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冻土区渠道水分迁移规律及冻胀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姜海波 李琳 李志强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了量化渠基土体中的水分在冻融过程中的迁移及其分布规律,揭示渠基土体的微观冻胀特性,选取渠基土体不同部位的原状土样,进行冻融试验,采用CT扫描技术,监测研究渠基土样冻融过程中的水分迁移及其孔隙水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渠基土体的... 为了量化渠基土体中的水分在冻融过程中的迁移及其分布规律,揭示渠基土体的微观冻胀特性,选取渠基土体不同部位的原状土样,进行冻融试验,采用CT扫描技术,监测研究渠基土样冻融过程中的水分迁移及其孔隙水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渠基土体的微观冻胀特性。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土样深度16~18 cm处的含水率较高,产生了水分积聚。冻结过程中,土体的微观孔隙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发生了裂缝的张开和闭合。在融化阶段,由于冻结水快速融化,土体发生融沉,最大融沉量为6.78 mm。研究成果揭示了渠基土体单向冻融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孔隙水的分布状态及其冻胀微观特性,为季节冻土区输水渠道的抗冻胀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基土体 冻融 水分迁移 CT扫描技术 冻胀特性
下载PDF
藏北高寒草地土壤冻融过程水热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冉洪伍 范继辉 黄菁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80-990,I0008,共12页
为深入认知藏北高寒草地土壤冻融循环过程,依托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开展了高寒草地土壤剖面水热变化过程监测,基于2015–2016年数据,对藏北高寒草地冻融循环过程中温度、含水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冻融过程... 为深入认知藏北高寒草地土壤冻融循环过程,依托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开展了高寒草地土壤剖面水热变化过程监测,基于2015–2016年数据,对藏北高寒草地冻融循环过程中温度、含水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冻融过程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各土层温度和含水率均呈准周期性变化,且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1月初至次年4月底是藏北高寒草地土壤的冻结期,可分为初冻期(11月)、稳定冻结期(12月至2月上旬)、消融前期(2月中旬至3月下旬)和消融后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4个阶段;观测期土壤冻结的最大深度在160 cm左右;冻结深度上下限和积温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含水率和温度变化相互影响,水分在土壤热量传递时有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理解冻融水热耦合作用及生态系统对冻融的响应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冻融过程 水热变化 藏北高原
下载PDF
冻融过程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波 马明国 王旭峰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9-377,共9页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当今地学研究的两大主题,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影响重大。冻土中的碳储量占据全球陆地碳储量的重要份额,它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研究冻土地区土壤的冻融过程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碳...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当今地学研究的两大主题,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影响重大。冻土中的碳储量占据全球陆地碳储量的重要份额,它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研究冻土地区土壤的冻融过程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冻融对碳循环过程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冻融影响下碳循环模拟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冻融与碳循环研究发展趋势做了初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过程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全球植被动态模型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米渣蛋白质脱糖去杂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腾 张燕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为获得米渣脱糖去杂的最佳方法,分析了冻融预处理、酶处理、超声波及其协同作用对米渣蛋白纯度的影响,然后对液固体积质量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米渣蛋白纯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C... 为获得米渣脱糖去杂的最佳方法,分析了冻融预处理、酶处理、超声波及其协同作用对米渣蛋白纯度的影响,然后对液固体积质量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米渣蛋白纯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Central 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米渣蛋白纯度为响应值,建立米渣脱糖去杂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米渣脱糖效果的最优参数为:液固体积质量比6.1 m L/g、加酶量600μ/g、酶解温度62℃、酶解时间88 min、超声波功率140 W,此时所得米渣蛋白质的纯度为92.01%,与理论预测值(92.68%)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超声波 糖化酶 米渣 工艺优化
下载PDF
2000—2015年中蒙俄经济走廊东段冻土时空变化及植被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侦海 王绍强 陈斌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1244,共14页
中蒙俄经济走廊东段位于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区东南缘及森林线南界接近区,冻土及生态环境脆弱。本文基于MERRA-Land陆面模式离线运行产品分析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东段2000—2015年间冻土冻融的时空变化模式,以及冻土变化对返青期和全年不同阶... 中蒙俄经济走廊东段位于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区东南缘及森林线南界接近区,冻土及生态环境脆弱。本文基于MERRA-Land陆面模式离线运行产品分析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东段2000—2015年间冻土冻融的时空变化模式,以及冻土变化对返青期和全年不同阶段植被生长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2000—2015年间研究区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均持续退化,时间上主要表现为冻土提前解冻、延迟冻结;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多年冻土南界的多年冻土退化和季节冻土下限抬升,及连续多年冻土南界的活动层加厚。解冻始日是森林地区植被返青的主控要素,林下冻土解冻对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及沼泽湿地的隔热蓄水功能影响了森林地区植被的生长。但随着多年冻土南界森林及林下泥炭地演替为草甸和农田,多年冻土退化,进一步促进林下沼泽湿地的消失。探讨冻土退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有助于识别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的冻土退化脆弱区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俄经济走廊东段 冻土退化 植被生长 灰色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冻融作用对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97
6
作者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通过求解古典Neumann问题 ,研究土壤在冻结和融化过程的热交换特征 ,从理论上分析了冻融作用对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交换的影响 .以草炭亚粘土和亚粘土为例 ,计算了广泛环境条件下的冻融作用对系统温度变化和与环境间热交换的影响 .结果表... 通过求解古典Neumann问题 ,研究土壤在冻结和融化过程的热交换特征 ,从理论上分析了冻融作用对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交换的影响 .以草炭亚粘土和亚粘土为例 ,计算了广泛环境条件下的冻融作用对系统温度变化和与环境间热交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使相应过程表层温度梯度加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交换 冻融作用 热交换 NEUMANN问题 边界条件 土壤 冻土
下载PDF
大孔隙和优先水流及其对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0
7
作者 区自清 贾良清 +3 位作者 金海燕 姜霞 高继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1-347,共7页
本文研究了冻融和干湿交替过程对土壤大孔隙及由其导致的优先水流形成的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在水稻和大豆土壤中的优先迁移。结果表明,冻融和干湿交替均可使土壤产生大孔隙和优先水流,而且前者的作用比后者强... 本文研究了冻融和干湿交替过程对土壤大孔隙及由其导致的优先水流形成的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在水稻和大豆土壤中的优先迁移。结果表明,冻融和干湿交替均可使土壤产生大孔隙和优先水流,而且前者的作用比后者强,LAS在1.5m水稻土体和大豆土体的优先穿透时间均为23天,而优先穿透淋洗水量却相差甚大,前者为69mm,后者仅为9mm。优先迁移过程不受土壤吸附/解吸过程的制约。受土壤吸附/解吸过程制约的平衡穿透淋洗水量,水稻系统和大豆系统分别185mm和178mm,两者很为接近。在水稻和大豆土壤,LAS的优先穿透时间比平衡穿透时间分别提前了21天和35天。优先穿透峰浓度在大豆系统可达平衡穿透峰浓度的20%~30%,在水稻系统则高达30%~86%。在没有大孔隙的填充土柱中,观察不到这种优先迁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大孔隙 优先水流 冻融交替 LAS 迁移行为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2
8
作者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6-511,共6页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情况地气系统热交换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使地气系统热交换加强 ,同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也发生了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地气系统 能量交换 多年冻土 热交换 季节冻土 温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土壤冻融过程水热耦合特征 被引量:26
9
作者 戴黎聪 柯浔 +6 位作者 张法伟 杜岩功 李以康 郭小伟 李茜 林丽 曹广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0-398,共9页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在保证我国水资源安全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2015年7月-2016年6月青海海北站季节冻土的水热监测数据(土壤含水量为未冻水含量),分析了冻结深度的季节变化和冻融过...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在保证我国水资源安全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2015年7月-2016年6月青海海北站季节冻土的水热监测数据(土壤含水量为未冻水含量),分析了冻结深度的季节变化和冻融过程水热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均表现为"U"型。土壤温度变化规律与日平均气温基本一致,但滞后于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滞后时间取决于土层深度。与多年冻土冻融规律不同,海北站季节冻土表现为单向冻结、双向融化特征,冻融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冻结初期、冻结稳定期和融化期。同时,季节冻土消融速率大于冻结速率,且融化过程中以浅层土壤融化为主。在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沿上、下两个方向分别向冻结锋面迁移,各土层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而在融化过程中,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且在浅层土壤形成一个土壤水分的高值区。土壤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与各土层土壤温度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且浅层土壤拟合效果优于深层土壤。本研究对揭示高原关键水文过程以及寒区水热耦合模型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 季节变化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冻融过程中土体水热力耦合作用理论和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宋存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2-988,共7页
随着冻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冻害已成为寒区工程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造成冻害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体的冻胀和融沉,而冻融过程受控于土体温度场、水分场、应力场及其变化规律.深入开展水热力耦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对解决实际工程冻... 随着冻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冻害已成为寒区工程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造成冻害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体的冻胀和融沉,而冻融过程受控于土体温度场、水分场、应力场及其变化规律.深入开展水热力耦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对解决实际工程冻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国内外在水热力耦合作用机理、耦合作用方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评,指出了各种研究结果之间差异、不同冻胀模式建立的依据、研究方法以及适用条件,分析了目前冻融过程中土体水热力耦合作用理论和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过程 水热力耦合 冻胀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圈管冻结壁形成和融化过程冻胀力实测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汪仁和 张瑞 李栋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8-542,共5页
为获得多圈管冻结壁形成与融化过程中冻结壁内部冻胀力发展特性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冻结壁力学性态及安全性,在淮南某煤矿开展了冻结壁冻融过程中内、外部冻胀力和孔隙水压力的现场实测研究.实测结果表明:在地层冻融过程中,... 为获得多圈管冻结壁形成与融化过程中冻结壁内部冻胀力发展特性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冻结壁力学性态及安全性,在淮南某煤矿开展了冻结壁冻融过程中内、外部冻胀力和孔隙水压力的现场实测研究.实测结果表明:在地层冻融过程中,冻结壁内、外部形成了不均匀的冻胀应力,测试地层最大冻结压力达6.0 MPa,为初始地压的2.4倍;当井筒开挖至测试层位时地层冻结压力呈线性降低;随着浇筑外层混凝土井壁,冻结压力又有回升,当冻结壁融化后地层冻胀力为零,井壁恢复受水土压力作用.孔隙水压力变化经历了静止孔隙水压力和冻结过程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两个阶段,超静孔隙水压力达到4.0 MPa,约为静止孔隙水压力的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实测 多圈管冻结 冻结压力 孔隙水压力 冻融过程
下载PDF
土体冻融特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熙胤 张明义 +2 位作者 路建国 裴万胜 晏忠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4-1657,共14页
冻土中水分迁移是导致土体冻胀的关键因素,而研究水分迁移及其驱动力的核心问题是要充分理解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基质吸力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充分体现土体在冻融过程中土水变化特征.长期以来,对土体冻融特征的研究采取的是与非... 冻土中水分迁移是导致土体冻胀的关键因素,而研究水分迁移及其驱动力的核心问题是要充分理解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基质吸力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充分体现土体在冻融过程中土水变化特征.长期以来,对土体冻融特征的研究采取的是与非饱和土力学中的土水特征类比的方法进行,结果也证明了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冻土中因冰-水相界面作用产生基质吸力与融土中水-气相界面作用产生基质吸力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而由于相变等其他作用产生的冻融滞后效应与融土中孔隙"墨水瓶效应"等引起的滞后效应机理也有区别.针对这些机理性的不同,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能真正揭示土体的冻融特征.通过对目前土体冻融特征方面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今后在这方面还需深入开展如下研究:建立适合各类土壤冻融特征的一般预测模型,使得在缺少数据条件下能快速获取所需土样的冻融特征;研究土体在冻融和干湿变化过程中存在的类似性及区别,对冻融过程中存在的滞后效应机理给出合理的解释;提升冻融特征变量的测试技术水平,研发高精度的相关仪器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过程 土水特征 未冻水含量 基质势 滞后效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麓河附近不同地表覆被下活动层的水热差异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陆子建 吴青柏 +1 位作者 盛煜 张鲁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2-647,共6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麓河附近天然状态和工程活动状态下不同场地(砂砾路面、铲除植被、草甸地表)的活动层水热状态监测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程活动对场地活动层的水热传输特征和冻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工程活动改变了场地下垫面性质...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麓河附近天然状态和工程活动状态下不同场地(砂砾路面、铲除植被、草甸地表)的活动层水热状态监测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程活动对场地活动层的水热传输特征和冻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工程活动改变了场地下垫面性质,造成了不同场地活动层冻融过程、活动层厚度等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多年冻土变化.冻融期间工程活动场地活动层的水热状态变化要比天然场地强烈而且差异较大,工程活动场地冻土的稳定性比天然场地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活动层 冻融过程 水热过程
下载PDF
模拟冻-融过程的热-水-应力耦合模型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玉军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9-415,共7页
考虑低温条件下出现水-冰相变并有潜热产生的特点,将所开发的热-水-应力耦合模型及其二维有限元程序作了改进,使之可用于岩土体冻融问题的分析.并以Neaupane等的岩石室内冻-融试验为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试验和Neaupane的计算中... 考虑低温条件下出现水-冰相变并有潜热产生的特点,将所开发的热-水-应力耦合模型及其二维有限元程序作了改进,使之可用于岩土体冻融问题的分析.并以Neaupane等的岩石室内冻-融试验为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试验和Neaupane的计算中所得的岩石试样上特定点的温度-时间曲线、温度-径向应变曲线作了对比,看到三者的接近程度较好,同时考察了本计算所得的一个岩石试样中不同时刻的温度、位移及应力分布,得出了若干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过程 热-水-应力耦合 数值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温暖化加剧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非生长季冻融循环 被引量:16
15
作者 林笠 王其兵 +1 位作者 张振华 贺金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78,共8页
在2013年10月至次年4月,首次利用微根管直接观测和土壤温度间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冻融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1)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均显著增加非生长季5,10,20 cm的土壤温度,而且冬季增温处理下的5~20... 在2013年10月至次年4月,首次利用微根管直接观测和土壤温度间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冻融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1)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均显著增加非生长季5,10,20 cm的土壤温度,而且冬季增温处理下的5~20 cm土壤非生长季月平均温度比全年增温处理下的高0.01~0.18oC;2)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显著降低了完全冻结期和冬春解冻期的冻土层厚度,而对秋冬始冻期的冻土层厚度没有影响;3)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显著减少了完全冻结期的持续天数和增加冬春解冻期的持续天数,而对秋冬始冻期的持续天数没有影响;4)冬季增温比全年增温对冻土层厚度和冻融循环持续天数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气候温暖化的趋势下,非生长季土壤冻融交替天数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对高寒地区的地下碳氮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层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增温
下载PDF
陆面模式CLM4.5在青藏高原土壤冻融期的偏差特征及其原因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时越 杨凯 王澄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2-334,共13页
利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制作的大气强迫场驱动通用陆面模式CLM4.5(Community Land M odel version 4.5)对青藏高原区域进行离线模拟试验,模拟结果与D66、沱沱河(TTH)和玛曲(Maqu)3个站点的观测资料以及GLDAS(Global Land Data A... 利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制作的大气强迫场驱动通用陆面模式CLM4.5(Community Land M odel version 4.5)对青藏高原区域进行离线模拟试验,模拟结果与D66、沱沱河(TTH)和玛曲(Maqu)3个站点的观测资料以及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M2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陆面模式对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湿度模拟的偏差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CLM4.5对土壤温度模拟较好(平均RM SE≈3℃),而GLDAS-CLM2计算的土壤温度偏高,偏差较大(平均RMSE>6℃),且其偏差大于CLM4.5,尤其在冻融期;CLM4.5能较好地模拟出冻融过程中土壤湿度季节变化,但土壤湿度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存在一定偏差(平均RMSE≈0.1 mm3·mm-3),GLDAS-CLM2不能反映出土壤湿度在冻融过程中的变化特征。CLM4.5的模拟偏差主要来自大气强迫场,而GLDAS-CLM2的偏差除了大气强迫场的不确定性外,还来自于模式冻融参数化方案的不完善。大气强迫场中的气温和降水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冻融期和非冻融期表现不同。在非冻融期,土壤温度的模拟主要受气温的影响(r>0.6),气温偏差对土壤温度偏差的贡献率大于50%;土壤湿度的变化则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偏差对土壤湿度偏差的贡献率为20%~40%。在冻融期,受土壤水热相互作用的影响,气温和降水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效果减弱;土壤湿度的变化受气温影响显著,其贡献率为10%~20%。陆面模式中冻融参数方案的不完善是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湿度偏差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陆面模式 模拟偏差 冻融过程
下载PDF
干旱区季节性冻土冻融状况及对融雪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习阿幸 刘志辉 卢文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3-339,共7页
利用天山北坡季节性冻土区的军塘湖流域观测场2013年和2014年冻融期冻土深度及各层土壤的温湿度数据,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规律及冻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探讨各层土壤水分分布及迁移特征对融雪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过程... 利用天山北坡季节性冻土区的军塘湖流域观测场2013年和2014年冻融期冻土深度及各层土壤的温湿度数据,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规律及冻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探讨各层土壤水分分布及迁移特征对融雪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冻土深度会发生变化,且温度不同冻融速率不一;土壤水分的迁移受制于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别是表层10cm土壤温湿度相关性极大;对比2013年,2014年数据,土壤表层10cm内的含水量变化会对融雪水的下渗有调控作用,从而影响下垫面的径流量。研究季节性冻土冻融过程及对融雪径流的影响,会对准确预报融雪性洪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冻融过程 水分运移 融雪径流
下载PDF
黄河源区不同降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其水热分布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边晴云 吕世华 +2 位作者 文莉娟 李照国 陈世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6-911,共6页
利用黄河源区鄂陵湖西侧野外观测站一个多雪年和一个少雪年的数据,对多雪年和少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水热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多雪年积雪集中时段1—3月气温明显偏低,分别比少雪年低3.04℃、3.15℃、3.58℃。多雪年1—... 利用黄河源区鄂陵湖西侧野外观测站一个多雪年和一个少雪年的数据,对多雪年和少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水热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多雪年积雪集中时段1—3月气温明显偏低,分别比少雪年低3.04℃、3.15℃、3.58℃。多雪年1—3月地气间热交换明显弱于少雪年,且多雪年土壤由热源转为热汇的时间晚于少雪年。多雪年1月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少于少雪年1月,多雪年2—3月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多于少雪年2—3月,导致多雪年1月土壤温度高于少雪年各土层,而2—3月土壤温度明显低于少雪年,且多雪年1—3月土壤升温速度慢于少雪年,使得多雪年5~40 cm各土层土壤消融初日比少雪年分别晚24 d、23 d、11 d和12 d,从而导致多雪年土壤湿度增加晚于少雪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热通量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Seasonal dynamics of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freeing-thawing processes of soil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14
19
作者 CHANG Juan WANG GenXu +1 位作者 LI ChunJie MAO TianX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27-738,共12页
The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in permafrost region not onl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ater cycle and land surface process, but also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har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old re... The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in permafrost region not onl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ater cycle and land surface process, but also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har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old region. However, the seasonal dynamics, driv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ased on observation at slope scale on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dynamics of typical alpine meadow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seasonal dynamic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and the freezing-thawing processes of active soil in permafrost region.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and its slope distribution pattern were controlled by soil temperature of active layers. The phase and range of the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dynamics are determined by deep soil(below 60 cm depth) moisture and groundwater recharging sour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soil temperatures and dynamics of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levels was better described by Boltzmann functions. However, the influencing thresholds of soil temperature on groundwater dynamics varied at different depths of active layers and i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 which resulted in the signific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dynamics in slope scale. Land cover change and global warming certainly altered the dynamics of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and the hydraulic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rivers, and consequently altered the overall hydrologic cycle of watershed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permafrost groundwater seasonal dynamics soil hydrothermal characteristics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砂壤土冻融过程的观测和模拟 被引量:12
20
作者 罗斯琼 张宇 吕世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4-243,共10页
针对黄土高原冬季陆面过程,使用兰州皋兰地区冬季观测资料和水热耦合模式(SHAW),进行了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黄土高原地区入射的太阳辐射较小,降水稀少,空气干燥,12月、1月及2月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0℃,净辐射很小,积/... 针对黄土高原冬季陆面过程,使用兰州皋兰地区冬季观测资料和水热耦合模式(SHAW),进行了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黄土高原地区入射的太阳辐射较小,降水稀少,空气干燥,12月、1月及2月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0℃,净辐射很小,积/融雪期间,净辐射出现了负值.地表能量分配中感热潜热都很小,但感热相对潜热占主要地位,在无降水时期日平均潜热通量几乎都在10 W.m-2以下.水热耦合模式对地表能量中短波净辐射和长波净辐射模拟较好,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模拟存在一定的偏差.模式对浅层30 cm和40 cm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模拟较为成功,模拟值对观测值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均达到0.87以上.土壤温度模拟偏高,土壤湿度的模拟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陆面过程 季节性冻土 冻融过程 水热耦合模式(SHAW)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