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改进的边界推进法对任意曲面进行三角剖分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明春 罗宏志 周济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7-61,6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在边界推进法基础上的改进算法,该法结合了映射法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的优点,避开了它们的缺点,实现了曲面网格的快速生成,且保证了网格的质量.
关键词 边界推进法 曲面 网格 有限元 三角剖分 算法
下载PDF
一种混合网格自动化生成技术
2
作者 淮洋 姚冰 《电子测试》 2021年第14期55-57,37,共4页
网格自动化生成是概念设计阶段飞机快速优化设计的关键一环。本文开发了一套高效、高质量的混合网格生成方法,能够在三角面网格的基础上,采用阵面推进和节点光顺方法自动生成附面层内部的棱柱网格,采用Denaulay、边界恢复、网格细化等... 网格自动化生成是概念设计阶段飞机快速优化设计的关键一环。本文开发了一套高效、高质量的混合网格生成方法,能够在三角面网格的基础上,采用阵面推进和节点光顺方法自动生成附面层内部的棱柱网格,采用Denaulay、边界恢复、网格细化等方法自动化生成附面层外部的四面体网格,从而为飞机概念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采用喷气式飞机的三角面网格为测试用例,分别生成了三棱柱和四面体混合网格,并与商业软件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发展的混合网格生成方法具备效率高,网格质量好,使用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网格 阵面推进法 Denaulay法
下载PDF
增湿情况重塑黄土非饱和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海军 李常花 +2 位作者 崔玉军 邵宗暄 艾一丹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6-1226,共11页
对浸润锋前进法、Boltzmann变换法和瞬态剖面法3种直接方法在确定增湿情况下重塑黄土非饱和渗透系数的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改进。首先应用重塑黄土进行了一维水平入渗试验,对前2种方法进行了改进,检验了改进后的效果,比较了这... 对浸润锋前进法、Boltzmann变换法和瞬态剖面法3种直接方法在确定增湿情况下重塑黄土非饱和渗透系数的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改进。首先应用重塑黄土进行了一维水平入渗试验,对前2种方法进行了改进,检验了改进后的效果,比较了这2种改进方法、瞬态剖面法和间接法所得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差异,然后应用Hydrus软件对一维入渗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采用不同方法所得非饱和渗透参数时预测浸润锋迁移距离和时间关系的准确性,分析了前2种方法所采用假定的合理性并对瞬态剖面法测点布置进行了改进和效果检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浸润锋前进法采用改进的水力梯度计算公式后,不同吸力下渗透系数波动的现象减少;Boltzmann变换法采用新的变量λ*后,各测点λ*-θ关系的统一性增加;由于测点间距较大,瞬态剖面法偏离其他方法所得渗透系数很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2种改进方法所得的非饱和渗透参数均能较好地预测浸润锋迁移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浸润锋前进法采用的水分剖面平行移动假定以及Boltzmann变换方法采用的Boltzmann变量与体积含水率关系唯一假定,均需要在入渗一定距离后才能得到基本满足;采用改进后的测点布置位置和间距后,瞬态剖面法所得不同吸力下的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前2种改进方法所得的差距减少,但仍不如前2种改进方法更接近于输入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渗透系数 黄土 瞬态剖面法 浸润锋前进法 Boltzmann变量
下载PDF
快速测量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湿润锋前进法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旭 范一锴 黄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9-1494,共6页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函数是非饱和土体渗流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参数。然而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函数测量非常困难,其中稳态法测量范围过于狭小,而瞬时截面法耗时动辄数月,难以应用。为此,提出了湿润锋前进法,有望在一周内测得渗透系数函数。采用...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函数是非饱和土体渗流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参数。然而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函数测量非常困难,其中稳态法测量范围过于狭小,而瞬时截面法耗时动辄数月,难以应用。为此,提出了湿润锋前进法,有望在一周内测得渗透系数函数。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检验湿润锋前进法的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砂土、粉土、黏土,湿润锋前进法得到的渗透系数函数均与输入的理论渗透曲线一致,但测量范围限于高吸力范围(大于进气值)。此外,还采用瞬时截面法计算了渗透系数函数,结果表明:瞬时截面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在理论渗透曲线附近波动,其精度取决于监测截面的间距,间距越大,精度越低。在给出的20、60、100 mm这3种间距中,20 mm间距时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精度最高,但与湿润锋前进法的精度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湿润锋前进法是一种可靠的能够快速得到渗透系数函数的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非饱和渗透系数 湿润锋前进法 瞬时截面法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湿润锋前进法测量精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丽 吴羊 +1 位作者 陈立宏 刘建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41-349,共9页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函数测量难度大、耗时长,湿润锋前法(WFM)可在短时间内测得渗透系数函数(HF),但依赖肉眼识别的湿润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尚不明确,有待验证。文中针对湿润锋前进法进行研究,探讨初始含水率、湿润...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函数测量难度大、耗时长,湿润锋前法(WFM)可在短时间内测得渗透系数函数(HF),但依赖肉眼识别的湿润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尚不明确,有待验证。文中针对湿润锋前进法进行研究,探讨初始含水率、湿润锋阀值、降雨入渗速率、传感器位置等因素对湿润锋前进法的测量精度的影响。采用Seep/W软件模拟均质土柱的入渗过程,分析湿润锋前进法数据,计算土体的渗透系数,将其和输入的渗透系数(可认为是真实解)进行比较,对湿润锋前进法的计算精度进行评估,并讨论误差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湿润锋前进法能够获得比较精确的计算结果;使用湿润锋特征含水率计算湿润锋前进速率,突破了原始湿润锋前进法存在'肉眼观察'的局限性,大大拓展了该方法的适用性;传感器间距对湿润锋前进法渗透系数函数计算精度没有直接影响;初始含水率越低,降雨入渗速率越大,渗透系数函数范围跨度越大。基于文中的分析结果,对湿润锋前进法的试验设计时,建议采用30~50 cm的土柱进行试验,传感器的数量建议为3~4,可以采用任意初始含水率进行试验接近干燥更好,为避免表面积水,建议降雨强度小于饱和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 降雨入渗 湿润锋 湿润锋前法 土柱试验
下载PDF
水-力耦合作用下干燥和湿润砂质黄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蔡国庆 刘倩倩 +2 位作者 杨雨 李舰 赵成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82,共9页
为探讨干燥和湿润砂质黄土在水-力耦合作用下的非饱和渗透特性,研制考虑水-力耦合效应的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测量试验装置。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干燥土柱和湿润土柱,采用湿润锋前进法开展一系列一维土柱渗流试验,得到水-力耦合作用下湿润... 为探讨干燥和湿润砂质黄土在水-力耦合作用下的非饱和渗透特性,研制考虑水-力耦合效应的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测量试验装置。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干燥土柱和湿润土柱,采用湿润锋前进法开展一系列一维土柱渗流试验,得到水-力耦合作用下湿润锋、渗透系数与竖向变形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揭示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1)随入渗时间增大,湿润锋前进速率逐渐减小,并且干燥土柱的湿润锋速率明显小于湿润土柱;(2)轴向压力相同时,湿润土柱的渗透系数函数直线段斜率大于干燥土柱。随着轴向压力增大,两种类型土柱的渗透系数函数直线段斜率均略有减小。渗流稳定后,湿润土柱稳定渗透系数大于干燥土柱;(3)与湿润土柱相比,干燥土柱具有明显的水敏性,湿化后其变形量显著增大。该研究成果对揭示阳城隧道砂质黄土区围岩的渗透及变形机理,指导隧道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耦合 砂质黄土 渗流试验 湿润锋前进法 渗透系数函数
下载PDF
积水和降雨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入渗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海军 李博鹏 +2 位作者 田堪良 巴亚东 崔玉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65-1573,共9页
为合理预测积水和降雨情况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迁移过程,在已有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能合理考虑浸润锋处吸力作用和水分剖面形状的改进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计算方法以及求解Richard方程数值方法所需渗透参数的可靠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为合理预测积水和降雨情况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迁移过程,在已有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能合理考虑浸润锋处吸力作用和水分剖面形状的改进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计算方法以及求解Richard方程数值方法所需渗透参数的可靠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模型相比,改进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室内一维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积水入渗试验中浸润锋迁移过程和各测点水分变化过程;采用改进浸润锋前进法获得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比采用根据室内饱和渗透试验和持水曲线间接获得的参数所得预测结果更为准确;降雨分析中,改进模型得到径流发生后的水分剖面基本接近于数值方法分析结果,特别是在试样干密度比较大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降雨 入渗 Green-Ampt修正模型 浸润锋前进法
下载PDF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试验与模型预测及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小文 罗海林 陈嘉帅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压力板仪对江西某地区红土进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合动态多步溢出法、一维土柱试验的湿润锋前进法、CCG模型预测和VGM模型预测4种方法,获得土体在不同压实度下渗透系数与饱和度的关系。利用有限元软件Geo-... 为探究不同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压力板仪对江西某地区红土进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合动态多步溢出法、一维土柱试验的湿润锋前进法、CCG模型预测和VGM模型预测4种方法,获得土体在不同压实度下渗透系数与饱和度的关系。利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对一维土柱试验进行仿真分析,将采用VG模型拟合的土-水特征曲线及4种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函数作为边界条件,得到了相应条件下的浸润锋时程曲线。分析模拟与试验结果发现CCG模型预测的非饱和土渗透系数与动态多步溢出法计算的结果较为接近且略小于实际渗流情况。由于湿润锋前进法土柱试样较大,其渗透系数较动态多步溢出法大10倍左右,且最接近于土柱试验实际渗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土柱试验 渗透系数 湿润锋前进法 多步溢出法 土-水特征曲线
下载PDF
全吸力范围内渗透系数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阿强 李旭 +1 位作者 刘艳 张志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09-3219,共11页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函数跨越多个数量级,传统的测量方法动辄耗时数月,且难以实现全吸力范围内渗透系数的测量。为了实现全吸力范围内渗透系数的快速测量,将湿润锋前进法与瞬时剖面法相结合(简称联合测定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土柱入渗装置...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函数跨越多个数量级,传统的测量方法动辄耗时数月,且难以实现全吸力范围内渗透系数的测量。为了实现全吸力范围内渗透系数的快速测量,将湿润锋前进法与瞬时剖面法相结合(简称联合测定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土柱入渗装置,开展了不同干密度条件下青海粉质黏土全吸力范围内渗透系数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联合测定方法中,湿润锋前进法适用于高吸力段(基质吸力ψ> 25 k Pa)渗透系数的测量,瞬时剖面法则适用于低吸力段(基质吸力ψ≤25 k Pa)渗透系数的测量,且两种方法在吸力重叠范围内渗透系数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联合测定方法可将全吸力范围内渗透系数的测量时长压缩至一周左右,且精度良好。此外,还对两种试验方法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测定方法能够实现全吸力范围内渗透系数的快速测量,有望使得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测量成为土力学的常规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吸力范围 快速测定 渗透系数 湿润锋前进法 瞬时剖面法
下载PDF
基于湿润锋前进法的不同应力状态砂质黄土土柱渗流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国庆 刘倩倩 +2 位作者 杨雨 王华雄 李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1-299,共9页
由于试验装置的局限性,非饱和土渗透特性的研究大多未考虑应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为探讨水-力耦合作用下砂质黄土的渗透特性,自主研制了一套水-力耦合试验装置。采用湿润锋前进法探究了不同初始干密度和轴向力对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 由于试验装置的局限性,非饱和土渗透特性的研究大多未考虑应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为探讨水-力耦合作用下砂质黄土的渗透特性,自主研制了一套水-力耦合试验装置。采用湿润锋前进法探究了不同初始干密度和轴向力对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得到水-力耦合作用下非饱和黄土渗透性和轴向位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砂质黄土的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测试截面处渗透函数曲线出现分层现象;(2)土体的渗透系数随初始干密度和轴向力增大而减小;(3)随轴向力增大,不同初始干密度土柱的稳定渗透系数趋向一致;(4)砂质黄土具有较大的水敏性,在水-力耦合作用下土体结构破坏,导致湿化前后轴向位移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黄土 非饱和渗透系数 土柱试验 水-力耦合 湿润锋前进法
下载PDF
高含水期可动凝胶调驱含水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红梅 王宁 +3 位作者 曾庆桥 柴雪峰 王玉婷 黄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0-445,共6页
砂岩油藏在中高含水期实施可动凝胶调驱后,含水率变化特征与水驱阶段不同,针对目前凝胶调驱后缺少解析模型定量预测含水率的问题,建立了凝胶调驱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油田生产动态数据,依据相渗通式推导了水驱含水率预测模型,解释了含... 砂岩油藏在中高含水期实施可动凝胶调驱后,含水率变化特征与水驱阶段不同,针对目前凝胶调驱后缺少解析模型定量预测含水率的问题,建立了凝胶调驱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油田生产动态数据,依据相渗通式推导了水驱含水率预测模型,解释了含水率预测模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并建立凝胶调驱含水率预测模型。采用体积加权迭代法计算凝胶溶液等效黏度和残余阻力系数,表征凝胶调驱过程中的增油降水效果,对影响含水率变化形态的模型参数开展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油藏非均质性与凝胶溶液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影响含水率下降幅度与漏斗分布宽度,凝胶溶液等效黏度与残余阻力系数对含水率下降幅度影响最为显著。选取二连盆地蒙古林砂岩油藏西部试验区进行测试,预测含水率绝对误差小于2%,精度符合工程要求,证明凝胶调驱含水率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凝胶调驱 含水率预测模型 前缘推进方程 体积加权迭代法 相渗曲线
下载PDF
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施工超前处置技术综述与思考 被引量:22
12
作者 齐梦学 杨国清 曾绍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55-1564,共10页
TBM施工过程中遭遇的复杂地质条件越来越多,超前处置是减少和避免复杂地质条件下TBM施工过程中频繁卡机最可靠的途径。为此,结合TBM施工实践,从3个方面总结10项现有处置技术,用来应对破碎、软弱、富水、完整硬岩、岩爆等地质问题,分别为... TBM施工过程中遭遇的复杂地质条件越来越多,超前处置是减少和避免复杂地质条件下TBM施工过程中频繁卡机最可靠的途径。为此,结合TBM施工实践,从3个方面总结10项现有处置技术,用来应对破碎、软弱、富水、完整硬岩、岩爆等地质问题,分别为:1)在掌子面或掌子面前方施作的掌子面超前处置技术,包含刀盘清理脱困、掌子面超前注浆、地表注浆和人造节理4项措施;2)在护盾尾部或护盾后方施作的后置式超前处置技术,包含超前注浆、超前小导管加固和超前管棚加固3项措施;3)从适当位置施作的导洞法超前处置技术,包含小导洞法、迂回导洞法和超前导洞应力释放法3项措施。针对TBM施工超前处置,提出5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1)减少TBM在不适宜地质洞段的施工占比;2)提高TBM工法的地质适应性;3)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4)动态设计,合理决策;5)健全规范、标准、定额等管理体系,促进TBM科学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 掌子面超前处置 后置式超前处置 前置式超前处置 导洞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