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投资下降之谜 被引量:4
1
作者 辛清泉 邓茜丹 刘星 《当代会计评论》 2020年第2期11-34,共24页
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使用上市公司1998~2017年微观层面数据研究发现,自201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投资出现了普遍的、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平均达到40%左右。与现有文献和媒体观点不同的... 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使用上市公司1998~2017年微观层面数据研究发现,自201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投资出现了普遍的、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平均达到40%左右。与现有文献和媒体观点不同的是,没有证据表明,业绩下滑、融资约束、公司金融化等"脱实向虚"观点能够从总体上解释资本投资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近年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销售和管理(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SG&A)费用及研发支出持续上升,同时销售成本率却持续下降。并且,SG&A费用和研发支出同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而近年来资本投资的价值效应并不明显。综合上述证据,本文认为,我国制造业投资结构正在呈现"轻实物资产投资、重无形资产投资"的特征,这可能是新经济环境下公司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公司投资模式适应经济环境的一种体现。我们对华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帝股份)的简要案例分析契合这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投资 脱实向虚 无形资产 转型升级
原文传递
管理层能力会加剧“脱实向虚”吗? ——基于成本粘性中介效应的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洪荭 彭柯 胡华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9-61,共13页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问题已经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采用2007-2020年沪深A股的数据,分析管理层能力对于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了成本粘性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问题已经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采用2007-2020年沪深A股的数据,分析管理层能力对于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了成本粘性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且成本粘性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地分析发现,管理层能力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在金融资源聚集的东部以及在薪酬激励更高的企业更强。对企业供应链关系投资和实物资本投资的分析表明,管理层用于金融投资的资源挤占了生产经营活动资金。这些结论表明,高能力管理层出于资本逐利的动机,将企业闲置的冗余资源用于金融资产配置,降低了成本粘性的同时也导致了企业金融化,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能力 成本粘性 金融化 资源配置 脱实向虚
下载PDF
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来自上市公司金融业股权投资的证据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思龙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7,共13页
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 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优势及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投资金融业企业赚取利润;由于银行体系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称程度较高,还款风险较低,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来投资金融股权并不会增加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金融业股权投资行为,使资金从实体经济回流到金融体系,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提升了股票市场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实体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监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减少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上市公司 股权投资 过度融资 系统性金融风险 脱实向虚 金融压力指数
下载PDF
当前国内资本“脱实向虚”倾向的表现、成因、危害及应对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宜强 张晓丽 邱峰 《征信》 2017年第6期20-25,共6页
实体经济不振、房地产兴旺,资金"脱实向虚"的苗头和倾向再度抬头,金融泡沫化再次堆积,为经济发展埋下隐患。然而,引发"脱实向虚"的原因十分复杂,大体与实体经济效益下滑、房地产等类金融行业价格上涨过快等相关。&q... 实体经济不振、房地产兴旺,资金"脱实向虚"的苗头和倾向再度抬头,金融泡沫化再次堆积,为经济发展埋下隐患。然而,引发"脱实向虚"的原因十分复杂,大体与实体经济效益下滑、房地产等类金融行业价格上涨过快等相关。"脱实向虚"固然带来资本的盛宴、楼市的狂欢,但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L型触底盘整期,未来要实现根本反弹仍需改革的进一步推动,应多维发力,积极扭转资本"脱实向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资本 脱实向虚 金融泡沫化 消极效应 归位策略
下载PDF
资本偏向型税收激励是否有助于遏制制造企业“脱实向虚”?
5
作者 李小奕 左英姿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中国政府深入推进企业减税降费的重大举措,是一项资本偏向型减税政策,兼具鼓励实业投资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功能。文章借助2014年和2015年加速折旧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考察资本偏向型的税收激励政策与制造企业...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中国政府深入推进企业减税降费的重大举措,是一项资本偏向型减税政策,兼具鼓励实业投资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功能。文章借助2014年和2015年加速折旧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考察资本偏向型的税收激励政策与制造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加速折旧政策显著抑制了制造企业“脱实向虚”金融化水平。激励机制检验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现金流效应”和“实业投资效应”,削弱了制造企业“脱实向虚”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投资替代逐利性动机,进而遏制了制造企业“脱实向虚”的金融化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企业“脱实向虚”遏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资本要素密集度高以及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将为国家制定和实施促进实体经济“脱虚向实”,防范重大金融化风险的税收激励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折旧政策 制造企业 脱实向虚
下载PDF
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适度性政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少飞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8,共9页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稳定发展过渡的过程中,由于金融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发展速度,且对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的有效传导机制缺乏适当政策支持,导致社会资本脱实向虚问题日益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稳定发展过渡的过程中,由于金融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发展速度,且对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的有效传导机制缺乏适当政策支持,导致社会资本脱实向虚问题日益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渐凸显。为此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快商业银行改革等方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本脱实向虚 金融供给侧改革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银行业改革
下载PDF
我国金融“脱实向虚”的综合判断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小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80,共17页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qu...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状态,2015—2018年出现了中度"脱实向虚",2019年又回落到低度"脱实向虚",但未来5年金融杠杆会回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仍将面临高杠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金融杠杆波动性不断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冲击。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首要任务仍是"降杠杆"和"稳增长"。针对该形势,本文提出:一是亟须建立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机制,将金融杠杆作为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将均衡金融杠杆作为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标准,前瞻性地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职能。二是改革现有存款基准利率的"双轨制",实施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创新性操作来消除导致金融"脱实向虚"的政策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脱实向虚” 审慎监管 “锁短放长”
下载PDF
虚拟经济、创新抑制与经济发展动力重塑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68,共10页
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是一个"快变量",而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提升相对来讲是一个"慢变量",两者之间的时间背离可能会导致经济"脱实向虚"下的创新能力抑制。基于2003~2018年我国283个城市的... 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是一个"快变量",而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提升相对来讲是一个"慢变量",两者之间的时间背离可能会导致经济"脱实向虚"下的创新能力抑制。基于2003~2018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虚拟经济冲击、创新驱动和经济发展动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脱实向虚"并不会直接弱化实体经济发展,但会通过弱化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抑制实体经济发展,并且这种效应十分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经济"脱实向虚"会通过挤出创新部门的创新性劳动投入和引发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等方式抑制企业创新能力。由此,只有优先解决经济"脱实向虚"带来的资源错配和要素成本过快上升等问题,才能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构建虚拟经济"快变量"与创新驱动"慢变量"之间的协同发展新机制,重塑经济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脱实向虚 创新抑制 经济发展动力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中的脱实向虚是怎么形成的——一个利率政策过程解释和简单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明海 《科学发展》 CAS 2017年第11期51-58,共8页
如果利率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是以实际部门中的部分重要企业(如大型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依据,这本身就可能在持续的降息过程中,实体经济仍然保持趋缓的趋势。同时,降息不能消除重要企业与普通企业之间的经营水平差异,而是吸引大量并购及其... 如果利率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是以实际部门中的部分重要企业(如大型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依据,这本身就可能在持续的降息过程中,实体经济仍然保持趋缓的趋势。同时,降息不能消除重要企业与普通企业之间的经营水平差异,而是吸引大量并购及其相关的金融活动,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为经济的脱实向虚发展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实向虚 利率 实体部门 虚拟部门
下载PDF
企业金融化研究动态与展望
10
作者 方旭升 唐皓 邓明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0-69,共10页
对企业金融化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首先探讨了企业金融化的内涵与度量方式,指出企业金融化可从投资活动视角、利润来源视角以及股东导向视角予以理解;其次归纳了企业金融化的成因以及表现形式,包括“蓄水池”理论与储蓄动机、“... 对企业金融化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首先探讨了企业金融化的内涵与度量方式,指出企业金融化可从投资活动视角、利润来源视角以及股东导向视角予以理解;其次归纳了企业金融化的成因以及表现形式,包括“蓄水池”理论与储蓄动机、“投资替代”理论与逐利动机、“金融中介”理论与融资歧视以及“同群效应”理论与企业互动;再次总结了已有文献中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多方面后果;最后从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后果以及研究指标选取等方面展望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非金融企业 脱实向虚 金融资产配置
下载PDF
最低工资标准会诱发企业金融化吗?——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宇 杨旭 邢晓辉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9-75,共17页
最低工资标准的逐年提高让企业面临日益增加的劳动成本压力,可能诱发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金融化倾向,导致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本文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筛选2007-2019年共2104家制造企业所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挖掘了最低工... 最低工资标准的逐年提高让企业面临日益增加的劳动成本压力,可能诱发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金融化倾向,导致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本文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筛选2007-2019年共2104家制造企业所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挖掘了最低工资标准变动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实证数据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因实业投资回报率下降而显著增加企业金融化水平,但以上作用机制在强创新导向、高生产效率及市场份额占优的制造企业中会明显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金融化 高质量发展 脱实向虚
原文传递
创新驱动政策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了吗——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博 谢家智 吴静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4-122,共9页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试点政策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投入、降低企业税负和交易成本,进而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政策效应在管理层语调悲观、区域营商环境较差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政策,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脱实向虚 金融化 试点政策 国家创新型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