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_2分子在LaFeO_3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玉红 潘昌昌 +4 位作者 张梅玲 元丽华 张材荣 康龙 罗永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5-953,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计算表面能确定La Fe O_3(010)表面为最稳定的吸附表面,研究了H_2分子在La Fe O_3(010)表面的吸附性质。La Fe O_3(010)表面存在La O和Fe O_2两种终止表面,但吸附主要发生在Fe O_2终止表面,由于La...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计算表面能确定La Fe O_3(010)表面为最稳定的吸附表面,研究了H_2分子在La Fe O_3(010)表面的吸附性质。La Fe O_3(010)表面存在La O和Fe O_2两种终止表面,但吸附主要发生在Fe O_2终止表面,由于La Fe O_3(010)表面弛豫的影响,使得凹凸不平的表面层增加了表面原子与H原子的接触面积,表面晶胞的纵向体积增加约2.5%,有利于H原子向晶体内扩散。研究发现,H_2分子在La Fe O_3(010)表面主要存在3种化学吸附方式:第一种吸附发生在O-O桥位,2个H原子分别吸附在2个O原子上,形成2个-OH基,这是最佳吸附位置,此时H原子与表面O原子的作用主要是H1s与O_2p轨道杂化作用的结果,H-O之间为典型的共价键。H_2分子的解离能垒为1.542 e V,说明表面需要一定的热条件,H_2分子才会发生解离吸附;第二种吸附发生在Fe-O桥位,1个H原子吸附在O原子上形成1个-OH基,另一个H原子吸附在Fe原子上形成金属键;第三种吸附发生在O顶位,2个H原子吸附在同一个O原子上,形成H_2O分子,此时H_2O分子与表面形成物理吸附,H_2O分子逃离表面后容易形成氧空位。此外,H_2分子在La Fe O_3(010)表面还可以发生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LAFEO3 表面吸附 H2分子
下载PDF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al Ni-Fe MOFs for oxygen evolution in seawater media 被引量:2
2
作者 Liyuan Xiao Xue Bai +7 位作者 Jingyi Han Tianmi Tang Siyu Chen Hui Qi Changmin Hou Fuquan Bai Zhenlu Wang Jingqi Gua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4期2429-2437,共9页
As a four-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s limited by large overpotential and slow kinetics.Here,we in-situ synthesized two-dimensional(2D)Ni-F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 on nickel ... As a four-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s limited by large overpotential and slow kinetics.Here,we in-situ synthesized two-dimensional(2D)Ni-F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 on nickel foam(NixFe-TPA/NF,TPA=terephthalic acid)for oxygen evolution in alkaline and alkaline seawater electrolytes.In 1 M KOH,Ni3Fe-TPA/NF shows a low overpotential(η10)of 189 mV at 10 mA·cm^(-2) and an ultra-low overpotential of only 260 mV at 500 mA·cm^(-2).In alkaline seawater,Ni3Fe-TPA/NF still provides impressive OER performance,with anη10 of 265 mV.In-situ Raman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transition occurs during the OER,and Ni3FeOOH with more oxygen vacancies is in-situ formed,reducing the OER energy barrier.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reveals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Ni and Fe reduces the energy barrier and accelerates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In addition,the ultra-thin 2D sheet structure and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Ni3FeOOH and highly conductive NF support ensure the high catalytic OER activity.Therefore,the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strategy can be used to design and prepare high-performance OER electrocatalysts for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 Ni3FeOOH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seawater electrolysis surface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CO_2在SrTiO_3(100)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3
3
作者 董虹志 尹晓红 +1 位作者 隋丹丹 刘勇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4-559,共6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模拟了CO2分子在SrTiO3(100)表面TiO2-和SrO-位点上的吸附行为,获得了CO2在几种不同吸附模型下的结构参数及表面吸附能,进而研究了吸附机理和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当CO2的C原子吸附在SrTiO3(100)表面S...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模拟了CO2分子在SrTiO3(100)表面TiO2-和SrO-位点上的吸附行为,获得了CO2在几种不同吸附模型下的结构参数及表面吸附能,进而研究了吸附机理和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当CO2的C原子吸附在SrTiO3(100)表面SrO-及TiO2-位点的氧原子上时,吸附结构较稳定,尤其是C、O原子共吸附在TiO2-位点时最稳定,而其余吸附模型则不稳定.对吸附稳定模型的Mulliken布局数及态密度分析显示:CO2分子在SrTiO3(100)表面吸附主要是由于SrTiO3(100)面的电子跃迁至CO2分子,CO2分子得到电子形成弯曲的CO2-阴离子结构,并伴随着C-O键的伸长,从而达到吸附活化CO2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密度泛函理论 钛酸锶 表面吸附
原文传递
A Periodic Density Functional Study on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ethoxy on Au(111) Surface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书红 陈文凯 +3 位作者 曹梅娟 陆春海 许莹 李俊篯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Adsorption of CH3O at four sites (top, bridge, hcp, fcc) on Au(111) surfa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 at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level. We have performed calculations... Adsorption of CH3O at four sites (top, bridge, hcp, fcc) on Au(111) surfa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 at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level. We have performed calculations on adsorption energies, structures, Mulliken charges and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of CH3O on Au(111) surface with full-geometry optimization. The predic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The calculated CH3O adsorption structure and stretching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ones, and precise determinations of adsorption sites are carded out. The most favorite adsorption on Au(111) occurs at the bridge site, and O-C axis is tilted to the surface. However, on hollow sites (hcp, fcc) the species is adsorbed in an upright geometry (pseudo-C3v local symm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u(111) surface CH3O ADSORPTION
下载PDF
函数三维曲面生成教具的研制
5
作者 杨春杰 李涛 +2 位作者 肖莉 张鹏鹏 宋智敏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7,共3页
研制了一种可以生成任意设定的三维曲面的教学用具,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由电磁开关及气压装置组成驱动系统,根据输入的函数控制棒阵中每根棒的上升高度,使棒阵中每根棒的端点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而使棒阵形成函数所表达的空间实体曲面... 研制了一种可以生成任意设定的三维曲面的教学用具,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由电磁开关及气压装置组成驱动系统,根据输入的函数控制棒阵中每根棒的上升高度,使棒阵中每根棒的端点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而使棒阵形成函数所表达的空间实体曲面。该教具可应用于数学课堂中各种函数曲面的演示教学,也可用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机电工程类专业课程的三维实体曲面的形成演示。其操作简便,形成的函数曲面立体化、精度高,且成本低廉,适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三维曲面 教具 棒阵 气动驱动
下载PDF
乙酸在方解石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柴汝宽 刘月田 +3 位作者 杨莉 辛晶 徐万里 马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2-1262,共11页
为了探究乙酸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机理,利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乙酸的反应活性特征及其在CaCO3(104)表面吸附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以及化学键形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前线轨道主要分布于乙酸中重原子之上,其中O(1)原子为反应活性中心;乙酸... 为了探究乙酸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机理,利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乙酸的反应活性特征及其在CaCO3(104)表面吸附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以及化学键形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前线轨道主要分布于乙酸中重原子之上,其中O(1)原子为反应活性中心;乙酸在CaCO3(104)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处于穴位和短桥位之间即2个Ca原子之间;乙酸以解离态吸附,其中乙酸根趋向于以双齿桥键合模式吸附于CaCO3(104)表面,H(4)原子与CaCO3(104)表面O(3)原子形成羟基;乙酸与CaCO3(104)表面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和化学键的形成,其中Ca(1)—O(1)和Ca(2)—O(2)形成离子键,H(4)—O(3)形成共价键,H(4)—O(2)形成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aCO3(104)表面 乙酸 吸附机理
下载PDF
钨锰矿(010)表面电子结构及性质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6
7
作者 谭鑫 何发钰 谢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8,共7页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Mol3计算了钨锰矿不同(010)断裂键解理面的结构弛豫、Mulliken电荷布居和表面能,考察不同断裂键方式对表面能及表面电子结构性能的影响。锰钨矿单晶胞中Mn—O键比W—O键离子性强,平均键长更长,键能更小,沿Mn—O键...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Mol3计算了钨锰矿不同(010)断裂键解理面的结构弛豫、Mulliken电荷布居和表面能,考察不同断裂键方式对表面能及表面电子结构性能的影响。锰钨矿单晶胞中Mn—O键比W—O键离子性强,平均键长更长,键能更小,沿Mn—O键断裂所形成的(010)解理面具有更小表面能,性质更稳定,是钨锰矿的理想(010)解理面。理想钨锰矿(010)解理面电荷密度差和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Mn原子是表面活性原子,由于表面相中Mn—O原子相互作用较体相中增强,表面Mn原子活性降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能为实际矿石浮选的深入理论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锰矿 密度泛函 DMol3 表面能 (010)解理面
下载PDF
氧原子在具有Pt皮肤的Pt_3Ni(111)表面的吸附和扩散(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宗献 于小虎 马东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9-2335,共7页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氧原子在具有Pt皮肤的Pt3Ni(111)[记为Pt-skin-Pt3Ni(111)]表面的吸附和扩散特性.重点研究了氧原子在Pt-skin-Pt3Ni(111)表面的扩散问题,这对理解Pt-skin-Pt3Ni(111)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有重要...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氧原子在具有Pt皮肤的Pt3Ni(111)[记为Pt-skin-Pt3Ni(111)]表面的吸附和扩散特性.重点研究了氧原子在Pt-skin-Pt3Ni(111)表面的扩散问题,这对理解Pt-skin-Pt3Ni(111)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氧原子容易吸附在fcc位;催化剂Pt3Ni中的Ni原子对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有很大影响,从而改变了其对氧原子的吸附.用推拉弹性带(NEB)方法搜索氧原子的扩散势垒,并解释了Pt-skin-Pt3Ni(111)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氧原子 扩散 Pt皮肤 Pt3Ni(111)表面
下载PDF
EBCMOS钝化层表面残气吸附特性
9
作者 李书涵 陈文娥 +3 位作者 王重霄 陈卫军 宋德 李野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1-906,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电子轰击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EBCMOS)钝化层表面的残气吸附机制,并分析其电学特性。结果表明,以Al_(2)O_(3)钝化层为例,真空腔内残余气体H_(2)在Al_(2)O_(3)不同表面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在(001)面的吸附距离最大...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电子轰击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EBCMOS)钝化层表面的残气吸附机制,并分析其电学特性。结果表明,以Al_(2)O_(3)钝化层为例,真空腔内残余气体H_(2)在Al_(2)O_(3)不同表面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在(001)面的吸附距离最大,吸附强度最低,电荷转移最少。对比CO,N_(2),CO_(2),H_(2)O等残余气体分子在(001)表面的吸附结果发现,(001)面对残气分子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001)面相比于其他表面,对残余气体分子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所生成钝化层能提高EBCMOS器件电子倍增层的电荷收集效率。研究结果对研制寿命长而稳定的EBCMOS器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CMOS 密度泛函理论 Al_(2)O_(3)钝化层 气体吸附
下载PDF
两种不同极性有机小分子在方解石(104)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柴汝宽 刘月田 +3 位作者 杨莉 张艺馨 辛晶 马晶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苯甲酸和甲苯两种不同极性的有机小分子在方解石(104)面的吸附特征,分析极性对有机小分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趋向于以分子态、单齿吸附模式倾斜吸附于方解石(104)面,吸附能为-1.394 eV;甲苯平行吸附于方解...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苯甲酸和甲苯两种不同极性的有机小分子在方解石(104)面的吸附特征,分析极性对有机小分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趋向于以分子态、单齿吸附模式倾斜吸附于方解石(104)面,吸附能为-1.394 eV;甲苯平行吸附于方解石(104)面,吸附能为-0.362 eV.有机小分子吸附于方解石(104)面过程中体系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苯甲酸分子几何结构变化幅度远大于甲苯.苯甲酸与方解石(104)面之间形成Ca-O离子键和H-O共价键,甲苯与方解石(104)面之间仅存在微弱的氢键相互作用.苯甲酸和甲苯等两种不同极性有机小分子在方解石(104)面的吸附特征和吸附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异,苯甲酸分子的吸附强度远高于甲苯.本文揭示了不同极性有机小分子在方解石(104)面的吸附机理,为提高油藏采收率和矿物浮选等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aCO3(104)表面 有机小分子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A DFT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u/Cr2O3 Catalyst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敏华 李如珍 余英哲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71-778,共8页
Using DFT method, the stable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s of Cu4 cluster on Cr2O3 (0001) surface were investi- gated. The regular tetrahedron structure and the planar structur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initial adsorptio... Using DFT method, the stable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s of Cu4 cluster on Cr2O3 (0001) surface were investi- gated. The regular tetrahedron structure and the planar structur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initial adsorption configu- ration of Cu4 cluster,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energies of the two structures were also calcul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the regular tetrahedron structu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lanar structure, and thus the regular tetrahedron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to be the stable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 for Cu4 cluster on Cr2O3 (0001) surface. Moreover,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u4 cluster showed the definite stable adsorption sites on Cr2O3 (0001) surface, namely 3-fold O sites. During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Cu4 cluster onto Cr2O3 (0001) surface, the Cu4 cluster could bond with more Cr or O atoms on the surface, and the apparent charge transfer also occurred correspondingly. Meanwhile, the Cu4 cluster and Cr2O3 (0001) surface would bond in the form of local polarization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O3(0001) surface CH4 cluster Cu/Cr2O3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原文传递
Mo/Fe3O4(111)表面对燃煤烟气汞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佳敏 周长松 +1 位作者 杨宏旻 吴昊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532,I0001,共9页
利用CASTEP软件包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过渡金属Mo掺杂Fe3O4(111)Fetet表面对Hg0、HgCl和HgCl2的吸附特征,分析了Mo掺杂前后Fe3O4(111)Fetet表面上不同汞物种的吸附形态。结果表明,Mo掺杂Fe3O4(111)Fetet表面对HgCl和HgCl2为化学... 利用CASTEP软件包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过渡金属Mo掺杂Fe3O4(111)Fetet表面对Hg0、HgCl和HgCl2的吸附特征,分析了Mo掺杂前后Fe3O4(111)Fetet表面上不同汞物种的吸附形态。结果表明,Mo掺杂Fe3O4(111)Fetet表面对HgCl和HgCl2为化学吸附,而对Hg0的吸附为物理吸附;与纯净表面相比,HgCl在Mo原子掺杂表面上的吸附能提高了40%-66%。HgCl2在纯净Fe3O4(111)Fetet表面形成"M"形结构;而掺杂Mo原子后,由于Cl原子与Mo原子之间更强的相互作用,使得HgCl2发生了完全解离,两个Cl原子分别与Mo原子和Fe原子成键吸附在表面,Hg脱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脱除燃煤烟气中的汞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Mo掺杂 Fe3O4(111)表面 吸附
下载PDF
Pt原子在γ-Al_2O_3(001)表面的吸附及迁移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淑娟 邵鑫 +2 位作者 崔守鑫 赵建伟 周成冈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16-1822,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Pt原子与γ-Al2O3(001)面的相互作用及迁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可能吸附位及吸附构型的松弛和变形现象,吸附能和迁移能垒的计算结果表明:Pt团簇能够稳定吸附在该表面.Pt原子在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Pt原子与γ-Al2O3(001)面的相互作用及迁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可能吸附位及吸附构型的松弛和变形现象,吸附能和迁移能垒的计算结果表明:Pt团簇能够稳定吸附在该表面.Pt原子在表面O位的吸附能明显较高,这主要是由Pt向基底O原子转移了电子所致.电荷布居分析表明,Pt原子显电正性,Pt和Al原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导致与Al原子产生较弱相互作用.计算的平均吸附能大小依赖于Pt团簇的大小和形状,总体趋势是随着Pt原子数增多,吸附能降低.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迁移过程所需克服的迁移能垒最高值为0.51eV.随着吸附的Pt原子数增多,更倾向于形成Pt团簇.因此,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的吸附演变不可能形成光滑、均匀平铺的吸附构型,而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出现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γ-Al2O3(001)表面 Pt原子 吸附能 迁移
下载PD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H_2 with pure and Ti-doped WO_3 (002) surfaces
14
作者 Hu Ming Wang Wei-Dan +2 位作者 Zeng Peng Zeng Jing Qin Yu-Xi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of H2 with pure and Tidoped WO3 (002) surfaces. Four top adsorption models of H2 on pure and Ti-doped WO3 (002) surfaces are ...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of H2 with pure and Tidoped WO3 (002) surfaces. Four top adsorption models of H2 on pure and Ti-doped WO3 (002) surfaces a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they are adsorption on bridging oxygen Olc, absorption on plane oxygen O2c, absorption on 5-fold W5c (Ti), and absorption on 6-fold W6c. The most stable and H2 possible adsorption structure in the pure surface is H-end oriented to the surface plane oxygen O2c site, while the favourable adsorption sites for H2 in a Ti-doped surface is not only an O2c site but also a W6c site. The adsorption energy, the Fermi energy level EF, and the electronic population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H2-sensing mechanism of a pure-doped WO3 (002) surface is revealed theoreticall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ccordance with our exis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 above three terms, it is found that Ti doping can obviously enhance the adsorption of H2.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the method of Ti-doped into a WO3 thin fil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WO3 sensor sensitivity to H2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 adsorption WO3 (002) surface TI-DOPE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Ir在La_2O_2CO_3(001)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15
作者 聂召敏 潘金旺 +1 位作者 王子芫 郑文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3-887,共5页
制氢技术是发展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目前研究较多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制氢技术是醇类水蒸气重整制氢法制氢.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在醇类催化制氢过程中起重大作用.采用密度泛函和周期边界模型对La2O2CO3负载I... 制氢技术是发展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目前研究较多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制氢技术是醇类水蒸气重整制氢法制氢.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在醇类催化制氢过程中起重大作用.采用密度泛函和周期边界模型对La2O2CO3负载Ir催化剂体系界面作用作了理论研究,计算了Ir在La2O2CO3(001)面上的各个吸附位点的吸附能.计算表明Ir原子在La2O2CO3(001)面上各个吸附位点上均发生化学吸附,其中吸附能最高的吸附位点为桥位平行,其吸附能为-479.863 kJ/mol.进而计算了Ir在Ca掺杂的La2O2CO3(001)面上各位点吸附能,结果表明Ca掺杂后的载体对Ir的吸附能力大大提高,且桥位平行位点依旧为最佳吸附位点,其吸附能达到-676.97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La2O2CO3 表面吸附 掺杂
下载PDF
基于价值函数的二维小波变换小波脊提取算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建华 杨延西 马晨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15-2923,共9页
条纹图存在噪声干扰时,将二维小波变换系数模的最大值作为小波脊,会产生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价值函数的二维小波变换小波脊提取算法。首先,提取二维小波变换系数模的最大值点,并将最大值90%的局部极值点提取出来,共同作... 条纹图存在噪声干扰时,将二维小波变换系数模的最大值作为小波脊,会产生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价值函数的二维小波变换小波脊提取算法。首先,提取二维小波变换系数模的最大值点,并将最大值90%的局部极值点提取出来,共同作为小波脊候选点;其次,在模上引入尺度因子的梯度,建立价值函数进而评估所有候选点的价值,利用对数Logistic模型进行权值调整改进,从而得到更加合理的价值估计;最后,使用动态规划思想准确找出最优的小波脊线,提取脊线处的相位即可得到包裹相位。其优势在于能准确解调信噪比较低的条纹图案,抗噪性能优于直接最大模的小波脊提取;并且只需投影一幅条纹图案即可重建物体形貌,可用于恶劣环境下的动态三维测量。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有噪声污染的条纹图,所提算法相较于最大模的小波脊提取算法,三维形貌恢复精度明显提高;而相较于全部局部极值点提取,其运算时间缩短了46.9%。同时,应用不同母小波于所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二维Cauchy小波具有更好的方向性和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小波变换 小波脊提取 价值函数 三维形貌恢复
下载PDF
高度分布函数与自相关函数对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炜轩 王江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1-249,共9页
目的研究具有不同高度分布和自相关函数的表面形貌的粗糙度参数变化。方法利用数字滤波法构造具有特定参数(如倾斜度、峰值、最快下降自相关长度和纹理高宽比、高度方差)的粗糙度表面,然后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形貌的参数。结果算术平均... 目的研究具有不同高度分布和自相关函数的表面形貌的粗糙度参数变化。方法利用数字滤波法构造具有特定参数(如倾斜度、峰值、最快下降自相关长度和纹理高宽比、高度方差)的粗糙度表面,然后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形貌的参数。结果算术平均峰曲率不随高度分布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变化,均方根斜率、界面开发面积比和峰密度随各种高度分布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变化的影响较大。结论算术平均峰曲率不能表征高度分布和自相关函数。比较相同高度分布的表面形貌时,应对纹理高宽比、最快下降自相关长度、均方根斜率、界面开发面积比和峰密度进行比较。当比较不同高度分布的形貌时,应该对高度类参数倾斜度、峰值、高度均方根、最大高度、最大谷值和最大峰高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分布函数 自相关函数 数字滤波法 三维随机表面
下载PDF
基于EXCEL的三维坐标求解岩体结构面产状
18
作者 韩鹏伟 胡冲 +2 位作者 吴胤龙 张腾龙 谭坤 《有色金属设计》 2022年第3期77-83,共7页
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高清晰、真三维、重构地质灾害场地的三维地表模型,通过不断变化角度的观察分析,可以在三维地表模型上精确采集和提取岩体结构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再通过数学计算,可直接、精确计算岩... 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高清晰、真三维、重构地质灾害场地的三维地表模型,通过不断变化角度的观察分析,可以在三维地表模型上精确采集和提取岩体结构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再通过数学计算,可直接、精确计算岩土体结构面的产状。该文即基于最直接简便的Excel函数公式计算,介绍一种不编程、可实现自动求解的利用三维坐标数据求解岩体结构面产状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产状 平面方程 法向量 向量积 Excel函数公式 三维地表模型
下载PDF
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和高斯小波函数插值的三维表面重建算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家胜 邹道文 +2 位作者 周源华 汪胜前 方志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76-78,共3页
在稀疏数据的三维表面重建中,通过插值的方法得到更为稠密的数据点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该文在比较其它插值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三维表面重建算法。该算法在对原始数据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的基础上采用二维高斯小波函数插值,它不... 在稀疏数据的三维表面重建中,通过插值的方法得到更为稠密的数据点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该文在比较其它插值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三维表面重建算法。该算法在对原始数据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的基础上采用二维高斯小波函数插值,它不仅能有效地处理非均匀采样的三维稀疏数据,而且能克服其它插值算法中需要定义权重或估计参数的缺点。最终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UNAY三角剖分 二维高斯小波函数插值 非均匀采样 三维表面重建
下载PDF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制备薯蓣皂苷元研究
20
作者 黄凤玉 李东洋 +4 位作者 谢彩侠 张娟 刘富岗 王飞燕 王庆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839-847,共9页
目的:探索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1-磺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BHSO_(3)MIm]CF3SO_(3))作为催化剂在薯蓣皂苷元制备中的应用。方法:以盾叶薯蓣提取粗皂苷为原料、[BHSO_(3)MIm]CF3SO_(3)为催化剂,水解制备薯蓣皂苷元。通过单因素试... 目的:探索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1-磺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BHSO_(3)MIm]CF3SO_(3))作为催化剂在薯蓣皂苷元制备中的应用。方法:以盾叶薯蓣提取粗皂苷为原料、[BHSO_(3)MIm]CF3SO_(3)为催化剂,水解制备薯蓣皂苷元。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离子液体用量、溶剂体积进行考察,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进行12次循环实验,考察该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性能。结果: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5.17 h、离子液体用量2.56 g、水溶剂体积6 mL,在该条件下薯蓣皂苷元产率为12.99%。该离子液体循环6次时,循环效率为82.70%,循环10次时循环效率降至58.12%。结论:在薯蓣皂苷元制备过程中,[BHSO_(3)MIm]CF3SO_(3)作为酸催化剂,表现出了水解效率高、性能稳定、易于回收、循环使用性能良好等优势,具备较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 1-磺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 薯蓣皂苷元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