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正朔与内亚边疆——兼论唐朝北部长城地带的意涵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鸿宾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9,共7页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超越性,对于中国而言,前近代王朝国家"天下主义"的疆域观维系中国历史疆域形态的解释,尊重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无疑更具历史合理性。李鸿宾认为唐建立了兼跨长城南北两种(或多种)迥然有别的地域及其族群为一体的政权,并成功地实施达五十余年,主要建基于传统的天下观的思想意识,尤其是统治集团北方胡系文化血脉的促动使然。南北的兼跨,使得长城边缘地带的特性丧失,它转而成为沟通南北东西的战略要地。这样的尝试为后来蒙古和满洲贵族势力构建一统化异质型帝国奠定了新的基础。长城地带意涵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王朝国家不断建构与变迁的展现。姚大力认为面对边疆民族史研究的主位取径以及对于族群认同问题的新认识,现地语史料的重要性只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大量的主位叙事,以及与主位叙事密切相关的其他种种历史信息,事实上是蕴藏在现地语史料之中。历史书写往上走必须上升到理论的宏观层面;向下走必须坐落在细部考察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精密技术的基础上。高亚滨认为新疆南疆绿洲社会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征的社会文化结构,就现代国家的发展要求来看,这种文化结构则成为落后、保守的象征,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以完成社会的现代化。从生态环境、文化网络的角度理解绿洲社会的权力结构,则为探讨边疆地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一种知识话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长城地带 中华 边疆 古典时代 唐帝国 合法性 宋朝
原文传递
世界历史的“主辅线”和中国历史的“双边疆”——中国边疆的体用观、层级论及其近代转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培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7,共12页
体用观念、家国形势、亲子关系是中国疆域形势观的典型表达方式,建立在"生产方式制约论"之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红金主辅线研究范式"是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理论基础。在游牧小循环与中国大循环的体用关... 体用观念、家国形势、亲子关系是中国疆域形势观的典型表达方式,建立在"生产方式制约论"之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红金主辅线研究范式"是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理论基础。在游牧小循环与中国大循环的体用关照之下,"外边疆"的近代转型可以分为领地回收型、关下划界型、边外土司型、租地游牧型、瓯脱自弃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 拉铁摩尔 体用观 层级论 类型学
下载PDF
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态与知识话语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建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2,共8页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超越性,对于中国而言,前近代王朝国家"天下主义"的疆域观维系中国历史疆域形态的解释,尊重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无疑更具历史合理性。李鸿宾认为唐建立了兼跨长城南北两种(或多种)迥然有别的地域及其族群为一体的政权,并成功地实施达五十余年,主要建基于传统的天下观的思想意识,尤其是统治集团北方胡系文化血脉的促动使然。南北的兼跨,使得长城边缘地带的特性丧失,它转而成为沟通南北东西的战略要地。这样的尝试为后来蒙古和满洲贵族势力构建一统化异质型帝国奠定了新的基础。长城地带意涵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王朝国家不断建构与变迁的展现。姚大力认为面对边疆民族史研究的主位取径以及对于族群认同问题的新认识,现地语史料的重要性只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大量的主位叙事,以及与主位叙事密切相关的其他种种历史信息,事实上是蕴藏在现地语史料之中。历史书写往上走必须上升到理论的宏观层面;向下走必须坐落在细部考察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精密技术的基础上。高亚滨认为新疆南疆绿洲社会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征的社会文化结构,就现代国家的发展要求来看,这种文化结构则成为落后、保守的象征,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以完成社会的现代化。从生态环境、文化网络的角度理解绿洲社会的权力结构,则为探讨边疆地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一种知识话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 知识 话语 历史 书写
原文传递
“现地语史料第一主义”与历史书写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大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5,共7页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超越性,对于中国而言,前近代王朝国家"天下主义"的疆域观维系中国历史疆域形态的解释,尊重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无疑更具历史合理性。李鸿宾认为唐建立了兼跨长城南北两种(或多种)迥然有别的地域及其族群为一体的政权,并成功地实施达五十余年,主要建基于传统的天下观的思想意识,尤其是统治集团北方胡系文化血脉的促动使然。南北的兼跨,使得长城边缘地带的特性丧失,它转而成为沟通南北东西的战略要地。这样的尝试为后来蒙古和满洲贵族势力构建一统化异质型帝国奠定了新的基础。长城地带意涵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王朝国家不断建构与变迁的展现。姚大力认为面对边疆民族史研究的主位取径以及对于族群认同问题的新认识,现地语史料的重要性只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大量的主位叙事,以及与主位叙事密切相关的其他种种历史信息,事实上是蕴藏在现地语史料之中。历史书写往上走必须上升到理论的宏观层面;向下走必须坐落在细部考察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精密技术的基础上。高亚滨认为新疆南疆绿洲社会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征的社会文化结构,就现代国家的发展要求来看,这种文化结构则成为落后、保守的象征,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以完成社会的现代化。从生态环境、文化网络的角度理解绿洲社会的权力结构,则为探讨边疆地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一种知识话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书写 史料 主义 历史学家 历史资料 文学知识 东洋史 西域史
原文传递
绿洲社会的知识话语变迁与“现代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亚滨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3,共9页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超越性,对于中国而言,前近代王朝国家"天下主义"的疆域观维系中国历史疆域形态的解释,尊重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无疑更具历史合理性。李鸿宾认为唐建立了兼跨长城南北两种(或多种)迥然有别的地域及其族群为一体的政权,并成功地实施达五十余年,主要建基于传统的天下观的思想意识,尤其是统治集团北方胡系文化血脉的促动使然。南北的兼跨,使得长城边缘地带的特性丧失,它转而成为沟通南北东西的战略要地。这样的尝试为后来蒙古和满洲贵族势力构建一统化异质型帝国奠定了新的基础。长城地带意涵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王朝国家不断建构与变迁的展现。姚大力认为面对边疆民族史研究的主位取径以及对于族群认同问题的新认识,现地语史料的重要性只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大量的主位叙事,以及与主位叙事密切相关的其他种种历史信息,事实上是蕴藏在现地语史料之中。历史书写往上走必须上升到理论的宏观层面;向下走必须坐落在细部考察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精密技术的基础上。高亚滨认为新疆南疆绿洲社会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征的社会文化结构,就现代国家的发展要求来看,这种文化结构则成为落后、保守的象征,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以完成社会的现代化。从生态环境、文化网络的角度理解绿洲社会的权力结构,则为探讨边疆地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一种知识话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基础 话语变迁 社会调查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现代化 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社会 绿洲
原文传递
长城的团结:草原社会与农业社会的历史法理——拉铁摩尔中国边疆理论评述 被引量:8
6
作者 德全英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4,142,共8页
拉铁摩尔以长城为标志,对中国历史边疆(满洲、蒙古、新疆、西藏)展开历史地理比较研究。以草原、绿洲、农业等人文地理概念为范畴,对中国北方边疆区域地理生产方式、经济政治交往的相互性因素进行宏观考察。提出中国历史是草原社会与农... 拉铁摩尔以长城为标志,对中国历史边疆(满洲、蒙古、新疆、西藏)展开历史地理比较研究。以草原、绿洲、农业等人文地理概念为范畴,对中国北方边疆区域地理生产方式、经济政治交往的相互性因素进行宏观考察。提出中国历史是草原社会与农业社会的两种秩序相互循环的历史理论。拉铁摩尔的研究恰好反映出,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历史关系。这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法理。20世纪中叶起,中国进入东部(海洋)与西部(陆地)区域间的新地理循环,以构建中国的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铁摩尔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长城草原农业绿洲
原文传递
欧文·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史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章永俊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72,80,共9页
美国学者欧文·拉铁摩尔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中国边疆史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中国的边疆》一书是拉铁摩尔以边疆的观点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拉铁摩尔学术背景和社会条件的考察,揭示... 美国学者欧文·拉铁摩尔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中国边疆史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中国的边疆》一书是拉铁摩尔以边疆的观点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拉铁摩尔学术背景和社会条件的考察,揭示其在中国边疆史及地缘研究上的独特视角,着重分析他在边疆史研究上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拉铁摩尔 中国 边疆史研究 《中国的边疆》 地缘政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国界立法的困境与出路
8
作者 杨晓薇 《武警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26-29,共4页
近年来,随着部分邻国侵犯我国领土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内为国界立法的呼声亦水涨船高。然而,立法进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当前国界立法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分析,综合思考,以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 中国边境 国界法 立法 法律战
下载PDF
北疆文化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康建国 翟禹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6,F0003,共8页
“北疆”是中国北部边疆的简称,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兼及周边靠近北部边境的区域。在中国北疆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内蒙古形成了多民族、大融合的地域特征,造就了新中国第一个党领导下成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并成为有着民族团结优良... “北疆”是中国北部边疆的简称,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兼及周边靠近北部边境的区域。在中国北疆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内蒙古形成了多民族、大融合的地域特征,造就了新中国第一个党领导下成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并成为有着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模范自治区”。北疆文化是在各族人民开拓和建设边疆的历史中凝练而成的地域文化,是在融合多元因素、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打造的新时代中国北疆(内蒙古)文化品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北疆文化的时代价值不仅体现在内蒙古完成好五大任务、全面建设模范自治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上,而且体现在对未来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内蒙古 中华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论“北疆文化”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简小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5,共7页
提出“北疆文化”概念、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对内蒙古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党和国家赋予内蒙古各族人民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北疆文化”是孕育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过程、以红色文化为底色、... 提出“北疆文化”概念、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对内蒙古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党和国家赋予内蒙古各族人民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北疆文化”是孕育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过程、以红色文化为底色、融多样文化于一体、以守望相助为理念内核、以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精神标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地域文化,具有体现多民族、大融合的包容性特征,坚守文化传承的多样性特征,注重文化交流互鉴的开放性特征,突显时代精神的创新性特征,紧扣工作主线的实践性特征。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要正确处理好“北疆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办好“两件大事”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北疆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推进“两个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科技前沿元素在大学普通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作业 丁晶洁 +3 位作者 王集锦 张鸿飞 杨毅 胡碧涛 《物理与工程》 2021年第3期73-77,84,共6页
如何在理工科专业课的活动教学中有效地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成为了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大学普通物理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在进行基础物理理论讲授的同时,引入了最新的中国科技前沿成果,渗透... 如何在理工科专业课的活动教学中有效地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成为了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大学普通物理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在进行基础物理理论讲授的同时,引入了最新的中国科技前沿成果,渗透进了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对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不经意间”激励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物理课程思政教育 中国科技前沿 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认同感
下载PDF
试论北疆文化的学理与实践定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尖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准确定位北疆文化是展开相关工作的前提,学理与实践是北疆文化定位的两大方面。从学理角度看,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北疆文化是涵盖内蒙古地区诸文化类型且具有鲜明特色的... 准确定位北疆文化是展开相关工作的前提,学理与实践是北疆文化定位的两大方面。从学理角度看,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北疆文化是涵盖内蒙古地区诸文化类型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从实践角度看,北疆文化及其品牌打造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样板,对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北疆文化建设是助力内蒙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做模范,更好地推进、落实好“两件大事”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定位 内蒙古 地域文化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北疆文化建设的价值指引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银山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蒙古实践。弘扬北疆文化、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在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蒙古实践。弘扬北疆文化、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在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新篇章中作出的重大文化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前瞻性、宏观引领性和现实指导性。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引,依托北疆的丰厚资源,推动文化的创新交融,以新时代北疆文化建设凝聚各族人民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价值指引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北疆文化在构建中华文明统一性中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志彧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统一性”一直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中,在其制度建设及文化的相互借鉴与吸收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底蕴的丰富多彩的北疆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统一性”一直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中,在其制度建设及文化的相互借鉴与吸收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底蕴的丰富多彩的北疆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中始终蕴涵着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北疆文化的提出不仅是对内蒙古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践行。在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赓续中,北疆文化在构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统一性 连续性 民族交融 北疆文化
下载PDF
柯斯莫《中国前帝国时期的北部边疆》述评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9-85,共7页
在1999年出版的《剑桥中国先秦史》第十三章《中国前帝国时期的北部边疆》中,柯斯莫的以下基本观点值得肯定:一、从欧亚大陆的游牧文化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这一大背景来考察中国北方地带的游牧人群出现。二、由于兼营牧羊业和农业的... 在1999年出版的《剑桥中国先秦史》第十三章《中国前帝国时期的北部边疆》中,柯斯莫的以下基本观点值得肯定:一、从欧亚大陆的游牧文化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这一大背景来考察中国北方地带的游牧人群出现。二、由于兼营牧羊业和农业的社会群体在中原和游牧区之间充当"缓冲器",所以中国古籍中到公元前4世纪才出现对游牧人的记载。三、中国北方地带是一个众多考古学文化的发生地和多个族团的栖息地。它的游牧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另一方面,我们对柯斯莫界定的"北方地带"的范围和分期方案有不同的看法,他所臆想的狄人和戎人在北方地带自北向南的大更替、未加具体分析就误判"最早的匈奴式"遗存的做法,以及对战国以前北方地带主体居民为东亚蒙古人种的忽视,都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柯斯莫对外贝加尔和蒙古东部地区的独特文化注意不够,而且只谈自西向东的文化影响是有片面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带 游牧 匈奴 戎狄 蒙古人种
下载PDF
北疆文化的历史根基与演进历程
16
作者 彭丰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1,共8页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形成、发展和壮大的演进历程与中华文明总体进程基本同步。红山文化与北朝民歌《敕勒歌》印证了北疆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上北疆各族统治者对中华正统和“大一统”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北疆文化...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形成、发展和壮大的演进历程与中华文明总体进程基本同步。红山文化与北朝民歌《敕勒歌》印证了北疆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上北疆各族统治者对中华正统和“大一统”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北疆文化的内聚性,推动了北疆文化发展壮大和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文化中的形成与演变为北疆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奠定了历史基础。北疆文化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认识和把握北疆文化的历史根基与演进历程,有助于推动北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边疆地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奠定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聚性 大一统
下载PDF
北疆文化的生成逻辑探析
17
作者 王海荣 高晓焘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理解北疆文化的生成逻辑是研究北疆文化、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基础。中华文化根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深厚的红色文化是形成北疆文化的历史逻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品质、蕴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本原理、体现中华民族现... 理解北疆文化的生成逻辑是研究北疆文化、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基础。中华文化根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深厚的红色文化是形成北疆文化的历史逻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品质、蕴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本原理、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本要求是形成北疆文化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历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是形成北疆文化的实践逻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觉、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根基的文化使命、凝聚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文化力量是北疆文化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追求
下载PDF
关于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认识——兼评《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飞平 《昆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4-86,共3页
加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既有研究对民国政府经营内蒙古、新疆诸省区的研究较多,对云南、广西诸省治理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是,加强民国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研究,在史料、史实诸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挖掘新... 加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既有研究对民国政府经营内蒙古、新疆诸省区的研究较多,对云南、广西诸省治理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是,加强民国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研究,在史料、史实诸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挖掘新知,是当前近代边疆地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政府 西南边疆 边疆治理 边疆问题
下载PDF
略论中国北方地区古代游牧民族文化发展模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建华 曹建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0-146,共7页
游牧经济的研究主要涉及人、畜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国北方作为欧亚草原的边缘地区,既有与欧亚草原的相似性,也有自身特点。与欧亚草原的游牧化过程研究相比,中国北方地区畜牧向游牧的转化有缺环,需要加强对乳制品开发与羊在畜群中所... 游牧经济的研究主要涉及人、畜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国北方作为欧亚草原的边缘地区,既有与欧亚草原的相似性,也有自身特点。与欧亚草原的游牧化过程研究相比,中国北方地区畜牧向游牧的转化有缺环,需要加强对乳制品开发与羊在畜群中所占比重变化的研究。根据古代文献与民族志所构建的畜群构成、畜群规模和放牧方式,有助于理解北方各地考古发掘中墓葬的殉牲所反映的经济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游牧经济 欧亚草原 青铜时代
下载PDF
北部边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思朋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4,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逐渐形成的,战国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开始走出农耕区的自然界限,与周边民族的疆土逐渐相接且互有伸缩,形成了各民族因疆土之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逐渐形成的,战国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开始走出农耕区的自然界限,与周边民族的疆土逐渐相接且互有伸缩,形成了各民族因疆土之争产生的碰撞与交融历史。北部边疆作为历史上中国疆域波动最为频繁、战略位置又极其重要的区域,自古及今都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战国秦汉以来各中原王朝与生活在北部边疆各民族之间势力的强弱变化,导致双方实际控制疆域范围发生波动,这一过程也促进各民族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且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历史作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边疆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