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南黄海盆地白垩纪-古近纪淡水有孔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1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95,共14页
前人认为苏北-南黄海盆地泰二段、阜二段和阜四段所含的有孔虫等“海相”化石为海侵带来的生物和湖水咸化的生物。但研究发现,有孔虫多不在上述层段;“海相”化石不集中出现,围岩不含膏盐;古气候、古水文不支持湖水咸化。经地层对比证实... 前人认为苏北-南黄海盆地泰二段、阜二段和阜四段所含的有孔虫等“海相”化石为海侵带来的生物和湖水咸化的生物。但研究发现,有孔虫多不在上述层段;“海相”化石不集中出现,围岩不含膏盐;古气候、古水文不支持湖水咸化。经地层对比证实,97枚有孔虫产自4个新层系,其余3枚在阜二段。海侵源头古东海洋不存在,无海相化石,各门“海相”生物为可生活在淡水中的广盐性分子;晚白垩世-古近纪,湖侵期古气候湿润、古湖泊水深,水域无法咸化;海绿石、磷灰石和微量元素等无法区分海、陆相;不同的广盐性生物多单独繁盛,并与大量的淡水生物共生,围岩相带无膏盐。据此认为,本区各门广盐性生物为淡水古生态,有孔虫在淡水环境可生存,3期区域湖侵不存在湖水咸化现象;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大规模优质烃源岩主要是淡水湖泊沉积的,可提供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非海相化石 淡水环境 白垩纪 古近纪 淡水烃源岩 苏北-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