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裂隙渗流特性试验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4
1
作者 蒋宇静 李博 +1 位作者 王刚 李术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77-2386,共10页
综述国内外关于岩体裂隙渗流特性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分析表明:试验研究在岩体裂隙渗流特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研究者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经验公式,但关于岩石裂隙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的计算公式还没有统... 综述国内外关于岩体裂隙渗流特性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分析表明:试验研究在岩体裂隙渗流特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研究者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经验公式,但关于岩石裂隙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的计算公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分析结论也为今后的岩体裂隙渗流特性的试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裂隙 试验研究 力学开度 水力等效开度 应力渗流耦合 综述
下载PDF
储层裂缝综合表征与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敬寿 丁文龙 +1 位作者 肖子亢 戴俊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83-2300,共18页
裂缝性油气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储量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然裂缝一方面可以显著改善储层的渗透性,甚至可以为油气聚集提供一定的储集空间,另一方面对储层的压裂改造和石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有重要影响.通过调研储层裂缝近... 裂缝性油气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储量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然裂缝一方面可以显著改善储层的渗透性,甚至可以为油气聚集提供一定的储集空间,另一方面对储层的压裂改造和石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有重要影响.通过调研储层裂缝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总结了储层裂缝表征方法、表征参数以及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储层裂缝的主控因素,最后讨论了储层裂缝研究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目前,裂缝识别与表征方法主要包括地质与岩石学法、测井方法、钻井与录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法.伴随着非常规油气开发,裂缝的充填特征、连通性、有效性、开启压力、封闭性、动态参数以及裂缝面粗糙度等参数日益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裂缝预测方法中地震法、应力场数值模拟法是目前主流的裂缝反演、正演预测方法.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周缘野外地质考察,将裂缝与结构面组合样式分为终止型、穿透型、变换型以及复合型四大类.提高测井与地震识别、预测裂缝的精度,建立精细的有限元地质力学模型以及准确预测油藏裂缝开度是目前储层裂缝表征、预测的瓶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裂缝 综合表征 预测方法 裂缝参数 影响因素 储层地质力学建模 裂缝开度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和单孔压水试验的裂隙张开度确定方法
3
作者 程锦波 夏露 于青春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岩体裂隙的等效水力张开度(水力学等效隙宽)是岩体的关键力学几何参数之一。目前常采用交叉孔试验等大型试验方法获取野外深部岩体裂隙的张开度,但该方法很少在一个工程中多次使用,且难以分析裂隙张开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以三峡大坝右岸... 岩体裂隙的等效水力张开度(水力学等效隙宽)是岩体的关键力学几何参数之一。目前常采用交叉孔试验等大型试验方法获取野外深部岩体裂隙的张开度,但该方法很少在一个工程中多次使用,且难以分析裂隙张开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以三峡大坝右岸地下电站硐室围岩为例,提出了一种联合利用常规单孔压水试验数据和三维裂隙网络模拟,反演确定裂隙等效水力张开度的新方法。利用实测裂隙编录资料取得的统计数据开展裂隙产状随机模拟,构建与压水试验钻孔连通的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模型,拟合单孔压水稳态流量和压力的关系,反演不同深度岩体的裂隙等效水力张开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岩体裂隙的等效水力张开度一般为0.07~0.30 mm,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的统计特征,多数钻孔反演的裂隙等效水力张开度随埋深呈指数形式衰减,少数钻孔呈现出裂隙等效水力张开度随机性强、随埋深变化不明显的特征。相较传统方法,本方法反演结果显著不同,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裂隙张开度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数值模拟 压水试验 三峡大坝
下载PDF
基于LBM的粗糙裂隙内两相驱替渗流特性模拟研究
4
作者 周新 盛建龙 叶祖洋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5-1487,共13页
岩体粗糙裂隙两相驱替渗流普遍存在于许多工程应用中,而裂隙开度分布特征与壁面润湿性是影响两相驱替特性的关键因素.基于分形理论生成三维粗糙裂隙面并分别构建开度分布一致的均质模型和不一致的非均质模型,通过LBM伪势模型模拟粗糙裂... 岩体粗糙裂隙两相驱替渗流普遍存在于许多工程应用中,而裂隙开度分布特征与壁面润湿性是影响两相驱替特性的关键因素.基于分形理论生成三维粗糙裂隙面并分别构建开度分布一致的均质模型和不一致的非均质模型,通过LBM伪势模型模拟粗糙裂隙准静态排水过程,研究了裂隙开度分布特征与壁面润湿性对两相驱替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及细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均质模型驱替前缘基本保持平稳推进,而非均质模型出现优先驱替阻力较小的大开度区域的优势驱替路径现象,润湿性增强可加剧该现象致使驱替前缘更快突破,对均质模型无明显作用;残余捕获可分为孤立的“圈闭”模式和吸附在裂隙壁面的“水膜”模式,非均质模型中圈闭捕获明显多于均质模型,强润湿性有利于水膜捕获增多;当驱替压力增大至进入压力后,非均质模型中部分小开度区域润湿相被逐步排驱,而均质模型大多数润湿相被快速驱替,因此非均质模型P_(c)-S_(w)曲线比均质模型更加平缓,润湿性增强使得两种裂隙模型驱替开始发生时的进入压力更大,施加相同驱替压力时驱替效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裂隙 两相驱替 开度分布 润湿性 格子BOLTZMANN方法
下载PDF
Nonlinear Flow Properties of Newtonian Fluids through Rough Crossed Fractures
5
作者 Zhenguo Liu Shuchen Li +1 位作者 Richeng Liu Changzhou Zheng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3年第8期1427-1440,共14页
The nonlinear flow properties of Newtonian fluids through crossed fractures are estimated b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s of length,aperture,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fractures.A total of 252 computational runs are perfo... The nonlinear flow properties of Newtonian fluids through crossed fractures are estimated b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s of length,aperture,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fractures.A total of 252 computational runs are performed by creating 36 computational domains,in which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solv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 rate and hydraulic gradient follows Forchheimer’s law–based equation.When the hydraulic gradient is small(i.e.,10^(−6)),the streamlines are parallel to the fracture walls,indicating a linear streamline distribution.When the hydraulic gradient is large(i.e.,10^(0)),the streamlines are disturbed by a certain number of eddies,indicating a nonlinear streamline distribution.The patterns of eddy distributions depend on the length,aperture,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fractures.With the increment of hydraulic gradient from 10^(−6) to 10^(0),the ratio of flow rate to hydraulic gradient holds constants and then decreases slightly and finally decreases robustly.The fluid flow experiences a linear flow regime,a weakly nonlinear regime,and a strongly nonlinear regime,respectively.The critical hydraulic gradient ranges from 3.27×10^(−5) to 5.82×10^(−2) when fracture length=20–100mmandmechanical aperture=1–5mm.The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 plays a negligible role in the variations in critical hydraulic gradient compared with fracture length and/or mechanical aperture.The critical hydraulic gradie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echanical aperture,following power-law relationships.The parameters in the fun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fracture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ed fractures surface roughness aperture nonlinear flow critical hydraulic gradi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