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国荣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2-97,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机构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自适应机构为偏差的非线性函数.用模糊自适应机构替代常规自适应机构,构成一个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系统(MRFAS).导出了该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量化因子的选择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机构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自适应机构为偏差的非线性函数.用模糊自适应机构替代常规自适应机构,构成一个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系统(MRFAS).导出了该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量化因子的选择方法.设计方法简单,便于工程应用.仿真结果表明:MRFAS系统自适应性能好,抗内外扰动的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自适应控制 参考模型
下载PDF
一种新的动态聚类算法及其在热工过程模糊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朱红霞 沈炯 李益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4-40,共7页
文中提出的新型动态进化聚类算法克服了传统模糊聚类建模算法须事先确定规则数的缺陷。它通过改进的遗传策略来优化染色体长度,以实现对聚类个数进行全局寻优;同时,利用FCM算法加快了聚类中心参数的收敛;此外,通过引入免疫系统的记忆功... 文中提出的新型动态进化聚类算法克服了传统模糊聚类建模算法须事先确定规则数的缺陷。它通过改进的遗传策略来优化染色体长度,以实现对聚类个数进行全局寻优;同时,利用FCM算法加快了聚类中心参数的收敛;此外,通过引入免疫系统的记忆功能和疫苗接种机理,新算法得以快速稳定地收敛到最优解。利用这种高效的动态聚类算法辨识模糊模型,可以同时得到合适的模糊规则数和准确的前提参数。仿真实例验证了文中动态模糊聚类建模算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热工过程可获得高精度的非线性模糊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过程 模糊建模 线性模型 动态聚类算法 遗传算法 免疫进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三Ⅰ算法的模糊系统及其响应性能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洪兴 彭家寅 +2 位作者 王加银 侯健 张宇卓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8-590,共13页
给出了基于三Ⅰ算法和α-三Ⅰ算法的几种典型模糊系统的插值表达式.指出,基于三Ⅰ算法和α-三Ⅰ算法的模糊系统对于某些蕴涵算子具有函数逼近的泛性,而对于不少蕴涵算子只具有阶跃输出能力,而不具有函数逼近的泛性.此外,证明了基于三... 给出了基于三Ⅰ算法和α-三Ⅰ算法的几种典型模糊系统的插值表达式.指出,基于三Ⅰ算法和α-三Ⅰ算法的模糊系统对于某些蕴涵算子具有函数逼近的泛性,而对于不少蕴涵算子只具有阶跃输出能力,而不具有函数逼近的泛性.此外,证明了基于三Ⅰ算法的模糊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模糊逻辑系统中推理与聚合的次序交换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 模糊推理 模糊控制 插值函数 泛逼近性
原文传递
一类基于正态分布隶属函数的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向杰 夏靖波 柴天佑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5-368,共4页
基于Mamdani极大极小合成逻辑推理和语言控制策略,针对具有正态分布隶属函数的模糊控制策略进行结构研究。推导了基于线性规则的模糊控制器的输出显式表达式及其渐近结果,由此揭示出模糊控制器的推理机制和其非线性本质。
关键词 正态分布 隶属函数 推理机制 模糊控制策略
下载PDF
用混合量子算法求解模糊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晓冰 焦璇 +1 位作者 黄明 宁涛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3,共6页
针对模糊环境下柔性作业车间的调度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最小化成本和最小化惩罚值为目标,建立调度问题数学模型,提出了混沌量子粒子群算法。针对实际生产交货期模糊的特点,在量子粒子群算法基础上,提出引入混沌机制建立初始群... 针对模糊环境下柔性作业车间的调度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最小化成本和最小化惩罚值为目标,建立调度问题数学模型,提出了混沌量子粒子群算法。针对实际生产交货期模糊的特点,在量子粒子群算法基础上,提出引入混沌机制建立初始群的方法;针对量子个体的更新,提出了改进的量子旋转角计算方法;针对种群可能局部早熟收敛和后期多样性丢失的问题,利用混沌机制的遍历性,提出混沌局部优化策略;通过四个经典的调度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算法能降低早熟概率和提高迭代搜索效率,与其他算法比较可以获得更多的非支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模糊调度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量子粒子群算法 混沌机制
原文传递
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模糊逻辑的分级垂直切换算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彬 李尚儒 谢显中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9-636,共8页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综合考虑网络端和用户端参数的垂直切换算法,参数权重难以确定,同时基于模糊逻辑的垂直切换算法存在复杂度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分级垂直切换算法。首先,将接收信号强度(RSS)、带宽、时延输入到1...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综合考虑网络端和用户端参数的垂直切换算法,参数权重难以确定,同时基于模糊逻辑的垂直切换算法存在复杂度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分级垂直切换算法。首先,将接收信号强度(RSS)、带宽、时延输入到1级模糊逻辑系统,结合规则自适应匹配,推理出QoS模糊值,并通过QoS模糊值对网络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候选网络集;然后通过触发机制触发2级模糊逻辑系统,并将候选网络的QoS模糊值、网络负载率、用户接入费用输入2级模糊逻辑系统,同时结合规则自适应匹配,得到输出判决值,从而选择最佳接入网络。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保证网络性能的同时,降低系统的时间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无线网络 模糊逻辑 复杂度 自适应规则匹配 触发机制
下载PDF
基于需求响应潜力模糊评估的电动汽车实时调控优化模型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星月 黄向敏 +3 位作者 张勇军 唐渊 姚蓝霓 杨景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37,共8页
针对快充场所电动汽车(EV)大规模接入造成的配电网过载问题,提出了EV需求响应潜力模糊评估方法与实时调控优化模型。首先,基于EV电池安全电量、EV充电需求、充电桩额定功率的限制建立用户客观响应能力约束模型,以及考虑激励水平的用户... 针对快充场所电动汽车(EV)大规模接入造成的配电网过载问题,提出了EV需求响应潜力模糊评估方法与实时调控优化模型。首先,基于EV电池安全电量、EV充电需求、充电桩额定功率的限制建立用户客观响应能力约束模型,以及考虑激励水平的用户主观响应意愿评估模型。其次,结合客观响应能力和主观响应意愿建立用户响应潜力评估模型,采用模糊推理确定充电电价、当前电量需求和剩余驻留时间等因素对用户响应意愿的影响。然后,提出激励型实时需求响应的双层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上层优化模型以EV聚合商激励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对EV聚合商激励电价进行优化,下层优化以用户平均充电满意度最高为目标对EV充放电功率进行优化,从而充分挖掘用户的响应潜力,兼顾电网公司、EV聚合商、用户各方的利益。最后,通过多组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需求响应潜力 模糊推理 激励机制 实时优化
下载PDF
模糊自适应并行遗传算法在函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潘家文 钱谦 +1 位作者 伏云发 冯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13-2322,共10页
针对传统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收敛、收敛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并行遗传算法.该算法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并行机制,该机制的思想是根据种群维持最优解不变的代数来计算种群更换进化策略的概率,并根据种群进化程度及个体差异性进行... 针对传统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收敛、收敛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并行遗传算法.该算法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并行机制,该机制的思想是根据种群维持最优解不变的代数来计算种群更换进化策略的概率,并根据种群进化程度及个体差异性进行模糊推理以获得种群所需要的进化策略,从而能更好地摆脱局部极值并搜索到全局最优值.其次,提出了改进的算法初始化方法,适应度变换方法及竞争策略来调节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群体多样性之间的平衡.最后,基于鲍德温进化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搜索策略来加强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对测试函数的优化结果分析表明,与其他几种并行遗传算法相比,该算法在收敛速度、收敛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模糊控制 并行机制 自适应
下载PDF
模糊评估专家系统推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尹世群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6-660,共5页
根据模糊评估专家系统的特点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给出了模糊评估系统的推理模型和控制策略 ,确保了推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
关键词 模糊集 模糊评估 推理机制 控制策略 专家系统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下载PDF
pH过程的动态特性及模糊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立萍 宗学军 袁德成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96-301,共6页
pH的控制由于其高度非线性而被视为过程控制领域尚未完全解决的困难问题之一 ,利用各种建模手段认识pH过程的动态特征 ,是实现满意 pH控制效果的基本前提 .机理建模依赖工程师对 pH过程的认识程度 ,而模糊辩识则在处理复杂非线性建模方... pH的控制由于其高度非线性而被视为过程控制领域尚未完全解决的困难问题之一 ,利用各种建模手段认识pH过程的动态特征 ,是实现满意 pH控制效果的基本前提 .机理建模依赖工程师对 pH过程的认识程度 ,而模糊辩识则在处理复杂非线性建模方面有独到之处 .本文根据化学与物料平衡原理 ,推导 pH过程的动态模型 ,简要介绍模糊建模的方法以及在 pH过程建模中的应用 ,得出仿真结果及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过程 模糊模型 机理建模 模型推理系统
下载PDF
孤网储能系统电流均分与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强 冉鹏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40,共9页
针对传统下垂控制在含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孤立直流微网中难以同时实现电流均分、母线电压稳定及充放电一致性3个方面整体要求的问题,对传统下垂控制进行改进。综合考虑3个维度,提出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与前馈补偿的模糊下垂控制策略。针对... 针对传统下垂控制在含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孤立直流微网中难以同时实现电流均分、母线电压稳定及充放电一致性3个方面整体要求的问题,对传统下垂控制进行改进。综合考虑3个维度,提出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与前馈补偿的模糊下垂控制策略。针对3个指标,分别提出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电流均分控制、基于前馈补偿的电压稳定控制和基于模糊机制的储能荷电状态均衡控制。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构建光储荷孤网仿真模型,综合模拟了系统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分布式储能 下垂控制 自适应虚拟阻抗 模糊机制 前馈补偿 荷电状态
下载PDF
融合多层相似度与信任机制的协同过滤算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孔麟 黄俊 +1 位作者 马浩 郑小楠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05-3411,共7页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推荐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层混合相似度与信任机制的协同过滤算法。引入模糊集隶属函数用于修正用户的评分相似度,提取用户兴趣向量计算用户对不同类型项目的偏好程度,将二者动态融合得到用户混合相似...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推荐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层混合相似度与信任机制的协同过滤算法。引入模糊集隶属函数用于修正用户的评分相似度,提取用户兴趣向量计算用户对不同类型项目的偏好程度,将二者动态融合得到用户混合相似度,将用户的混合相似度与信任度进行自适应模型融合。将算法应用于MovieLens公用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较为稀疏时,改进算法相较于改进的余弦相似度算法,准确度提升约6.3%,与部分改进算法相比,推荐精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 数据稀疏性 模糊集 兴趣相似度 信任机制
下载PDF
模糊需求环境下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延迟订货管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安彤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97,共6页
将潜在的缺货损失转化成待欠订单对供应商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当零售商还销售来自其竞争对手的可替代产品时,零售商对其产品的促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本文研究了模糊环境下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中供应商如何利用激励机制鼓励零售商促... 将潜在的缺货损失转化成待欠订单对供应商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当零售商还销售来自其竞争对手的可替代产品时,零售商对其产品的促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本文研究了模糊环境下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中供应商如何利用激励机制鼓励零售商促销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问题。根据需求预测的模糊程度,供应商会通过增加或减少零售商的订货量来鼓励零售商促销,将尽可能多的缺货损失转化成延期交货的预订订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I 模糊需求 激励机制 延迟订货
原文传递
Improved de-interleaving algorithm of radar pulses based on dual fuzzy vigilance ART 被引量:6
14
作者 JIANG Wen FU Xiongjun CHANG Jiay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期303-311,共9页
As a core part of the electronic warfare(EW) system,de-interleaving is used to separate interleaved radar signals. The de-interleav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fuzzy 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fuzzy ART) is plagued by th... As a core part of the electronic warfare(EW) system,de-interleaving is used to separate interleaved radar signals. The de-interleav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fuzzy 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fuzzy ART) is plagued by the problems of premature saturation and performance improving dilemma. This study proposes a dual fuzzy vigilance ART(DFV-ART) algorithm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and make the following improvements. Firstly, a correc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prevent the network from prematurely saturating;then, the fuzzy vigilance models(FVM) are constructed to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vigilance parameter, reducing the error probability in the overlapping region;finally, a dual vigilance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performance improving dilemma.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uld improve the clustering accuracy(quantization error dropped60%) and the de-interleaving performance(clustering quality increased by 10%) while suppressing the excessive proliferation of categ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fuzzy ART) DEINTERLEAVING DUAL VIGILANCE mechanism
下载PDF
融合语义分割与模糊推理的无人机应急降落选址算法
15
作者 李迪 肖敏 +2 位作者 任东 谢咏昶 姚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随着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从娱乐摄影拓展到物流、军事和灾害响应,对于无人机的自主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无人机紧急情况下自主降落区域复杂难以保证着陆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实时语义分割网络与模糊推理相结合的降落选址算法(STDC-L... 随着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从娱乐摄影拓展到物流、军事和灾害响应,对于无人机的自主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无人机紧急情况下自主降落区域复杂难以保证着陆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实时语义分割网络与模糊推理相结合的降落选址算法(STDC-LSSNet)。考虑到潜在危险因素在航拍图像上占比小、易被错误分割的问题,提出了小目标特征提取模块(small target feature capture module,STFCM),通过计算不同尺度特征的相似性并进行权重分配,强化小目标特征的表达。考虑到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边界混淆会导致无人机降落存在巨大风险,提出了边界特征融合模块(boundary feature fusion module,BFFM),将浅层网络由拉普拉斯卷积得到的边界信息与深层网络的语义信息进行特征融合,引入注意力机制,增强边界区域特征的表达。通过对分割得到的图像进行模糊推理,从而精确识别应急降落地点。所提算法在公开数据集Semantic Drone和AeroScapes上与最先进的算法进行了广泛的对比实验,mIoU提升1.72个百分点和3.89个百分点,实时分割速度达到210 FPS,选址的速度达到58.62 ms,实现了无人机在复杂情况下的应急降落选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降落 实时语义分割 模糊推理 注意力机制
基于模糊理论机构运动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海燕 芮延年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在传统的可靠性研究中只考虑了其强度或寿命可靠性,而忽略了对运动可靠性的研究,这样,运动可靠性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为此,本文利用模糊多目标评价方法,建立了模糊评价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机构运动可靠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靠度)... 在传统的可靠性研究中只考虑了其强度或寿命可靠性,而忽略了对运动可靠性的研究,这样,运动可靠性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为此,本文利用模糊多目标评价方法,建立了模糊评价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机构运动可靠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靠度)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判断机构的总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机构运动 可靠性
下载PDF
工业废渣-过硫酸钠协同固化/稳定化石油污染土配比优选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庆红 杨秀娟 +3 位作者 赵之 樊恒辉 孟敏强 马兴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91-1801,共11页
采用过硫酸钠、石灰、粉煤灰、电石渣为固化剂材料,设置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石油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毒性浸出浓度、酸中和容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模糊优选理论筛选出固化剂最优配比,利用pH值、温度、S_(2)O_(8)^(2-... 采用过硫酸钠、石灰、粉煤灰、电石渣为固化剂材料,设置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石油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毒性浸出浓度、酸中和容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模糊优选理论筛选出固化剂最优配比,利用pH值、温度、S_(2)O_(8)^(2-)含量、总石油烃含量、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试验分析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从极差分析得到过硫酸钠对石油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毒性浸出浓度影响最大,石灰对酸中和容量影响最大;以无侧限抗压强度、毒性浸出浓度、酸中和容量和处理成本作为模糊优选指标,过硫酸钠、石灰、粉煤灰、电石渣掺量分别为0.6%、8.0%、10.0%、6.0%时为最优配比,此时处理后的污染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630.40kPa,毒性浸出浓度为4.44mg/L,酸中和容量为385.71cmol/kg,处理成本为136.46元/t,处理后的污染土达到了废物再利用的强度和环境安全要求;过硫酸钠氧化去除土中部分石油,石灰、粉煤灰和电石渣水化反应生成胶凝物质包裹吸附石油,并胶结土壤颗粒,使处理后的污染土毒性浸出浓度降低,强度及酸中和容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正交试验 模糊优选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区间值直觉模糊集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盈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107,共9页
针对当前边缘检测算法中边缘定位精度低、噪声抑制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值直觉模糊集(IVIFS)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首先,对于给定的灰度图像,将其转换为模糊图像;其次,利用T范数和T-三角余模,构造区间值模糊集(IVFS)的上、... 针对当前边缘检测算法中边缘定位精度低、噪声抑制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值直觉模糊集(IVIFS)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首先,对于给定的灰度图像,将其转换为模糊图像;其次,利用T范数和T-三角余模,构造区间值模糊集(IVFS)的上、下极值,并将模糊图像划分为区间值模糊图像;然后,根据隶属度和非隶属度区间函数,通过区间值直觉模糊生成器来构造IVIFS图像。再根据边缘像素与相邻像素强度关系,得到直觉模糊边缘信息,利用去模糊机制获取模糊边缘。最后,通过线性方程的模糊指数优化,生成图像边缘。实验表明,与当前边缘检测方案比较,所提技术得到更多的边缘细节,完整性与清晰度更好,边缘定位精度高,具有较强的噪声抑制力,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边缘检测 区间值直觉模糊集 区间值模糊集 模糊边缘 边缘像素 去模糊机制
下载PDF
考虑基本变量模糊随机性的弹性连杆机构广义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颉 吕震宙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1-854,共4页
对弹性连杆机构的基本变量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模糊性的情况下,提出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的广义响应面法,在弹性动力学(Kineto-elasto dynamic,KED)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计算弹性连杆机构随时间变化的模糊随机广义失效概率的响应面法分析程序... 对弹性连杆机构的基本变量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模糊性的情况下,提出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的广义响应面法,在弹性动力学(Kineto-elasto dynamic,KED)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计算弹性连杆机构随时间变化的模糊随机广义失效概率的响应面法分析程序,并对弹性连杆机构的广义可靠性进行具体计算,得到连杆机构的强度、刚度及混合广义失效概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广义响应面法与直接Monte Carlo法计算结果一致,从而为连杆机构的广义可靠性设计及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随机 机构 弹性连杆 响应面法 广义可靠性
下载PDF
基于机构设计与深度学习的工业模糊图像智能调焦系统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飞雁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2期17-20,共4页
为了解决工厂现场实际制造环境不稳定,导致工业相机采集图像清晰度效果欠佳,普遍存在离焦模糊的问题,分别从机械结构设备设计与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机构设计与深度学习的工业模糊图像智能调焦系统。首先,有机组合工业... 为了解决工厂现场实际制造环境不稳定,导致工业相机采集图像清晰度效果欠佳,普遍存在离焦模糊的问题,分别从机械结构设备设计与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机构设计与深度学习的工业模糊图像智能调焦系统。首先,有机组合工业相机、Z轴控制电机、计算机、USB串口线,构成设备系统机构设计,优化机械传动过程,完成工业模糊图像智能调焦系统的硬件平台。然后,基于包含清晰图像与模糊图像的大数据样本集,采用前馈人工神经网络,耦合激励函数计算Z轴升降数据,设计了模糊图像智能调焦算子,达到图像清晰化的目的。最后,基于OpenCV深度学习模块和Visual Studio平台,实现了工业模糊图像智能调焦系统。实验测试结果显示,与当前调焦算法相比,本算法拥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图像 智能调焦 机构设计 前馈人工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激励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