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车上动脉分支的解剖研究及在鼻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会勇 李青峰 +6 位作者 顾斌 沈国雄 郑胜武 汤璐佳 刘琴秀 李玉萍 张涤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滑车上动脉分支的解剖研究,证实其存在恒定的皮支,经观察其供应皮肤的范围,设计以该皮支作为供血血管的额部超薄皮瓣和肌、皮双瓣,改良目前额部全厚皮瓣法的全鼻再造。方法采用10具成人新鲜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分别记录滑车上... 目的通过对滑车上动脉分支的解剖研究,证实其存在恒定的皮支,经观察其供应皮肤的范围,设计以该皮支作为供血血管的额部超薄皮瓣和肌、皮双瓣,改良目前额部全厚皮瓣法的全鼻再造。方法采用10具成人新鲜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分别记录滑车上动脉皮支发出的位置(以上眶缘和颜面中线为参考点)及其在皮下走行的深度、方向及与眶上动脉的交通情况。根据解剖结果在临床上设计超薄皮瓣5例,肌、皮双瓣11例。术后随访再造鼻的稳定性、皮瓣的存活率及患者对外形的满意度。结果10具尸体解剖中均可见滑车上动脉在距上眶缘(1.18±0.36)cm,距颜面中线约(1.35±0.34)cm处发出固定皮支行于皮下且与对侧皮支、肌支、同侧肌支及双侧眶上动脉有广泛交通支,有3例只有皮支没有肌支。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仅有1例鼻尖出现张力性水泡,未做处理自愈。其余病例术后塑形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滑车上动脉存在有恒定的皮支,以皮支为血管蒂设计的额部超薄皮瓣,提高了鼻再造与鼻缺损修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车上动脉皮支 全鼻再造 额部皮瓣
原文传递
皮肤恶性肿瘤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建平 张治平 +3 位作者 黄雁翔 黄伟 邹小梅 杨成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皮瓣或颞筯膜瓣修复因皮肤恶性肿瘤所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21例患者,肿瘤切除后均造成颜面部大面积缺损,平均缺损面积达5.0cm×8.5cm。除了常用的额部皮瓣修复外,笔者选择...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皮瓣或颞筯膜瓣修复因皮肤恶性肿瘤所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21例患者,肿瘤切除后均造成颜面部大面积缺损,平均缺损面积达5.0cm×8.5cm。除了常用的额部皮瓣修复外,笔者选择颞顶筋膜瓣转移加植皮术修复颞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双侧额瓣法修复鼻部洞穿性缺损。结果:21例颜面部软组织缺损均经过一期或二期修复手术,所有皮瓣均成活,形态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修复颜面部不同部位复杂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选择不同类型皮瓣或颞筯膜瓣进行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 额部皮瓣 颞筯膜瓣
下载PDF
额部肌皮瓣修复鼻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涛 孙敬武 汪银凤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1-243,24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进额部肌皮瓣的设计以及转移方式在鼻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一侧滑车上动脉以及眶上动脉血管为蒂的对侧额瓣或额正中肌皮瓣修复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面部皮肤以及软组织缺损。6例患者中3例是鼻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Ⅰ... 目的:探讨改进额部肌皮瓣的设计以及转移方式在鼻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一侧滑车上动脉以及眶上动脉血管为蒂的对侧额瓣或额正中肌皮瓣修复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面部皮肤以及软组织缺损。6例患者中3例是鼻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Ⅰ期修复、3例是修复鼻颅底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的鼻面部缺损,其中经鼻根部皮下隧道转移肌皮瓣至鼻面部缺损处有1例。结果:6例鼻面部缺损范围为3.0cm×2.5cm^6.5cm×3.0cm,1例失访,其余转移皮瓣未出现血运障碍,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用额正中肌皮瓣修复缺损2例,对侧额瓣修复缺损3例,斜形额部肌皮瓣1例。随访观察6~12个月,皮瓣色泽正常,皮肤有触感,额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额部肌皮瓣血管走行比较恒定、表浅、血运丰富,易于解剖并且可以提供较大面积皮瓣,适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鼻面部缺损的修复。对于带血管蒂的额肌皮瓣如需要经过鼻根隧道,一定要宽松度适当,过紧易影响肌皮瓣供血,从而影响皮瓣成活。额部肌皮瓣切取损伤小,是修复鼻面部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额部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外鼻基底细胞癌Ⅰ期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4
作者 常玮 郭建宙 陈志飞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4年第1期83-86,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外鼻基底细胞癌Ⅰ期皮瓣修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21年7月就诊于我院并确诊的21例鼻基底细胞癌患者,均行肿瘤根治切除联合局部皮瓣Ⅰ期修复。鼻唇沟瓣修复术10例,额瓣修复术7例以及游离皮瓣修复4例,均... 目的探讨外鼻基底细胞癌Ⅰ期皮瓣修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21年7月就诊于我院并确诊的21例鼻基底细胞癌患者,均行肿瘤根治切除联合局部皮瓣Ⅰ期修复。鼻唇沟瓣修复术10例,额瓣修复术7例以及游离皮瓣修复4例,均行I期修复和重建。结果2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随访无明显瘢痕组织、外观满意。结论外鼻基底细胞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基础上,根据肿瘤切除的缺损大小、形状、范围、深浅行个体化的皮瓣修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面部的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手术缺损 鼻唇沟瓣 额瓣 游离皮瓣
原文传递
轴型扩张额部皮瓣修复面部多部位缺损 被引量:4
5
作者 贾志强 谢洋春 朱浩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1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轴型扩张额部皮瓣修复颜面多处部位缺损畸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颜面缺损的大小和形状,在发际线后将长方形100~350ml的扩张器,放置在帽状腱膜深面进行注水扩张,结合使用眶上、滑车上、颞浅血管轴形皮瓣转移修复颜面... 目的探讨利用轴型扩张额部皮瓣修复颜面多处部位缺损畸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颜面缺损的大小和形状,在发际线后将长方形100~350ml的扩张器,放置在帽状腱膜深面进行注水扩张,结合使用眶上、滑车上、颞浅血管轴形皮瓣转移修复颜面多处缺损。结果共13例,修复鼻唇缺损7例,均为烧伤后鼻唇畸形,其中以颞浅血管为蒂的2例,以眶上、滑车上神经血管皮瓣修复鼻上唇缺损5例;滑车上血管束皮瓣修复鼻部缺损,剩余的随意皮瓣修复额畸形6例,其中色素痣1例,神经纤维瘤1例,血管瘤1例,瘢痕3例。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无1例坏死,手术后皮瓣颜色质地和周围相近,供瓣区瘢痕轻,随访2周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扩张额部皮瓣结合额部多血管供应的轴型皮瓣转移是一种修复颜面多处部位畸形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额部皮瓣 轴型皮瓣 面部 缺损 再造
原文传递
额瓣、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董建伟 岳鹏 +2 位作者 李阿峰 苗超 张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额瓣、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风筝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额瓣、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风筝皮瓣修复术,观察组实施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美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及暂时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额瓣、颏下岛状瓣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能够减轻疼痛,提升面部美观度,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瓣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 面部缺损修复
下载PDF
鼻腔黏膜瓣在额窦磨削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婷 李骋 +4 位作者 张晓晴 邵雅梦 黄谦 崔顺九 周兵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5-922,共8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额窦磨削手术(DrafⅡb、扩大DrafⅡb和DrafⅢ)中应用鼻腔黏膜瓣的临床随访结果,探讨和归纳不同黏膜瓣的应用适应证及使用黏膜瓣对术后额窦口开放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19年于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内镜下额窦磨削手术的4... 目的回顾性总结额窦磨削手术(DrafⅡb、扩大DrafⅡb和DrafⅢ)中应用鼻腔黏膜瓣的临床随访结果,探讨和归纳不同黏膜瓣的应用适应证及使用黏膜瓣对术后额窦口开放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19年于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内镜下额窦磨削手术的48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黏膜瓣进行额窦口重建分为黏膜瓣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9~71岁)和非黏膜瓣组(即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1~63岁),利用OsiriX^(■)软件对术后7 d和术后1年额窦引流通道截面积进行测量,并进行Lund-Kennedy评分,分析2组患者预后的差异。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8~102个月。黏膜瓣组术后上皮化时间(2.5±0.9)个月(均值±标准差,后同),对照组术后上皮化时间(3.0±0.7)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24)。随访终期黏膜瓣组额窦开放良好者23例(95.8%),狭窄者1例(4.2%),无再手术病例。对照组额窦开放良好者16例(66.7%),狭窄者8例(33.3%),再手术者4例(16.7%)。黏膜瓣组额窦口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2,P=0.027)。黏膜瓣组术后1年额窦口面积缩小(0.87±0.58)cm^(2),对照组额窦口面积缩小(1.54±1.15)c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P=0.046)。2组均无额窦口闭锁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黏膜瓣组平均Lund-Kennedy评分比对照组低0.78分,即手术方式对Lund-Kennedy评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35)。结论额窦磨削手术中应用黏膜瓣覆盖裸露骨面可减轻黏膜瘢痕及新骨形成,显著降低额窦口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内镜 黏膜瓣 DrafⅡb型额窦手术 DrafⅢ型额窦手术
原文传递
黏膜瓣技术在Draf Ⅱb/Ⅲ型额窦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昊 王晓燕 叶青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6-630,共5页
Draf Ⅱb/Ⅲ型额窦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获得良好的操作空间和充分的引流通道,但术中切除了额窦口周缘的黏膜,致使骨质裸露,术后可能发生窦口狭窄或闭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各种黏膜瓣技术来覆盖Draf Ⅱb/Ⅲ型额窦手术后窦口周缘... Draf Ⅱb/Ⅲ型额窦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获得良好的操作空间和充分的引流通道,但术中切除了额窦口周缘的黏膜,致使骨质裸露,术后可能发生窦口狭窄或闭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各种黏膜瓣技术来覆盖Draf Ⅱb/Ⅲ型额窦手术后窦口周缘裸露骨面,以期减少瘢痕形成和骨质增生,降低术后窦口狭窄或闭锁的发生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本文就黏膜瓣技术在Draf Ⅱb/Ⅲ型额窦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临床研究与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耳鼻喉外科手术 Draf Ⅱb型术式 Draf Ⅲ型术式 黏膜瓣
原文传递
血管移植皮瓣预构技术在额部扩张皮瓣中的应用
9
作者 朱珊 焦鹏 刘元波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解决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岛状皮瓣术后容易出现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在额肌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然后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形成颞顶筋膜瓣,转移至额部皮瓣下,舒展固定于额肌下面... 目的寻求一种解决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岛状皮瓣术后容易出现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在额肌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然后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形成颞顶筋膜瓣,转移至额部皮瓣下,舒展固定于额肌下面,于筋膜瓣下埋置扩张器;Ⅱ期,取出扩张器,以颞浅血管额支和转移带血运的筋膜瓣为蒂,形成额部扩张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结果自2004年以来,临床应用3例,均为烧伤后面部瘢痕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静脉淤血等皮瓣回流不畅的情况出现。结论将血管移植皮瓣预构技术应用到传统的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岛状皮瓣,不增加治疗时间,可有效地缓解皮瓣移植后的静脉回流问题,是解决额部扩张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皮瓣 皮瓣预构 血管移植 静脉回流
原文传递
宽下位蒂骨膜瓣降低额骨骨瓣吸收率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耿英楠 韦敏 +4 位作者 徐苗 徐梁 袁捷 曹德君 俞哲元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研究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宽下位蒂的颅骨骨膜瓣对额骨窗回纳骨瓣术后骨吸收的影响。方法试验组为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9岁,眶距增宽症10例,Crouzon综合征2例,于颅... 目的研究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宽下位蒂的颅骨骨膜瓣对额骨窗回纳骨瓣术后骨吸收的影响。方法试验组为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9岁,眶距增宽症10例,Crouzon综合征2例,于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制备宽下位蒂颅骨骨膜瓣回纳修复额骨骨窗。对照组为回顾性选取的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同一医院同年龄段接受同类别手术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5~10岁,眶距增宽症7例,Crouzon综合征12例,Pfeiffer综合征1例,采用传统的颅骨瓣(未被骨膜瓣完全覆盖)回纳修复额骨骨窗。调取患者术后1周(t1)、术后1年(t2)的螺旋CT扫描数据,所得数据以DICOM3.0格式保存后,输入Mimics18.0软件行三维骨组织重建,选取回纳的骨瓣部分,读取该骨块体积,以(Vt1-Vt2)/Vt1×100%作为骨瓣吸收率,记录归档。用Excel365对2组样本的骨瓣吸收率行F检验,如果满足方差齐性,继而行等方差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12例骨瓣吸收率为8.65%±2.56%,对照组20例骨瓣吸收率为26.51%±5.23%。2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23,P<0.001)。2组病例术后1年随访均未见明显的新增颅骨缺损。结论在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宽下位蒂颅骨骨膜瓣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额骨窗骨瓣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骨 骨吸收 骨膜瓣 先天性头颅畸形
原文传递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1
11
作者 张家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9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 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则采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压变化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18.17±3.39)、(15.60±2.70)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3±4.34)mm Hg和(21.50±3.5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4,P=0.013)。观察组患者的迟发性血肿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和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能够有效低降低颅内压,临床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 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改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开颅术后康复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细荣 胡爱龙 柳平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1-75,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精细化护理改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开颅术后康复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80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 目的旨在探讨精细化护理改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开颅术后康复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80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麻醉清醒2 d(T1)、出院当日(T_2)和出院后6个月(T_3)心理、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康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_2和T_3时,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MSE和NC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和F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显著改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开颅术后心理、认知及生理康复质量,有效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开颅术后 康复质量
下载PDF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1
13
作者 史俊虎 刘杉 +2 位作者 张宏彬 白萍 宋丽华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对比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在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6例58只眼,分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组与额肌瓣悬吊术组;比较两组术后睑裂高度,睑缘弧度,闭眼后角膜暴露程度,眼睑活动度,... 目的 对比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在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6例58只眼,分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组与额肌瓣悬吊术组;比较两组术后睑裂高度,睑缘弧度,闭眼后角膜暴露程度,眼睑活动度,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组矫正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10%,6.9%,(91.22±0.37)分,额肌瓣悬吊术组分别为75.86%,24.14%,(75.05±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对于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具有更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上睑下垂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额肌瓣悬吊术 有效率 满意度
原文传递
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额肌瓣悬吊术后复发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振军 刘柳 王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手术失败后,利用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手术再次手术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4年12月6年间,利用该技术治疗额肌瓣悬吊术后复发上睑下垂213例共339只眼,单侧87例,双侧126例,随访1年到5年。...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手术失败后,利用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手术再次手术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4年12月6年间,利用该技术治疗额肌瓣悬吊术后复发上睑下垂213例共339只眼,单侧87例,双侧126例,随访1年到5年。在局部麻醉下,将睑板上缘与位于上直肌与提上睑肌之间的联合筋膜鞘缝合固定以提高上眼睑的高度。结果:其中治愈282只眼,占83.2%,改善51只眼,占15.0%。无效6只眼,占1.8%。对29只改善眼进行了术后二次调整手术,均达到治愈标准;对6只无效眼进行了调整手术,4只达到治愈标准,2只为改善,所有术后二次调整时间最短为术后5d,最长为术后6个月。结论: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技术是一种符合生理抬眼运动的带动力的悬吊手术。CFS治疗额肌瓣悬吊术后复发上睑下垂,具备术中可调整,手术结果高度可预测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额肌瓣 悬吊术 联合筋膜鞘
下载PDF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后上睑运动状态的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史俊虎 刘杉 +2 位作者 庞润晖 王娟 白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上睑的运动状态,评价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后上睑运动功能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眼整形泪器科住院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6例6 0眼,随... 目的:观察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上睑的运动状态,评价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后上睑运动功能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眼整形泪器科住院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6例6 0眼,随机分两组,分别接受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记录上睑的活动范围、泪膜分布状态、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四项指标,对这四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受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患者术后上睑活动度、泪膜分布状态均明显优于额肌瓣悬吊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患者术后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现象较轻、恢复快;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相比,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术后具有更好的上睑运动状态、泪膜分布状态好、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较轻,是局麻状态下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更加优越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额肌瓣悬吊术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上睑运动功能
下载PDF
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治疗上睑下垂 被引量:20
16
作者 封必钊 卢学军 +1 位作者 王光军 程宏宇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1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为了减少额肌损伤 ,保证额肌瓣的收缩力 ,提高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重睑成形术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及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深面向上直接分离额肌深层 ,然后再于眶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进入额肌浅层分离达眉上 1.5~ 2cm ... 目的 为了减少额肌损伤 ,保证额肌瓣的收缩力 ,提高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重睑成形术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及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深面向上直接分离额肌深层 ,然后再于眶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进入额肌浅层分离达眉上 1.5~ 2cm ,纵行切开肌瓣两侧 ,外侧应为内侧的 1/3。结果 临床应用治疗 38例 5 9只眼 ,除 1例因外伤致左眼上睑下垂 ,术后效果欠佳外 ,其余 37例 5 8只眼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本法减少了额肌瓣外侧血管神经损伤 ,由于增加蒂部宽度 ,增强了额肌瓣的收缩力。适用于中 ,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肌瓣悬吊 治疗 上睑下垂 眼轮匝肌
原文传递
应用眶隔筋膜瓣与额肌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美容学意义探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傅福仁 谢义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美容有效方法。方法术中制作一蒂在眶隔筋膜与提上睑肌结合部之上的眶隔筋膜瓣,在眉区分离额肌筋膜瓣,将额肌筋膜瓣插入眶隔筋膜与提上睑肌之间,三瓣重叠牢固缝合,悬吊上睑矫正上睑下垂。结果采用此法对1... 目的探讨一种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美容有效方法。方法术中制作一蒂在眶隔筋膜与提上睑肌结合部之上的眶隔筋膜瓣,在眉区分离额肌筋膜瓣,将额肌筋膜瓣插入眶隔筋膜与提上睑肌之间,三瓣重叠牢固缝合,悬吊上睑矫正上睑下垂。结果采用此法对12例12侧重度上睑下垂进行治疗,随访6~18个月,平均1年,其中,10只眼睛满意,1只好转,1只眼睛上睑外侧偏低重新修复后正常。结论利用眶隔筋膜、额肌、提上睑肌腱膜三瓣吻合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悬吊牢靠,眼部上提接近生理,睑缘弧度自然,达到美容治疗双重功效,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美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上睑下垂 额肌筋膜瓣 提上睑肌腱膜 眶隔筋膜瓣 美容
下载PDF
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额肌瓣及上睑提肌缩短术后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超华 郝冬月 +1 位作者 姚文德 彭湃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用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额肌瓣及上睑提肌缩短术后复发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用该方法修复额肌瓣及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后复发重度上睑下垂19例(21只眼),男12例,女7例;年... 目的探讨用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额肌瓣及上睑提肌缩短术后复发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用该方法修复额肌瓣及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后复发重度上睑下垂19例(21只眼),男12例,女7例;年龄26~61岁。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14例患者双眼基本对称,重睑形成良好,上睑缘高度在角膜上缘下1~2 mm处,弧度良好,无明显睑裂闭合不全。其中3例术后发生结膜脱垂,1个月后恢复;2例术后1个月发现眼睑位置矫正不足,术后6个月经原切口打开重新缝至联合筋膜鞘,眼睑位置恢复正常,双眼睑对称。19例患者术后无暴露性角膜炎、睑内外翻、倒睫、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额肌瓣及上睑提肌缩短术后复发重度上睑下垂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联合筋膜鞘 复发性重度上睑下垂 额肌瓣悬吊术 上睑提肌缩短术
原文传递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邢战中 吕杰 王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评估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39例(43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该组患者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34例(38眼),外伤性上睑下垂5... 目的:评估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39例(43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该组患者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34例(38眼),外伤性上睑下垂5例(5眼),评估手术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术后2年随访结果,本组矫正良好者37例(41眼),占95.3%,基本矫正2例(2眼),占4.7%,无过矫和矫正不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重度 先天性 外伤性 额肌瓣悬吊 改良术式
下载PDF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在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吴晓翔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26-228,296,共4页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2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均经过常规降颅压和脱水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2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均经过常规降颅压和脱水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实验组采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窗面积、入院后24 h的颅内压变化以及术后GOS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骨窗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基底池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颅内压与治疗后24 h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时颅内压与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 h实验组患者颅内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能快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 外伤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