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传媒的渗透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研究
1
作者 张才圣 艾子林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国际格局变化是西方国家强化文化战略的重要原因,其目的在于从文化上解构竞争对手的主流政治文化,摧毁对手生存的文化根基。传播媒介是西方文化战略的主要手段。进入新世纪,我国迅速崛起,成为西方国家文化输出、文化渗透的最主要对象。... 国际格局变化是西方国家强化文化战略的重要原因,其目的在于从文化上解构竞争对手的主流政治文化,摧毁对手生存的文化根基。传播媒介是西方文化战略的主要手段。进入新世纪,我国迅速崛起,成为西方国家文化输出、文化渗透的最主要对象。西方国家凭借发达的传媒技术,控制着国际传媒的话语权,这势必严重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尤其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因此,我国需要突破西方国家传媒对我国的议程设置,需要把握国内外传媒的舆论导向,需要符合国际传媒的受众心理,需要加强原创新闻的国际传播竞争力,还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传媒。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媒 边疆民族 文化安全
下载PDF
当前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阻滞因素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49
2
作者 曹昶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23,共9页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边疆民族地区是难点,也是重点,责任重大,意义特殊,可有效遏制边境村落"虚空化"态势,引导乡村多元文明回归,强化边疆绿色空间的生态支撑,提升边疆各族群众国家认同水平。但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边疆民族地区是难点,也是重点,责任重大,意义特殊,可有效遏制边境村落"虚空化"态势,引导乡村多元文明回归,强化边疆绿色空间的生态支撑,提升边疆各族群众国家认同水平。但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面临乡村产业发展凋敝、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乡村精英外流严重、传统习俗及伦理资源趋于弱化、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等阻滞因素。应从以培育壮大乡村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以繁荣乡村传统民族文化为载体,激发乡村多元文明复兴;以健全乡村环境保护机制为动力,涵养乡村绿色生态空间之源;以净化乡村社会风气为抓手,营造乡村和谐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阻滞因素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徐俊六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188-194,共7页
边疆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陲,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或毗邻,呈现地缘政治生态多元性、民族生态多样性与文化生态交融性等特征,又与新时期以来隐蔽的反华势力、新的非传统安全及民族政策的外溢效应等因素叠加,给边疆民族地区的... 边疆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陲,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或毗邻,呈现地缘政治生态多元性、民族生态多样性与文化生态交融性等特征,又与新时期以来隐蔽的反华势力、新的非传统安全及民族政策的外溢效应等因素叠加,给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核心精髓,是我党民族工作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民族工作思想中国化的具体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可以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重铸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可以团结边疆各民族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共同构建边疆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可以有效抵御境外反华势力入侵,构筑祖国边境安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有效推进则可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族际政治整合的深度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重塑、依法治疆与依法治边的纵深推进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边疆民族地区 社会治理 行动指南 路径选择
下载PDF
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 被引量:29
4
作者 吴福环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5,2,共7页
我国有广大的边疆民族地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在... 我国有广大的边疆民族地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治理方面还面临一些困境,必须加强和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重点在于:加强党委领导,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坚持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等。这就要求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从而为建设富裕、繁荣、文明、民主、安全、和谐的边疆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边疆民族地区 社会治理 社会稳定 长治久安 法治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培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5,共8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时必须充分关照其独特性,这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加强民族...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时必须充分关照其独特性,这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文化安全等意义巨大。同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规模较小、文化生态脆弱以及文化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在坚持差异化原则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应该科学、充分地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蕴涵的深层价值,在开发利用中注重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并注重培育其所具有的文化安全的现实功能,使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闯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在这一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和产品品牌工程,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延长产业链,坚定地走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高质量 路径 新疆
下载PDF
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破解问题及路径设计——以朝鲜族聚居区为例 被引量:28
6
作者 沈权平 沈万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4,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会使我国乡村发展出现一系列的新变化。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其贫穷落后、空心化严重的乡村地区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驱动下逐步打赢脱贫攻坚战,摆脱贫困生活状态,实现乡村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会使我国乡村发展出现一系列的新变化。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其贫穷落后、空心化严重的乡村地区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驱动下逐步打赢脱贫攻坚战,摆脱贫困生活状态,实现乡村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东北边疆民族地区通过乡村振兴应破解乡村人口流失、民族传统文化淡化、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乡村生态保护及乡村经济萎靡等五个重点问题。为此,应从科学的顶层设计出发,以建设现代乡村为根基,培养现代农业人为驱动力,实现乡村脱贫致富目标,建设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美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边疆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重点问题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中的府际利益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22
7
作者 丁忠毅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5,122,共11页
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作治理模式,党和政府在这一政策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尽管参与对口支援的各级、各方政府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但其具体利益的差异性可能引发多重府际利益冲突,并影响对口支援政策的效能。... 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作治理模式,党和政府在这一政策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尽管参与对口支援的各级、各方政府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但其具体利益的差异性可能引发多重府际利益冲突,并影响对口支援政策的效能。完善对口支援政策、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绩效,应在充分发挥政治动员、道德情感规约等既有的利益协调机制优势的基础上,强化支援方和受援方的利益共同体意识,着力培育各参与主体的经济与社会利益增长点,推动对口支援走向对口合作。为此,必须优化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构建更为完善的府际利益表达、协商与补偿机制,不断提升利益协调的法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支援 边疆民族地区 边疆治理 府际协作治理 利益协调
原文传递
兴边富民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萧子扬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尽管20年来我国兴边富民行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经历了"初步探索""正式提出""发展完善""全面实施"和"全新发展"等阶段,但是目前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探讨较为缺乏,尚未有学者... 尽管20年来我国兴边富民行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经历了"初步探索""正式提出""发展完善""全面实施"和"全新发展"等阶段,但是目前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探讨较为缺乏,尚未有学者运用宏观视角对兴边富民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及有机衔接路径加以探讨。事实上,二者有机衔接具有重要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而且还是迈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和补齐发展短板、坚持底线思维的必然选择。此外,二者在战略定位、时间节点、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基本原则等方面存在一种共通性、互构性的关系。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我国兴边富民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兴边富民行动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政策
下载PDF
“后扶贫时代”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返贫预警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沈权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48,共8页
在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治理过程中,返贫现象的存在拉低了脱贫成果和扶贫质量。返贫现象的背后是在乡村凋敝未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脱贫人口抗险能力问题依然存在。治理返贫的关键是先前预防。根据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返贫现象的形成机理,构... 在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治理过程中,返贫现象的存在拉低了脱贫成果和扶贫质量。返贫现象的背后是在乡村凋敝未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脱贫人口抗险能力问题依然存在。治理返贫的关键是先前预防。根据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返贫现象的形成机理,构建常规预警和源头预警相结合的返贫预警机制,是彻底消除贫困,巩固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成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边疆民族地区 脱贫特征 形成机理 返贫预警
下载PDF
“藩属”与“宗藩”辨析——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四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志扬 李大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36,共12页
本文从学界对“藩属”、“宗藩”的认识和使用,“藩属”的含义和使用,“宗藩”的含义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古今“藩属”、“宗藩”二词的用法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藩属”一词形成于明清时期,是用于指称清朝和边疆民族乃至周边邻国的政... 本文从学界对“藩属”、“宗藩”的认识和使用,“藩属”的含义和使用,“宗藩”的含义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古今“藩属”、“宗藩”二词的用法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藩属”一词形成于明清时期,是用于指称清朝和边疆民族乃至周边邻国的政治隶属关系,但这种关系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称为“藩臣”、“外臣”与“属国”。“宗藩”一词则早在《史记》中就已经出现,是用于指称皇室宗族或宗族成员分封于地方者。现代学者用“宗藩”一词指称中国古代王朝尤其是明清和邻国关系的做法并不科学,其“宗藩”的含义和用法不仅与古人对该词的用法明显不同,而且容易形成更多的误解,故而应该改用“藩属”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藩属 宗藩 中国历代王朝 边疆民族 周边邻国
原文传递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价值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永久 刘孝贤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5,137,共9页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短板之一。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着内外共洽的现实价值,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需要与铸牢中华民...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短板之一。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着内外共洽的现实价值,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需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依托。在当前工作开展过程中,既面临着相对复杂的环境基础和后继乏力的资源条件,也存在着尚待完善的治理格局等主客观问题共存的现实挑战。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进一步优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共生、提升各方面支持供给积极性的资源共生和统筹政治性、生活性与技术性的行动共生,打造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乡村各族群众的共同发展、绿色发展、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地方依恋与社区感的边疆民族旅游社区研究构想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燕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93,97,共5页
将人本主义地理学概念"地方依恋"和社区心理学概念"社区感"相结合把握居民心理变迁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社区能力建设。阐述了从二者结合角度对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层面进行探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并针对... 将人本主义地理学概念"地方依恋"和社区心理学概念"社区感"相结合把握居民心理变迁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社区能力建设。阐述了从二者结合角度对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层面进行探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并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了"地方依恋"与"社区感"相结合进行能力社区建设的新的研究路径,构建了二者结合探索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变迁和调节机制的EDCEE-M研究框架。这一探索性研究为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心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制定以人为本的边疆旅游管理政策、切实提高民族社区的发展能力提供了科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旅游社区 地方依恋 社区感 研究路径 研究框架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西藏自治区的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东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8,共9页
文章通过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并将其与全国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我国五大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五大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规律。在以上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边疆民族... 文章通过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并将其与全国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我国五大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五大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规律。在以上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共性特征和四大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通过分析得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虽然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但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较落后。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边疆民族地区要充分运用国家政策支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生态友好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实现开放式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经济 边疆民族地区 发展 路径
原文传递
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基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润村的案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万平 于明慧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5,共12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是在以前国家主导的“政权下乡”、社会主导的“村民自治”等治理模式基础上开启的“多元共治”新模式,指明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田野调查发现,位于边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是在以前国家主导的“政权下乡”、社会主导的“村民自治”等治理模式基础上开启的“多元共治”新模式,指明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田野调查发现,位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勐润村通过基层权力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传统文化组织分工协作、合作共享等各种机制,推动了法治共同体、自治共同体和德治共同体建设,实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勐润村的实践不仅为边疆民族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国家在场”“社会共谋”和“文化筑基”等经验,而且为“多元共治论”提供了典型的案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乡村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 边疆治理
下载PDF
“3+3”县校合作——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文峰 张海翔 +1 位作者 武尔维 杨林楠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9-192,共4页
为探索适宜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系统调研了云南等部分边疆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以及云南农业大学开展的3+3校县合作服务模式在云南省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分析"3+3"校县合作服务模式的运行方式和机制,总结和... 为探索适宜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系统调研了云南等部分边疆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以及云南农业大学开展的3+3校县合作服务模式在云南省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分析"3+3"校县合作服务模式的运行方式和机制,总结和讨论该模式的特点、实用性和应用前景。"3+3"校县合作服务模式的形式灵活,内容全面,紧密结合高校、基层管理部门及农村农民,双向互动,兼顾多方共赢,具有较为完善合理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3 校县合作 边疆民族地区 农业科技 服务模式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民族舆情治理探索——以“整体治理”理论为基础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丽君 黄明涛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4,共11页
边疆网络民族舆情主体的民族性与多元化、舆情议题的敏感热度与复杂性以及舆情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开放性,共同扩大了边疆网络民族舆情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两面相的影响力。因此,以整体治理理论为范式,分析出边疆网络民族舆情治理现状中立... 边疆网络民族舆情主体的民族性与多元化、舆情议题的敏感热度与复杂性以及舆情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开放性,共同扩大了边疆网络民族舆情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两面相的影响力。因此,以整体治理理论为范式,分析出边疆网络民族舆情治理现状中立法相对纷杂混乱、治理主体核心的政府组织机构庞杂低效、舆情监测研判体系缺失、互联网行业与民族大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以整体治理理论为度量尺,尝试绘出边疆网络民族舆情的整体性治理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网络民族主义 网络民族舆情 整体治理
下载PDF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队伍管理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底子薄、基础差,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与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在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加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幼... 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底子薄、基础差,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与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在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加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任用的规范化、考核评价的科学化,加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建立健全幼儿教师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定幼儿教师队伍,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全面提高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幼儿教师 管理
下载PDF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玲 孙秀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78-81,共4页
培育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反分裂、反渗透"的自觉性、提高边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特殊意义和现实价值。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 培育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反分裂、反渗透"的自觉性、提高边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特殊意义和现实价值。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对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路径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研究——基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鲍丽娜 谭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44-150,共7页
以内蒙古、甘肃、西藏、新疆、广西、云南、青海、宁夏8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提升其供给效率方面入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有益探讨,并提出了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 以内蒙古、甘肃、西藏、新疆、广西、云南、青海、宁夏8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提升其供给效率方面入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有益探讨,并提出了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和制定有效政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边疆少数民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供给效率 DEA模型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理论探讨、政策体系及制度创新 被引量:9
20
作者 纳麒 马志翔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42-151,共10页
边疆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文化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边疆民族地区需要... 边疆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文化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边疆民族地区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扶贫工作。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文化振兴,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从文化事业方面,整合乡村各类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文化产业方面,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线上和线下文化产品。从"扶贫扶志"方面,推动贫困人口内生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脱贫攻坚 文化扶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