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整距匝电势的相绕组电势表达式之推导
1
作者 程小华 《防爆电机》 2019年第2期1-3,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导出相绕组电势表达式的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此方法更具有美感,更便于理解、记忆。
关键词 交流绕组 电势 整距 线圈 线圈组 相绕组
下载PDF
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缺相容错控制 被引量:34
2
作者 朱鹏 张晓锋 +2 位作者 乔鸣忠 蔡巍 梁京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131-137,共7页
定子绕组开路是多相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常见故障。建立了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绕组开路后的方程,计算了电机绕组开路后的稳态输出电磁转矩,分析了减小转矩脉动的条件,提出了五相电机缺相容错控制方法。此方法在无需额外增加硬件的前提... 定子绕组开路是多相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常见故障。建立了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绕组开路后的方程,计算了电机绕组开路后的稳态输出电磁转矩,分析了减小转矩脉动的条件,提出了五相电机缺相容错控制方法。此方法在无需额外增加硬件的前提下,可以保证电机继续平稳地运行。对于电机定子绕组多相同时开路,建立相应的变换矩阵、重新计算电感参数后,也可以采用提出的控制方法。对电机定子绕组一相开路进行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容错控制方法可以大大减小电机缺相运行时的转矩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整距绕组 开路故障 转矩脉动 磁场定向 容错控制
下载PDF
基于全场控制的风电场一次调频控制方式及其工程化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万天虎 李华 +4 位作者 唐浩 李立 王官宏 徐峰 张小贝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场控制的风电场一次调频控制方式以及自动发电控制(AGC)与一次调频协调控制方法。通过加装一套一次调频测控系统实现了风电场全场一次调频功能,风力发电机组本身的负荷调节采用转速控制与桨距角控制方式;完成了风电场... 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场控制的风电场一次调频控制方式以及自动发电控制(AGC)与一次调频协调控制方法。通过加装一套一次调频测控系统实现了风电场全场一次调频功能,风力发电机组本身的负荷调节采用转速控制与桨距角控制方式;完成了风电场一次调频的工程化应用,并进行了阶跃扰动试验、模拟电网频率扰动试验及挂网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改造后的风电场一次调频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场控制 风电 一次调频 转速控制 桨距角控制
下载PDF
新型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电机工作原理及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建忠 程明 +2 位作者 朱孝勇 赵文祥 花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DSPM)电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4/6极整距绕组电机的磁场并对电机磁链、反电动势、电感及转矩等特性进行的分析表明,整距绕组DSPM电机具有双极性的磁链,在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电机的... 提出了一种新型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DSPM)电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4/6极整距绕组电机的磁场并对电机磁链、反电动势、电感及转矩等特性进行的分析表明,整距绕组DSPM电机具有双极性的磁链,在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集中绕组DSPM电机相等,可以减少铜导体用量,提高运行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增加整距绕组DSPM电机输出功率的方法,并对改进的三相24/10极整距绕组DSPM电机的反电动势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所得结果不仅证明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而且首次揭示了磁通切换型永磁(FSPM)电机本质上就是一种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电机,FSPM电机其功率密度高的内在原因并非磁链的双极性,而是多用了永磁材料,增强了气隙磁密。同时也说明了新型整距绕组DSPM电机较传统的集中绕组DSPM电机具有更高的做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距绕组 双凸极 磁通切换 双极性 单极性 永磁电机
下载PDF
基于双平面同步旋转变换的五相感应电机气隙磁场间接矢量控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鹏 张晓锋 +2 位作者 乔鸣忠 蔡巍 梁京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112-119,16,共8页
在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系统中,通过注入特定3次谐波电流,可以减小电机气隙磁密幅值,从而减小电机铁磁饱和度,提高电机铁磁材料利用率与转矩密度。该文建立了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在d1-q1-d3-q3坐标系下的矢量控制数学模型;为... 在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系统中,通过注入特定3次谐波电流,可以减小电机气隙磁密幅值,从而减小电机铁磁饱和度,提高电机铁磁材料利用率与转矩密度。该文建立了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在d1-q1-d3-q3坐标系下的矢量控制数学模型;为了满足准方波气隙磁场的控制要求,分析了气隙磁链基波与3次谐波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3次谐波电流交轴、直轴分量与基波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注入3次谐波电流来改善感应电机气隙磁场的控制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一台5.5 kW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电机气隙磁场为准方波的控制要求,采用该方法后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面旋转变换 集中整距绕组 气隙磁场 谐波电流注入 准方波
下载PDF
三次谐波电压注入的五相感应电机SVM-DTC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鹏 张晓锋 +2 位作者 乔鸣忠 张成胜 蔡巍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8,共6页
将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M)与直接转矩控制(DTC)相结合,并根据集中整距绕组的特点,提出了三次谐波电压注入的五相感应电机SVM-DTC方法。对3种实现三次谐波注入的五相感应电机的SVM-DTC方案进行比较,并通过仿真实验分别予以实现。实验表明... 将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M)与直接转矩控制(DTC)相结合,并根据集中整距绕组的特点,提出了三次谐波电压注入的五相感应电机SVM-DTC方法。对3种实现三次谐波注入的五相感应电机的SVM-DTC方案进行比较,并通过仿真实验分别予以实现。实验表明,提出的优化控制方案不仅实现了基波和三次谐波电压的闭环控制,并且同时保证了基波和三次谐波磁链的相位关系恒定,能够达到气隙磁密波形为准方波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集中整距绕组 三次谐波注入 五相三电平H桥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下载PDF
高精度离轴非球面透镜的制造与检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钟波 陈贤华 +3 位作者 王健 周炼 石琦凯 邓文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0-207,共8页
针对强激光系统所需大口径非球面元件高精度、批量化的加工需求,提出了一种气囊抛光技术与柔性沥青小工具抛光技术相结合的大口径非球面元件高效制造方法。采用气囊抛光技术进行非球面保形抛光和快速修正抛光,实现磨削缺陷层快速去除以... 针对强激光系统所需大口径非球面元件高精度、批量化的加工需求,提出了一种气囊抛光技术与柔性沥青小工具抛光技术相结合的大口径非球面元件高效制造方法。采用气囊抛光技术进行非球面保形抛光和快速修正抛光,实现磨削缺陷层快速去除以及低频误差快速修正。采用柔性沥青工具匀滑抛光技术,在低频误差不被恶化的情况下,控制元件中高频误差。在抛光过程中,利用球面干涉仪搭建的自准直波前干涉检测系统和粗糙度仪对非球面元件进行全频段误差检测。基于上述加工与检测方法完成了430 mm×430 mm口径离轴非球面透镜样件实验加工,实验结果为元件通光口径内透射波前PV=0.1λ,GRMS=5.7 nm/cm,PSD1 RMS=1.76 nm,PSD2 RMS=1 nm,Rq=0.61 nm,并且中频段功率谱密度曲线均在要求的评判曲线之下。实验结果表明,离轴非球面透镜样件全频段指标均达到了合格指标要求。所述制造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光学制造 全频段误差 气囊抛光 沥青抛光
下载PDF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在全工况下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金鑫 熊海洋 +2 位作者 夏宗朝 何玉林 杜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9,共6页
研究在全工况下如何通过独立变桨距来减小机组关键零部件的疲劳载荷,考虑风剪造成的1 P不平衡载荷,采用LQR方法设计风力发电机的独立变桨距控制器,由于单纯采用基于状态空间的独立变桨距控制导致系统鲁棒性较差,因此引入带增益调度的统... 研究在全工况下如何通过独立变桨距来减小机组关键零部件的疲劳载荷,考虑风剪造成的1 P不平衡载荷,采用LQR方法设计风力发电机的独立变桨距控制器,由于单纯采用基于状态空间的独立变桨距控制导致系统鲁棒性较差,因此引入带增益调度的统一变桨距控制,在统一变桨距的基础上附加独立变桨距。以5 MW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为验证对象,基于NREL开发的FAST软件与Matlab 7.1/Simulink平台,在Simulink中实现风力发电机控制,并将控制信号返回FAST进行风力发电机的非线性仿真,在全工况下对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与统一变桨距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对统一变桨距控制,所提出的在全工况下带增益调度的独立变桨距控制,在保证额定转速下保持稳定的电功率输出的同时,能有效降低零部件疲劳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工况 LQR 增益调度 独立变桨距控制 疲劳载荷
下载PDF
无速度传感器下的五相感应电机三次谐波电流优化控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孔武斌 黄进 +2 位作者 李炳楠 康敏 赵力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2-888,共7页
针对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通过注入三次谐波电流来优化气隙磁密分布和定子电流波形,有效提高铁心利用率和功率密度。采用带定子电阻辨识的滑模观测器,实现宽范围的无速度传感器运行,并且将得到的转子磁链用于直接矢量控制,保证电... 针对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通过注入三次谐波电流来优化气隙磁密分布和定子电流波形,有效提高铁心利用率和功率密度。采用带定子电阻辨识的滑模观测器,实现宽范围的无速度传感器运行,并且将得到的转子磁链用于直接矢量控制,保证电机在瞬态过程中有较好的动态性能。传统谐波注入电流方式仅关注气隙磁密分布,忽略了定子电流畸变,该文采用的方法同时将气隙磁密和定子电流优化成平顶波。构建一套低直流母线电压供电的五相感应电机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证明了无传感器下谐波优化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整距绕组 气隙磁密 滑模观测器 定子电流 五相感应电机
下载PDF
两相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电机等效磁路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智庆 龙庆文 +1 位作者 叶树林 田英 《微特电机》 2019年第11期31-33,37,共4页
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FMDSPM)电机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功率密度高、成本低和扭矩波动小的特点。由于绕组结构为分布式,FMDSPM电机相绕组等效磁动势与集中绕组存在很大不同。以一台6/4极FMDSPM电机为例,提出了将气隙分为五段的磁等效电路模... 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FMDSPM)电机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功率密度高、成本低和扭矩波动小的特点。由于绕组结构为分布式,FMDSPM电机相绕组等效磁动势与集中绕组存在很大不同。以一台6/4极FMDSPM电机为例,提出了将气隙分为五段的磁等效电路模型,并给出了各段的磁导率公式。通过迭代求解该模型,得到相绕组磁链、电枢反电动势和齿槽扭矩等特性,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距绕组 双凸极永磁 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电机 等效磁路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电机槽扭矩降低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智庆 叶树林 +1 位作者 龙庆文 田英 《微特电机》 2019年第12期29-31,34,共4页
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FMDSPM)电机具有高空间利用率、高扭矩密度、低扭矩波动的特征。转子极宽大,产生较大而又分布不平衡的槽扭矩,槽扭矩作为电机的固有特性影响电机性能输出提升。针对该问题,通过槽扭矩计算分析,提出了圆形定子极面、... 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FMDSPM)电机具有高空间利用率、高扭矩密度、低扭矩波动的特征。转子极宽大,产生较大而又分布不平衡的槽扭矩,槽扭矩作为电机的固有特性影响电机性能输出提升。针对该问题,通过槽扭矩计算分析,提出了圆形定子极面、重构定转子气隙结构以平衡气隙中磁阻扭矩的解决方法。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效降低了槽扭矩,同时消除了槽扭矩峰值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距绕组 双凸极永磁 整距绕组双凸极永磁电机 等效磁路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带全额变频器的感应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力强 李娟 +3 位作者 杨高才 余虎 侯益灵 徐彬焜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37-44,共8页
为了保证全额变频器能高效工作,引入了机侧变流器电压闭环控制系统,并提出了网侧和机侧的双环控制策略.在桨距角控制方面,考虑接地故障和风速变化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同,设计了通过判断故障来调整输入控制信号的新型桨距角控制器.实验仿... 为了保证全额变频器能高效工作,引入了机侧变流器电压闭环控制系统,并提出了网侧和机侧的双环控制策略.在桨距角控制方面,考虑接地故障和风速变化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同,设计了通过判断故障来调整输入控制信号的新型桨距角控制器.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带全额变频器的感应风力发电机能满足风力发电机本身的控制要求,且能输出满足电网要求的恒频稳定电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额变频器 风力发电机 可变风 桨距角
下载PDF
双绕组变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槽漏抗的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金圆 《中小型电机》 2000年第3期15-17,40,共4页
采用全电流定理,由磁场能量的计算推导出槽漏抗计算公式。
关键词 整距绕组 三相异步电动机 槽漏抗 变极调速
下载PDF
31200t多用途船特殊轴带发电机电站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木易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00,共5页
为了解决船舶主机在全速或者半速2种工况下都能驱动定距桨和轴带发电机,为该船配置变速齿轮箱,通过全速/半速离合器进行切换,实现2种工况都能保持轴带发电机转速恒定。介绍特殊的2档恒速主机(全速-半速)驱动定距桨和轴带发电机以及电站... 为了解决船舶主机在全速或者半速2种工况下都能驱动定距桨和轴带发电机,为该船配置变速齿轮箱,通过全速/半速离合器进行切换,实现2种工况都能保持轴带发电机转速恒定。介绍特殊的2档恒速主机(全速-半速)驱动定距桨和轴带发电机以及电站管理系统控制轴带发电机的原理,保证船舶电站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轴带发电机 全速-半速 恒速 定距桨 电站管理系统
下载PDF
绕组节距不对称对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影响与仿真分析
15
作者 刘显兰 刘有恩 +1 位作者 杨林 刘勇 《现代机械》 2023年第5期19-24,共6页
永磁同步电机效率高、可控性好,通常被用作在伺服系统中作为动力元件,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推广应用,对功率密度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永磁同步电机的绕组设计和嵌放方式已与传统结构有较大变化,手工绕制仍是这类电机绕组... 永磁同步电机效率高、可控性好,通常被用作在伺服系统中作为动力元件,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推广应用,对功率密度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永磁同步电机的绕组设计和嵌放方式已与传统结构有较大变化,手工绕制仍是这类电机绕组的主要安放方式。当电机的绕组匝数、槽数较多,跨距为非整距时,手工绕制过程中容易引起节距不对称。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永磁同步电机交流绕组向量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绕组跨距不对称时,对电机电感、电阻,空载反电势、转矩和转矩脉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非整距绕组 节距不对称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光学元件中高频PSD2误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德锋 陈贤华 +2 位作者 袁志刚 谢瑞清 钟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25-3328,共4页
光学元件的中高频误差一般采用功率谱密度(PSD)表示,其划分为PSD1和PSD2两个频段。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的PSD2频段误差,分析和实验研究了其潜在的影响因素。采用沥青和聚氨酯盘抛光熔石英元件的实验结果显示:小工具数控相比传统全口... 光学元件的中高频误差一般采用功率谱密度(PSD)表示,其划分为PSD1和PSD2两个频段。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的PSD2频段误差,分析和实验研究了其潜在的影响因素。采用沥青和聚氨酯盘抛光熔石英元件的实验结果显示:小工具数控相比传统全口径抛光并未增大PSD2误差,而抛光盘材质对PSD2误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沥青盘在抑制PSD2误差方向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工件表面的PSD2指标能够满足要求,而聚氨酯抛光元件表面的PSD2误差则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固结金刚石丸片修整聚氨酯垫,通过细化金刚石颗粒获得了合格的PSD2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D2误差 小工具数控抛光 全口径抛光 沥青盘 聚氨酯垫 金刚石修整
下载PDF
长输管道的全自动超声检测耦合监控设置方式
17
作者 李健 乔江伟 +1 位作者 闫慧彬 李真 《无损检测》 CAS 2023年第5期69-73,共5页
通过设置人工耦合不良区域,对比长输管道全自动超声检测时的两种常用耦合通道设置方法,分析了耦合监控设置对实际检测结果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可为长输管道全自动超声检测耦合监控方案的选择以及参数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自动超声波检测 耦合监控 脉冲回波 一发一收
下载PDF
满滚子径向自锁轴承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泳 徐耀良 栾柏松 《轴承》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共2页
在满滚子径向自锁轴承设计时,往往通过保持滚子组节圆直径不变,改变滚子的直径和数量来满足轴承自锁要求,但需要定制特殊滚子,生产成本较高。鉴于此,提出以滚子组节圆直径为参考参数,选取同系列的标准滚子,再修正得到滚子组节圆直径。以... 在满滚子径向自锁轴承设计时,往往通过保持滚子组节圆直径不变,改变滚子的直径和数量来满足轴承自锁要求,但需要定制特殊滚子,生产成本较高。鉴于此,提出以滚子组节圆直径为参考参数,选取同系列的标准滚子,再修正得到滚子组节圆直径。以NUP310EV轴承为例介绍了设计方法和过程,并进行了径向自锁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滚子轴承 滚子组节圆直径 滚子数量 滚子直径 径向自锁
下载PDF
原料组成对半焦中间相结构发展的影响
19
作者 徐贤 崔楼伟 +6 位作者 刘杰 施俊合 朱永红 刘姣姣 刘涛 郑化安 李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43-2352,共10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尾油(FHT)和>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CTP)为原料,制备出不同微观结构的半焦。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原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组成对中间相... 以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尾油(FHT)和>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CTP)为原料,制备出不同微观结构的半焦。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原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组成对中间相结构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FHT含有25.94%环烷烃且芳环侧链以环烷结构为主,CTP中含有3.92%环烷烃且芳环侧链以短烷基为主,FHT的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比CTP低。热聚实验表明具有环烷结构含量高、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低的原料(FHT),有利于降低炭化反应活性和反应体系黏度,促进中间相有序发展。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半焦的微观结构和微晶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P的氧含量和QI含量高,容易生成镶嵌结构,微晶排列扭曲,取向性差,而FHT中富含环烷结构以及氧含量低,芳烃片层分子更容易有序堆叠形成细纤维结构且内部碳微晶排列更加规整,更易石墨化。此外,利用纤维软件对半焦的光学组织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FHT制备的半焦的纤维结构质量分数为79.84%,而CTP制备的半焦的纤维结构质量分数为2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尾油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组成 中间相 半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变极绕组新的设计原理
20
作者 钱罗奋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4,80,共5页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变极电机绕组设计原理,它以"安导元"作为基础。用此原理设计的变极绕组,无论变极前后都等效于整距绕组。文中论述了"安导元"的定义及以"安导元"为基础的变极原理,并给出设计方法,然后以...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变极电机绕组设计原理,它以"安导元"作为基础。用此原理设计的变极绕组,无论变极前后都等效于整距绕组。文中论述了"安导元"的定义及以"安导元"为基础的变极原理,并给出设计方法,然后以8 2变极为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机 变极 整距绕组 安导波 安导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