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密封补偿机构中辅助O形密封圈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双喜 蔡纪宁 +2 位作者 张秋翔 揭亮 高金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14,共7页
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机械密封O形辅助密封圈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计算了VonMises应力和接触密封界面之间的接触应力.采用高频疲劳试验机和高压水润滑O形密封圈试验单元组成的试验装置测得了摩擦力,并结合数值... 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机械密封O形辅助密封圈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计算了VonMises应力和接触密封界面之间的接触应力.采用高频疲劳试验机和高压水润滑O形密封圈试验单元组成的试验装置测得了摩擦力,并结合数值计算结果求得了摩擦系数.分析了O形辅助密封圈的压缩量及滑移速度对摩擦力的影响,讨论了O形辅助密封圈对机械密封的密封能力、泄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形密封圈用于机械密封中的补偿机构会有微量泄漏;水润滑状态下接触密封界面能形成润滑水膜,摩擦力较小,有利于密封稳定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补偿机构 摩擦 O形密封圈 非线性
下载PDF
用耦合分析法研究内燃机活塞环—气缸套传热润滑摩擦问题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龙 白敏丽 +1 位作者 吕继组 刘佳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5,共7页
在以往对活塞环—气缸套润滑摩擦性能的研究中,大都忽略了活塞组—气缸套间的导热,或者将导热过程简化,这与该摩擦副的实际润滑摩擦状况相去甚远。把柴油机缸内燃气、活塞、活塞环、润滑油膜、气缸套、冷却介质作为一个耦合体,考虑各部... 在以往对活塞环—气缸套润滑摩擦性能的研究中,大都忽略了活塞组—气缸套间的导热,或者将导热过程简化,这与该摩擦副的实际润滑摩擦状况相去甚远。把柴油机缸内燃气、活塞、活塞环、润滑油膜、气缸套、冷却介质作为一个耦合体,考虑各部件间及相应物理场间的耦合关系,采用耦合分析法建立了活塞环—气缸套的三维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模型。该模型以三维瞬态热传导模型、动压润滑模型和润滑油膜传热模型为基础,并考虑了润滑油的黏温变化、燃烧室燃气泄漏、表面粗糙度、油膜破裂位置以及气缸套圆周方向上的非轴对称性等影响因素。采用上述模型,对6110型柴油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进行了传热、润滑、摩擦耦合分析,得到了活塞组—气缸套的温度场,并用试验证实了耦合模型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得出了润滑油膜的温度、黏度、最小油膜厚度和摩擦热随曲轴转角和活塞环周向高度的分布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组-气缸套 传热 润滑 摩擦 活塞环 耦合
下载PDF
O形圈动密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莫丽 王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6-392,共7页
利用软件ABAQUS建立了O形圈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在往复动密封中的密封性能,并对其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往复动密封中,O形圈主密封面最大接触应力与Von Mises应力的作用位置随运动方向的变化而改变,且大小... 利用软件ABAQUS建立了O形圈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在往复动密封中的密封性能,并对其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往复动密封中,O形圈主密封面最大接触应力与Von Mises应力的作用位置随运动方向的变化而改变,且大小随时间呈波动变化;速度小于0.25 m/s时,速度对摩擦力与剪切应力几乎无影响;随着摩擦系数、介质压力的增大,摩擦力与剪切应力对速度的敏感性变高;介质压力与摩擦系数对摩擦力与剪切应力影响较大,剪切应力与摩擦力呈同步变化;密封外行程Von Mises应力与剪切应力均大于内行程,更易引起疲劳与剪切破坏;预压缩率增加到一定值时,O形圈在动密封中所受的摩擦力急剧上升,动密封中预压缩率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O形圈 往复动密封 力学性能 压缩率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摩擦系数测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志仁 陶华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在塑性体积成形有限元模拟中,摩擦模型和摩擦系数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圆环镦粗法研究体积成形中摩擦系数的确定。利用有限元分析确定一组摩擦系数标定曲线,用圆环镦粗试验确定圆环内径变化率百分比与圆环高度压缩百分比关系... 在塑性体积成形有限元模拟中,摩擦模型和摩擦系数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圆环镦粗法研究体积成形中摩擦系数的确定。利用有限元分析确定一组摩擦系数标定曲线,用圆环镦粗试验确定圆环内径变化率百分比与圆环高度压缩百分比关系曲线。通过曲线对比得到模具材料和成形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针对6A02CZ材料在钢模具中体积成形时6A02CZ材料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行确定,6A02CS材料在无润滑剂和润滑油做润滑剂两种情况下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325和0.3。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和圆环镦粗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更适合塑性体积成形中的有限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摩擦 圆环镦粗
下载PDF
圆环形微凹坑织构表面的摩擦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洪涛 朱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共5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具有微圆环状凹坑织构平面在往复运动下的摩擦学性能,分析微圆环深度、圆环内外半径及面积比等织构几何参数对摩擦性能的影响,并与典型的圆柱形织构单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深度相同时,摩擦因数随着圆环宽度的...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具有微圆环状凹坑织构平面在往复运动下的摩擦学性能,分析微圆环深度、圆环内外半径及面积比等织构几何参数对摩擦性能的影响,并与典型的圆柱形织构单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深度相同时,摩擦因数随着圆环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圆环宽度较大时,摩擦因数随织构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圆环状织构的动压效应随着圆环宽度的减小而减小;与圆柱状织构表面相比,相同面积比条件下的圆环状织构的摩擦因数更小,同时圆环状织构在吸纳细小磨屑方面也优于圆柱状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力 承载能力 表面织构 圆环状凹坑
下载PDF
Frictional behavior during cold ring compression process of aluminum alloy 5052 被引量:7
6
作者 Dawei ZHANG Guangcan YANG Shengdun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7-64,共18页
The friction is the considerable boundary condition in bulk metal forming.In this paper,the ring compression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factor in Coulomb friction model and Tresca friction ... The friction is the considerable boundary condition in bulk metal forming.In this paper,the ring compression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factor in Coulomb friction model and Tresca friction model for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aluminum alloy AA5052.The micro-macro analysis method combining surface morphology and micro-texture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friction behaviors in AA5052 cold forming process.In general,the magnitude(μor m)of fri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a deformation threshold during ring compression.The maximum change rate of the magnitude(μor m)before and after the deformation threshold is close to 18.5%under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and the change rat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oading speed.The lubrication using MoS_(2) is better than that using oil at lower speeds(0.15 mm/s,1.5 mm/s),but the lubrications for MoS_(2) and oil are similar at higher speeds(15 mm/s).The surface roughness,three-dimensional topography,and surface texture of compressed ring have a sudden change around the deformation threshold,which deviate from the previous evolution trend.The increased friction after deformation threshold also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sufficient shear strain layer in the subsurface plane of the compressed ring,and then it hinders the formation of the typical deformation textures withβ-oriented line and promotes the appearance of shear textures such as{001}(110),{111}(uvw)and{hkl}{110)tex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ation threshold Magnitude of friction ring compression test Shear texture Surface feature
原文传递
Variation of the friction conditions in cold ring compression tests of medium carbon steel 被引量:6
7
作者 Dawei ZHANG Bingkun LIU +2 位作者 Jingxiang LI Minchao CUI Shengdun ZHAO 《Friction》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311-322,共12页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conditions vary with deformation during metal forming processes.Significant macro-variations can be observed when a threshold of deformation is reached.This study shows that during the cold co...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conditions vary with deformation during metal forming processes.Significant macro-variations can be observed when a threshold of deformation is reached.This study shows that during the cold compression processing of#45(AISI 1045)steel rings,the magnitude of friction and surface roughness(Ra)changes significantly upon reaching a 45%reduction in ring height.For example,the Ra of compressed ring specimens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55%immediately before and after reaching this threshold,compared to an 18% or 25%variation over a 35%-45%or a 45%-55%reduction in height,respectively.The ring compression test conducted by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Coulomb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resca friction factor mare 0.105 and 0.22,respectively,when the reduction in height is less than 45%;and 0.11 and 0.24,respectively,when the reduction in height is greater than 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condition ring compression test friction calibration curve surface topography
原文传递
CT导航微创外科机器人关节液压锁紧结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达 唐粲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8-303,共6页
分析了目前微创外科机器人关节锁紧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机器人关节摩擦力矩产生的机理以及影响摩擦力矩的因素.针对当前医疗机器人锁紧结构不足之处,基于关节摩擦理论,提出并设计了三种不同形式的CT导航微创外科机器人关... 分析了目前微创外科机器人关节锁紧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机器人关节摩擦力矩产生的机理以及影响摩擦力矩的因素.针对当前医疗机器人锁紧结构不足之处,基于关节摩擦理论,提出并设计了三种不同形式的CT导航微创外科机器人关节锁紧结构,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实现形式.通过对不同结构的性能对比实验,确定采用基于外摩擦环的机器人关节锁紧结构,并初步验证基于该结构的机器人系统可以满足CT导航微创外科临床手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航 微创外科机器人 液压 摩擦锥 摩擦环 关节锁紧
下载PDF
平衡抛武器制动机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本河 徐乃成 +1 位作者 甘小红 尹刚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1-163,共3页
单兵有限空间发射的武器,大都采用平衡抛发射结构。本设计为提高发射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对现有制动技术总结基础上,利用薄壁圆环的径向收缩变形和摩擦环的摩擦吸能原理,设计出一种新的平衡抛制动机构。文中通过数值模拟和样机动态... 单兵有限空间发射的武器,大都采用平衡抛发射结构。本设计为提高发射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对现有制动技术总结基础上,利用薄壁圆环的径向收缩变形和摩擦环的摩擦吸能原理,设计出一种新的平衡抛制动机构。文中通过数值模拟和样机动态试验,验证了该制动机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均有明显提高。为此类武器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抛武器 制动机构 变形环 摩擦环 活塞 发射筒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冷锻摩擦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鹏 胡成亮 +1 位作者 孟丽芬 赵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28,共5页
借助圆环镦粗实验,以Cr12MoV为模具材料,20钢为工件材料,分别在磷皂化润滑与无润滑条件下,探讨模具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对冷锻摩擦的影响规律,为冷锻成形中模具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冷锻摩擦因子随模具表面粗... 借助圆环镦粗实验,以Cr12MoV为模具材料,20钢为工件材料,分别在磷皂化润滑与无润滑条件下,探讨模具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对冷锻摩擦的影响规律,为冷锻成形中模具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冷锻摩擦因子随模具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的影响在不同润滑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现,磷皂化润滑条件下,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大,摩擦因子越小;无润滑条件下,摩擦因子随着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同时发现,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试样的表面粗糙度逐渐趋近于模具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摩擦因子 圆环镦粗 冷锻
下载PDF
无油压缩机气缸-活塞环摩擦磨损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鲍军 曹斌 +2 位作者 李奉誉 方燚 刘志龙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8,共6页
为探究无油压缩机气缸与填充PTFE活塞环的配对摩擦磨损特性,在Rtec-instruments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不锈钢、铝合金气缸材料与不同配方填充PTFE活塞环材料进行配对摩擦磨损试验。通过对摩擦系数时序曲线的变化... 为探究无油压缩机气缸与填充PTFE活塞环的配对摩擦磨损特性,在Rtec-instruments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不锈钢、铝合金气缸材料与不同配方填充PTFE活塞环材料进行配对摩擦磨损试验。通过对摩擦系数时序曲线的变化规律、摩擦副磨损前后表面形貌特征及填充PTFE磨损量的研究,选择最优摩擦学性能的气缸-活塞环的配对摩擦副。结果表明,铝合金与不锈钢表面进行PCVD处理相对于常规阳极氧化和镀铬更易在摩擦表面形成自润滑转移膜;PTFE填充碳纤维时,其摩擦系数时序曲线随磨合过程降低且较为稳定;考虑摩擦系数与相对磨损量,提出了综合摩擦系数作为配对摩擦副选材的依据;PCVD处理的铝合金材料与填充主材碳纤维PTFE的综合摩擦系数为6.1×10^(-5),具有较低的综合摩擦系数、稳定的摩擦系数时序曲线和良好的表面形貌特征,可作为气缸-活塞环的配对摩擦副的优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油压缩机 摩擦磨损 活塞环 表面形貌 综合摩擦系数
下载PDF
降低汽油机整机摩擦损失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效工 李卫国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75,共5页
在试验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汽油机整机摩擦损失的因素。影响摩擦损失最主要的因素是缸孔形貌、活塞及环的结构。改进缸孔珩磨质量,可降低摩擦损失8%左右;改进活塞及环结构。
关键词 摩擦损失 汽油机 整机
下载PDF
拉深润滑剂的摩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笠 张质良 吴年盛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44,共4页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探针法去测定摩擦系数,模拟板料拉深变形条件下所测得的润滑剂润滑性能与传统的测试方法进行比较,能真实的反应塑性变形工况条件,其结果与生产实际情况十分吻合。
关键词 拉深润滑 摩擦特性 润滑系数 润滑剂
下载PDF
俄罗斯航天发动机静止摩擦环耐磨及封严涂层的实物解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志强 席守谋 李华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3-47,共5页
采用多种手段对俄罗斯航天发动机静止摩擦环耐磨及封严涂层进行了组织形貌、成分及性能等方面的实物分析,认为该涂层是以Al2O3陶瓷为主的高质量的梯度功能涂层,并对原件制造工艺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摩擦环 耐磨涂层 封严涂层 航天发动机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制备石墨烯润滑添加剂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青怡 沈岩 +3 位作者 袁晓帅 刘志翔 邢传斐 徐久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与滑移特性,可以加入润滑油中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来改善润滑性能,满足不断强化的柴油机对高性能润滑油的需求。通过液相等离子方法制备了1 nm左右的石墨烯薄片,并运用超声振荡分散法以质量分数0.05%加入RP-46...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与滑移特性,可以加入润滑油中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来改善润滑性能,满足不断强化的柴油机对高性能润滑油的需求。通过液相等离子方法制备了1 nm左右的石墨烯薄片,并运用超声振荡分散法以质量分数0.05%加入RP-4652D润滑油中,采用往复式活塞环-气缸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温度对石墨烯润滑油添加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试验温度为150℃,180℃,210℃时,加入石墨烯润滑油的摩擦系数比未加入石墨烯润滑油时分别降低了10.8%,6.1%,8.8%,气缸套磨损量分别降低了14.0%,7.9%,6.0%;随着试验温度升高,两种润滑油对应气缸套表面珩磨纹逐渐减少,但石墨烯润滑油对应气缸套磨损表面的珩磨纹路保持程度比未加入石墨烯润滑油对应气缸套的好;未加入石墨烯润滑油的气缸套珩磨平台和沟槽内都存在S,P,Zn等摩擦化学反应物成分,而加入石墨烯润滑油的气缸套珩磨平台存在摩擦化学反应物成分,珩磨沟槽基本不存在摩擦化学反应物成分,这可能是软质片层状的石墨烯被带至珩磨表面充当固体润滑剂,对珩磨纹起到填补作用,同时片层状材料的滑移特性减少了气缸套表面摩擦化学反应膜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润滑添加剂 摩擦 磨损 气缸套 活塞环
下载PDF
液固二相流润滑下活塞环/缸套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 刘昆 +1 位作者 焦明华 张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文章基于Reynolds方程及颗粒承载模型,引入颗粒直径及浓度等参数,建立一种分析液固二相润滑下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状态的模型,分析了不同颗粒直径和浓度对承载、油膜厚度及摩擦力的影响。当粒径小于最小油膜厚度时,液固二相流体的粘... 文章基于Reynolds方程及颗粒承载模型,引入颗粒直径及浓度等参数,建立一种分析液固二相润滑下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状态的模型,分析了不同颗粒直径和浓度对承载、油膜厚度及摩擦力的影响。当粒径小于最小油膜厚度时,液固二相流体的粘度、膜厚及摩擦力增加;粒径大于膜厚时,颗粒由于承载使油膜压力减小,经粘压效应,降低了二相流体的粘度、膜厚及摩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力 活塞环 缸套 液固二相流体 润滑
下载PDF
燃油稀释低黏度机油对柴油机缸套活塞环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波 尹必峰 +2 位作者 贾和坤 魏明亮 石坤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0-66,共7页
为研究燃油稀释低黏度润滑油对缸套活塞环润滑性能的影响,该研究以农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燃油湿壁现象考察了燃油稀释低黏度润滑油对混合液的黏度变化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燃油稀释率增大,混合液的动力黏度呈现先急剧下降后缓慢... 为研究燃油稀释低黏度润滑油对缸套活塞环润滑性能的影响,该研究以农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燃油湿壁现象考察了燃油稀释低黏度润滑油对混合液的黏度变化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燃油稀释率增大,混合液的动力黏度呈现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稀释率从0增加到10%,动力黏度降幅达44.9%,表明少量柴油稀释低黏度润滑油将导致黏度迅速降低。通过构建缸套-活塞环润滑摩擦理论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探究了燃油湿壁效应对缸套-活塞环摩擦性能的影响机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随稀释率的增加,缸套-活塞环之间的油膜厚度变薄,流体动压润滑区间不断缩小,而混合润滑区间不断扩大,导致摩擦副表面微凸体接触增多,特别是在压缩行程上止点附近,缸套-活塞环的摩擦力随着稀释率增加而增大;而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循环摩擦损失随稀释率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稀释率为10%时摩擦损失最小。通过搭建发动机测试台架进行倒拖试验发现,当稀释率从0增大到30%时倒拖转矩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当稀释率为10%时倒拖转矩最小,验证了不同燃油稀释率下倒拖转矩变化与模拟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在发动机中应用低黏度润滑油,应控制其稀释率低于20%,以保持必要的润滑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为低黏度润滑油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摩擦 稀释 缸套 活塞环 润滑
下载PDF
基于外摩擦的医疗机器人关节锁紧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洪建 曹彤 +1 位作者 刘达 唐粲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分析了目前机器人锁紧机构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医疗机器人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机器人关节摩擦力矩产生的机理,阐述了机器人关节锁紧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及分析,确定了影响机器人关节锁紧能力的主要因素,获得了机器人关节锁紧能... 分析了目前机器人锁紧机构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医疗机器人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机器人关节摩擦力矩产生的机理,阐述了机器人关节锁紧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及分析,确定了影响机器人关节锁紧能力的主要因素,获得了机器人关节锁紧能力与活塞尺寸、内腔尺寸、摩擦环材料和尺寸及液压油粘度等影响因素的基本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器人 液压 关节锁紧 摩擦材料 摩擦环 粘度
下载PDF
汽车同步器齿环相关设计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忠荣 张翊 《汽车零部件》 2013年第6期70-72,79,共4页
变速器换挡力的大小是评价整车操控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汽车同步器齿环的设计合理与否,对变速器换挡力有重要影响。分析同步器齿环工作过程中相关参数对换挡力的不同影响,对在设计中寻求较合理的同步齿环相关参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汽车同步齿环 齿环梅角 摩擦因数 锥角 换挡力
下载PDF
Defect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Design of Synchronizer for Clutchless 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Lipeng Zhang Yunao Peng +1 位作者 Haojie Yang Shaohua L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38-254,共17页
The synchronizer is a key component of 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equipped in electric vehicles,but the inertial lock-ring synchronizer(ILRS)commonly used there is not suitable especially for pure electric ... The synchronizer is a key component of 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equipped in electric vehicles,but the inertial lock-ring synchronizer(ILRS)commonly used there is not suitable especially for pure electric vehicles without a clutch because of big shift impact.To make the shifting process rapid and smooth,a new synchronizer named pressure-controllable friction ring synchronizer(PCFRS)was designed.Initially,the inevitable shortcoming of ILRS wa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test.Furthermore,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new synchronizer over ILRS were analyzed.Then,the formulations describing the dynamic transmission based on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PCFRS were established.Finally,the shifting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PCFRS and ILRS based on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CFRS can meet the main shifting evaluation index of an AMT without complex control methods,as well as it takes only 0.2406 s to finish the comfortable and zero-speed-difference shifting.The shifting quality of PCFR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ILRS.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using the new synchronizer as a part of clutchless AMTs equipped in pure electric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vehicle Clutchless 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Inertial lock-ring synchronizer Pressure-controllable friction ring synchronize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Shifting qua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