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采与未来哲学的规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周兴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31,共10页
未来哲学将是何种哲学?哲学如何取得其未来性?文章从尼采晚期的“未来哲学”概念出发,对未来哲学作一种基于历史反思的展望,认为未来哲学具有世界性、个体性、技术性、艺术性四大特性和规定性。所谓“世界性”,是指未来哲学的人间-大地... 未来哲学将是何种哲学?哲学如何取得其未来性?文章从尼采晚期的“未来哲学”概念出发,对未来哲学作一种基于历史反思的展望,认为未来哲学具有世界性、个体性、技术性、艺术性四大特性和规定性。所谓“世界性”,是指未来哲学的人间-大地-生活世界性,未来哲学是一种基于境域-语境的关联性哲思;所谓“个体性”,是指未来哲学将接续现代实存主义/实存哲学的思想成果,以个体之思与言为己任,以个体自由的主张和维护为目标;所谓“技术性”,是指未来哲学将直面技术统治模式,成为一种受技术规定又力图超越技术的命运性思考;所谓“艺术性”,是指未来哲学将与未来艺术在“奇异性”意义上构成共生互构的关系,未来哲学将是一种艺术化的哲思,正如未来艺术是一种哲学化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未来哲学 世界性 个体性 技术性 艺术性
下载PDF
荒原:“人类世”空间规定图式
2
作者 章晓宇 王新越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50-55,共6页
“荒原”作为“人类世”空间的规定图式,从文学哲学叙事的维度规定了人类世的还原性、实存性以及关联性。依此预设研究路径,首先,将“荒原”概念置放于“人类世”语境下加以考察,结合艾略特诗歌《荒原》,定性“荒原”概念作为符合“人... “荒原”作为“人类世”空间的规定图式,从文学哲学叙事的维度规定了人类世的还原性、实存性以及关联性。依此预设研究路径,首先,将“荒原”概念置放于“人类世”语境下加以考察,结合艾略特诗歌《荒原》,定性“荒原”概念作为符合“人类世”语境下的重要文学哲学叙事方式;其次,解析“荒原”概念并将其重构为“人类世”空间性意象图式;最后,建构“荒原”作为“人类世”空间的规定图示,点明荒原的世界性本质,并剖析其成为未来哲学发生场域的内在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荒原》 未来哲学 空间图式
下载PDF
人工智慧的崛起和未来哲学的新生——一个哲学家们的千年迷梦
3
作者 方德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0,共10页
古希腊哲学家们因为追问"原因"而开启"爱智"之旅,但因为缺乏实证,爱智之旅注定变成一场思辨的迷梦。19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家们的爱智心灵——"努斯"(人之心灵和宇宙之心灵)被微观物理(生物... 古希腊哲学家们因为追问"原因"而开启"爱智"之旅,但因为缺乏实证,爱智之旅注定变成一场思辨的迷梦。19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家们的爱智心灵——"努斯"(人之心灵和宇宙之心灵)被微观物理(生物)学逐渐解码,人类开始掌握"智慧"密码,制造出人工智慧(机器)。人工智慧其实是人之"心智/智慧"在工业生产中生成的"假身",它经历了从机械手臂(肢体)到机械脑(电脑)再到机械生命系统(互联网)和机械智慧神经网络(人工智慧)的聚合过程。当我们把机械"假身"与肉体"真身"看作是人之"心智/智慧"的一体两面时,我们就有信心和理由以人之"智慧"心灵来教育和引导机械"假身"生成道德意识,并相信在人类或地球文明走向终结时,智慧机器可以作为人类和地球文明的"后裔"。据此,人工智慧的崛起将把人类带入(基于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后人类时代",在"后人类时代"价值视域下,哲学将会走出19世纪以来(基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终结论"的循环,并以"科幻哲学"的新形态引领人类对未来社会的信心和希望。"科幻哲学"将以人、智慧机器以及可能的外星人等多元智慧体为价值主体,以科幻虚拟世界与现实感知世界之间交互生成的宇宙多维世界为认知对象,探讨未来宇宙世界诸智慧体之间的共存和发展等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智慧 人工智慧 未来哲学 科幻哲学
下载PDF
金岳霖与维特根斯坦:形而上学批判与未来哲学
4
作者 焦卫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21-26,共6页
中国近代哲学家金岳霖批判西方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但仍然以西方哲学的概念体系构建新的中国哲学。鉴于西方语言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深层关联,他建构的中国哲学必然会被打上西方形而上学的烙印。与之相比,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批判给出的消... 中国近代哲学家金岳霖批判西方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但仍然以西方哲学的概念体系构建新的中国哲学。鉴于西方语言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深层关联,他建构的中国哲学必然会被打上西方形而上学的烙印。与之相比,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批判给出的消解西方形而上学的出路虽然高明,但也给人们留下了更大的困惑,即哲学如果都是否定性的消解而不建构,它的出路在何方?安乐哲区分了理性语言和关联性语言,以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关联性思维来对抗西方的形而上学化的理性语言,从而为哲学的未来发展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维特根斯坦 安乐哲 关联性语言 未来哲学
下载PDF
“和”的哲学: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冯友兰先生最后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哲学遗产 被引量:1
5
作者 沈素珍 钱耕森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8-32,共5页
本文从"和"是中国哲学最优秀的传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核心;"和"是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和"是中国哲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建立世界持久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最宝贵的哲学三... 本文从"和"是中国哲学最优秀的传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核心;"和"是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和"是中国哲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建立世界持久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最宝贵的哲学三个层面,来初步解读冯先生最后留给我们的这份最珍贵的哲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的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世界未来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