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1
作者 周健辉 石惠文 +2 位作者 王腾彬 冷树立 王夫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9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胸背动脉外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13.5 cm×6.5 cm~23.5 cm×9.0 cm,胸背动脉内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5...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9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胸背动脉外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13.5 cm×6.5 cm~23.5 cm×9.0 cm,胸背动脉内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5 cm×5.5 cm~10.5 cm×7.5 cm。皮瓣切取后进行适当调整以修复各种不规则的缺损创面,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缝合或仅需少量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后8例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全部成活,1例胸背动脉内侧支背阔肌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经二期切除缺损创面直接缝合后愈合。7例因皮瓣臃肿行皮瓣修薄术,2例无需二次修整。末次随访时9例皮瓣质地及外形均良好,创伤肢体活动功能均恢复满意。7例供区直接缝合,遗留线状瘢痕,2例供区少量皮片移植修复。结论背阔肌皮瓣解剖恒定,血运可靠,供区隐蔽,切取面积范围大,是修复肢体严重创伤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而且采取双叶切取既有利于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又有利于不规则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背阔肌皮瓣 双叶皮瓣 软组织缺损 肢体创伤
下载PDF
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及动脉缺损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宝成 梁钢 陈福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以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问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了6例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患者。皮瓣... 目的探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以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问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了6例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患者。皮瓣的切取面积为3.5cm×2.0cm~6.5cm×3.0cm。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6例移植的皮瓣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血供和回流良好。4例获得1-12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移植的皮瓣色泽、质地较好,皮瓣厚度略显臃肿;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成活良好;大部分患者供、受区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移植,可收到覆盖创面和改善或重建血供的双重功效,为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骨间后动脉
原文传递
游离皮瓣修复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亮 周轶群 +3 位作者 杨平 郭妤 朱晶晶 刘天一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1例老年(年龄61~75岁)头面部肿瘤患者,皮肤肿瘤根治性切除并进行一期修复。缺损面积5 cm×4 cm^20 cm×15 cm。根...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1例老年(年龄61~75岁)头面部肿瘤患者,皮肤肿瘤根治性切除并进行一期修复。缺损面积5 cm×4 cm^20 cm×15 cm。根据缺损部分和范围,分别采用前臂游离皮瓣(n=19)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n=12)修复。结果31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头面部容貌有了较大改善。术后随访5~28个月,平均10个月;1例3个月后行二期去脂修整,其余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供区采用中厚皮片移植均全部成活,无明显疼痛,患者均较满意。结论采用游离皮瓣一期修复是治疗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缺损可靠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皮肤肿瘤 游离皮瓣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艺 王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的护理。方法选取全手皮肤脱套伤患者5例(5手),实施游离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瓦合修复术,评价患者手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经过精心的手术和护理后,5例行移植瓦合的皮瓣全部成活,无瘢痕挛缩、破溃,大腿功能无影...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的护理。方法选取全手皮肤脱套伤患者5例(5手),实施游离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瓦合修复术,评价患者手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经过精心的手术和护理后,5例行移植瓦合的皮瓣全部成活,无瘢痕挛缩、破溃,大腿功能无影响,功能恢复为优者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0%。结论术后的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护理人员应综合观察皮瓣区血循环,避免靠皮瓣某一因素孤立判断,预防一切可能导致血管危象的因素发生,确保皮瓣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手皮肤脱套伤 护理 游离皮瓣
下载PDF
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护理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姝玲 佘小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舌癌术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密切监测皮瓣的血供、色泽、膨胀率等,并予以对症处理。结果:术后72h,经保... 目的:探讨舌癌术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密切监测皮瓣的血供、色泽、膨胀率等,并予以对症处理。结果:术后72h,经保温、抗凝等一系列措施干预后,全部皮瓣存活。结论:术后对前臂桡侧皮瓣的充分认知,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皮瓣存活及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根治术 前臂游离皮瓣 修复 护理
下载PDF
精准护理在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滕晓菊 方媛媛 +1 位作者 程婷 刘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患者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实施精准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共44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患者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实施精准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共44例为研究对象。对2017年1月前入院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23例),2017年1月开始对入院患者实施精准护理(21例)。结果:精准护理组血肿、皮瓣局部坏死发生率分别为33.33%、19.05%,常规护理组血肿、皮瓣局部坏死发生率分别为47.83%、39.13%。精准护理组的V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VAS得分下降(P<0.05);精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95.76±2.47)高于常规护理组(90.61±7.63)(P<0.05);精准护理组患者住院天数[(21.71±5.34)d]少于常规护理组[(28.43±4.51)d(P<0.05)]。结论:精准护理可以缓解颌面部肿瘤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疼痛,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护理 口腔肿瘤 游离皮瓣 移植修复
下载PDF
腹部带蒂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朱玉花 王俊波 张全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57-2359,共3页
目的比较腹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手外伤后创面感染且骨外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0例,Ⅰ组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Ⅱ组患者行足背游离皮... 目的比较腹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手外伤后创面感染且骨外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0例,Ⅰ组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Ⅱ组患者行足背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4.73%,Ⅱ组为6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23.5)min,短于Ⅱ组(189.3±36.9)min;Ⅰ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9.5±3.2)d,长于Ⅱ组(19.4±1.2)d;Ⅰ组患者手术次数为(2.2±0.8)次,大于Ⅱ组(1.0±0.2)次;Ⅰ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为(12 324.6±145.2)元,高于Ⅱ组(8734.2±45.6)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52.63%,Ⅱ组为73.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手外伤创面感染及骨外露的修复治疗,带蒂皮瓣术后成活率较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而游离皮瓣修复可实现外形和功能的良好恢复,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创面修复 腹部带蒂皮瓣 游离皮瓣
原文传递
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监测和处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劲松 陈伟良 +4 位作者 潘朝斌 王建广 杨朝晖 叶华山 黄志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机理、监测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游离前臂皮瓣中出现的5例血管危象进行分析,介绍各种术后监测方法和危象皮瓣的探查、抢救措施。结果:5例皮瓣血管危象中4例经抢救成活,1例失败,抢救成功率为80%,游...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机理、监测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游离前臂皮瓣中出现的5例血管危象进行分析,介绍各种术后监测方法和危象皮瓣的探查、抢救措施。结果:5例皮瓣血管危象中4例经抢救成活,1例失败,抢救成功率为80%,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率为96.9%。结论:术后严密监测皮瓣变化,发现皮瓣血管危象后及时探查是保证危象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血管危象 抢救措施 舌癌根治术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皮瓣及其穿支血管超声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施晓成 于鹏丽 +4 位作者 王淑琴 蒋亚楠 闫浩 陈约东 谭谦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623-626,共4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腓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和内径等参数并对其进行研究,进而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5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小腿30侧腓动脉的穿支数目、分布、类型及直径进行检测研究;...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腓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和内径等参数并对其进行研究,进而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5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小腿30侧腓动脉的穿支数目、分布、类型及直径进行检测研究;术前对25例患者行腓动脉穿支精确定位并设计皮瓣修复缺损部位,术后观察不同类型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效果。结果 15例志愿者双侧小腿30侧腓动脉的穿支总数为110支,其中肌皮穿支45支(占40.9%),肌间隙穿支65支(占59.1%);穿支起始处内径平均为(1.06±0.31)mm。25例患者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缺损,术后随访3~18个月,20例皮瓣完全成活,5例皮瓣出现局部坏死,其中3例采用皮肤移植修复后愈合,2例经换药后创面自愈。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稳定可靠的血管蒂,是重建软组织损伤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 组织修复 超声技术
原文传递
经口入路口腔-口咽癌切除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蕴 孙悦 +3 位作者 李建成 宗开洋 胡恺 陈默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经口入路行口腔-口咽癌恶性肿瘤切除游离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口咽癌患者48例,均行术前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放疗。其中采用经口入路行肿瘤切除(... 目的:探讨经口入路行口腔-口咽癌恶性肿瘤切除游离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口咽癌患者48例,均行术前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放疗。其中采用经口入路行肿瘤切除(实验组)24例,经口外入路行肿瘤切除(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术中均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均行预防性放疗。对两组病灶切除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创面四周、底切缘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皮瓣存活率;术后定期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种术式生存曲线间差异;并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表(第4版)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经口入路病灶切除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冷冻切缘阳性率均为0。实验组皮瓣存活率为95.8%,对照组为91.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总体存活率为93.8%。实验组术后第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3.3%、74.8%,对照组分别为87.5%、79.2%、75.0%,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1%、83.7%、78.8%。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外貌、行动、娱乐、吞咽、咀嚼、语言、情绪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入路行口腔-口咽癌肿瘤切除游离皮瓣修复符合微创外科理念,在保证生存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口咽肿瘤 游离皮瓣 生存质量 微创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游离皮瓣移植在全舌切除后Ⅰ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建成 杨东昆 +3 位作者 宋培军 胡恺 陈默 孙悦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6-742,共7页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晚期舌癌患者全舌切除后Ⅰ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因晚期舌癌行全舌扩大切除同时采取游离组织瓣Ⅰ期修复重建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病理分型: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8例、腺样囊性癌8例;游离组织瓣类型:...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晚期舌癌患者全舌切除后Ⅰ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因晚期舌癌行全舌扩大切除同时采取游离组织瓣Ⅰ期修复重建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病理分型: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8例、腺样囊性癌8例;游离组织瓣类型:游离前臂皮瓣16例,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12例;术后均随访半年,并行功能性的康复序列治疗和术后放疗;术后1、3、5年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并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表(UW-QOL,第4版)了解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关注的生存质量因素。结果:游离皮瓣的成活率为94%,2例前臂皮瓣因动脉危象坏死随即改为采取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住院10~14 d,平均12.5 d,出院时口内外伤口均为Ⅰ期愈合;患者在术后1.0~1.5个月均安全拔除胃管、气管套管并逐渐恢复吞咽、呼吸、语言及咀嚼等功能。问卷调查表明,患者关注生存质量因素由功能方面逐渐转移到感觉方面。采用直接计算法获得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40%、64.71%、55.6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0%、58.82%、55.60%。结论:对于晚期舌癌,采用以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全舌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根治率并能有效地恢复患者术后吞咽、呼吸、语言、咀嚼等功能,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舌切除术 游离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3D打印个性化钛网结合游离皮瓣修复上颌缺损的探索 被引量:7
12
作者 羊书勇 郑维银 +5 位作者 李晨军 李浩 鄢兰元 卢艳鹏 米增媛 张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修复体,并结合游离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经验,对这一方法的用途、应用方法、成败因素等加以分析。方法 2013年1~12月,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修复体,结合血管吻合游离皮瓣修复复杂... 目的总结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修复体,并结合游离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经验,对这一方法的用途、应用方法、成败因素等加以分析。方法 2013年1~12月,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修复体,结合血管吻合游离皮瓣修复复杂的上颌组织缺损12例,所有病例均为即刻修复。结果 12例病例均修复成功,外形良好。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预制个性化钛网修复体,结合游离皮瓣修复上颌组织缺损,是一条合理有效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上颌 缺损 游离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围手术期应用川芎嗪干预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文龙 程春生 +3 位作者 赵治伟 单海民 程真真 查朱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皮瓣移植前后血流变及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活血化瘀中药在显微外科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线索。方法60例需行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7天。...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皮瓣移植前后血流变及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活血化瘀中药在显微外科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线索。方法60例需行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皮瓣成活的情况等,并作血液流变学及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对凝血功能4个指标术后24、48、72 h的影响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传统中药川芎嗪对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的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疗效,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川芎嗪 游离皮瓣 移植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轻中度颅脑损伤致头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皮瓣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宋敬畏 石珂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目的分析轻中度颅脑损伤所致头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皮瓣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轻中度颅脑损伤所致头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皮... 目的分析轻中度颅脑损伤所致头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皮瓣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轻中度颅脑损伤所致头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皮瓣修复术后是否发生皮瓣血栓,将研究对象分为无血栓组和血栓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105例患者,皮瓣修复术后发生皮瓣血栓21例(血栓组),发生率为20%,其中动脉血栓8例(38.09%),静脉血栓10例(47.62%),混合血栓3例(14.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术前术后血压水平、D-二聚体水平、术后是否给予抗凝药物应用、是否加压包扎是皮瓣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空腹血糖偏高、术后血压水平偏低、D-二聚体水平较高、术后进行加压包扎是轻中度颅脑损伤所致头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发生皮瓣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轻中度颅脑损伤所致头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皮瓣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术前空腹血糖偏高、术后血压水平偏低、D-二聚体水平较高、术后进行加压包扎是其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其风险评估,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提升皮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头面部 大面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皮瓣移植修复 血栓形成
下载PDF
穿支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国坡 杨新乐 康阳阳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穿支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2例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接受游离皮瓣修复的41例患者为游离组,选择... 目的分析对比穿支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2例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接受游离皮瓣修复的41例患者为游离组,选择接受穿支皮瓣修复的41例患者为穿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部及前臂功能恢复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修复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感觉修复状况。结果穿支组术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高于游离组,明尼苏达手灵巧度测试(MMDT)相关试验耗时均短于游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组术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得分均高于游离组,其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游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组修复有效率高于游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游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组感觉修复达到S3的人数占比高于游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游离皮瓣相比,穿支皮瓣对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患者功能及感觉的修复效果更为显著,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 手部 前臂 皮肤缺损 修复
下载PDF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对手部创伤的修复治疗价值研究
16
作者 关翰辉 彭龙 +5 位作者 刘承伟 弓贺炜 袁虹豪 董书男 陈禺 黄华先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在手部创伤患者治疗中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的修复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手部必须进行皮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应用胸腹部穿... 目的:分析在手部创伤患者治疗中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的修复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手部必须进行皮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应用胸腹部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观察组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皮瓣成活优良率、手部再造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2组术中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瓣成活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手部再造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患者,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皮瓣成活优良率和手部再造功能恢复优良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创伤 桡动脉掌浅支 腕横纹 游离皮瓣 修复 价值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游离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白云 吴礼平 +2 位作者 候立力 梁娜 罗红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游离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40例,随机分成R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和F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各20例。入手术室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游离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40例,随机分成R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和F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各20例。入手术室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诱导后,R组:瑞芬太尼0.25μg/(kg·min)、异丙酚100~200μg/(kg·min);F组:芬太尼0.25μg/(kg·min)、异丙酚100~200μg/(kg·min)持续泵入维持麻醉,观察相关指标。结果2组术中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苏均安静,R组镇痛作用强于F组,R组术后恢复明显比F组快(P<0.01)。结论在游离皮瓣移植术中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优越、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游离皮瓣
下载PDF
分析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华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5期48-49,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做过游离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且对治疗结果做分析研究。结果定期对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手术后供区... 目的:研究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做过游离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且对治疗结果做分析研究。结果定期对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手术后供区和受区的恢复都很好,有些患者移植的皮瓣已经开始恢复感觉,语音和吞咽功能上有所改善,生存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结论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外形,重建各项生理功能,远期疗效好,已经被更多的医疗工作者应用到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移植
下载PDF
游离皮瓣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庆斌 《系统医学》 2017年第7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在烧伤整形外科手术中应用游离皮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发生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骼外露、深部肌腱等,临床均应用游离皮瓣进行组织修复,观察患者的... 目的探讨在烧伤整形外科手术中应用游离皮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发生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骼外露、深部肌腱等,临床均应用游离皮瓣进行组织修复,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76例患者经游离皮瓣移植后,其中成活的有72例,所占比例为94.74%,移植皮瓣面积范围在2 cm×2 cm^15 cm×216 cm。患者入院时的VAS评分为(7.6±0.8)分,出院时为(4.2±0.4)分,出院时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入出院时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半年,存活皮瓣柔软、颜色正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血肿、小面积坏死的发生率为7.89%,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在烧伤整形外科手术中应用游离皮瓣治疗,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整形外科 游离皮瓣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地佐辛对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白云 侯立力 +1 位作者 梁娜 罗红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术始时和术毕前30 min各静注地佐辛5 mg、B组术毕前30 min静注地佐辛10 mg和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术始时和术毕前30 min各静注地佐辛5 mg、B组术毕前30 min静注地佐辛10 mg和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6、12和24 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两组PCA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和舒芬太尼的用量,观察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6、12和24 h3组VAS疼痛评分A、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24 h内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舒芬太尼的用量A、B组均明显少于C组(P<0.05)。术后2 h和6 h的Ramsay镇静评分A、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术后2 h的Ramsay镇静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B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嗜睡和呼吸抑制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佐辛可增强舒芬太尼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镇痛效果,能减少其用量;术始时和术毕前30 min分别静注地佐辛5 mg,不良反应少,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游离皮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