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产品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耕地时空动态变化
1
作者 李舒畅 郭正 +4 位作者 张风宝 罗佳茹 李玄添 申楠 杨明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50,共12页
[目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准确量化该区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对评估区域粮食安全、生态修复效益、水土流失状况及黄河下游安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5种30 m高分辨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产品(CNLUCC、GLC_FC... [目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准确量化该区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对评估区域粮食安全、生态修复效益、水土流失状况及黄河下游安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5种30 m高分辨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产品(CNLUCC、GLC_FCS30、CLCD、AGLC-2000-2015、GlobeLand30),运用耕地利用动态度、偏差系数、转移矩阵、空间一致性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多源产品耕地在多沙粗沙区的时空特征,形成30 m分辨率高精度融合数据集产品,并对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基于融合产品分析1990-2020年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耕地的数量、分布、结构特征。[结果]现有多源数据集产品之间耕地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而融合产品精度均优于单独使用5种现有产品。基于融合产品分析发现,1990-2020年耕地面积呈先增加后波动式降低的趋势,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为分界线;1990-2020年耕地面积净减少3170.59 km^(2),减少17.63%,且>15°的坡耕地面积占比逐年减少;耕地的动态转移类型主要为草地,其次为人工地表。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和城镇化建设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结论]综合分析多源产品的优劣,基于目标地类融合和解释多源数据探究的有效方法,以深入研究某区域的地类特征,从而获得更为精确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融合产品 多源数据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融合视角下的滇西南茶旅产品开发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路佳 李庆雷 杨培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7-52,共6页
茶旅融合产品是在经济新常态和消费需求转变的大背景下,整合茶业与旅游业创新开发出来的新型业态产品,对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滇西南茶旅产品开发的意义和优势,指出开发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茶旅产品的融合主体、融... 茶旅融合产品是在经济新常态和消费需求转变的大背景下,整合茶业与旅游业创新开发出来的新型业态产品,对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滇西南茶旅产品开发的意义和优势,指出开发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茶旅产品的融合主体、融合思路。结合旅游体验层次,创新出6种融合路径,针对性地提出纵深开发滇西南茶旅融合产品的对策,旨在形成更加紧密的茶旅产品融合发展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茶区 融合产品 体验层次 对策
下载PDF
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消费者个体特征和产品特征的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茂盛 李景勃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前融合已经成为企业界公认的产品发展趋势之一。为了顺应这一趋势,许多企业对产品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增功能融合。新增功能被融入到基础产品上,形成融合产品。分析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企业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融合产品... 目前融合已经成为企业界公认的产品发展趋势之一。为了顺应这一趋势,许多企业对产品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增功能融合。新增功能被融入到基础产品上,形成融合产品。分析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企业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融合产品。本文对研究融合产品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消费者个性特征和融合产品特征对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8个假设组成的理论体系,从全新视角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的相关问题,为企业推出具有较高消费者评价的融合产品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产品 消费者个体特征 产品特征 消费者评价
下载PDF
关于义务教育产品属性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常清 《科教导刊》 2011年第4期41-42,共2页
本文从义务教育的基础理论出发,认为义务教育是融合了私人产品要素和公共产品要素于一体的"融合产品",即作为制度安排的义务教育具有纯粹公共产品的属性,而作为某一阶段的教育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私人产品属性。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产品属性 融合产品
下载PDF
多源降雨数据融合及其水文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婷 李怡 +1 位作者 李建柱 冯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8,共14页
降水作为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因子和导致洪水灾害最常见的因素,其数据精度对于洪水预报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雨量站、雷达和卫星遥感产品是获取降水量资料的3个重要来源。单一来源的降水数据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多源降雨数据融合技术... 降水作为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因子和导致洪水灾害最常见的因素,其数据精度对于洪水预报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雨量站、雷达和卫星遥感产品是获取降水量资料的3个重要来源。单一来源的降水数据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多源降雨数据融合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降雨资料的来源,介绍了多卫星降水集成以及客观分析法、地质统计学法、最优插值法、尺度递归估计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5种常用的多源降雨数据融合方法。本文还介绍了一些主流的国际和国内的多源降雨融合产品和融合降水数据在水文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未来多源降雨数据融合及其在水文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资料来源 多卫星降水集成 降雨数据融合 融合降雨产品 水文应用
下载PDF
台风“海高斯”(2007)期间多种降水融合实况产品的误差评估 被引量:12
6
作者 邓悦 任晓炜 +3 位作者 丘平珠 苏传程 谭斐 卓健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3期62-68,共7页
以地面观测小时降水数据作为基准,采用多种指标评估CMPASFAST05、CMPASFRT05、CMPASRT01三种降水融合实况产品对广西受2020年台风"海高斯"影响的强降水过程的再现情况。结果表明:(1)CMPASFAST05、CMPASFRT05均能较好地反映台... 以地面观测小时降水数据作为基准,采用多种指标评估CMPASFAST05、CMPASFRT05、CMPASRT01三种降水融合实况产品对广西受2020年台风"海高斯"影响的强降水过程的再现情况。结果表明:(1)CMPASFAST05、CMPASFRT05均能较好地反映台风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级及强降水落区的变化趋势,产品与地面观测的相关系数超过0.92,晴雨准确率超过0.99,对中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TS评分随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增大。(2)三种产品均存在低估大值降水的现象,CMPASFAST05还存在网格降水缺测、出现孤立点强降水的现象。(3)质量上1km产品优于5km产品,三源融合产品优于二源融合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况融合产品 降水 质量评估 海高斯
下载PDF
CMPAS 1 km融合降水产品在四川省的精细化评估
7
作者 蒋雨荷 吴薇 +3 位作者 黄晓龙 李施颖 刘霄 雷薇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利用2020年9月—2021年8月四川省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对比检验了1 km逐小时降水实时(RT)与近实时(NRT)融合产品在四川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RT与NRT的整体评估结果相近,NRT略优于RT。(2)两种融合降水产品的晴雨准确率均为9... 利用2020年9月—2021年8月四川省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对比检验了1 km逐小时降水实时(RT)与近实时(NRT)融合产品在四川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RT与NRT的整体评估结果相近,NRT略优于RT。(2)两种融合降水产品的晴雨准确率均为96.83%,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有无降水。(3)国家站在盆地与川西高原以高估为主,在攀西地区则以低估为主;区域考核站与非考核站在盆地均以高估为主,在川西高原与攀西地区则以低估为主,RT较NRT的分布更离散。(4)两种产品均具有与观测较一致的日变化趋势,误差峰值出现在强对流天气频发的夏季,谷值出现在降水较少的冬季。(5)NRT的分量级评估结果略优于RT;当降水量级为小雨时,融合产品均高估于实况;当量级为中雨至大暴雨时,融合产品低估于实况,且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误差随之增大,TS评分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降水融合产品 近实时降水融合产品 精细化评估
下载PDF
冷聚变研究的争论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景棠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9-71,共3页
简要介绍了冷聚变研究的争论,列举最近冷聚变研究的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包括:反常核聚变——Fleischmann-Pons效应的实验;常温下的正常核聚变,热核聚变反应中的反常核产物的实验证据。实验证实:冷聚变是能够真实发生、可信的。
关键词 Fleischmann-Pons效应 冷聚变 热核聚变 反常核产物
下载PDF
两种高分辨率气温实况融合产品在四川省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蒋雨荷 黄晓龙 杜冰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选取四川省156个国家级考核站、1282个区域考核站及1411个区域非考核站2019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的气温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平均值误差、均方根误差等指标,评估了CLDAS(5 km×5 km)和HRCLDAS(1 km×1 km)两套气温实况融合产... 选取四川省156个国家级考核站、1282个区域考核站及1411个区域非考核站2019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的气温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平均值误差、均方根误差等指标,评估了CLDAS(5 km×5 km)和HRCLDAS(1 km×1 km)两套气温实况融合产品在四川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套融合产品的相关性都很好,相对而言,午后的误差值较其余时刻偏大且代表性偏差,冬季的评估效果较差且为负平均值误差的低估值。地形与海拔对融合产品的影响较大,在地势起伏大的高海拔区域,误差值明显增大。两套融合产品在盆地中部评估效果最优,多呈现正平均值误差的高估值;盆地北部、西南部以及盆地-三州过渡带次之,呈现较小的负平均值误差的低估值;三州和攀枝花地区最差,为较大的负平均值误差的低估值。在评估效果较差的冬季与地形复杂的区域,1 km融合产品的评估效果明显优于5 km融合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气温 实况融合产品 对比评估
下载PDF
宁波舟山港气象预警和决策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亚旦 孔扬 +3 位作者 薛国强 钱峥 陆鋆 潘婧茹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1期69-71,76,共4页
以多元化大数据分析展示技术创新港口气象预警和决策服务平台,以数据驱动场景变化,呈现出气象变化中“运行中”的港区,融合基于“多早预警”为先导的海事、气象、港调三方合作联动机制和为港区量身定制的港区气象风险指数、动态船舶气... 以多元化大数据分析展示技术创新港口气象预警和决策服务平台,以数据驱动场景变化,呈现出气象变化中“运行中”的港区,融合基于“多早预警”为先导的海事、气象、港调三方合作联动机制和为港区量身定制的港区气象风险指数、动态船舶气象风险等级预报等融合服务产品,打造气象、海事、港口三方数据共享与决策联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早预警 港口气象 大数据可视化
下载PDF
冷聚变的实验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景棠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本文根据国外发表的一系列资料,简单介绍最近冷聚变研究的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包括:反常核聚变:Fleischmann_Pons效应的实验证实,常温下的正常核聚变,热核聚变反应中的反常核产物的实验证据。
关键词 Fleischmann-Pons效应 冷聚变 热核聚变 反常核产物
下载PDF
两种气温多源数据融合实况产品在新疆地区的评估与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柳 师春香 +3 位作者 韩帅 周雪英 陈颖 冶晓婷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1期60-68,共9页
利用新疆2019年1—12月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对1、5 km两种国家级气温多源融合实况产品进行评估检验,评估指标包括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和准确率。结果表明:(1)两种气温实况产品在新疆地区总体质量较好,但... 利用新疆2019年1—12月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对1、5 km两种国家级气温多源融合实况产品进行评估检验,评估指标包括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和准确率。结果表明:(1)两种气温实况产品在新疆地区总体质量较好,但在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地区站点误差较大。平原站点的评估结果优于山区。1 km产品的准确率较5 km产品在各区域明显提升,其他评估指标1 km产品较5 km产品在平原站点质量有所提升、山区站点略有下降。从评估指标分段误差的站点数量来看,1 km产品较5 km产品处于误差低值区的站点数量明显增多,但误差高值区的站点数量也有所增加。(2)以北疆和天山山区的站点为例,分析评估结果逐月变化及日变化情况。1—3、12月(冬季)评估结果较差、波动较大,4—11月评估结果较好且较为稳定。北疆12—20时是各指标质量最佳的时段,且较为稳定,07时表现较差;天山山区07时产品质量较差,18—19时质量最好。(3)两种气温实况产品日最高、日最低气温质量较好,相关系数均超过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温多源融合实况产品 评估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基于2021年重庆市暴雨监测数据的CMPAS产品精度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旷兰 田茂举 +4 位作者 翟丹华 李奇临 刘俸霞 海川 葛的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10,共5页
针对2021年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以经过质量控制后的重庆市35个国家气象站及1822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为基准,评价了国家多源降水融合分析产品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时刻、地形、降水等级,0.01°空... 针对2021年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以经过质量控制后的重庆市35个国家气象站及1822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为基准,评价了国家多源降水融合分析产品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时刻、地形、降水等级,0.01°空间分辨率的NRT、RT降水融合产品的精度均优于0.05°分辨率的FAST、FRT降水产品,T等级评分在前4个降水等级呈下降趋势,当降水等级≥20 mm/h时略有回升;FAST、FRT产品的相关系数C和偏差B的空间分布较一致,NRT、RT产品的分布较一致,但分布范围的形态和细节上略有区别,其中,FAST、FRT、NRT、RT产品的C_(COR)≥0.90的站点百分比分别为73.94%、78.36%、93.54%、93%,C_(COR)≥0.95的站点分别为34.73%、38.88%、77.98%、75.66%;|B_(COR)|≤0.1的站点百分比分别为60.04%、60.69%、78.19%、77.87%;FAST、FRT、NRT、RT产品与AWS的降水量空间分布范围和量级分布较吻合,但范围形态和细节处理上以NRT、RT产品最为接近,4种产品均以偏小为主;坡向上各产品精度变化并不明显,各产品在坡度、海拔、起伏度较大的情况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降水融合产品 区域性暴雨 精度评价 最近邻点插值 重庆市
下载PDF
能见度实况融合分析产品在四川省低能见度中的适用性评估
14
作者 蒋雨荷 黄晓龙 +1 位作者 吴薇 雷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4期59-65,共7页
利用四川省156个国家站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的逐小时能见度观测资料,通过邻近插值、双线性插值与三次立方样条插值的方法进行对比,对国家信息中心研发的能见度实况融合分析产品在四川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并选取一次典型的低能见度过程... 利用四川省156个国家站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的逐小时能见度观测资料,通过邻近插值、双线性插值与三次立方样条插值的方法进行对比,对国家信息中心研发的能见度实况融合分析产品在四川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并选取一次典型的低能见度过程做检验。结果表明,该产品的评估效果在盆地最优,川西高原最差,随着海拔的升高由低估转为高估。均方根误差随能见度呈“U”型分布,1~2km的误差最小,大于30km的误差最大。在低能见度中,融合产品偏高于实况。当能见度为极差或差时,融合产品的误差较大。当能见度较差时,误差明显减小,数据可用性较好。三种插值方式对评估结果影响不大。个例检验表明,融合产品能大致反映全省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但200m以下未能捕捉到实况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实况融合产品 低能见度 检验评估
下载PDF
国产多源降水融合及其在小流域暴雨山洪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悬涛 刘昌军 +1 位作者 文磊 王文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4-59,65,共7页
近期,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中国自行研制的多源降水融合产品,理论上,此产品的出现可有效解决国内缺乏监测站点区域的洪水预报预警问题,但是国产降水融合产品在这个领域应用较少,且其数据精度及其在暴雨洪水过程模拟的效用有待进一步评估... 近期,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中国自行研制的多源降水融合产品,理论上,此产品的出现可有效解决国内缺乏监测站点区域的洪水预报预警问题,但是国产降水融合产品在这个领域应用较少,且其数据精度及其在暴雨洪水过程模拟的效用有待进一步评估。本文选取湍河上游后会水文站控制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模块化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型,以站点降水和国产融合降水作为模型的输入,其中国产融合降水是基于地面雨量站、雷达、FY-2气象卫星三种数据源融合而成,对后会流域2018年两场实测洪水过程进行模拟,用以评估国产融合降水信息的水文模拟效用和数据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国产融合降水产品在降水落区的把握上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但在数量上相对于站点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程度的低估,在两个洪水过程中分别为13.1%和3.4%。在流域径流模拟方面,此融合降水产品具有较高的精度,两场洪水过程的确定性系数均在0.8以上,分别为0.84和0.91。国产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在无资料流域洪水预报的问题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评估、改善国产融合降水数据的质量提供案例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融合降水产品 后会流域 径流模拟 FY-2气象卫星 水文模型
下载PDF
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在陕西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勤 龙亚星 李亚丽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1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为评估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在陕西区域质量,文章利用陕西省99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质控后逐小时累计实测降水数据,对2018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三源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存在一定程度低估现象,但... 为评估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在陕西区域质量,文章利用陕西省99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质控后逐小时累计实测降水数据,对2018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三源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存在一定程度低估现象,但总体上与实测降水相关性较好,降水命中率较高,尤其在秋季质量较好;2)多源融合降水产品质量与海拔、坡度无显著相关性,在所选区域东南坡表现较好;3)受复杂地形影响,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在延安北部和榆林东南部地区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融合降水产品 检验评估 陕西 质量
下载PDF
媒体融合环境下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探析——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艳民 俞曼琪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第3期-,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也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产品,梳理主流媒体在内容、平台和形式上的创新之处:加强技术创新,初步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也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产品,梳理主流媒体在内容、平台和形式上的创新之处:加强技术创新,初步尝试5G新技术,充分挖掘VR、AR、AI等已有技术,同时坚持产品形态创新与优质内容生产,并且与热门商业平台合作,打造优质融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重大主题报道 融合创新产品 媒体融合
下载PDF
基于重庆“6·22”特大暴雨的降水融合产品质量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茂举 李奇临 +2 位作者 旷兰 李深智 赵美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78-484,共7页
为对比分析CMPAS(CMA multi-source merged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中国区域融合降水分析系统的二源和三源降水融合产品对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的监测能力,以2020年6月19-22日重庆特大暴雨过程为例,利用重庆1977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 为对比分析CMPAS(CMA multi-source merged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中国区域融合降水分析系统的二源和三源降水融合产品对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的监测能力,以2020年6月19-22日重庆特大暴雨过程为例,利用重庆1977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进行空间对比和统计评估。结果表明:(1)降水等级偏小时,两种降水融合产品数值以偏小为主,随着降水等级增大,估算误差也增大,两种产品数值以偏大为主,出现单站极端降水时,估算误差达到最大,两种产品数值均偏小,但三源产品值更接近站点观测值。(2)对于10 mm/h以下的降水区域,3种降水资料的空间分布结构完全一致;对于10 mm/h以上的降水区域,二源和三源产品的空间分布结构、量级与站点观测值分布基本吻合。出现极端降水的区域,二源和三源产品值较站点观测值偏小,在空间结构和量级的细节处理上,三源降水产品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数据质量评估 多源融合实况产品 降水融合
下载PDF
基于空-谱融合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阳宁 朱婷 林乐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88-1892,共5页
针对高光谱图像分类中提取的空-谱特征表达能力弱及维数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谱融合网络(SSF-Net)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Two-CNN)同时提取高光谱图像的光谱和空间特征;其次,使用多模态压缩双线性池... 针对高光谱图像分类中提取的空-谱特征表达能力弱及维数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谱融合网络(SSF-Net)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Two-CNN)同时提取高光谱图像的光谱和空间特征;其次,使用多模态压缩双线性池化(MCB)将所提取的多模态特征向量的外积投射到低维空间,以此产生空-谱联合特征。该特征融合网络,既可以分析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向量中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避免对光谱和空间向量直接进行外积计算,造成维数过高、计算困难的问题。最终实验表明,与现有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相比,所提出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像元分类精度,表明该网络所提取的空-谱联合向量对高光谱图像具有更强的特征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谱融合网络 多模态压缩双线性池化 特征融合 外积 高光谱图像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