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基本内涵、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富文 王亚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原创性思想,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提供体制保证。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科技创新体制的综合创新,在科技创新方向、资源调配、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原创性思想,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提供体制保证。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科技创新体制的综合创新,在科技创新方向、资源调配、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上更加契合科技创新规律,体现了生成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形成了经济、政治、历史环境共同作用的外部环境机制和党领导下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结构机制以及目标管理、合作管理与奖励激励机制的运行机制等辩证统一的内在机理。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呈现了政党推动、政府主导、体制保障、体系构筑、队伍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型举国体制 基本内涵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宪法化的人权:公民基本权利的本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仙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9-51,共3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从本质上讲.基本权利是人权在宪法中的表现。近代以来,人权理论逐渐生成。但其道德性使之具有内容模糊、保障乏力的缺陷。对人权缺陷进行补救的成果就是将人权载入宪法,使其具有内容...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从本质上讲.基本权利是人权在宪法中的表现。近代以来,人权理论逐渐生成。但其道德性使之具有内容模糊、保障乏力的缺陷。对人权缺陷进行补救的成果就是将人权载入宪法,使其具有内容的确定性和效力的最高性。近现代宪政实践充分证明,基本权利就是宪法化的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 本质 人权 宪法保障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百年探索·基本经验·思想精髓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乾元 刘甲星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0-51,M0004,共13页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历史,始终以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党的政治建设之根本,不断加强党的政治纲领、政治纪律、政治路线、政治领导力建设,形成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如一贯彻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历史,始终以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党的政治建设之根本,不断加强党的政治纲领、政治纪律、政治路线、政治领导力建设,形成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如一贯彻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坚持群众路线夯实党的政治根基、以提高政治判断力保证正确政治方向、以完善党内政治制度强化制度保障等基本经验,是党的建设的宝贵财富。党的政治建设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知行统一论、正确的政治路线统领论、党的政治领导统揽全局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优先提升论、党内政治生态全面净化论等思想精髓,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政治建设 基本经验 思想精髓
原文传递
儒家以德立命的伦理精神建构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恒山 王泽应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9,共7页
以德立命是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它把安身立命与德性的充养坚持结合起来,凸显了德性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以此根本精神为逻辑起点与理论基石,儒家建构起了包括天人合一人为贵的天人观、修齐治平修为本的群己观、义利相承义为重的义利观... 以德立命是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它把安身立命与德性的充养坚持结合起来,凸显了德性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以此根本精神为逻辑起点与理论基石,儒家建构起了包括天人合一人为贵的天人观、修齐治平修为本的群己观、义利相承义为重的义利观等支撑的伦理大厦。儒家以德立命的伦理精神于我们构建当代精神家园以深刻的理论启示,是我们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丰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以德立命 根本精神 理论基石 内在精髓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科学界定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振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界定,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审视其内在和外在关系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界定为我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基本内涵 精神实质 历史地位 界定
下载PDF
也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辉 张磊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07年第20期586-587,共2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是安徽大学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积极尝试,文章对近几年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从分析大学教育的本质和信息素养的涵义入手,讨论了如何解决存在着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大学精神 信息素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的几点认识——兼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次中介转化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奇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8-75,122,共9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怎样大众化?"的回答。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不同的马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怎样大众化?"的回答。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对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基本问题 本质 途径
下载PDF
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全球化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于语和 刘顺峰 《政法学刊》 2013年第3期60-65,共6页
文化与法律文化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成文法典化、公法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特质,而儒家文化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固守、学习、迷信、融合等四个不同的演进阶段。面对全球化法律文化浪潮的冲击... 文化与法律文化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成文法典化、公法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特质,而儒家文化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固守、学习、迷信、融合等四个不同的演进阶段。面对全球化法律文化浪潮的冲击,当下我国应理性建构新的、顺应时代的、并具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色的新法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法律文化 根本特质 精神内核 历史演进 全球化 理性重构
原文传递
基本权利限制问题的思考框架 被引量:115
9
作者 张翔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对基本权利限制问题的思考,可以遵循"基本权利的构成——基本权利的限制——基本权利限制的违宪阻却事由"三个思考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确定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和基本权利主体,其中需要分析基本权利的内在界限和基本权利的竞... 对基本权利限制问题的思考,可以遵循"基本权利的构成——基本权利的限制——基本权利限制的违宪阻却事由"三个思考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确定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和基本权利主体,其中需要分析基本权利的内在界限和基本权利的竞合等问题;在第二个层次确定国家对基本权利限制的认定标准;在第三个层次确定该限制行为是否有违宪阻却事由的存在,并依此作出该限制行为合宪或违宪的判断。在这一层次需要分析法律保留、比例原则、基本权利的本质内容等问题。以上三个层次构成了基本权利限制问题的思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构成 基本权利限制 违宪阻却事由 本质内容
原文传递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资源共享的本质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胡卓君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2,120,共4页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平台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共享体系的形成。资源共享具有主体的构成多元性、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性、共享方式的合作性、效益的分享性等特征。资源共享遵循技术共需原理、物质保障原理和利益驱...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平台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共享体系的形成。资源共享具有主体的构成多元性、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性、共享方式的合作性、效益的分享性等特征。资源共享遵循技术共需原理、物质保障原理和利益驱动原理等基本原理。资源共享需建立共享导向、江交投入、有偿使用、风险分担、信息互动、高效服务、竞争激励等七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资源共享 本质特征 基本原理 运行机制
下载PDF
论基本权利放弃 被引量:2
11
作者 柳建龙 《法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91,共16页
作为自由权的行使方式,基本权利放弃兼具规范性和事实性,在基本权利保护范围、基本权利干预及基本权利干预阻却违宪事由构成的自由权三阶层审查框架各阶层都可能发生作用。在抽象层面,作为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的排除事由或者法律保留和法... 作为自由权的行使方式,基本权利放弃兼具规范性和事实性,在基本权利保护范围、基本权利干预及基本权利干预阻却违宪事由构成的自由权三阶层审查框架各阶层都可能发生作用。在抽象层面,作为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的排除事由或者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替代因素;在具体层面,作为介入要素而否定基本权利干预构成要件该当性和权利保护必要性以及法益衡量要素。仅当基本权利须可以放弃、基本权利主体具有相应认知能力、有意思表示时,才产生效力,且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客观价值秩序,损害人性尊严、基本权利本质内容及第三人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放弃 基本权利干预 权利保护必要性 法律保留 基本权利本质内容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本义研究——兼以反思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在解放农民问题上的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书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6-49,共14页
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是"人的自由发展"。在迈向最终目标的漫长征途中,农民的自由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尺度。马克思、恩格斯原则上设想了农民通向自由发展的道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74年而终的历史表明,... 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是"人的自由发展"。在迈向最终目标的漫长征途中,农民的自由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尺度。马克思、恩格斯原则上设想了农民通向自由发展的道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74年而终的历史表明,农业集体化不是引导农民走向自由发展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在解放农民问题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没有仿效苏联的做法,因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胜;实现国家工业化时,由于仿效斯大林的做法,于是出现了波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撤销了人民公社这一捆绑农民的制度设置,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既让农民自由地在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中搏击风浪,又不断完善普惠性的民生保障。农村城镇化和扶贫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引导农民走向"人的自由发展"的创造,摸索出通向"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本义 “人的自由发展” 农业集体化 改革开放 农村城镇化 扶贫
下载PDF
从历史上三次文化交流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克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100,共9页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至少发生过三次,第一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周蛮夷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流,融合于汉武帝时代的"独尊儒术",结果是汉代新儒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活力;第二次开始于东汉佛...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至少发生过三次,第一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周蛮夷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流,融合于汉武帝时代的"独尊儒术",结果是汉代新儒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活力;第二次开始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其结果是宋明理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再一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第三次开始于清代后期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东传,融合还未结束,争论还没有结果,但从中西文化比较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优点在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在观念文化层面。因此,要想成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就应该将西方的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嫁接到中华传统的观念文化之上,构筑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化转型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