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tunnel frost damage 被引量:17
1
作者 Yanbin Luo Jianxun Chen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CSCD 2019年第3期297-309,共13页
The problems of frost damage in cold region tunnel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studied by local and foreign scholars. A series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result... The problems of frost damage in cold region tunnel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studied by local and foreign scholars. A series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mechanism of frost damage,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field, classification of frost damage levels, and frost preven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three major theories of frost damage mechanism are elaborat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structural damage research on shotcrete in cold region tunnels is emphasized. Two major defects of current research on temperature field are conclud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frost damage classification of cold region tunnels is discussed. The directions of further studies for tunnel temperature field and frost damage classification are proposed. The prevention technologies for tunnel frost damage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four major preven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a and their applicable conditions, are concluded and analyzed. Meanwhile, the importance of frost damage classification is highlighted. Therefore, the local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for cold region tunnels are systematically concluded, the defects of the researche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directions of further study are proposed. They are significa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unnel frost damage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region TUNNEL frost damage mechanism Temperature field TUNNEL frost damage classification PREVENTION MEASURE
原文传递
季节性冻土隧道冻害机理分析及防冻探索 被引量:17
2
作者 魏星星 郑波 王仁杰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0,共7页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新建隧道受温度、水、空隙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会在衬砌与围岩之间形成冻融圈。随着季节的变化,冻融圈在衬砌与围岩的约束下产生冻胀力,造成衬砌受损开裂,进而引发冻害。虽然我国学者针对冻胀机理与冻害影响因素进行了...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新建隧道受温度、水、空隙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会在衬砌与围岩之间形成冻融圈。随着季节的变化,冻融圈在衬砌与围岩的约束下产生冻胀力,造成衬砌受损开裂,进而引发冻害。虽然我国学者针对冻胀机理与冻害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年研究,完善了3种冻胀学说,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提出多种防冻措施,但冻害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季节性冻土地区隧道冻害现象、冻害机理及防冻措施,从温度、水、空隙等冻害必要条件出发,提出寒区隧道防冻减灾建议,以期对日后季节性冻土地区隧道的建设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隧道 冻害现象 冻害机理 防冻措施
下载PDF
郸城小麦霜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9
3
作者 晏振国 纪文华 +2 位作者 孔令芝 刘天增 周爱春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B09期126-128,共3页
根据郸城县1987-2007年小麦霜冻情况,分析了小麦霜冻害的影响因素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根据观察和试验结果,提出了小麦霜冻的预测指标和预防、灾后补救措施。
关键词 小麦霜冻 危害机理 预测指标 措施
下载PDF
南疆盐渍土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成 葛广华 +1 位作者 黎亮 姚明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130,共6页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新疆南疆盐渍土地区许多混凝土建(构)筑物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由盐蚀-冻融引起的混凝土表面剥蚀、开裂和疏松、粗骨料大面积裸露、盐结晶析出等病害。引起该地区混凝土产生盐蚀-冻融病害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1)混凝土表...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新疆南疆盐渍土地区许多混凝土建(构)筑物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由盐蚀-冻融引起的混凝土表面剥蚀、开裂和疏松、粗骨料大面积裸露、盐结晶析出等病害。引起该地区混凝土产生盐蚀-冻融病害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1)混凝土表层和内部的孔隙水冻结产生的拉应力;(2)渗入混凝土内部的盐类结晶产生的拉应力;(3)硫酸盐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拉应力。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损伤、破坏和解体。通过调整混凝土水胶比、优化含气量和搅拌时间、优选骨料、使用抗硫酸盐水泥、增厚混凝土表面沥青胶泥防腐涂层厚度等工程措施,可有效提升南疆盐渍土地区混凝土结构抵抗盐蚀和冻融破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混凝土 抗冻性能 损伤机理 工程措施 南疆地区
下载PDF
受冻融混凝土表面处理后水分侵入机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方之 王鹏刚 +1 位作者 赵铁军 郑文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38-2042,2046,共6页
采用硅烷凝胶对冻融损伤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毛细吸水和压汞试验技术研究表面处理前后的受冻融混凝土吸水性能和微观孔结构,并对水分侵入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毛细吸收系数和孔隙率成倍数提高。在... 采用硅烷凝胶对冻融损伤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毛细吸水和压汞试验技术研究表面处理前后的受冻融混凝土吸水性能和微观孔结构,并对水分侵入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毛细吸收系数和孔隙率成倍数提高。在吸水初期36 h,硅烷凝胶用量和冻融损伤度对毛细吸水影响不明显,后期差异越来越大。受冻融混凝土表层孔结构劣化导致的憎水层致密性差,使得外部液态水从"水汽传输"逐步过渡到与内部非憎水区的凝结水形成"水路传输",是冻融损伤混凝土表面防水过早失效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损伤 硅烷处理 毛细吸水 侵入机理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活化煤矸石粉混凝土损伤劣化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关虓 龙行 +1 位作者 丁莎 张鹏鑫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0,169,共8页
为促进寒冷地区煤矸石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通过机械-微波方式对煤矸石进行复合活化,从表观形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方面对煤矸石粉混凝土的损伤劣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波... 为促进寒冷地区煤矸石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通过机械-微波方式对煤矸石进行复合活化,从表观形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方面对煤矸石粉混凝土的损伤劣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波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活化煤矸石粉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20%(质量分数)掺量下活化煤矸石粉对混凝土抗冻性能改善效果最好,且经300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2.32%和91.32%,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下降了16.40%和26.12%;活化煤矸石粉能填充、细化孔隙,且其二次水化能消耗水泥水化产物Ca(OH)_(2),产生C-S-H和C-A-S-H,提升水泥石密实程度,改善孔结构,使大孔占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煤矸石粉 抗压强度 抗冻性能 劣化规律 损伤机理
下载PDF
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冻害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乔雄 杨小龙 冯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56,I0033-I0056,共48页
针对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冻害问题,结合隧道冻害的相关研究,从冻害类型及原因分析、冻害机制、温度场、处置措施等4个方面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主要成果为:1)通过对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 针对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冻害问题,结合隧道冻害的相关研究,从冻害类型及原因分析、冻害机制、温度场、处置措施等4个方面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主要成果为:1)通过对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总结4种冻害类型及4种冻害原因;2)基于含水风化层冻胀理论、整体性围岩冻胀理论、衬砌背后积水冻胀理论、裂隙水冻胀理论等4种冻胀理论,建立多年冻土区以整体性围岩冻胀理论为主、季冻区以裂隙水冻胀理论为主的多理论联合分析的方法;3)温度场研究方法分为现场监测、理论解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4种,其中现场监测是对洞内外温度进行监测,而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则是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4)冻害处置措施有防排水措施、保温防寒措施、抗冻措施等3种,防冻的关键是将三者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5)指出冻害机制适用性、温度场研究方法现状、处置措施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未来应在高海拔严寒地区建立多种冻胀理论、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应用的研究体系,并在隧道防排水、保温防寒、抗冻等方面给出处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海拔严寒地区 冻害机制 温度场 处置措施
下载PDF
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绥林 李洋 +3 位作者 李琰 张赟齐 齐建勋 侯智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早春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我国核桃生产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为明确我国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综述了核桃受晚霜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响应低温胁迫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机制。分析发现,关于生... 早春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我国核桃生产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为明确我国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综述了核桃受晚霜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响应低温胁迫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机制。分析发现,关于生理变化相关的研究集中在细胞膜系统(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系统(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3个方面,JrPAL、JrJAZ、JrGRAS、JrICE1、JrCBF/JrDREB1、JrCOR、JrWRKY、JrDHN、JrGST和JrPUB等基因的表达量受到低温胁迫的诱导。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挖掘核桃应对晚霜危害的响应机制及采取有效的生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晚霜危害 低温胁迫 影响因素 机理
下载PDF
岩石与岩体冻融损伤内涵区别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秦世康 陈庆发 尹庭昌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3期385-397,共13页
岩石与岩体内部结构、空间尺度及裂隙分布形式不同,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其损伤劣化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损伤评判标准亦有所不同,因此厘清岩石与岩体冻融损伤内涵区别并总结相关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内涵方面,岩石损伤主要是内部微小缺陷... 岩石与岩体内部结构、空间尺度及裂隙分布形式不同,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其损伤劣化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损伤评判标准亦有所不同,因此厘清岩石与岩体冻融损伤内涵区别并总结相关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内涵方面,岩石损伤主要是内部微小缺陷作用,属于微观层面问题(毫米量级及以下尺度);而岩体损伤则更加关注节理裂隙的影响,属于宏观层面问题(厘米量级及以上尺度)。目前冻融损伤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完整岩石块体,对于含有宏观裂隙的岩体研究较少;岩石冻胀是原位水冻胀与迁移水冻胀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从冻胀力与疲劳损伤2个角度进行岩石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的构建研究。未来岩体冻融损伤研究应重点关注裂隙所带来的影响,即从微观尺度入手,利用室内试验探究冻融循环过程孔隙和裂隙内部水分迁移冻胀机制与相互作用规律,结合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构建大尺度下岩体冻融损伤本构模型,最终形成寒区岩石与岩体冻融损伤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与岩体损伤 空间尺度 冻融循环 冻胀力 疲劳损伤 本构模型 冻胀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的结晶压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士萍 胡平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2-1185,共4页
本文通过仪器测定了水泥基材料冻结时产生的冻胀力,试验结果发现水泥基材料冻结时也会产生冻胀力,且净浆试件冻胀力稍微大于砂浆试件,同时发现毛细孔充满液苯的砂浆试件冻结时也会产生冻胀力。结合冻胀力试验结果以及水和苯结晶过程的分... 本文通过仪器测定了水泥基材料冻结时产生的冻胀力,试验结果发现水泥基材料冻结时也会产生冻胀力,且净浆试件冻胀力稍微大于砂浆试件,同时发现毛细孔充满液苯的砂浆试件冻结时也会产生冻胀力。结合冻胀力试验结果以及水和苯结晶过程的分析,推断冻结过程中水泥基材料内部产生冻胀力,而冻胀力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结晶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冻害机理 冻胀力 结晶压
下载PDF
北方地区路桥工程混凝土抗冻性研究
11
作者 王光辉 李志勇 《山西建筑》 2007年第8期322-323,共2页
从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出发,分析了影响混凝土结构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方法,以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路桥工程 混凝土 抗冻性 冻害机理
下载PDF
浅论均质土坝迎水面混凝土盖板受冻胀土破坏的机理及防治
12
作者 杨敏 李洪涛 李娜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8年第9期38-42,共5页
均质土坝坝体材料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极易出现冻土上抬、冻胀开裂等现象,不可避免地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本文通过对均质土坝上游迎水面混凝土盖板受冻胀土破坏产生的危害进行研究,分析冻胀土产生的机理和破坏性,提出... 均质土坝坝体材料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极易出现冻土上抬、冻胀开裂等现象,不可避免地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本文通过对均质土坝上游迎水面混凝土盖板受冻胀土破坏产生的危害进行研究,分析冻胀土产生的机理和破坏性,提出防止措施,可为类似地区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胀土 迎水面混凝土盖板 均质土坝 破坏 机理 防治
下载PDF
中国茶树春霜冻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培娟 唐俊贤 +2 位作者 金志凤 马玉平 陈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茶树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在早春萌发时易遭受霜冻害。我国茶树春霜冻多发于长江中下游,霜冻灾害指标可按照获取方法、数据类别、气象数据的时间尺度进一步细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茶树春霜冻发生次数虽呈下降趋势,但其危害不可忽视;其... 茶树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在早春萌发时易遭受霜冻害。我国茶树春霜冻多发于长江中下游,霜冻灾害指标可按照获取方法、数据类别、气象数据的时间尺度进一步细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茶树春霜冻发生次数虽呈下降趋势,但其危害不可忽视;其中,江南茶区茶树春霜冻的发生频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大。茶树春霜冻影响评估目前多集中于江、浙、皖、赣等茶区,且逐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风险评估主要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今后,完善茶树春霜冻气象指标、构建基于茶园小气候的茶树春霜冻灾害指标、阐明全国茶树春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开展精细化茶树春霜冻风险评估将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春霜冻 危害机理 灾害指标 时空分布 影响与风险评估
下载PDF
考虑地下水位影响的现浇混凝土梯形渠道冻胀破坏力学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肖旻 王正中 +2 位作者 刘铨鸿 王羿 葛建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97,共7页
地下水的补给与迁移是高地下水位渠道的冻胀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地下水位影响的梯形渠道衬砌冻胀力分布计算方法,推导出地下水位影响的渠道基土冻胀强度和冻结深度分布的计算公式,并得到现浇混凝土衬砌的截面最大弯... 地下水的补给与迁移是高地下水位渠道的冻胀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地下水位影响的梯形渠道衬砌冻胀力分布计算方法,推导出地下水位影响的渠道基土冻胀强度和冻结深度分布的计算公式,并得到现浇混凝土衬砌的截面最大弯矩和最易破坏截面位置的解析表达式。从整体与局部2个方面定量分析梯形渠道衬砌冻胀力分布的不均匀性,为渠道的抗冻性能评价和断面优化提供了定量指标,结果表明:渠深越浅,坡板倾角越小,冻胀力分布越均匀,越不易发生破坏,揭示了宽浅式梯形渠道抗冻性能良好的原因。以塔里木灌区某梯形渠道为原型,对不同地下水埋深的渠道冻胀特征和受力进行了分析,并与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其中基土冻深的计算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5%,估算最大弯矩所在截面的位置为距离坡顶63.9%坡板长处,与灌区实地调查结果基本相符,表明了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最后,对高地下水位梯形渠道的冻害机理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可为高地下水位现浇混凝土梯形渠道衬砌的抗冻设计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渠道 冻土 冻胀 高地下水位 塔里木灌区 冻害机理
下载PDF
饱水红砂岩裂隙冻胀力与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镇 李银平 +3 位作者 王贵宾 马洪岭 张君岳 毕振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857-2868,共12页
高寒高海拔地区常年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裂隙岩体冻胀现象普遍存在。为探究冻胀力在裂隙冻胀变形中的演化规律,揭示裂隙岩石的冻胀损伤机制,利用分布式压力薄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仪组成的测试系统,对不同裂隙宽度的饱和裂隙红砂... 高寒高海拔地区常年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裂隙岩体冻胀现象普遍存在。为探究冻胀力在裂隙冻胀变形中的演化规律,揭示裂隙岩石的冻胀损伤机制,利用分布式压力薄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仪组成的测试系统,对不同裂隙宽度的饱和裂隙红砂岩试样的冻融过程进行实时全面监测,获得裂隙冻胀力、温度和裂隙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过程中,饱水裂隙红砂岩裂隙内20 mm处出现恒温平台,标志着裂隙水发生冻结,且裂隙宽度越大,恒温平台出现时刻越早;岩石表面应变与温度变化拐点同步,裂隙应变拐点滞后于温度拐点,但裂隙应变与最大冻胀力的变化同步;在恒温平台出现时,岩石表面应变快速上升,主要是岩石骨架收缩和岩石孔隙水冻胀共同作用引起的;岩石表面温度变化比裂隙内温度变化更快,导致裂隙水的冻胀有所滞后;在融化过程,冻胀力和应变均再次爬升,并出现次高点;对于宽度在2~4 mm范围内的裂隙,最大冻胀力峰值随着裂隙宽度增大而增加;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冻胀力的分布是不规则的、冻胀力由四周向内部递增,四周的冻胀力大小基本保持不变;冻融机制分析表明:岩块周边首先形成冻结层,然后裂隙水发生冻结逐渐形成冰塞,当冰塞不再滑移、达到完全密闭状态,裂隙应变急速上升、冻胀力骤然上升到最大值,裂隙尖端应力集中,产生微裂纹。在融化时,岩石表面融化,裂隙内产生二次冻胀。试验初步分析了裂隙岩体中孔隙水和裂隙水的冻结规律,为合理分析裂隙岩体冻胀损伤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冻胀力 冻胀变形 冻胀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浅析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旭 刘志超 WILL Hansen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8,共7页
混凝土耐久性决定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影响其使用寿命。耐久性与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寒冷地区正负温交变引起的混凝土冻融破坏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介绍了混凝土冻融... 混凝土耐久性决定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影响其使用寿命。耐久性与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寒冷地区正负温交变引起的混凝土冻融破坏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介绍了混凝土冻融耐久性的两种典型破坏形式,即内部冻胀开裂和表面盐冻剥蚀,包括冻融破坏的特征、常用表征手段以及劣化机理。同时针对非引气混凝土和引气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针对性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冻融 冻胀开裂 盐冻剥蚀 破坏机理
下载PDF
负温高强混凝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卫中 《低温建筑技术》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回顾与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负温高强混凝土技术的研究状况与主要研究问题,涉及到负温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冻结模式、强度发展规律、抗冻临界强度、损伤过程、可靠度、防冻剂作用机理等问题,说明了我国冬期施工在这一领域中所取得的... 回顾与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负温高强混凝土技术的研究状况与主要研究问题,涉及到负温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冻结模式、强度发展规律、抗冻临界强度、损伤过程、可靠度、防冻剂作用机理等问题,说明了我国冬期施工在这一领域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供讨论用的负温高强混凝土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温高强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冻结模式 强度发展规律 抗冻临界强度 冻结损伤 可靠度 防冻剂 作用机理 液灰比 研究状况
下载PDF
混凝土抗冻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昕然 《东北水利水电》 2016年第3期48-52,72,共5页
通过分析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原因及冻融破坏的主要形式,总结了冻融破坏的机理和冻融破坏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的混凝土抗冻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冻结对混凝土的破坏力是水结冰体积膨胀造成的静水压力和冰水蒸汽压差和溶液中... 通过分析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原因及冻融破坏的主要形式,总结了冻融破坏的机理和冻融破坏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的混凝土抗冻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冻结对混凝土的破坏力是水结冰体积膨胀造成的静水压力和冰水蒸汽压差和溶液中盐浓度差造成的渗透压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平均气泡间距是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快冻法试验,因为快冻法与慢冻法相比,具有试验周期短,采用无损检测,试验工作量小,误差小,灵敏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抗冻性 冻融破坏机理 影响因素 抗冻试验方法
下载PDF
高原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进展
19
作者 贲向录 《青海交通科技》 2023年第6期112-120,共9页
随着工程项目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综述国内外混凝土冻融循环测试技术之后,从时间顺序总结了静水压理论、渗透压理论、结晶应力理论、微冰晶生长理论、不饱和孔隙弹性理论和带电多孔介质中电解质的冻... 随着工程项目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综述国内外混凝土冻融循环测试技术之后,从时间顺序总结了静水压理论、渗透压理论、结晶应力理论、微冰晶生长理论、不饱和孔隙弹性理论和带电多孔介质中电解质的冻结理论等六种普遍认可的冻融破坏机理。再从配合比、外掺剂、施工工艺三个方向对改善混凝土抗冻性能进行论述。最后,对混凝土抗冻性能进行了全面总结,为高原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抗冻性能 冻融破坏机理 纤维增强 超吸水性树脂
下载PDF
夯填水泥稳定砂石桩处理冻害路基技术的应用
20
作者 于劲勇 《东北水利水电》 2015年第2期13-16,71,共4页
文章对季节性冻害路基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后,着重论述近年来在季节性冻土路基中创新和改良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夯填水泥稳定砂石桩。介绍了夯填水泥稳定砂石桩的加固机理、设计、不同水泥参量的抗压试验数据。通过列举黑龙... 文章对季节性冻害路基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后,着重论述近年来在季节性冻土路基中创新和改良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夯填水泥稳定砂石桩。介绍了夯填水泥稳定砂石桩的加固机理、设计、不同水泥参量的抗压试验数据。通过列举黑龙江伊春~嫩江高速公路路基试验工程实例,阐述了夯填水泥稳定砂石桩的施工工艺、原位测试与对比、承载力与变形计算和不同试验段的观测验证,说明了采用夯填水泥稳定砂石桩处理季节性冻土路基后,有效的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增强了地基刚度,减小路基工后垂向变形,防止冰冻路基侧向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害路基 夯填水泥稳定砂石桩 加固机理与设计 工程实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