。认为本方法可以用于含钆可燃毒物的堆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毒物 堆芯设计 计算 反应性
原文传递
Ce_(1-x)Gd_xO_(2-x/2)粉末的柠檬酸盐法合成及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叠层法制备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剑 邵刚勤 +4 位作者 余晓华 顾红星 于娟娟 李斌 高珍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3-567,共5页
采用柠檬酸盐法制备了Ce_(1-x)Gd_xO_(2-x/2)=0.05~0 3,摩尔分数)粉末。用水基流延成型法制备了NiO-Ce_(0.8)Gd_(0.2)O_(1.9)(NiO-GDC)阳极薄膜,以20片阳极薄膜在恒温轴压装置上叠层,再将叠层片在1450℃保温3h得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采用柠檬酸盐法制备了Ce_(1-x)Gd_xO_(2-x/2)=0.05~0 3,摩尔分数)粉末。用水基流延成型法制备了NiO-Ce_(0.8)Gd_(0.2)O_(1.9)(NiO-GDC)阳极薄膜,以20片阳极薄膜在恒温轴压装置上叠层,再将叠层片在1450℃保温3h得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结果表明:所有组分的粉末均为单相立方萤石结构;Ce_(1-x)Gd_xO_(2-x/2)的晶格常数与Gd^(3+)的掺杂量呈一定的线性关系;流延生坯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阳极经氢气还原后,孔隙率为38.3%,抗弯强度为104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掺杂氧化铈 柠檬酸盐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叠层法
原文传递
200MW核供热堆含钆可燃毒物棒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勇 张帏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0-204,208,共6页
介绍了轻水堆可燃毒物的发展和钆可燃毒物的各种性能。采用压水堆核电厂燃料元件稳态分析程序FRAPCON2,分析了200MW核供热堆(NHR200)采用含钆可燃毒物棒(钆棒)的各种设计考虑,并根据其设计参数,对不同含... 介绍了轻水堆可燃毒物的发展和钆可燃毒物的各种性能。采用压水堆核电厂燃料元件稳态分析程序FRAPCON2,分析了200MW核供热堆(NHR200)采用含钆可燃毒物棒(钆棒)的各种设计考虑,并根据其设计参数,对不同含钆量的可燃毒物棒进行了稳态工况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NHR200含钆可燃毒物棒能很好地满足堆芯设计要求,并且有较大的安全裕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钆是强中子吸收剂,存在着自屏效应,引起钆棒径向功率分布随时间变化,造成芯块中心温度峰值更高,其结果造成相同功率的钆棒比普通燃料棒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供热堆 可燃毒物 含钆可燃毒物棒
下载PDF
通过溅射与退火制备的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氧化钆掺杂氧化铈电解质隔层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卫明 刘中波 +5 位作者 赵哲 张小敏 区定容 涂宝峰 崔大安 程谟杰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76-1384,共9页
采用溅射或溅射与退火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钆掺杂的氧化铈(GDC)隔层,并考察了其对固体氧化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C下溅射获得了立方结构氧化钆掺杂的氧化铈均匀薄膜,在900–1100°C范围内的退火处理使得GD... 采用溅射或溅射与退火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钆掺杂的氧化铈(GDC)隔层,并考察了其对固体氧化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C下溅射获得了立方结构氧化钆掺杂的氧化铈均匀薄膜,在900–1100°C范围内的退火处理使得GDC薄膜致密,从而有效阻止了氧化钇掺杂的氧化锆电解质与阴极材料之间的反应,大幅度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稀土金属氧化物 氧化钆掺杂的氧化铈 隔层 溅射 退火
下载PDF
掺杂Co_3O_4对Ce_(0.8)Gd_(0.2)O_(2-δ)固体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志娟 劳令耳 +1 位作者 陈平 刘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0-283,共4页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Ce0.8Gd0.2O2-δ(CGO)及掺杂2.0mol%CoO1.333的CGO(2Co-CGO),研究了掺杂Co3O4对CGO密度和电导率的影响。实验发现,由于烧结过程中粘性流动烧结的发生,掺杂Co3O4后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使样品致密度提高;经SEM分析,1...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Ce0.8Gd0.2O2-δ(CGO)及掺杂2.0mol%CoO1.333的CGO(2Co-CGO),研究了掺杂Co3O4对CGO密度和电导率的影响。实验发现,由于烧结过程中粘性流动烧结的发生,掺杂Co3O4后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使样品致密度提高;经SEM分析,1100℃烧结5h的2Co-CGO晶粒生长完整;与CGO相比较,2Co-CGO在700℃所测电导率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8Gd0.2O2-δ 氧化钴 掺杂 致密度 电导率
下载PDF
氧化钆掺杂纳米氧化铈薄膜的制备与烧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金 朱庆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5-278,共4页
以Ce(NO3)3.6H2O和Gd2O3为前驱体,六亚甲基四胺为沉淀剂,通过均相沉淀反应直接合成能长时间稳定悬浮的氧化钆掺杂纳米氧化铈(Ce0.8Gd0.2O1.9,GDC)母液。对合成的前驱粉体进行了XRD、BET、动态光散射等研究,XRD结果表明粉体具有氧化铈的... 以Ce(NO3)3.6H2O和Gd2O3为前驱体,六亚甲基四胺为沉淀剂,通过均相沉淀反应直接合成能长时间稳定悬浮的氧化钆掺杂纳米氧化铈(Ce0.8Gd0.2O1.9,GDC)母液。对合成的前驱粉体进行了XRD、BET、动态光散射等研究,XRD结果表明粉体具有氧化铈的立方萤石结构特征峰,BET结果表明粉体比表面积为68.3m2/g,当量粒径为约12nm,非等温烧结实验结果表明粉体具有良好的烧结活性。用浸渍-提拉法(dip-coating)在多孔NiO-YSZ阳极基底上制备GDC电解质薄膜,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薄膜的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薄膜在1300℃等温烧结后实现完全致密化。通过薄膜制备过程中制浆与成膜两个步骤的有机结合,探讨一条制备高性能GDC电解质薄膜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C 浸渍-提拉法 薄膜 场发射扫描电镜
下载PDF
NHR-200 含钆可燃毒物棒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怀萱 张帏 徐勇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2-105,共4页
介绍了200MW核供热堆(NHR-200)采用含钆可燃毒物燃料棒作为中子吸收体的设计考虑,并根据NHR-200燃料组件的设计参数,采用压水堆核电厂燃料元件稳态分析程序FRAPCON-2,并考虑到含钆芯块物性变化,对原... 介绍了200MW核供热堆(NHR-200)采用含钆可燃毒物燃料棒作为中子吸收体的设计考虑,并根据NHR-200燃料组件的设计参数,采用压水堆核电厂燃料元件稳态分析程序FRAPCON-2,并考虑到含钆芯块物性变化,对原有MATPRO数据库中相应物性作了修改,按不同含钆量对可燃毒物棒进行稳态工况的性能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HR-200含钆可燃毒物棒能很好地满足堆芯设计的要求,并且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堆 含钆可燃毒物棒 燃料组件
原文传递
电解质支撑电池的NiO-Ce_(0.9)Gd_(0.1)O_(1.95)阳极的制备及性能(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珊 王建新 +4 位作者 何长荣 王蔚国 苗鹤 张奕 刘武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57-1062,共6页
采用流延法制备电解质支撑基片,结合丝网印刷电极制备了结构为NiO-GDC/8YSZ/LSM-SSZ的电解质支撑平板型单电池。NiO-GDC阳极烧结温度分别为1100、1150、1200、1250和1300℃,而LSM-SSZ阴极烧结温度固定为1100℃。对制备的电池样品分别进... 采用流延法制备电解质支撑基片,结合丝网印刷电极制备了结构为NiO-GDC/8YSZ/LSM-SSZ的电解质支撑平板型单电池。NiO-GDC阳极烧结温度分别为1100、1150、1200、1250和1300℃,而LSM-SSZ阴极烧结温度固定为1100℃。对制备的电池样品分别进行了直流放电电流–电压(I–V)、交流阻抗(EIS)及扫描电镜(SEM)测试。I–V曲线显示,阳极烧温分别为1100、1150、1200、1250和1300℃的电池800℃测试所得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540、529、648、715和359mW/cm2。阳极1250℃烧结电池样品800℃下测试的最大功率密度值最优为715mW/cm2,极化电阻最小为0.276 cm2。阳极烧结温度对电池阳极的微结构及电性能影响显著,通过控制阳极烧结温度可得到优异的电池结构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电解质支撑电池 氧化镍–氧化钆掺杂氧化铈 烧结程序
原文传递
轻水堆含钆燃料棒稳态辐照行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升 韩智杰 +1 位作者 季松涛 郑继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40-1845,共6页
国内外的压水堆燃料组件最新设计中,广泛采用钆燃料(UO2-Gd2O_3)作为可燃毒物来控制初始反应性和展平堆芯功率分布。钆燃料棒的性能与普通燃料棒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燃料元件性能分析程序FRAPCON-3.5对BR3堆内含钆燃料棒性能进行计算... 国内外的压水堆燃料组件最新设计中,广泛采用钆燃料(UO2-Gd2O_3)作为可燃毒物来控制初始反应性和展平堆芯功率分布。钆燃料棒的性能与普通燃料棒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燃料元件性能分析程序FRAPCON-3.5对BR3堆内含钆燃料棒性能进行计算,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RAPCON-3.5对含钆燃料棒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符合较好;含钆燃料棒在辐照初期强化了燃料棒自屏效应,对燃料的径向功率分布影响显著;在平均功率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燃料中加入钆会导致热导率降低,芯块温度升高;钆含量不同,裂变气体释放及燃料和包壳的变形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钆燃料棒 可燃毒物 FRAPCON-3.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