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性心内膜炎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焕玲 范洪伟 +6 位作者 王爱霞 于洪泉 谢秀丽 张文 李雪梅 邓国华 盛瑞媛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心内膜炎(F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FE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确诊的6例FE的临床资料。结果①6例患者中,4例男性,病程15d^9个月;②3例患者存在心脏基础病,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换瓣术后1例,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 目的探讨真菌性心内膜炎(F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FE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确诊的6例FE的临床资料。结果①6例患者中,4例男性,病程15d^9个月;②3例患者存在心脏基础病,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换瓣术后1例,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③易患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5例次)、糖皮质激素使用(3例次)、狼疮活动(2例次)、心脏手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真菌性皮炎等(各1例次);④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6)、栓塞(5/6);超声心动图(UCG)检出瓣周漏及瓣周积脓1例、赘生物5例,并且所有赘生物最大直径均≥1.2cm;⑤6例患者共检出致病真菌7株,其中念珠菌最多(4株),另有毛霉、隐球菌及青霉(各1株);⑥2例SLE患者接受了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1例好转,1例死亡;另4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痊愈2例,复发后死亡2例;结论FE是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之一,多数患者存在诱因及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赘生物体积大、栓塞发生率高等特点,早期诊断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心内膜炎 抗生素 栓塞
下载PDF
真菌性心内膜炎的诊治 被引量:3
2
作者 林雪 盛瑞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深静脉插管的使用 ,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开展 ,及静脉药瘾者的增多 ,真菌性心内膜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但其动脉栓塞发生率较细菌性心内膜炎高。超声心动图尤其是经食道超声对诊断有... 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深静脉插管的使用 ,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开展 ,及静脉药瘾者的增多 ,真菌性心内膜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但其动脉栓塞发生率较细菌性心内膜炎高。超声心动图尤其是经食道超声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该病病死率高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目前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仍是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心内膜炎 动脉栓塞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伏立康唑联合米卡芬净治疗曲霉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3
作者 张新茹 王冬雪 +1 位作者 于玲 李馨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为真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对临床药师全程参与的1例曲霉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临床药师建议行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和血培养来辅助真菌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从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 目的为真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对临床药师全程参与的1例曲霉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临床药师建议行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和血培养来辅助真菌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从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建议采用伏立康唑联合米卡芬净进行抗真菌治疗;结合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将米卡芬净调整至每天300 mg;预防、评估和处理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出院长期随访。结果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血mNGS检出烟曲霉,为其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争取了时间;采用伏立康唑联合米卡芬净进行抗真菌治疗1个月后,患者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后,患者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正常;在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教育和出院随访协助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良好,病情平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了该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其制订了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真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心内膜炎 曲霉菌性心内膜炎 烟曲霉 伏立康唑 米卡芬净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下载PDF
心脏人工瓣膜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2例报告及治疗策略文献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嵩 张宝 +2 位作者 王翠苹 张文波 唐白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例心脏人工瓣膜术后并发严重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均影响瓣膜功能,术后均反复住院,病例一,心脏术后45 ...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例心脏人工瓣膜术后并发严重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均影响瓣膜功能,术后均反复住院,病例一,心脏术后45 d出现发热,返院复诊,予以急诊在体外循环下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赘生物培养为黄曲霉菌;病例二,心脏术后5个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壁赘生物清除,术后赘生物病理提示毛霉菌。2例患者均及时手术清除感染灶并进行规范抗真菌治疗,曲霉菌感染患者抢救无效,毛霉菌感染患者治愈,后者抗真菌治疗强度更大。结论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预防是关键,治疗要及时、有效,抗真菌药物必须足量、足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人工瓣膜置换术 真菌性心内膜炎 医院感染 治疗策略
下载PDF
三角孢小囊菌导致的心内膜炎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澎 王贺 +2 位作者 赵颖 张小江 徐英春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所致的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心内膜炎,此菌分离自患者起搏器电极表面的赘生物。赘生物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有隔真菌丝,间生膨大的厚壁孢子。小囊菌系帚霉菌(Scopulariopsis)的有性阶... 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所致的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心内膜炎,此菌分离自患者起搏器电极表面的赘生物。赘生物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有隔真菌丝,间生膨大的厚壁孢子。小囊菌系帚霉菌(Scopulariopsis)的有性阶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目前国外已有短帚霉菌(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导致的心内膜炎报告[1-3],然而由小囊菌(Microascus)导致的心内膜炎非常罕见[4]。该菌株经ITS区测序比对,鉴定结果为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采用Etest法测定伊曲康唑的MIC≥32μg/mL,两性霉素B的MIC≥32μg/mL,而伏立康唑的MIC为4μg/mL。患者手术摘除赘生物,采用伏立康唑治疗,体温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孢小囊菌 真菌心内膜炎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