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异体腓骨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132髋2.5年随访 被引量:7
1
作者 尧浩 扈文海 +1 位作者 李会杰 刘思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3311-3317,共7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方法较多。带血管游离腓骨植入后需要长期卧床、创伤大、出血多,植入后并发症多;金属钽棒置入对后续人工关节置换带来困难。目的:探讨带孔同种异体腓骨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 背景:股骨头坏死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方法较多。带血管游离腓骨植入后需要长期卧床、创伤大、出血多,植入后并发症多;金属钽棒置入对后续人工关节置换带来困难。目的:探讨带孔同种异体腓骨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纳入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103例(132髋),平均43.2岁(20-70岁),根据Steinberg分期:Ⅰ期13髋,Ⅱ期53髋,Ⅲa期40髋,Ⅲb期26髋。应用股骨头钻孔减压联合带孔同种异体腓骨植入。植入前、后均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评估;植入后3,6,12,24个月摄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股骨头修复情况以及坏死进展并加以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随访2.0-2.5年,平均2.3年。植入前Harris平均68.5(64.7±7.8)分,植入后提高至平均91.4(91.0±2.6)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患者24个月时候的X射线平片示106髋有明显改善,7髋无变化,10髋恶化,9髋失败,总有效率为85.6%,恶化及失败髋关节均为SteinbergⅢb期。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说明钻孔减压联合带孔同种异体腓骨植入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青壮年SteinbergⅠ期,Ⅱ期,Ⅲa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临床实践 股骨头坏死 金属钽棒 植入 髓芯减压 同种异体 髋关节功能 腓骨 移植 带孔 血管游离
下载PDF
Flap reconstruction of the knee: A review of current concepts and a proposed algorithm 被引量:2
2
作者 Andreas Gravvanis Antonios Kyriakopoulos +1 位作者 Konstantinos Kateros Dimosthenis Tsoutso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5期603-613,共11页
A literature search focusing on flap knee reconstruction revealed much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around the knee defects. Muscle flaps are the preferred option, mainly in infected wounds. Perfora... A literature search focusing on flap knee reconstruction revealed much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around the knee defects. Muscle flaps are the preferred option, mainly in infected wounds. Perforator flaps have recently been introduced in knee coverage with significant advantages due to low donor morbidity and long pedicles with wide arc of rotation. In the case of free flap the choice of recipient vessels is the key point to the reconstruction. Taking the published experience into account, a reconstructive algorithm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wound,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 and/or 3-dimensional de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RECONSTRUCTION Local FLAP Pedicled FLAP free FLAP RECIPIENT vessels
下载PDF
家兔心脏短期缺血后再灌流时心功能的变化及SOD的影响
3
作者 戴龙君 丁鼎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1-225,共5页
本实验利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后早期再灌流动物模型,观察早期再灌流对心功能的影响,并利用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探索自由基在其中的可能作用。实验过程中测取心功能指标;观察结束后,分别从缺血区与非缺血区心内膜下取心肌电... 本实验利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后早期再灌流动物模型,观察早期再灌流对心功能的影响,并利用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探索自由基在其中的可能作用。实验过程中测取心功能指标;观察结束后,分别从缺血区与非缺血区心内膜下取心肌电镜标本。实验发现,单纯再灌流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持续结扎组,SOD再灌流组的心功能比单纯再灌流组恢复得早、恢复程度高;缺血区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依次为持续结扎组>单纯再灌流组>SOD再灌流组,非缺血区心肌超微结构只是单纯再灌流组变化较明显。结果表明,自由基对短期缺血后再灌流过程中心功能损伤起着一定的作用,其损伤范围随着再灌流的发生扩散到非缺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 心功能 SOD
下载PDF
Avoiding second donor site and the second set of neck vessels in a case of absent peroneal skin perforators
4
作者 Aditya Narayan Choudhary Rajan Arora +3 位作者 Kripa Shanker Mishra Ravi Kiran Naalla Saket Srivastava Ajay Kumar Dewan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 2022年第1期661-666,共6页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procedure of a case in which the skin paddle of the free fibula flap derived its supply solely from a soleal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originating from the posterior tibial system.In contra...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procedure of a case in which the skin paddle of the free fibula flap derived its supply solely from a soleal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originating from the posterior tibial system.In contrast,the osteo-muscular component was supplied by the peroneal vascular system.We harvested the skin paddle with its vascular supply from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separately,and the osteo-muscular fibula was harvested with its supply from peroneal vessels.In this way,we avoided violation of the second donor site for the skin paddle.In addition,we used the distal end of peroneal vessels to salvage our skin paddle instead of sacrificing another set of neck vessels for anastomosis.This technique may also be utilised in cases where the neck vessels may not be available due to previous surgeries,radiation therapy,or decision by the surgery team to not sacrifice two sets of neck vessels for anastom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 fibula flap peroneal vessels posterior tibial vessels mandible reconstruction flaps in series
原文传递
电解性自由基对离体豚鼠冠脉内皮与气道上皮的损伤作用
5
作者 陈临溪 陈剑雄 +2 位作者 廖端芳 朱炳阳 余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48-851,共4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电解Krebs灌流液产生自由基的方法 ,观察电解性自由基对豚鼠离体心脏冠脉内皮与气道上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10mA直流电 ,持续 1- 2min电解灌流液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离体心脏冠脉压升高约 4 4kPa ,同时使心肌收缩力下降 ,... 目的和方法 :采用电解Krebs灌流液产生自由基的方法 ,观察电解性自由基对豚鼠离体心脏冠脉内皮与气道上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10mA直流电 ,持续 1- 2min电解灌流液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离体心脏冠脉压升高约 4 4kPa ,同时使心肌收缩力下降 ,心肌组织过氧化脂质含量增高 ,而SOD活性降低 ;使离体支气管肺灌流压升高约 2 2 0kPa ,并对磷酸组胺反应性增高 3倍 ;电解灌流液的作用可被羟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DMSO抑制。结论 :电解性自由基可引起冠脉内皮与气道上皮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气管上皮 冠脉内皮 电解性自由基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辉 李国勤 +6 位作者 刘俊玲 边永君 王蕾 金在艳 刘志国 刘世刚 高荣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IPF患者3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口服,每日1剂,每服200 mL,每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IPF患者3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口服,每日1剂,每服200 mL,每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以呼吸疾病问卷(SGRQ)作为测评工具,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SGRQ中呼吸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总分积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疾病影响评分也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对改善IPF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络法 特发性肺纤维化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脑络欣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键 谭辉 +2 位作者 胡建鹏 何玲 尹婷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954-1956,共3页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中10只为正常组,另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各10只。脑络心通组给予0.93g/ml脑...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中10只为正常组,另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各10只。脑络心通组给予0.93g/ml脑络心通溶液,通心络组给予0.03g/ml通心络溶液,按1ml/(100g.d)连续14天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14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14天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减轻(P<0.01);与脑络欣通组比较,给药后14天后通心络组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T、APTT和TT均明显缩短,Fbg、FDP、D-D水平升高,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的PT也明显缩短、FDP升高,脑络心通组D-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凝血及纤溶系统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络欣通可以延长缺血后PT、APTT和TT,降低血浆FDP、D-D和Fbg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欣通 脑缺血 凝血 纤溶系统
原文传递
诸脏纤化 久病久痛 皆属于络——仝小林教授从络论治脏器纤维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翼天 邸莎 逄冰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5期520-523,共4页
脏器纤维化,其病理基础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脏器纤维化可归属于中医"络病"范畴,瘀血阻络是其重要病机。仝小林教授以"络病"理论辨治脏器纤维化,提出预防及延缓纤维化的有效方药。以早期治络、全程通络为主要治... 脏器纤维化,其病理基础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脏器纤维化可归属于中医"络病"范畴,瘀血阻络是其重要病机。仝小林教授以"络病"理论辨治脏器纤维化,提出预防及延缓纤维化的有效方药。以早期治络、全程通络为主要治则的中药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纤维化的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器纤维化 络病 仝小林 活血化瘀通络 补益气血 祛邪通络
下载PDF
养阴通络法结合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癌性疼痛4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霆 马胜林 +4 位作者 岳建华 谢广茹 邓清华 汤忠祝 潘晓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法结合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全部患者均辨证为阴虚络阻型,其中43例使用养阴通络法结合阿片类镇痛药,41例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连续治疗21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度、镇痛疗效、每天疼痛次数与每...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法结合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全部患者均辨证为阴虚络阻型,其中43例使用养阴通络法结合阿片类镇痛药,41例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连续治疗21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度、镇痛疗效、每天疼痛次数与每次持续时间、镇痛起效时间、生活质量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通络法对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癌性疼痛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中西医结合疗法 养阴通络 阿片
下载PDF
健脾通络法治疗中晚期肝癌22例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泽浩 陈焕朝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6-407,共2页
应用中医药健脾通络法组成相对固定方药治疗22例中晚期肝癌(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18例),结果显示对改善主要症状肝痛(14/18,77.8%),腹胀(13/17,76.5%),精神差(11/15,73.3%),乏力(9/14,64.3%),厌油(6/... 应用中医药健脾通络法组成相对固定方药治疗22例中晚期肝癌(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18例),结果显示对改善主要症状肝痛(14/18,77.8%),腹胀(13/17,76.5%),精神差(11/15,73.3%),乏力(9/14,64.3%),厌油(6/8,75%)及增加食量(7/15,46.7%)效果较好,对稳定肿瘤病灶(12/18,66.7%)、减轻腹水及维护肝功能也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晚期 中医药疗法 健脾通络法
下载PDF
疏血通脉胶囊对颈总动脉血栓大鼠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泰 周军 +8 位作者 段志刚 胡玉英 曹斌 高微 吴玉强 王丽 刘瑛 张青萍 何乾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胶囊对颈总动脉血栓大鼠动脉血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克芦丁组(0.1 mg/g)、疏血通脉胶囊低(2.5 mg/g)、中(5 mg/g)、高(10mg/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20天后,制作左侧...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胶囊对颈总动脉血栓大鼠动脉血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克芦丁组(0.1 mg/g)、疏血通脉胶囊低(2.5 mg/g)、中(5 mg/g)、高(10mg/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20天后,制作左侧颈总动脉血栓模型,2h后从各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抽血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含量,同时取左侧颈总动脉血栓称血栓湿重、干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栓湿重、干重均明显减轻(P<0.01),血浆FDP、D-D含量明显下降(P<0.01),其中疏血通脉胶囊高剂量组改善程度较疏血通脉胶囊低、中剂量组及曲克芦丁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疏血通脉胶囊能防治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及发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FDP、D-D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脉胶囊 动脉血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一二聚体
原文传递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志强 赵雯红 +2 位作者 张江华 孙玉凤 王月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46-750,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单纯肾切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给药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单纯肾切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给药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UPro)量及肾功能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酶(p38MAPK和p-p38MAP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厄贝沙坦和中药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Upro量及p-p38MAPK、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抑制p38MAPK/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能是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 糖尿病肾病 作用机制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黎波 兰玉燕 +4 位作者 周航宇 付光新 姚志浩 李勇 李峻屹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拟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行虚拟手术及导板设计,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下颌骨截骨导板、腓骨塑形导板以及下颌骨修复后模型,在下颌骨修复后模...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拟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行虚拟手术及导板设计,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下颌骨截骨导板、腓骨塑形导板以及下颌骨修复后模型,在下颌骨修复后模型上预制个体化重建钛板,术中根据导板和个体化重建钛板,完成对下颌骨缺损的精确修复。同时通过术前下肢CT血管造影观察腓动脉有无变异,对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的体表位置,以其为中心设计皮瓣,完成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8例患者术后移植游离腓骨肌皮瓣均成活,导板术中就位顺利,个体化重建钛板位置准确,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前CT血管造影检查顺利,CT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显示腓动脉的解剖位置,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的体表位置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结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游离腓骨肌皮瓣能够成功修复下颌骨缺损,获得良好的美观和功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腓骨肌皮瓣 下颌骨缺损 导板 CT血管造影 腓动脉 穿支血管
原文传递
MRI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协同IVIM-DWI、Gd-DTPA增强对直肠癌壁外血管状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俊 张海青 +3 位作者 刘燕军 夏鹏 余兵 查惠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MRI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 SSFP)协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Gd-DTPA增强扫描术前对直肠癌壁外血管(EMV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就诊于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05例,术前均... 目的:探讨MRI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 SSFP)协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Gd-DTPA增强扫描术前对直肠癌壁外血管(EMV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就诊于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05例,术前均行b SSFP序列、IVIM-DWI功能成像及Gd-DTPA增强多参数MRI扫描。结合MRI常规序列,运用基于单独b SSFP序列、IVIM-DWI功能成像及Gd-DTPA增强,两两协同以及多序列联合诊断三种七分制方案对EMVI状态术前预测。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依据,首先对比T2WI序列及b SSFP序列诊断效能;然后依次绘制ROC曲线图,得出对应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常规T2抑脂序列对直肠壁外血管状态术前预测AUC:0.572(95%CI:0.408~0.737),特异度为0.811,敏感度为0.667;b SSPF序列AUC:0.817(95%CI:0.680~0.954),特异度为0.900,敏感度为0.733;各统计学参数均高于常规T2抑脂序列的诊断效能。多序列MRI协同诊断AUC:0.961(95%CI:0.886~1.000),特异度为0.988,敏感度为0.875,诊断效能最佳(P<0.05)。结论:磁共振b SSFP序列协同IVIM-DWI、Gd-DTPA增强多参数扫描对术前预测直肠癌EMVI侵犯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 弥散功能成像 磁共振增强 壁外血管
下载PDF
通络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秀秀 姜之炎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8期754-757,共4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率逐年增高,常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是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综合疗法,中医药疗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络法的确立以络病理论为基础,诸多通络方药在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率逐年增高,常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是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综合疗法,中医药疗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络法的确立以络病理论为基础,诸多通络方药在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预防反复感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通络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从理论、临床、实验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3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法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络 综述
下载PDF
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策略和技术要点
16
作者 宋达疆 王志远 +2 位作者 刘旭 李赞 章一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通过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的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单侧乳房再造的患者资料。受区采用侧胸切口,对于乳腺癌初发早期或... 目的探讨通过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的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单侧乳房再造的患者资料。受区采用侧胸切口,对于乳腺癌初发早期或者保乳术后复发患者先行合适的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对于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扩张器取出或者假体包膜挛缩患者先行假体、扩张器去除或者包膜松解术;之后于同一切口下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乳房再造术,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依次完成受区血管制备、供区皮瓣制备、供受区血管吻合和乳房塑形。术后观察并发症情况,并随访评价再造乳房外观及供、受区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共纳入15例女性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42.3岁,其中初发早期乳腺癌9例,保乳术后复发2例,乳房再造术后扩张器取出2例,假体再造术后包膜挛缩2例。侧胸切口长度为7.5~11.2 cm,平均8.7 cm。6例切取携带3/4部分的下腹部皮瓣,采用单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体积为19.0 cm×10.0 cm×4.5 cm~23.0 cm×13.0 cm×6.0 cm,质量280~510 g,平均370 g;9例切取整个下腹部皮瓣,采用双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体积为27.0 cm×11.0 cm×5.0 cm~30.0 cm×14.0 cm×6.5 cm,质量420~730 g,平均530 g。受区血管选择胸背血管主干9例,胸背血管前锯肌支4例,胸背血管主干结合前锯肌支2例。术后1例患者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失败,其余14例患者皮瓣顺利成活。随访6~17个月,平均10.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及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采用侧胸切口实施乳腺癌根治的相关手术时,可以同一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手术效果满意,受区损伤进一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成形术 下腹部皮瓣 游离皮瓣 胸背血管 前锯肌支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腹腹膜疝前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
17
作者 钟为青 彭易鹏 陈少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经腹腹膜疝前修补术(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 目的探究腹腔镜经腹腹膜疝前修补术(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OTFH治疗,观察组采用TAP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精索血管情况、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精索动脉管径、精索静脉管径均宽于术前,精索动脉血流速度、精索静脉血流速度均慢于术前,但观察组精索动脉管径、精索静脉管径均窄于对照组,精索动脉血流速度、精索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9%,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TFH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相比,TAPP术中出血量更少,疼痛更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精索血管影响较小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腹腹膜疝前修补术 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精索血管情况 疼痛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看心力衰竭与高尿酸血症病机的一致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清华 孙光伟 +2 位作者 孙颖 张晓华 董谊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3期259-262,共4页
临床中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常合并出现,从西医学角度认为二者具有共同病理基础。中医学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从《金匮要略》中对"历节"及"心水"的论述可见,二者病性均属本虛标实,本虚为心、... 临床中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常合并出现,从西医学角度认为二者具有共同病理基础。中医学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从《金匮要略》中对"历节"及"心水"的论述可见,二者病性均属本虛标实,本虚为心、脾、肾气虚,标实为瘀血、水湿、痰浊。临床以气虚痰浊血瘀为常见证型,治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异病同治,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心力衰竭 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
下载PDF
白塞补泻颗粒治疗白塞病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海军 尹国富 +1 位作者 刘福华 岳敏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白塞补泻颗粒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确诊为白塞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白塞补泻颗粒治疗,早、中、晚餐后半小时各服6 g,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100 mg,1次/d,晚睡前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2... 目的观察白塞补泻颗粒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确诊为白塞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白塞补泻颗粒治疗,早、中、晚餐后半小时各服6 g,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100 mg,1次/d,晚睡前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2个月后2组观察症状、血沉、C反应蛋白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且治疗组患者ESR(18.10±3.96)mm·h^(-1)、CRP(9.03±3.33)mg·L^(-1)明显优于对照组(23.10±4.60)mm·h^(-1)、(12.29±3.79)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白塞补泻颗粒治疗白塞病临床疗效优于沙利度胺,可能与其抗炎、抗感染、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白塞补泻颗粒 沙利度胺 清热利湿 活血通络 益气健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