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4钛合金表面激光合金化Ti-Al-Nb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戈晓岚 仲奕颖 +4 位作者 许晓静 陶俊 刘庆辉 吴桂兰 何星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66-2270,共5页
以钛铝铌单质元素球磨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Ti-Al-Nb合金涂层。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形貌及成分、显微硬度,并利用YG6球对磨来测试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 以钛铝铌单质元素球磨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Ti-Al-Nb合金涂层。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形貌及成分、显微硬度,并利用YG6球对磨来测试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P=1.8 k W,扫描速度V=5 mm/s,光斑直径D=2 mm下制备的涂层整体均匀致密、无裂纹,与TC4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组织主要由Ti_3Al、AlNb_2、α-Ti 3种物相组成;Ti-Al-Nb涂层的显微硬度值沿层深方向呈平缓的梯度分布,平均硬度(HV)为5970 MPa,比TC4基体(3600 MPa)提高了66%;涂层平均摩擦系数为0.33,比TC4钛合金(0.45)降低了27%;涂层的磨损体积为0.044 mm3,耐磨性是钛合金基体(0.130 mm^3)的2.9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合金化 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摩擦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固溶+时效处理对6082铝合金锻件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梁朝杰 王成磊 +3 位作者 梁满朝 陈中敢 谢映光 傅耀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2-66,共5页
在锻造成型6082铝合金控制臂心部取样,进行(510~590℃)固溶+175℃时效处理,研究了固溶温度对组织、硬度以及在2.8,6.8 N载荷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提高了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合金硬度增大,温度为55... 在锻造成型6082铝合金控制臂心部取样,进行(510~590℃)固溶+175℃时效处理,研究了固溶温度对组织、硬度以及在2.8,6.8 N载荷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提高了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合金硬度增大,温度为550℃时,合金晶粒最细小,硬度最高,温度继续升高,晶粒粗化,硬度降低;在2种载荷下,550℃固溶时的磨损体积均最小;2种载荷下不同热处理试样的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磨损表面均形成了微裂纹和犁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铝合金 固溶 时效 组织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新型无石棉有机物摩擦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娟 王晓芳 +1 位作者 杨振 于占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72-1674,共3页
以热压固化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无石棉有机物(NAO)摩擦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NAO的冲击强度可达4.25 kJ/m2,硬度为68 HRM,力学性能优异;材料具有适中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稳步升高,无热衰退现象,且... 以热压固化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无石棉有机物(NAO)摩擦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NAO的冲击强度可达4.25 kJ/m2,硬度为68 HRM,力学性能优异;材料具有适中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稳步升高,无热衰退现象,且高温和低温的摩擦系数曲线均较平稳;材料具有极低的磨损率;主要摩擦性能均优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摩擦材料 制备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晶粒度等级对高铁车轮钢滚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爱国 余斌 +1 位作者 胡军 刘燕德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1-225,共5页
采用GPM-30型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晶粒度等级的ER8高铁车轮钢试样的滚动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测量摩擦因数、计算磨损率、观察表面磨损形貌来评价其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试样晶粒度等级越高,稳态平均摩擦因数越小,磨损... 采用GPM-30型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晶粒度等级的ER8高铁车轮钢试样的滚动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测量摩擦因数、计算磨损率、观察表面磨损形貌来评价其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试样晶粒度等级越高,稳态平均摩擦因数越小,磨损率越低。晶粒度11.0级试样的稳态平均摩擦因数为0.19,磨损率为0.663×10^(-5)g/m,而晶粒度10.0级、晶粒度9.5级试样的稳定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26、0.35,磨损率分别为1.326×10^(-5)、4.421×10^(-5)g/m。晶粒度9.5级试样表面的剥落损伤严重,磨损率最高。晶粒度11.0级试样磨损后表面氧化严重,在表面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氧化层,氧化层在磨损过程中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因此,试样摩擦因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车轮钢 滚动摩擦磨损性能 晶粒度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原文传递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纳米Al_2O_3填充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何春霞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MM -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载荷及对摩偶件表面SiC粒度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纳米Al2 O3填充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了其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纳米Al2 O3 可以提高超高分子... 采用MM -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载荷及对摩偶件表面SiC粒度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纳米Al2 O3填充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了其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纳米Al2 O3 可以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硬度及抗磨粒磨损性能 ;随着载荷的增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纳米填充复合材料的磨损加剧 ;纳米Al2 O3 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略有增大 ;纳米Al2 O3 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抗磨粒磨损性能的提高 ;偶件表面喷涂SiC粒度的大小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纳米Al2 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氧化铝
下载PDF
石墨粒度对Cu-Fe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樊毅 张金生 +2 位作者 高游 吴芳 刘伯威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5-477,共3页
采用 MM- 10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石墨粒度对 Cu- Fe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石墨粒度的细化 ,材料的硬度提高而强度降低 ;材料及偶件的磨损增大 ;此外 ,石墨粒度对 Cu-
关键词 石墨 粒度 Cu-Fe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Ti+Al/Ni)/(Cr_2O_3+CeO_2)复合涂层组织写耐磨性能 被引量:37
7
作者 崔爱永 胡芳友 回丽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8-441,共4页
为改进钛合金(Ti6A14V)的耐磨性能,应用脉冲Nd:YAG激光器进行了钛合金表面熔覆(Ti+Al/Ni)+ (Cr_2O_3+CeO_2)复合涂层实验,分析了熔覆层微观组织,测试了熔覆层显微硬度及其在大气环境室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是在细小... 为改进钛合金(Ti6A14V)的耐磨性能,应用脉冲Nd:YAG激光器进行了钛合金表面熔覆(Ti+Al/Ni)+ (Cr_2O_3+CeO_2)复合涂层实验,分析了熔覆层微观组织,测试了熔覆层显微硬度及其在大气环境室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是在细小树枝晶和共晶基体上散布着未熔Cr_2O_3颗粒和白亮球状液析Cr_2O_3,及生成的硬化TiAl陶瓷颗粒增强相。显微硬度明显提高,最高可达1150HV,平均是基材的3~4倍。熔覆层和基材实现良好冶金结合,白亮熔合区宽度为10~20μm。激光熔覆层干滑动摩损的摩擦系数在0.2~0.3之间,磨损率比Ti6A14V标样降低约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钛合金 脉冲激光熔覆 钛基Gr2O3陶瓷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激光熔覆TiC陶瓷涂层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孙荣禄 杨贤金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7-289,共3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A合金表面上制备了TiC陶瓷涂层,分析了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测试了熔覆层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iC激光熔覆层分为熔覆区和稀释区两个区域,熔覆区未受到基底的稀释,由TiC颗粒和TiC树枝晶组成;稀释区...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A合金表面上制备了TiC陶瓷涂层,分析了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测试了熔覆层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iC激光熔覆层分为熔覆区和稀释区两个区域,熔覆区未受到基底的稀释,由TiC颗粒和TiC树枝晶组成;稀释区受到了基底的稀释,由TiC树枝晶和钛合金组成;TiC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在HV700~1500之间,明显地改善了TC4合金表面的摩擦和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C陶瓷涂层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健松 阎逢元 单小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综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在摩擦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着重评述了UHMWPE材料在人工关节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减摩耐磨材料方面的研究 ,并提出了UHMWPE作为减摩耐磨材料在研究与应用方面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摩擦磨损性能 进展
下载PDF
陶瓷润滑研究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22
10
作者 薛群基 魏建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0-94,共5页
陶瓷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工程材料,其以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和抗氧化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有关陶瓷摩擦学性能的基础研究也得到了发展。如何有效地润滑陶瓷摩擦副,使其摩擦磨损... 陶瓷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工程材料,其以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和抗氧化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有关陶瓷摩擦学性能的基础研究也得到了发展。如何有效地润滑陶瓷摩擦副,使其摩擦磨损断裂降低到工程实际所要求的水平,这是陶瓷材料成功地应用于高新技术中的关键。为了推动陶瓷摩擦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对陶瓷润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介绍与评述。重点论述了水、水基润滑剂、非极性碳氢化合物、添加剂和固体润滑剂等对陶瓷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进而还分析讨论了陶瓷摩擦表面与这些润滑剂之间的摩擦化学作用机理和陶瓷的磨损机理,指出摩擦化学磨损和断裂磨损是陶瓷润滑的主要磨损形式,摩擦化学反应膜和添加剂吸附膜的形成是实现陶瓷摩擦副良好边界润滑的前提条件。基于这些论断,提出了今后陶瓷润滑研究中几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方向与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摩擦副 陶瓷润滑 摩擦化学 磨损机理
下载PDF
纳米SiC和微米SiC填充聚醚醚酮的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齐华 薛群基 沈维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58-560,共3页
利用热压法分别以纳米SiC和微米SiC作为填料制取了两类不同SiC填充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并对它们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材料的磨损机理作了分析与讨论。研... 利用热压法分别以纳米SiC和微米SiC作为填料制取了两类不同SiC填充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并对它们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材料的磨损机理作了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0%(wt)纳米SiC作为填料能有效的改善其填充聚醚醚酮的摩擦磨损性能,而相同含量的微米SiC作为填料只能使其填充聚醚醚酮的耐磨性能有所改善,但没有减摩效果。微米SiC填充聚醚醚酮的磨损方式是以严重的犁削和磨料磨损为主,而纳米SiC填充聚醚醚酮的磨损方式则是以轻微的粘着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化硅 微米碳化硅 填充聚醚醚酮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AZ91镁合金及其Al_2O_3纤维-石墨颗粒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杜军 李文芳 +1 位作者 刘耀辉 苗耀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1-345,共5页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单一Al2O3短纤维增强及Al2O3短纤维-石墨(Gr)颗粒混杂增强AZ91镁合金复合材料,考察了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优于基体合金,其中单一Al2O3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单一Al2O3短纤维增强及Al2O3短纤维-石墨(Gr)颗粒混杂增强AZ91镁合金复合材料,考察了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优于基体合金,其中单一Al2O3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更优,而混杂Gr颗粒的复合材料在磨损表面不能形成自润滑薄膜,故不能改善镁基复合材料在滑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基体合金和单一Al2O3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犁削磨损,而Al2O3-Gr颗粒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犁削和剥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纤维 石墨颗粒 混杂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高温固体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薛茂权 熊党生 闫杰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8-62,共5页
为了满足国防高科技的发展 ,迫切需要研制从常温到高温下都具有良好减摩耐磨性能的摩擦学材料。对近来高温固体润滑摩擦材料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分别就金属基润滑材料 ,陶瓷基润滑材料及稀土化合物的高温润滑作用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为了满足国防高科技的发展 ,迫切需要研制从常温到高温下都具有良好减摩耐磨性能的摩擦学材料。对近来高温固体润滑摩擦材料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分别就金属基润滑材料 ,陶瓷基润滑材料及稀土化合物的高温润滑作用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体润滑材料 高温摩擦学 摩擦磨损性能 基润滑
下载PDF
溅射沉积WS_2/Ag纳米复合薄膜在不同环境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赖德明 涂江平 +3 位作者 张升才 王倩 彭世敏 何丹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519,共5页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钛合金基底上制备W S2/Ag纳米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对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薄膜在真空和潮湿空气环境中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钛合金基底上制备W S2/Ag纳米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对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薄膜在真空和潮湿空气环境中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溅射沉积制备的W S2/Ag复合薄膜为非晶态结构,弥散分布于W S2基体中的晶态纳米Ag相提高了薄膜与基底的界面结合强度;与纯W S2薄膜相比,W S2/Ag纳米复合薄膜虽然在不同环境中的摩擦系数有所增加,但其在潮湿空气中的耐磨性能(磨损寿命)具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摩擦状态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2/Ag纳米复合薄膜 磁控溅射 摩擦磨损性能 环境
下载PDF
玻璃纤维含量对竹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娟 宁莉萍 +3 位作者 杨红军 吴柏良 罗莎 荣知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485,共9页
为利用玻璃纤维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探讨玻璃纤维含量对竹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A-171硅烷偶联剂对竹粉表面进行了改性,并加入了一定量的玻璃纤维;然后,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竹粉... 为利用玻璃纤维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探讨玻璃纤维含量对竹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A-171硅烷偶联剂对竹粉表面进行了改性,并加入了一定量的玻璃纤维;然后,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竹粉/HDPE复合材料;最后,考察了玻璃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观察材料的断面和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玻璃纤维含量为3wt%时,能显著提高竹粉/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与未添加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相比,添加玻璃纤维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9.41%和23.54%;在30~60℃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长度-宽度方向上的线膨胀系数随着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而同一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大;在氮气气氛下,随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竹粉/HDP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先逐渐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磨损率逐渐减小。所得结论显示玻璃纤维含量为3wt%~7wt%的木塑产品适用于建筑横梁(如凉亭或桥梁等),而玻璃纤维含量为7wt%~10wt%的木塑产品适用于高人流量场所(如公园或休闲绿道等)的地面铺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导热系数 线膨胀系数 摩擦磨损性
原文传递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动摩擦性能 被引量:19
16
作者 徐惠娟 熊翔 +1 位作者 张红波 彭剑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91-995,共5页
在MM - 10 0 0摩擦试验机上 ,对一种针刺毡结构的炭 /炭 (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光学形貌观察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其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石墨化度 ,并对石墨化度与材料的... 在MM - 10 0 0摩擦试验机上 ,对一种针刺毡结构的炭 /炭 (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光学形貌观察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其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石墨化度 ,并对石墨化度与材料的摩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 ,针刺毡结构的炭 /炭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提高 ,摩擦磨损性能也相应发生变化 ,即摩擦因数开始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 ,到 2 30 0℃时出现峰值 ,线性磨损和质量磨损则在 2 2 0 0℃时出现峰值 ,氧化磨损则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下降。石墨化度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一定影响 ,合理控制石墨化度可以得到理想性能的材料 ,对本研究所用的C/C复合材料其最佳的热处理温度为 2 3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热处理 摩擦磨损性能 石墨化度 飞机 刹车材料
下载PDF
高铝锌基合金(30%~50%Al)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建情 曾建民 +1 位作者 顾红 邹勇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采用MMW1型摩擦试验机对五种不同含铝量的高铝锌基合金在室温、100℃和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室温时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合金的摩擦性能提高,磨损性能增强,ZA30在400r/min时摩擦磨损性能较好,摩擦系数为0.04... 采用MMW1型摩擦试验机对五种不同含铝量的高铝锌基合金在室温、100℃和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室温时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合金的摩擦性能提高,磨损性能增强,ZA30在400r/min时摩擦磨损性能较好,摩擦系数为0.0483;载荷增加时锌基合金的摩擦性能随含铝量增加呈增强趋势,耐磨性能也随之增强,以ZA45为较好;100℃时,ZA30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高铝锌基合金干摩擦时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锌基合金 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系数
下载PDF
不同基体炭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江鸿 熊翔 +1 位作者 巩前明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51,共6页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I)和结合液相浸渍树脂或沥青法制备了热解炭为粗糙层与光滑层结构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这些材料在 0.6 MPa的模拟刹车压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与磨损机理。研究表明: 基体炭为粗糙...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I)和结合液相浸渍树脂或沥青法制备了热解炭为粗糙层与光滑层结构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这些材料在 0.6 MPa的模拟刹车压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与磨损机理。研究表明: 基体炭为粗糙层热解炭与树脂炭的C/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能形成较厚且连续的自润滑摩擦膜, 摩擦稳定性最好, 摩擦因数适中, 氧化磨损小, 磨损机理主要为膜的部分脱落、氧化磨损与相对较小的磨粒磨损; 基体炭为光滑层热解炭与树脂炭或沥青炭的C/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形成的摩擦膜较薄且不连续, 摩擦稳定性差, 摩擦磨损较大, 磨损机制主要为膜的部分脱落、磨粒磨损与更严重的氧化磨损; 随着密度的升高, C/C复合材料摩擦稳定性增加, 摩擦因数增加, 磨损降低; 基体炭为单一沥青炭的C/C复合材料, 由于没有热解炭对纤维的保护, 纤维断裂多, 线性磨损尤其大, 磨损机理主要为大量的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基体炭 摩擦磨损性能 磨损机制
下载PDF
聚甲醛/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金耀 曹亚 +1 位作者 李惠林 王朝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甲醛(POM)共混制备POM/LDPE共混物,其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高。研究表明,当LDPE含量为10%时,POM/LDPE共混物的摩擦系数从纯POM的0.30降低到共混物的0.13,磨痕宽度从POM的4.44mm下降为3.94mm。POM及POM/LDPE共混...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甲醛(POM)共混制备POM/LDPE共混物,其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高。研究表明,当LDPE含量为10%时,POM/LDPE共混物的摩擦系数从纯POM的0.30降低到共混物的0.13,磨痕宽度从POM的4.44mm下降为3.94mm。POM及POM/LDPE共混物磨擦表面的SEM、FT-IR分析表明,在摩擦过程中共混物中的LDPE向钢环转移形成磨屑,有效地隔离了两摩擦面的接触,起到了减摩耐磨剂的作用,明显降低了POM树脂摩擦系数,提高了POM的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低密度聚乙烯 共混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佟伟 杨杰 +2 位作者 王孝军 吴伟 李光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共5页
考察了聚四氟乙烯(PTFE)、纳米无机粒子及不同含量和粒度的石墨填充改性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磨损表面及对摩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石墨的添加有利于在对摩面上形成转移物,而且... 考察了聚四氟乙烯(PTFE)、纳米无机粒子及不同含量和粒度的石墨填充改性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磨损表面及对摩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石墨的添加有利于在对摩面上形成转移物,而且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明显降低,但磨耗量却有所升高,而石墨的粒度变化对材料的摩擦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当PTFE和石墨两种固体润滑剂同时加入时,材料的力学强度有所降低,但其摩擦系数及磨耗量都得到明显改善,材料以疲劳磨损为主;纳米无机粒子的加入会使材料的磨耗量有所增大,其磨损机理转变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S PTFE 纳米石墨 纳米无机粒子 摩擦性能 磨损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