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暴雪过程的锋生函数和急流—锋面次级环流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兆慧 王东海 +1 位作者 王建捷 刘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5-1515,共11页
2008年1月25~28日一次远离地面准静止锋的锋后暴雪突破了武汉百年气象史的多项纪录。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FY-2CTBB资料诊断分析了这次暴雪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雪与华南准静止锋关系密切,锋生、锋消变化与降雪... 2008年1月25~28日一次远离地面准静止锋的锋后暴雪突破了武汉百年气象史的多项纪录。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FY-2CTBB资料诊断分析了这次暴雪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雪与华南准静止锋关系密切,锋生、锋消变化与降雪天气的出现和停止一致;锋生函数各项在不同时段对锋生、锋消的贡献不同;水平变形项表现在总变形向量E上,水平辐散项表现在水平辐散场上,在锋生显著时期,伸长变形场与散度场大值带都与锋区重合。高低空急流的加速和有效配置诱发了急流—锋面次级环流产生,其对锋生、锋消变化具有一定的平衡作用,同时也与暴雪的出现和停止相关:反环流上升支不仅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而且"逗点状"水汽输送也起了重要作用;正环流的出现使武汉上空出现下沉运动,水汽大幅度减少,暴雪天气相应停止。武汉的持续上升运动是在高低空急流有效配置、锋面的强迫抬升、急流—锋面次级环流的上升支,以及局地斜压大气力管环流上升支的支持、对称不稳定和位势不稳定层结综合作用下维持和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锋生函数 急流—锋面次级环流
下载PDF
2011年冬季贵州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吴古会 彭芳 +1 位作者 崔庭 原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9,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及2.5°×2.5°格点再分析资料,对贵州2011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场"北高南低"分布以及中高纬阻塞高...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及2.5°×2.5°格点再分析资料,对贵州2011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场"北高南低"分布以及中高纬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有利于引导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贵州,是持续低温的主要原因。滇黔准静止锋也是重要的影响系统,它的长期存在有利于阴雨天气维持;而大范围的冻雨(雪)天气则是伴随着东移的南支槽以及向上伸展的水汽辐合。由于西太平洋副高较弱和中亚地区低值系统不活跃,没有稳定持续的水汽向贵州输送,所以过程表现出短暂的间歇性,尤其是距离滇黔准静止锋区相对较远的贵州东部地区,受灾程度远不如2008年严重。因为有偏北路径的冷空气入侵,贵州中西部地区冰冻强度超过2008年;垂直结构的差异是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两次过程(第1和第4次)降水相态不同的重要原因;冰冻的形成与增长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日平均气温是影响冰冻强度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灾害 形势特征 锋生函数 冰冻强度
下载PDF
Q矢量和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4
3
作者 赵桂香 程麟生 李新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30,共6页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为例,对准地转Q矢量和非地转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Q矢量对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降水前期700hPa诊断效...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为例,对准地转Q矢量和非地转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Q矢量对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降水前期700hPa诊断效果最好,但在暴雨的强度和落区上存在明显偏差。而湿Q矢量在各层对暴雨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特性,其散度辐合区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强锋生出现6小时后开始产生强降水,且暴雨区与强锋生中心基本吻合,700hPa表现尤为突出。(2)Q矢量锋生函数分布表现出典型的准地转特征,而湿Q矢量锋生函数分布则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因此,Q矢量适宜于研究与天气尺度系统相关的大气运动,而湿Q矢量更适宜于研究天气尺度系统激发的次级环流。湿Q矢量较准地转Q矢量更能反映出暴雨的落区和暴雨的中尺度特性,在反映暴雨的强度上也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 锋生函数 暴雨 定量比较
下载PDF
2003年和2006年梅汛期暴雨的梅雨锋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尹东屏 张备 +2 位作者 孙燕 田心如 韩桂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针对2003年和2006年梅汛期暴雨量集中在淮河流域而总雨量不同的特点,利用平均场的方法,较深入地研究了暴雨时梅雨锋的结构。研究得到:暴雨发生时有明显的梅雨锋区;暴雨量与锋区的强度成正比;暴雨区位于锋区中即在对流层中低层的高... 本文针对2003年和2006年梅汛期暴雨量集中在淮河流域而总雨量不同的特点,利用平均场的方法,较深入地研究了暴雨时梅雨锋的结构。研究得到:暴雨发生时有明显的梅雨锋区;暴雨量与锋区的强度成正比;暴雨区位于锋区中即在对流层中低层的高温高湿区的偏北区域中,也就是低空急流的北部;锋生函数的切变变形场与暴雨的落区重叠;经向锋生函数的正值区呈直柱状,与南风等风速线的密集区相重叠,纬向分布的锋生函数指示了暴雨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暴雨 梅雨锋 锋生函数
下载PDF
2001年7月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桂香 程麟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3-1091,共9页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及GMS-5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和准地转Q矢量、湿Q矢量诊断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发生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低...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及GMS-5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和准地转Q矢量、湿Q矢量诊断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发生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低涡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东移发展的地面强冷锋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而冷锋云系中新生,发展的中-β尺度暴雨云团是造成这次暴雨的直接系统。能量场在地面表现为Ω型。(2)Q矢量锋生函数表现出典型的准地转特征,而湿Q矢量锋生函数则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且与降水量有滞后6h的正相关关系,其强中心的出现是未来6h强降水预报的重要指标。(3)对湿Q矢量的分解表明,Qx^*和Qy^*在强度、层次以及出现的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对于暴雨这种伴有强烈垂直上升运动的天气现象来说,其经向上热量和动量的交换较纬向上的要大得多;暴雨出现在Qy^*正、负值的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Q矢量 锋生函数 晋中暴雨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华北中部一次切变线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志超 王咏青 +1 位作者 马鸿青 于雷 《干旱气象》 2010年第4期422-429,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16~17日发生在华北中部的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中部交汇,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暴雨落区出现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16~17日发生在华北中部的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中部交汇,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暴雨落区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前方和左前方,切变线附近。锋生函数表明冷暖空气聚集的程度,对诊断强降雨发生的时段和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温度平流分析显示暴雨过程中存在干侵入现象,强降水发生在低层暖平流向上倾斜抬升、高空冷平流柱向下侵入的时段,北方低层冷空气起"冷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切变线 锋生函数 干侵入
下载PDF
2011年初冬华北南部回流暴雪诊断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田秀霞 李娟 +2 位作者 何丽华 范俊红 李菊香 《暴雨灾害》 2016年第3期243-251,共9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加密观测降雪资料和GFS 0.5°×0.5°间隔6 h的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1月29日发生在华北南部的暴雪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为高空槽和地面回流冷锋;水汽轨迹结...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加密观测降雪资料和GFS 0.5°×0.5°间隔6 h的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1月29日发生在华北南部的暴雪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为高空槽和地面回流冷锋;水汽轨迹结果显示在暴雪过程中存在三股气流,即东北干冷气流、东南暖湿气流和西南暖湿气流;低层水汽主要来自东海,中层的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暖湿气流在干冷空气之上爬升,在800 h Pa左右形成锋区;冷平流是引起锋生的主要因子,锋生函数各项对锋生的贡献不同,垂直运动作用项对锋生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水汽输送 轨迹 锋生函数
下载PDF
2012年夏季秦巴山区暴雨过程的地形作用诊断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强 王建鹏 +1 位作者 王楠 戴昌明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8,共9页
利用NCEP/NCAR的1°×1°FN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4日发生在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暴雨过程的成因及地形对暴雨的作用进行了诊断研究,同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3.1模拟了暴雨过程,结果表明:500hPa高原槽、700、850hPa的低涡... 利用NCEP/NCAR的1°×1°FN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4日发生在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暴雨过程的成因及地形对暴雨的作用进行了诊断研究,同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3.1模拟了暴雨过程,结果表明:500hPa高原槽、700、850hPa的低涡切变线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是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700hPa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从云贵高原推进到秦岭南坡并沿坡爬升,同时还与山前的偏东气流汇合而形成气流辐合区,致使气旋性涡度增大,辐合抬升作用造成强垂直上升运动,低层低涡切变线得以发展和维持,秦岭南坡产生了大暴雨,秦巴山区地形对暴雨有显著的增幅作用。高原槽中冷空气从秦岭以北向南侵入,大巴山以南的西南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在冷暖空气的交汇地带形成斜压锋区;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加强中低层大气锋生,增大大气斜压不稳定性,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有利于暴雨的发生。暴雨发生期间秦巴山区在垂直方向上,雨水、云水、冰晶的大值中心相互对应,存在"播撒—供给"效应,有利于雨水粒子增多,导致山区出现了强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暴雨 地形作用 锋生函数 大气稳定度
下载PDF
新疆“4·23”强寒潮降温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牟欢 于碧馨 张俊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3期59-65,共7页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美国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14年4月22—24日一场春季强寒潮降温天气("4·23"强寒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前期北疆500 hPa上空...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美国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14年4月22—24日一场春季强寒潮降温天气("4·23"强寒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前期北疆500 hPa上空被弱脊控制,欧洲脊强烈发展,强北风带建立,中高纬环流由纬向转为经向。中期欧洲脊衰退,引导冷空气向东南爆发,长波槽迅速东移南下侵入北疆,造成了本次寒潮天气。(2)寒潮爆发前期,日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以及地形因素是导致冷空气强烈爆发、气温陡降的有利因素。(3)沿46°N的垂直温度平流、θ_(se)剖面图可以分析得出,地面冷锋先与高空锋面进入新疆境内,冷空气在6 h内迅速移动并且强度明显加强。(4)锋生函数分析表明强降温的区域、寒潮的路径和起始时间与其中心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冷空气的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诊断分析 冷平流 锋生函数
下载PDF
利用锋生函数对2008年年初昆明准静止锋生消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段旭 段玮 +1 位作者 张亚男 王曼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5-338,共14页
利用ERA-Interim 0.125°×0.125°高分辨率逐6小时再分析数据,选取昆明准静止锋2008年1~2月长时间维持过程诊断分析了锋生函数及其各分项在锋面生消过程中的作用与贡献,并结合2016年1月20~27日锋面增强西进过程和1979年1... 利用ERA-Interim 0.125°×0.125°高分辨率逐6小时再分析数据,选取昆明准静止锋2008年1~2月长时间维持过程诊断分析了锋生函数及其各分项在锋面生消过程中的作用与贡献,并结合2016年1月20~27日锋面增强西进过程和1979年1月14~20日锋面减弱东退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非绝热加热项对锋面生消作用较小,但存在显著的日变化。在辐射作用下,非绝热加热项日间表现为锋消,夜间为锋生。(2)西移冷气团在被高原大地形抬升过程中存在局地地形迫使冷气团下沉的情况,并导致垂直运动倾斜项表现为锋生。由于地形固定不变,局地锋生形成次级锋生带。次级锋生带与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维持和东西摆动有密切的联系。(3)辐合辐散项和水平形变项是锋生函数变化的主要贡献项,其中水平形变项中的切变变形作用以锋生为主,而伸缩变形项在纬向产生锋生,在经向产生锋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生函数 昆明准静止锋 锋生(消) 云贵高原 锋面进退
下载PDF
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桂香 程麟生 常素萍 《气象科技》 2007年第4期519-523,共5页
利用地面常规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1年7月26-27日发生在山西中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降水是由河套西侧高空槽云系不断发展、东移,其尾部与强大的冷锋云系合并造成的... 利用地面常规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1年7月26-27日发生在山西中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降水是由河套西侧高空槽云系不断发展、东移,其尾部与强大的冷锋云系合并造成的,而冷锋云系中新生、发展的中β尺度暴雨云团是造成这次暴雨的直接系统;②此次暴雨过程,地面能量场表现为Ω型,且存在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反气旋,中尺度雨团产生在辐合线北侧和中反气旋东南侧之间,辐合区与高能舌叠合,辐合区内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的重要动力机制;③湿Q矢量锋生函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强锋生中心位于中β尺度暴雨云团的东南侧,这是触发该暴雨云团迅速发展,产生暴雨的重要启动机制。低层暴雨中心的湿Q矢量锋生函数与降水量有滞后6 h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β云团 能量场 锋生函数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河南“21.7”极端暴雨过程天气尺度系统发展维持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齐道日娜 王秀明 +1 位作者 俞小鼎 张军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共18页
利用实况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的锋生作用、大气非绝热加热和水汽净收支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此次过程天气尺度系统发展维持机制。结果表明:本次极端暴雨过程中,河南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和大陆高... 利用实况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的锋生作用、大气非绝热加热和水汽净收支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此次过程天气尺度系统发展维持机制。结果表明:本次极端暴雨过程中,河南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和大陆高压之间的鞍型场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500 hPa低压系统的发展和维持;锋生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低层且与θ_(se)密集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水平散度项和水平变形项起主导作用,两者的贡献基本相当;视热源(Q_(1))和视水汽汇(Q_(2))水平分布与强降雨落区较为吻合,二者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Q_(1)最强加热作用在对流层中高层,而Q_(2)垂直分布较为均匀但强度明显小于Q_(1),Q_(1)中位温垂直输送项起主导作用,而Q_(2)中比湿水平平流项发挥着主导作用,这表明本次河南极端暴雨中,区域性强凝结潜热的释放对降水有正反馈作用。伴随来自台风烟花(2106)北侧偏东气流的不断加强西进,强风速切变及地形抬升引发异常强盛的边界层水汽辐合,总水汽收支主要受到东西向水汽净流入的主导,偏东路径边界层极强的水汽输送对极端暴雨过程的维持和加强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锋生函数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 水汽收支
下载PDF
云贵高原东段初夏辐合线锋生型暴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秀庄 杜小玲 +1 位作者 吴古会 汪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0-933,共14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红外TBB卫星资料对2012年5月11 12日一场典型的初夏暴雨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属于贵州典型的辐合线锋生型暴雨类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850 h Pa切变线耦合是对流发展的...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红外TBB卫星资料对2012年5月11 12日一场典型的初夏暴雨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属于贵州典型的辐合线锋生型暴雨类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850 h Pa切变线耦合是对流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尺度对流系统在云图上表现为一MCS对流云团自西向东移动。整个暴雨过程中,贵州大部具有高温高湿的层结不稳定特征,低层维持正涡度辐合,高层维持负涡度辐散。锋生函数揭示此类型暴雨天气过程存在明显的锋生现象,水平辐散项F2是引起地面锋生主要的动力因子,而水平辐散项F2和水平变形项F3对850 h Pa锋生有明显的正贡献。用气块理论及其运动学方法来分析对流的触发机制,发现对流的触发与自由对流高度LFC、天气尺度环境场水平辐合的强度、垂直方向辐合高度、辐合持续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辐合线 锋生函数 触发机制
下载PDF
“2013.3.9”宁夏强沙尘暴天气的热力动力条件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豫英 陈楠 +2 位作者 谭志强 李强 聂晶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5-293,共9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逐6h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宁夏2013年3月9日强沙尘暴暴天气过程的热力和动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宁夏上空伴有地表感热通量、6 h变压和变压风及水平螺旋度负值...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逐6h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宁夏2013年3月9日强沙尘暴暴天气过程的热力和动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宁夏上空伴有地表感热通量、6 h变压和变压风及水平螺旋度负值增大、对流层中低层到边界层有明显锋生活动、对流层高层高位涡随高空急流沿等熵面下传到2 000 gpm并形成低空急流等热力和动力因子的变化;强沙尘暴天气出现在地表感热通量增幅超过250 W·m^(-2)、对流层中低层锋生中心超过20×10^(-10)K·m^(-1)·s^(-1)、6 h变压和变压风超过8 h Pa和8 m·s^(-1)、水平螺旋度低于-500 m^2·s^(-2)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感热通量 锋生函数 高低空急流 变压风 水平螺旋度
下载PDF
浙江省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亚钦 吴松涛 +2 位作者 杨旺文 刘学华 黄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9-1232,共14页
为了研究浙中西(浙江省中部和西部)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以2016年6月15日一次典型梅雨为代表,采用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顶亮温和雷达资料,运用风场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锋生与强... 为了研究浙中西(浙江省中部和西部)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以2016年6月15日一次典型梅雨为代表,采用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顶亮温和雷达资料,运用风场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锋生与强降水的对应关系及环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典型梅雨处于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下,强降水区与中低层锋生区有较好对应。锋区维持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形变锋生;锋区南压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低层水平锋生。低层梅雨锋北侧为超地转偏西气流,南侧为非地转东南气流,它们分别影响了北侧非平衡偏北气流和南侧平衡西南气流的发展,从而影响锋生系统。在锋区存在低层地转偏差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形成次级环流上升支,锋后反之。此外,锋前低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而锋后低空纬向风为超地转,高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这进一步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发展。合成场中,在200 hPa西风槽槽后及槽前分别存在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显著增强区;在700 hPa浙北(浙江北部)地区存在东北气流显著增强区。合成锋生各分解项的水平及垂直分布与典型个例较类似。低层锋生主要由散度项贡献,形变项次之,倾斜项则起负作用;中层锋生主要由倾斜项贡献,形变项次之;高层锋消主要由倾斜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锋生函数 非地转风 平衡风 非平衡风 次级环流
下载PDF
贵州2次MCC暴雨诊断和触发机制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熊伟 罗喜平 周明飞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8,共13页
用FY2-D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TBB)、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月29—30日("0529")与2010年6月16—17日("0616")贵州2次MCC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触发机制讨论.结果显... 用FY2-D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TBB)、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月29—30日("0529")与2010年6月16—17日("0616")贵州2次MCC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触发机制讨论.结果显示:2次MCC发展的历程不同,"0529"MCC最初由多个较小的对流系统合并发展形成中β尺度对流系统,"0616"MCC却由单个对流系统迅速发展形成.2次MCC过程大气低层的影响天气系统明显不同,"0529"MCC天气过程中冷空气占据主导地位,"0616"MCC天气过程中,西南低空急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诊断分析发现:"0529"MCC,大气低层的动力条件和水汽辐合剧烈,因此对流和短时强降水更强."0616"MCC,动力条件和水汽辐合垂直方向伸展的高度高,水汽的输送持续,形成了较广范围的暴雨天气.利用锋生函数针对2次MCC过程触发机制的讨论显示:"0529"MCC,受冷锋影响,加大了经向风的东西向切变,Af伸长变形明显;同时形成θse密集区,有利的热力锋生条件,使得锋生加强."0616"MCC,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加强,形成有利的动力锋生条件,使得伸长变形A f和切变变形B f均对锋生作出明显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暴雨 锋生函数
原文传递
远离热带风暴中心的大暴雨个例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尹东屏 张备 +2 位作者 姚丽娜 王啸华 孙秀忠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754,共8页
2010年9月2—3日江苏淮北出现了较罕见的大暴雨过程,暴雨中心雨量为244.7 mm。分析表明,这次大暴雨过程产生在南海登陆的热带风暴"狮子山"倒槽中,暖湿气流在北上中与对流层低层相对冷的气团相遇,在暴雨区产生局地锋生,中层干... 2010年9月2—3日江苏淮北出现了较罕见的大暴雨过程,暴雨中心雨量为244.7 mm。分析表明,这次大暴雨过程产生在南海登陆的热带风暴"狮子山"倒槽中,暖湿气流在北上中与对流层低层相对冷的气团相遇,在暴雨区产生局地锋生,中层干冷空气的倾斜下侵,促使大气的斜压性增强,不仅产生了对流性不稳定,而且提供了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的动力条件。在锋生作用下,气旋性涡度沿锋区发展。在暴雨发生过程中,西行热带风暴倒槽东部的偏南风和副热带高压西部的偏南气流,构成了一支补偿性质的低空急流,向暴雨区输送了充足的暖湿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热带风暴 暴雨 锋生函数 急流 水汽辐合
下载PDF
台风“Chanchu”变性过程位涡及锋生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廖玥 王咏青 张秀年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2,共11页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WRF模式输出的0601号"Chanchu"台风模拟资料分析了台风变性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特征,并从位涡的角度,利用湿位涡方程对"Chanchu"变性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却能引发强风暴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台...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WRF模式输出的0601号"Chanchu"台风模拟资料分析了台风变性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特征,并从位涡的角度,利用湿位涡方程对"Chanchu"变性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却能引发强风暴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台风在变性过程中,尺度逐渐增大并与东移南下的高空槽不断接近,在与高空槽相互作用之前,台风眼壁及外围雨带雷达回波减弱,最大风速减小,最大风速半径圈向外拓展;高低层位涡相接之后,由于高层正位涡的下传携带冷空气侵入台风,在低层锋区上诱发出气旋性环流,进而重新引发强对流,并在角动量的输送作用下,台风外围环流风速再次增大。变性后高空槽和台风在位相上仍有一定距离,高空槽仅与台风的外围环流相互作用,冷空气没有入侵台风内部,这是"Chanchu"没有重新加强的原因之一。利用锋生函数对引起锋生的各分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绝热加热是造成锋生的主要原因,散度和变形项的贡献次之,倾斜项对锋生几乎没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变性 湿位涡 锋生函数 高空槽
下载PDF
近10年渤海近海A平台大风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密娜 朱男男 +3 位作者 王亚男 赵玉洁 王庆元 杨晓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7-379,共13页
利用近10年来渤海沿岸A平台的逐小时数据对大风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4年10年间共发生8级以上大风154次过程,按照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冷空气影响的冷高压型、温带气旋型、热带气旋型和对流引起的短时大风4种类型。属于冷高... 利用近10年来渤海沿岸A平台的逐小时数据对大风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4年10年间共发生8级以上大风154次过程,按照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冷空气影响的冷高压型、温带气旋型、热带气旋型和对流引起的短时大风4种类型。属于冷高压型的大风过程有92次,受温带气旋影响的大风过程有13次;受温带气旋和冷高压共同影响的有36次;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大风过程有5次;对流降水引起的短时大风8次。大风的月际变化显著,12月出现大风的时数最多,7月时数最少,从风向的分布情况来看,北、北西北和东东北3个风向出现的频次最高。利用锋生函数和Z-O方程对典型个例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锋生作用、温度和涡度平流、高低空急流和动量下传,在促进系统发展并产生海上大风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A平台 锋生函数 Z-O方程
下载PDF
冬季1月昆明准静止锋进退及维持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亚男 段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75-1387,共13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以及DEM地形数据,使用合成分析方法,从大气环流场、锋面附近要素场及锋生函数诊断场探讨了昆明准静止锋在西进、东退及维持时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当锋后低层到地面等温线呈"V"...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以及DEM地形数据,使用合成分析方法,从大气环流场、锋面附近要素场及锋生函数诊断场探讨了昆明准静止锋在西进、东退及维持时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当锋后低层到地面等温线呈"V"型分布,锋后正的次级环流相对深厚,锋面易西进;当锋后低层呈较深厚的逆温层且锋后正次级环流较浅薄,锋面易东退;当逆温层仅限于低层而近地面为冷中心,锋面易维持。东西风风速零线西端在锋面左侧,锋面易西进,反之锋面易东退;零线的位置与锋面基本重合,锋面易维持。垂直运动倾斜项在锋面西进时105°E附近迎风坡出现强烈的锋消现象,锋面东退和维持时出现弱锋生现象。水平辐散项产生的强锋生区在锋面左侧时,指示锋面西进;强锋生区在锋面右侧,且锋生现象很弱时,指示锋面东退;锋面维持时,强锋生区与锋区基本重合。水平变形项中切变变形起主要的锋生作用,而由于冷气团受迎风坡影响,导致伸缩变形在104°E以东的锋后区域产生较强的锋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准静止锋 合成分析 锋区结构 锋生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