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电转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热电优化调度 被引量:82
1
作者 崔杨 闫石 +3 位作者 仲悟之 王铮 张鹏 赵钰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54-4263,共10页
为提高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integratedenergy system,RIES)多能耦合利用效率,提出含电转气的变效率热电联产调度模型。首先分析电转气(power-to-gas,P2G)两阶段运行机理,在电解水制氢环节引入储氢,通过氢燃料电池(hydrogen fuel c... 为提高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integratedenergy system,RIES)多能耦合利用效率,提出含电转气的变效率热电联产调度模型。首先分析电转气(power-to-gas,P2G)两阶段运行机理,在电解水制氢环节引入储氢,通过氢燃料电池(hydrogen fuel cell,HFC)热电联产促进氢能高品位使用,降低直接甲烷化造成的能量梯级利用损耗。其次将氢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优化为变效率运行,通过调节热电效率灵活追踪热电负荷态势,使热电出力更为经济合理。然后引入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余热发电将热电联产过剩热输出转化为电能,通过促进余热消纳的方式改善系统的热电耦合性能。最后以系统购能成本、运行维护成本以及能量损耗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含电转气的热电耦合RIES优化调度模型。通过算例仿真表明:相比传统热电联产系统,所提调度模型可促进多级能源高效利用,有效提高综合能源利用率与系统运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电转气 氢燃料电池 余热发电 热电耦合 变效率
下载PDF
燃料电池的历史和现状 被引量:15
2
作者 孟黎清 《电力学报》 2002年第2期99-104,共6页
简述了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和工作原理 ,比较了各类燃料电池的特性 ,对各种燃料电池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电极 电解质 电化学特性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卢立宁 李素芬 +1 位作者 沈胜强 卢立宇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能源。建立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 (GT)联合发电系统的计算模型 ,并对具体系统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SOFC与GT组成的联合发电系统 ,发电效率可达 6 8% (LHV)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能源。建立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 (GT)联合发电系统的计算模型 ,并对具体系统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SOFC与GT组成的联合发电系统 ,发电效率可达 6 8% (LHV) ;加上利用的余热 ,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可以超过 80 %。文中还分析了SOFC的工作压力、电流密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提高工作压力 ,可以增加电池发电量 ,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 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 联合发电
下载PDF
高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会生 刘永文 +1 位作者 苏明 翁史烈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针对高温燃料电池系统的高效率、环保性以及排气废热的巨大利用潜能 ,将其与燃气轮机组成混合装置进行发电是未来分布式发电的一种极有前景的方案。文中对高温燃料电池及混合循环系统作了简介 ,并对两种典型的高温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混... 针对高温燃料电池系统的高效率、环保性以及排气废热的巨大利用潜能 ,将其与燃气轮机组成混合装置进行发电是未来分布式发电的一种极有前景的方案。文中对高温燃料电池及混合循环系统作了简介 ,并对两种典型的高温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混合循环发电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 ,这将为我国高温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混合循环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 发电 系统性能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 分布式发电
下载PDF
利用玉米浸泡液产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卢娜 周顺桂 +1 位作者 张锦涛 倪晋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3-567,共5页
以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浸泡液(玉米浸泡液)作为接种液和基质,利用"三合一"膜电极的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试验,采用在线监测电压和废水分析方法对产电功率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进行测定,探讨高COD、高氨氮有机... 以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浸泡液(玉米浸泡液)作为接种液和基质,利用"三合一"膜电极的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试验,采用在线监测电压和废水分析方法对产电功率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进行测定,探讨高COD、高氨氮有机废水产电及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94d(1个周期)的连续运行(固定外电阻为1000Ω),17d时输出电压达到最大(525.0mV),稳定期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69.6mW/m2,此时电池相应的电流密度为440.2mA/m2,内阻约为350Ω,开路电压619.5mV;但燃料电池电子利用效率较低(库仑效率为1.6%);1个周期结束时浸泡液的COD去除率达到51.6%,氨氮去除率25.8%.本试验利用玉米浸泡液成功获得电能,同时对浸泡液有效地进行了处理,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玉米浸泡液 “三合一”膜电极 产电
原文传递
基于双二阶广义积分锁相环的燃料电池并网系统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述奎 韩莹 +2 位作者 李奇 陈维荣 刘志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针对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运行特性,建立了燃料电池并网控制系统模型,并设计了并网逆变器的有功/无功控制策略和基于双二阶广义积分器的锁相环(DSOGI-PLL)方案。通过在电网三相电压理想工况和三相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的仿真测试,证明了所建立... 针对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运行特性,建立了燃料电池并网控制系统模型,并设计了并网逆变器的有功/无功控制策略和基于双二阶广义积分器的锁相环(DSOGI-PLL)方案。通过在电网三相电压理想工况和三相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的仿真测试,证明了所建立的并网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而且所设计的DSOGI-PLL能够在单相和两相电压故障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跟踪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具有较好的频率自适应及对输入信号的滤波功能。验证了所设计并网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发电 并网系统 改进型二阶广义积分正交发生器 锁相环 三相电压不平衡
下载PDF
欧洲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产业化现状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少名 邓占锋 +3 位作者 徐桂芝 李宝让 宋鹏翔 王绍荣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燃料适用范围广、能量转换效率高(发电效率40%~60%,综合能效≥80%)、全固态结构、模块化组装、零污染等优点,作为固定式或分布式发电可增强电网清洁供电的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SOFC具有多种不同...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燃料适用范围广、能量转换效率高(发电效率40%~60%,综合能效≥80%)、全固态结构、模块化组装、零污染等优点,作为固定式或分布式发电可增强电网清洁供电的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SOFC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其发电规模覆盖几十瓦至百兆瓦,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结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固定式发电、分布式供电、热(冷)电联供、交通车辆辅助动力电源等领域.国内的SOFC技术发展较晚,目前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并且能够自主研发出十几千瓦的SOFC发电系统,但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输出功率、生产成本及使用寿命等方面.欧洲的SOFC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一批成功实现产品化的公司,通过对其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可深入的了解欧洲SOFC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国内SOFC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供电 能量转换效率 模块化组装 交通车辆 发电效率 零污染 固定式 综合能效
下载PDF
生物质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吴祖林 刘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340,共8页
世界需要“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的能源技术相比,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要轻微得多。在各类清洁能源中,生物质燃料电池是极具前景但却受注意较少的技术之一。对基于生物质(主要是细菌、微生物及藻类)发电和生物质产氢的几... 世界需要“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的能源技术相比,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要轻微得多。在各类清洁能源中,生物质燃料电池是极具前景但却受注意较少的技术之一。对基于生物质(主要是细菌、微生物及藻类)发电和生物质产氢的几种生物质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包括:直接利用太阳能或糖类发电的细菌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及“吃肉的机器人”等。并指出了将生物质燃料电池与微机电系统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方式,以及参考“吃肉的机器人”提出了基于生物质燃料的微型机器人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料电池 微能源 微生物 藻类 发电 产氢 吃肉机器人 微机电系统
下载PDF
高温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相结合的混合发电系统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启梅 翁一武 +1 位作者 翁史烈 朱新坚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高温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相结合的混合发电系统具有高效、环保和可靠的特性,这种新颖的混合发电系统在未来分布式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其系统构成及匹配、系统性能等问题做了大量研究。目前已有高温燃料电池... 高温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相结合的混合发电系统具有高效、环保和可靠的特性,这种新颖的混合发电系统在未来分布式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其系统构成及匹配、系统性能等问题做了大量研究。目前已有高温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系统成功运行,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使该混合发电系统早日实现商业化运行。本文综述了高温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该混合发电系统在未来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 混合发电系统
下载PDF
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前景 被引量:16
10
作者 韩敏芳 彭苏萍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26,共4页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燃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能源资源,其平均发电效率低(30%左右),环境危害大,迫切需要改进。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发电装置,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在各种燃料电池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可...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燃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能源资源,其平均发电效率低(30%左右),环境危害大,迫切需要改进。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发电装置,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在各种燃料电池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可以直接使用各种含碳燃料,很容易与现有能源资源供应系统兼容,一次发电效率高(50%~60%);SOFC采用全固态结构,长期稳定性好;不使用贵金属催化剂,成本低廉。SOFC尤其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动力电源系统。基于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和稀土资源优势,很有必要发展碳基燃料SOFC。在SOFC从示范运行逐步走向产业化应用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长期稳定性并降低成本,所以今后的研究重点是碳基燃料SOFC关键材料和系统集成创新,解决其中的材料设计和制备、碳基燃料反应特性、电池构造、理论模拟、系统集成与运行过程中的基础科学和技术问题,为高效率、低成本、稳定可靠的碳基燃料SOFC系统产业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碳基燃料 发电系统
下载PDF
计及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运行 被引量:16
11
作者 裴煜 宋天昊 +1 位作者 袁铁江 韩肖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50,共9页
氢储能系统可通过电、氢之间的双向转换灵活调节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多能供应。为使系统内多种能源实现高效转换和利用,详细分析了氢储能系统各环节运行特性,结合系统能流结构及冷热负荷需求特性,... 氢储能系统可通过电、氢之间的双向转换灵活调节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多能供应。为使系统内多种能源实现高效转换和利用,详细分析了氢储能系统各环节运行特性,结合系统能流结构及冷热负荷需求特性,设计了燃料电池电、热出力与系统能量流动耦合方式及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模式,以经济最优为目标优化系统运行。算例分析表明,所设计运行模式能够使燃料电池满足多种负荷需求,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改善了系统运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储能系统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燃料电池 热电联供 能流耦合 经济运行
下载PDF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乙酸钠和淀粉产电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易丹 陶虎春 +2 位作者 李兆飞 梁敏 曾立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研究了厌氧活性污泥接种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分别供给以乙酸钠和淀粉为底物的人工配水的产电情况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MFCs中能量的输出与底物的种类有关,使用乙酸钠和淀粉达到的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0... 研究了厌氧活性污泥接种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分别供给以乙酸钠和淀粉为底物的人工配水的产电情况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MFCs中能量的输出与底物的种类有关,使用乙酸钠和淀粉达到的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0.43和0.39 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36.03和6.32 mW/m2,简单底物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高于复杂底物.MFCs在产电同时还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288 h时以乙酸钠和淀粉为底物的MFCs中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1.15%和83.20%,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0.31%和86.20%.扫描电镜发现,2种底物下MFCs阳极表面的微生物形态差异显著,以乙酸钠为底物的MFCs阳极表面生物相主要为杆菌和弧菌;以淀粉为底物的阳极表面主要是球菌,表明不同底物条件下MFCs中所形成的微生物优势种群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乙酸钠 淀粉 产能 废水
下载PDF
以苯胺和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武晨 张嘉琪 +2 位作者 王晓丽 池强龙 胡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7-1232,共6页
通过构建空气阴极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并以苯胺和葡萄糖为燃料,研究了MFC对苯胺的降解特性及MFC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在1000Ω电阻下,500 mg.L-1葡萄糖为单一燃料时,MFC的最大输出电压为440 mV,最大输出功... 通过构建空气阴极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并以苯胺和葡萄糖为燃料,研究了MFC对苯胺的降解特性及MFC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在1000Ω电阻下,500 mg.L-1葡萄糖为单一燃料时,MFC的最大输出电压为440 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215mW.m-2.当苯胺的初始浓度为500 mg.L-1,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500、300和100 mg.L-1时,MFC的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430、402和390 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205、180和169 mW.m-2(按阳极截面积计算).高浓度苯胺对MFC利用葡萄糖进行产电有一定的影响.MFC可以实现对苯胺的降解,104 h内苯胺的降解率达到70%以上,MFC在闭路状态下对苯胺的降解速率比开路厌氧状态下高约14%.当以500 mg.L-1苯胺为单一燃料时,MFC最大输出电压为280 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87 mW.m-2.MFC以苯胺和葡萄糖为混合燃料时,可在降解苯胺的同时实现稳定地向外输出电压,这为难降解的苯胺类有机物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苯胺 葡萄糖 降解 产电性能
原文传递
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发电装置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会生 翁史烈 苏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燃料电池作为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发电系统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温燃料电池的排气温度和燃气轮机涡轮进口温度具有相容性,因此它具有和燃气轮机组成混合发电装置的天然优势,这一新技术必将成为新世纪能源领域的重要分支。对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作为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发电系统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温燃料电池的排气温度和燃气轮机涡轮进口温度具有相容性,因此它具有和燃气轮机组成混合发电装置的天然优势,这一新技术必将成为新世纪能源领域的重要分支。对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从而为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 混合发电装置 分布式发电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微型燃气轮机联合发电建模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朱润凯 梁前超 +1 位作者 闫东 詹海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99,共5页
设计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微型燃气轮机的联合发电系统,并对其进行建模仿真及性能研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再以拓扑结构连接各个子系统模型,搭建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满足仿... 设计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微型燃气轮机的联合发电系统,并对其进行建模仿真及性能研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再以拓扑结构连接各个子系统模型,搭建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满足仿真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在变工况,尤其是高背压条件下,该系统不能稳定工作,必须附加水处理系统才能保证该系统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微型燃气轮机 高背压 联合发电 建模仿真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平板式电池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世栋 韩敏芳 孙再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405-1416,共12页
燃料电池可以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是一种高效、洁净的发电装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燃料适用性强、稳定性好,被认为是现阶段最有应用前景的绿色发电系统.本文介绍了SOFC的平板式单电池及... 燃料电池可以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是一种高效、洁净的发电装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燃料适用性强、稳定性好,被认为是现阶段最有应用前景的绿色发电系统.本文介绍了SOFC的平板式单电池及电池堆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国际上代表性研发单位的技术现状,并提出了在平板式SOFC商业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 燃料电池 电池堆 发电系统 平板式 碳氢燃料
原文传递
国内外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钟财富 《中国能源》 2021年第2期34-37,73,共5页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基于燃料电池技术,氢能的作用将愈加突出。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是当前氢能利用的重要场景之一,也是除了交通以外,氢能通过燃料电池形式利用的主要方式。本文介绍了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及热电联产在...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基于燃料电池技术,氢能的作用将愈加突出。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是当前氢能利用的重要场景之一,也是除了交通以外,氢能通过燃料电池形式利用的主要方式。本文介绍了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及热电联产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曰本、美国和韩国等国家的发展现状。通过经济性分析,对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在曰本、美国和中国中长期发展的经济性与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在曰本和美国,将逐渐具备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的市场推广条件,国内则只有大型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在远期能展现出一定的经济竞争力,并需要国内在技术和产业化方面不断缩小差距,为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燃料电池 分布式发电 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文迪 蔡金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32,42,共6页
给出由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构成的混合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在拓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双向、单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在微分平滑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超级电容器电流的直流母线电容能量动态轨迹规划方案,在实现负载快速跟... 给出由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构成的混合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在拓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双向、单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在微分平滑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超级电容器电流的直流母线电容能量动态轨迹规划方案,在实现负载快速跟踪的同时,缓解了超级电容器的暂态大电流状况。提出了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模糊控制律,充分考虑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状态,调节燃料电池出力,在保证负载正常供给的前提下,维持超级电容器储能为给定值。引入了超级电容器及燃料电池电流饱和方程,确保发电系统安全运行及其使用寿命。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能量管理策略的正确性,还展示了该发电系统对负载功率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超级电容器 发电 变换器 微分平滑 模糊控制 燃料利用率 能量管理
下载PDF
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世栋 韩敏芳 孙再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035-2045,共11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高效、洁净的发电装置,其发电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作为分布式发电和热电联供系统,被认为是现阶段最有应用前景的绿色发电装置.管式结构电池堆是燃料电池中SOFC所特有的电池堆结构,虽然管式结构...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高效、洁净的发电装置,其发电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作为分布式发电和热电联供系统,被认为是现阶段最有应用前景的绿色发电装置.管式结构电池堆是燃料电池中SOFC所特有的电池堆结构,虽然管式结构电池仍存在电流路径长、内电阻大、功率密度低、制造难度大以及成本高等问题,但其密封容易,具有现今燃料电池中最好的长期稳定性.因此,管式结构电池一直是燃料电池研究中的前沿和热点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的研究进展,以及国际上具代表性研发单位的最新技术现状,并提出了管式SOFC在商业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 燃料电池 电池堆 发电系统 管式结构 碳氢燃料
原文传递
光伏-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畅 陈启卷 +1 位作者 陈桂月 车孝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13-3119,共7页
建立一种家居光伏-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该系统由光伏发电装置、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电解池、氢存储装置以及功率调节单元等组成。因光伏发电受日照变化影响,因此采用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相结合与光伏装置配合发电可保证混合发电系统供... 建立一种家居光伏-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该系统由光伏发电装置、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电解池、氢存储装置以及功率调节单元等组成。因光伏发电受日照变化影响,因此采用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相结合与光伏装置配合发电可保证混合发电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武汉地区日照强度和家居用电为例,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发电系统可以满足普通家居用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燃料电池 发电 建模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