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 m高度区间设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竖向变形差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载 高英赫 +1 位作者 王文宇 叶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143-154,共12页
以3个位于设防烈度8度区,结构塔顶高度分别为191、201、221 m,设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Gen程序对竖向变形差进行了分析。采用参数化方法对影响竖向变形差的以下因素进行了敏感度分析:有限元分析的精度... 以3个位于设防烈度8度区,结构塔顶高度分别为191、201、221 m,设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Gen程序对竖向变形差进行了分析。采用参数化方法对影响竖向变形差的以下因素进行了敏感度分析:有限元分析的精度及加载步,钢管混凝土柱收缩徐变模型,伸臂层道数及连接时间,竖向构件截面及含钢率,混凝土相对湿度,水泥品种以及施工组织等。研究表明,较高敏感因素为钢管混凝土柱收缩徐变模型、伸臂层道数及连接时间和混凝土相对湿度。较低敏感度因素为有限元分析的精度及加载步、竖向构件截面及含钢率、水泥品种和施工组织差异。竖向变形差引起的钢梁附加应力比不超过0.15,最大附加应力出现在中、高楼层区。竖向变形差引起的伸臂桁架附加应力比在0.1~0.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伸臂桁架 竖向变形差 收缩徐变 后连接 敏感因素
原文传递
某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裕宜 《广州建筑》 2011年第2期7-10,共4页
本文针对广州某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介绍了该项目的结构体系、工程超限情况及有针对性的构造加强措施。采用了SATWE和ETABS两种软件进行结构整体分析,用PKPM-EPDA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处于延... 本文针对广州某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介绍了该项目的结构体系、工程超限情况及有针对性的构造加强措施。采用了SATWE和ETABS两种软件进行结构整体分析,用PKPM-EPDA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处于延性阶段,结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超限检查 弹塑性分析 节点设计
下载PDF
ODE-Solver-Oriented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the Structural Dynamic Analysis of Super Tall Buildings
3
作者 Xiancheng Wang Yaoqing Gong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2014年第10期667-674,共8页
The paper is to introduce a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y that is based on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DE) solver for the structural systems adopted by a super tall building in its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 so as t... The paper is to introduce a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y that is based on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DE) solver for the structural systems adopted by a super tall building in its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esigners to adjust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adopted structural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y is composed by following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is the modelling of a structural system. As a typical example, a mega frame-core-tube structural system adopted by some famous super tall buildings such as Taipei 101 building,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is employed to demonstrate the modelling of a computational model. The second aspec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tion equations constituted by a group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the analyses of free vibration and resonant response. The solutions of the motion equations (that constitutes the third aspect) resorted to ODE-solver technique. Finally, some valuabl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E-solver-oriented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y tall building structures structural dynamic analysis computational model of a mega frame-core-tube system ODE solver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分析中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62
4
作者 丁洁民 巢斯 +1 位作者 赵昕 吴宏磊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上海中心大厦高632m,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抗侧力结构体系,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简要介绍了该结构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体系特点以及结构整体设计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针对结构分析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结果:结合规... 上海中心大厦高632m,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抗侧力结构体系,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简要介绍了该结构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体系特点以及结构整体设计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针对结构分析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结果:结合规范与建筑功能布局,合理确定了结构活荷载取值;对结构进行了详细的风致响应研究,将风洞试验结果与荷载规范结果进行比较,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对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地震作用反应分析,确定了性能化目标和地震动反应谱,得到了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对巨型柱承载力以及延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巨型柱钢骨选型的影响因素;对结构用钢量进行了合理优化,并采取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可节省钢材12000t;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表明,结构能够满足抗震性能化目标,具有较好的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 抗震性能化设计 巨型柱 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上海中心大厦抗震性能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蒋欢军 和留生 +2 位作者 吕西林 丁洁民 赵昕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5-63,共9页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高632 m,该结构为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结构体系,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应用ABAQUS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7度多遇、基本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位移反应,分析了结构的地震...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高632 m,该结构为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结构体系,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应用ABAQUS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7度多遇、基本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位移反应,分析了结构的地震损伤破坏过程及损伤分布情况。同时,为进一步评价其抗震性能,进行了1/50比例的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其地震破坏机理及抗震薄弱部位。弹塑性时程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满足预先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且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结构体系 弹塑性时程分析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地震损伤评估
原文传递
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及其地震剪力分担比 被引量:20
6
作者 扶长生 张小勇 周立浪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使用框架-核心筒相互作用基本力学特性,对与地震剪力分担比有关的规范条文进行了评估。通过案例分析,详细研究了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塑性铰发展过程、内力重分布以及地震剪力的流向。建立多道防线是抗震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现... 使用框架-核心筒相互作用基本力学特性,对与地震剪力分担比有关的规范条文进行了评估。通过案例分析,详细研究了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塑性铰发展过程、内力重分布以及地震剪力的流向。建立多道防线是抗震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现行的设计方法,对框架部分输入一个最小地震作用,使框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实现预期的大震性能目标,就能贯彻二道防线的概念。屈服后,框架和核心筒之间的内力重分布主要发生在结构的中下部区域,集中发生在底部区域。因此,建议周边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按20%底部剪力和按框架独立承担25%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得到的框架剪力二者中的小值进行调整。此外,对于超高层建筑周边框架刚度的强弱程度,采用扭转临界屈曲因子替代分担比或周期比作为指标性参数似乎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二道防线 剪力分担比
原文传递
复杂高层结构体系二道防线的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曹倩 汪洋 赵宏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31-335,共5页
为保证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多道抗震防线之概念设计,各国规范对内外筒剪力分配都有定量要求。然而这种要求的本质是即使结构构件部分有损伤,整体结构也能够保证共同作用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内力重分布,并满足预定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特别... 为保证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多道抗震防线之概念设计,各国规范对内外筒剪力分配都有定量要求。然而这种要求的本质是即使结构构件部分有损伤,整体结构也能够保证共同作用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内力重分布,并满足预定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特别对复杂和新型结构体系,这种设计概念更加重要。以超限高层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为例,通过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论证了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内外筒协调工作,内外筒剪力能够重新分布,并满足预设之抗震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筒剪力分配 巨型框架 多道防线 性能化抗震设计
原文传递
典型框架-核心筒单重与双重抗侧力体系的抗震性能与剪力分担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昭波 解琳琳 +1 位作者 林元庆 陆新征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49,共10页
在中国规范体系下,框架-核心筒结构应设计为双重抗侧力体系,其对二道防线的设计有明确的规定,即框架-核心筒体系的框架部分必须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国外的一些规范(如美国规范ASCE7等)则允许单重抗侧力体系,即水平荷载由剪力... 在中国规范体系下,框架-核心筒结构应设计为双重抗侧力体系,其对二道防线的设计有明确的规定,即框架-核心筒体系的框架部分必须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国外的一些规范(如美国规范ASCE7等)则允许单重抗侧力体系,即水平荷载由剪力墙承担,框架部分只承担竖向荷载。因此,为了比较单重与双重抗侧力体系的抗震性能,该文首先根据中国规范设计一典型框架-核心筒双重抗侧力体系模型,然后在保持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混凝土用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基于以下调整原则设计了框架-核心筒单重抗侧力体系模型:1)在双重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取消结构二道防线,即取消结构框架部分的楼层剪力调整;2)为了减小框架构件截面尺寸,该研究取消了框架构件抗震等级的要求,使筒体承受大部分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结构的竖向荷载。该文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体系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和构件损伤情况,进而讨论两种体系的倒塌机理以及抗倒塌性能。最后讨论单重与双重体系在不同地震水准下,框架所承担剪力和剪力分担比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应关键构件的破坏情况。研究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双重抗侧力体系结构的响应略大于单重抗侧力体系,两者的抗倒塌能力相当。然而,单重体系的用钢量比双重体系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高层结构 抗侧力体系 抗震性能 剪力分担比
下载PDF
广州名盛广场结构新技术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赤宇 陈星 +2 位作者 叶群英 林扑强 徐静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92-94,129,共4页
介绍了广州名盛广场采用的多项结构新技术的设计和应用特点,着重说明了采用带约束拉杆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墙)的新型混合结构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及柱支式地下连续墙地下室逆作法的设计特点,并对工程中应用的45m跨度预应力钢-混凝土... 介绍了广州名盛广场采用的多项结构新技术的设计和应用特点,着重说明了采用带约束拉杆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墙)的新型混合结构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及柱支式地下连续墙地下室逆作法的设计特点,并对工程中应用的45m跨度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拱架结构等转换结构的设计及构造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 柱支式地下连续墙 钢-混凝土组合拱架结构
下载PDF
组合框架-核心筒体系抗震性能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一昕 陶慕轩 +1 位作者 丁然 聂建国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共7页
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进行二次开发,对组合框架-核心筒体系的不同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行为进行精细化模拟,提出了组合框架-核心筒体系抗震性能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采用已有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对建议的方法进行验证,... 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进行二次开发,对组合框架-核心筒体系的不同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行为进行精细化模拟,提出了组合框架-核心筒体系抗震性能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采用已有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对建议的方法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建议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对一简化高层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框架-核心筒体系中框架部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够承担更多地震作用,进而发挥"二道防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框架-核心筒体系 有限元分析 弹塑性分析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平面中部带剪力墙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判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猛 姚谦峰 +1 位作者 马蘅 涂远军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8年第3期41-43,共3页
基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和框架-核心筒与框剪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主要区别,讨论了平面中部带剪力墙核心筒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定义问题,给出该类结构定义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或框剪结构的区分方法,文中所列举的结构体系判定实... 基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和框架-核心筒与框剪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主要区别,讨论了平面中部带剪力墙核心筒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定义问题,给出该类结构定义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或框剪结构的区分方法,文中所列举的结构体系判定实例可为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框架-核心筒结构 框剪结构 结构体系判定 平截面假定
下载PDF
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绪红 单文臣 +2 位作者 刘界鹏 林旭川 傅学怡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3,共9页
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为原型结构,提出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概念,并以目前超高层常用的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作为参照,开展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结构体系抗侧刚度相近的工况下,支撑巨... 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为原型结构,提出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概念,并以目前超高层常用的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作为参照,开展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结构体系抗侧刚度相近的工况下,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用钢量显著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该结构体系的典型屈服路径为核心筒→巨柱→支撑→伸臂桁架。该结构体系显著增强了外框的抗侧刚度,提高了外框的剪力分担比例,使得内筒和外框的抗侧能力更加均衡,同时内筒和外框之间的竖向剪力连接需求降低,既减轻了核心筒损伤,又可降低伸臂桁架的刚度和杆件截面面积,并使伸臂桁架加强层与相邻上下层之间的层间刚度突变效应显著降低。因此,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是一种抗震性能优越的混合结构体系,适用于500 m左右及以上高度的超高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某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关键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海 李赞恒 +5 位作者 江民 林奉军 汪洋 穆继昌 甄圣威 何子轩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1-36,100,共7页
超高层总部塔楼建筑总高度为400m,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不设结构加强层,与传统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二道防线抗震设计不同,对本工程采用内外结构整体共同协调作用的抗震理念进行体系论证和设计,并针对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 超高层总部塔楼建筑总高度为400m,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不设结构加强层,与传统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二道防线抗震设计不同,对本工程采用内外结构整体共同协调作用的抗震理念进行体系论证和设计,并针对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关键部分,如剪力墙的拉剪设计、梁柱偏心节点、核心筒斜墙收进等进行了深入的设计研究,从而确保整体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柱框架-核心筒 剪力墙拉剪 梁柱偏心节点 核心筒斜墙收进 共同作用
原文传递
上海白玉兰广场超高层混合结构设计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晴云 闫锋 +3 位作者 常耘 曾鹤 杨枫 郑利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6,共4页
上海白玉兰广场办公塔楼大屋面高度300m,总高320m,采用了框架-核心筒-刚臂结构体系。型钢混凝土柱和钢梁组成混合结构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成核心筒,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形成的加强层作为刚臂连接外周框架和核心筒。采用了直径1.0m、... 上海白玉兰广场办公塔楼大屋面高度300m,总高320m,采用了框架-核心筒-刚臂结构体系。型钢混凝土柱和钢梁组成混合结构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成核心筒,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形成的加强层作为刚臂连接外周框架和核心筒。采用了直径1.0m、长61m的桩底后注浆钻孔灌注桩,以及厚度为4.3m的基础底板。对结构设计性能指标和结构总体计算结果进行了介绍,并且对于外框和内筒竖向变形差异分析及处理、加强层设计、弹塑性分析等结构设计中的特殊问题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刚臂结构 性能指标 加强层设计 弹塑性分析
原文传递
重庆国金中心塔楼伸臂桁架施工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凯 袁渊 +2 位作者 方道伟 毛进 宋利鹏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9-42,共4页
重庆国金中心项目T1塔楼为带有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剪力墙采用顶模体系施工。为减小结构侧移、提高外框架抗倾覆能力,在加强层设置了伸臂桁架-腰桁架结构。由于伸臂桁架层结构复杂、构件体型庞大、节点复杂、核心筒内外存在... 重庆国金中心项目T1塔楼为带有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剪力墙采用顶模体系施工。为减小结构侧移、提高外框架抗倾覆能力,在加强层设置了伸臂桁架-腰桁架结构。由于伸臂桁架层结构复杂、构件体型庞大、节点复杂、核心筒内外存在沉降差且穿插有顶模体系、土建施工,因此对吊装、节点处理、矫正、焊接、终固均提出较高要求,施工难度大、危险性较高、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主要介绍了复杂条件下超高层建筑伸臂桁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框架-核心筒结构 顶模体系 伸臂桁架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剪力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才华 王翠坤 +2 位作者 潘玉华 熊羽豪 潘从建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14,共7页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典型双重抗侧体系,框架和核心筒按刚度协同工作共同承担地震剪力。地震作用下核心筒连梁发生损伤,其刚度下降导致剪力在核心筒和框架之间重分布,框架应具备一定的强度以承接从核心筒转移的地震力,从而发挥抗震二道防...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典型双重抗侧体系,框架和核心筒按刚度协同工作共同承担地震剪力。地震作用下核心筒连梁发生损伤,其刚度下降导致剪力在核心筒和框架之间重分布,框架应具备一定的强度以承接从核心筒转移的地震力,从而发挥抗震二道防线的作用,因此中美设计规范都规定应对框架的设计地震剪力进行调整。基于整体刚度相近的原则设计了4个不同框剪比的框架-核心筒模型,对比了现行中美规范的框架剪力调整方法差异,结果表明在结构中下部,中国规范的框架剪力放大系数低于美国规范;在结构中上部,中国规范的框架剪力放大系数高于美国规范。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4个模型在大震下框架实际分担的剪力,对于外框刚度较小的模型,按中美规范调整后的框架设计剪力大于大震下实际分担剪力;而对于外框刚度较大的模型,按中美规范调整后的部分楼层的框架设计剪力低于大震下实际分担剪力。根据框架-核心筒结构大震下塑性发展导致的内力重分布规律,分别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和等效线性化分析提出了两种实用的框架剪力调整方法,可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框架剪力调整 二道防线 框剪比 框架剪力放大系数
下载PDF
斜交网格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变形控制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安英 朱光超 +1 位作者 完海鹰 田鹏飞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2,共7页
斜交网格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钢、混凝土两种材料随时间变化的材料特性不同,外钢框架柱与内混凝土核心筒会存在竖向变形差异,过大变形差异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考虑结构施工过程的时变效应,采用变刚度分阶... 斜交网格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钢、混凝土两种材料随时间变化的材料特性不同,外钢框架柱与内混凝土核心筒会存在竖向变形差异,过大变形差异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考虑结构施工过程的时变效应,采用变刚度分阶段分析方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斜交网格,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值与竖向变形差都呈现递增的状态,其变形增长速率都呈现出先慢、后快、再慢的规律;确定斜交网格变形协调规律后,根据整体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和斜交网格框架斜构件变形简图,计算分析得到构件加工控制补偿量;提出采用分段累加找平的方法得到混凝土核心筒施工找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斜交网格架 施工 变形差 变形控制
原文传递
高烈度地区超高层结构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博宇 曲原 +3 位作者 王然 束伟农 张连河 毕鹏飞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24-130,共7页
针对高烈度地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以西安市万博商业综合中心项目中的250m超高层建筑酒店为例。在方案阶段,依据不同结构体系在安全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上的对比,最终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凝土核心筒+伸臂桁架作为本项目的主要... 针对高烈度地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以西安市万博商业综合中心项目中的250m超高层建筑酒店为例。在方案阶段,依据不同结构体系在安全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上的对比,最终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凝土核心筒+伸臂桁架作为本项目的主要结构体系。在深化设计阶段,对比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传统结构体系,即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和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消能减震结构(防屈曲约束支撑)体系这两种结构体系的整体指标和结构受力分析结果,并且研究了在超高层建筑中不同楼层设置伸臂桁架的部位对结构整体指标和结构受力的影响,最终确定了采用消能减震结构的结构体系作为合理的结构方案。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对结构进行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消能减震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通过对高烈度区超高层结构方案的对比研究,使结构方案更加安全、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防屈曲约束支撑 伸臂桁架 框架-核心筒体系 抗震性能化设计 弹塑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深湾汇云中心T1塔楼结构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包联进 钱鹏 +2 位作者 童骏 安东亚 周建龙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47,共7页
通过综合考虑建筑功能与建筑外型的要求、结构的抗侧效率与经济性,深湾汇云中心T1塔楼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经过弹性与弹塑性分析说明该结构体系能够满足设计的各项要求。由于本项目建筑平面为正方形,从底到顶的建筑平面没有收... 通过综合考虑建筑功能与建筑外型的要求、结构的抗侧效率与经济性,深湾汇云中心T1塔楼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经过弹性与弹塑性分析说明该结构体系能够满足设计的各项要求。由于本项目建筑平面为正方形,从底到顶的建筑平面没有收分,横向风荷载成为设计的主控荷载。另外,由于本项目中的巨柱垂直地面布置,导致外框承担的剪力比较低,与现行规范对框筒结构二道防线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为此对结构进行了大震和超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巨型框架-核心筒的巨型框架由于自身抗侧刚度很小,在整个结构进入塑性后,框架承担的剪力分担比与弹性时的结果相差不大,外框主要起抵抗倾覆力矩的作用而不是抗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 超大震设计 失效模式
原文传递
聚合阻尼减震结构体系及减震效果
20
作者 何文福 姚俊杰 +2 位作者 许浩 尚峰 李婕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8,共11页
为了解决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外框架和内筒的侧向刚度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聚合阻尼减震结构体系,通过在核心筒和外框架之间集中布置聚合阻尼装置,利用内外子结构的侧向位移差实现耗能减震。建立了聚合阻尼减震结构的理论分... 为了解决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外框架和内筒的侧向刚度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聚合阻尼减震结构体系,通过在核心筒和外框架之间集中布置聚合阻尼装置,利用内外子结构的侧向位移差实现耗能减震。建立了聚合阻尼减震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推导得到其动力传递函数并开展影响参数分析,发现传递函数幅值受阻尼层刚度比影响较小,随阻尼比增大而增大,并基于定点理论可得到该体系最优阻尼比;完成了振动台试验验证和算例分析,与传统结构相比,聚合组尼减震结构在应用一半数量阻尼器的情况下,其顶层位移、加速度和基底剪力减震率分别为26.7%、41.8%和64.9%,附加阻尼比提高至传统结构的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聚合阻尼减震结构体系 参数优化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减震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