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合表面形貌变化的特征粗糙度参数表征 被引量:35
1
作者 葛世荣 陈国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用结构函数法计算磨损表面轮廓分形维数D,通过把分形维数D与测度-尺度间幂律关系中的系数C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名为“特征粗糙度”的表面评定参数τ*,给出了其定义和计算表达式.在销-盘试验机上对销子表面某一位置在不同磨合磨... 用结构函数法计算磨损表面轮廓分形维数D,通过把分形维数D与测度-尺度间幂律关系中的系数C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名为“特征粗糙度”的表面评定参数τ*,给出了其定义和计算表达式.在销-盘试验机上对销子表面某一位置在不同磨合磨程时的形貌进行了精确复位测量,轮廓特征粗糙度τ*值随磨合时间的变化表明:用τ*评定磨合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几何 磨合 表面形貌 粗糙度参数 机器系统
下载PDF
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的分形磨损模型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小彭 杨泽敏 +3 位作者 潘五九 王琳琳 徐金池 闻邦椿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1-846,1017,共7页
基于分形理论将动、静环端面的接触简化为粗糙表面与理想刚性平面的接触,讨论了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形貌的表征方法,建立了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磨损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分析各分形参数、材料参数及工作参数对磨损的影响,并将所建模型与实... 基于分形理论将动、静环端面的接触简化为粗糙表面与理想刚性平面的接触,讨论了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形貌的表征方法,建立了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磨损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分析各分形参数、材料参数及工作参数对磨损的影响,并将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接触式机械密封分形维数D与其磨损率γ呈浴盆曲线的关系;特征长度尺度参数G、端面比载荷pg、转速n与其磨损率γ成正比;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综合弹性模量E与其磨损率γ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接触式机械密封 端面形貌 磨损
下载PDF
基于M-DEM的黄土人工锄耕坡面水系分维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莉 张青峰 +1 位作者 郑子成 王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1,共5页
该文旨在微观尺度上对地表微地形水系形成过程及其几何分形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为研究坡面流水侵蚀过程及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90mm/h雨强、15°坡度下不同水蚀阶段(雨前—溅蚀—片蚀—细沟侵蚀)黄土人工锄耕坡面微地形数... 该文旨在微观尺度上对地表微地形水系形成过程及其几何分形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为研究坡面流水侵蚀过程及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90mm/h雨强、15°坡度下不同水蚀阶段(雨前—溅蚀—片蚀—细沟侵蚀)黄土人工锄耕坡面微地形数字高程模型,设置不同集水面积阈值提取微地形水系,并基于格网法计算相应的水系分维值。结果表明:(1)分形理论用于研究微地形水系及其形成过程具有可行性;(2)降雨前、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阶段的最适集水面积阈值分别为15,20,25,30cm2,对应的最佳分维值分别为1.067,1.088,1.068,1.079;(3)人工锄耕坡面在各侵蚀阶段均处于侵蚀发育的幼年期。该研究不仅为微观层面研究黄土耕作坡面水系分维提供方法指导,也可为进一步揭示土壤侵蚀机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M-DEM 耕作措施 ARCGIS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泄漏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小彭 杨泽敏 +1 位作者 王琳琳 杨语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前对于密封的大多数研究都基于密封端面形貌和摩擦条件不变的假设,且大多忽略了密封端面形貌对泄漏的影响,也并未从微观角度考虑端面形貌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将动、静环端面的接触简化为粗糙表面与理想刚性平面的接触,建立了机械密... 目前对于密封的大多数研究都基于密封端面形貌和摩擦条件不变的假设,且大多忽略了密封端面形貌对泄漏的影响,也并未从微观角度考虑端面形貌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将动、静环端面的接触简化为粗糙表面与理想刚性平面的接触,建立了机械密封的泄漏模型,并对各分形参数、端面比载荷和材料参数对泄漏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机械密封分形维数D和端面比载荷p_g与其泄漏量Q成反比;而特征长度尺度参数G和综合弹性模量E与其泄漏量Q成正比.计算泄漏率与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机械密封 接触端面 端面形貌 泄漏
下载PDF
孔隙-孔喉分形多孔介质复杂类型组构模式表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金毅 权伟哲 +3 位作者 秦建辉 刘仙鹤 郑军领 宋慧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45-1854,共10页
自然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和孔喉共存且往往会表现出分形特征。经典的数量-尺度关系Rns及其衍生模型虽然能有效获取分形维数D,然而它们之间多对一的关系无法保证反演建模的惟一性。与此同时,分形对象中复杂类型的种类及其组构模式尚不... 自然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和孔喉共存且往往会表现出分形特征。经典的数量-尺度关系Rns及其衍生模型虽然能有效获取分形维数D,然而它们之间多对一的关系无法保证反演建模的惟一性。与此同时,分形对象中复杂类型的种类及其组构模式尚不明了,这导致储层复杂孔隙结构等效表征的困难。因此,厘清孔隙和孔喉多类型共存、多尺度分布的孔隙结构中的复杂类型,进而定量表征其组构模式对评估油气的赋存和运移规律至关重要。新近出现的分形拓扑理论表明分形对象是耦合原始复杂性与行为复杂性的双复杂系统。这两类复杂类型表现出相互独立的组构模式,其中原始复杂性确定单尺度与多尺度、单相与多相、单类型与多类型等缩放类型,而行为复杂性则决定自相似、自仿射、多重分形等尺度不变特征。基于此,本文有效标定了孔隙-孔喉耦合分形结构中的复杂类型种类,查明了孔隙、孔喉以及其连通性的原始复杂性归属,利用泰森多边形算法实现了孔隙-孔喉耦合行为的定量描述,依据分形拓扑理论给出了行为复杂性的尺度不变定义,结合原始复杂性与行为复杂性组构模式发展了一种精细表征孔隙-孔喉耦合分形孔隙结构的算法。基于新算法,模拟了不同复杂组构模式下的分形多孔介质,分析了原始复杂性与行为复杂性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推演了孔隙度及比表面积计算公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拓扑 孔隙-孔喉分形多孔介质 双复杂系统 原始复杂性 行为复杂性
下载PDF
机械密封端面形貌分形行为 被引量:8
6
作者 孙见君 何小元 +3 位作者 徐建中 刘其和 魏龙 顾伯勤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7年第6期15-18,共4页
正确表征端面形貌是研究机械密封特性及其摩擦特性的基础。引入分形理论并阐述了轮廓曲线是否具有分形特征的判断方法。通过对Weierstrass-Mandetbrot分形函数曲线的分形维数计算与比较,分析了目前常用于轮廓曲线分形维数计算的7种方法... 正确表征端面形貌是研究机械密封特性及其摩擦特性的基础。引入分形理论并阐述了轮廓曲线是否具有分形特征的判断方法。通过对Weierstrass-Mandetbrot分形函数曲线的分形维数计算与比较,分析了目前常用于轮廓曲线分形维数计算的7种方法,指出结构函数法更适合于研究机械密封端面形貌的分形行为。利用结构函数法分析了磨损前后机械密封端面径向和周向轮廓线的分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尺度范围内,机械密封端面轮廓曲线是分形的、各向同性的,磨损前后轮廓曲线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分形 表面形貌 研究
下载PDF
自然分形多孔储层复杂类型及其组构模式表征: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金毅 刘丹丹 +6 位作者 郑军领 董佳斌 王俏俏 黄欢 赵静妍 刘顺喜 宋慧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1-797,共17页
自然储层孔隙结构由于成因多样,往往表现为一种多元几何在尺度不变属性控制下的多尺度组配系统,其定量表征是精准评估储层静态物性以及有效揭示输运属性细观控制机制的关键。最新研究表明,分形对象是由相互独立的原始复杂性和行为复杂... 自然储层孔隙结构由于成因多样,往往表现为一种多元几何在尺度不变属性控制下的多尺度组配系统,其定量表征是精准评估储层静态物性以及有效揭示输运属性细观控制机制的关键。最新研究表明,分形对象是由相互独立的原始复杂性和行为复杂性组配而成的双复杂系统,因此原始复杂性的等效表征以及行为复杂性的惟一定义是实现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的关键。基于以上认知,系统研究储层复杂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并总结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界定分形孔隙结构中原始复杂性要素,发展孔–喉–固–网–连的算法并实现单尺度/多尺度、单相/多相、单元/多元等任意原始复杂类型的等效表征,利用分形拓扑理论确保了孔隙结构中自相同、自相似、自仿射等分形行为的唯一定义,依托复杂组构概念构建分形多孔介质复杂孔隙结构的统一表征模型,进而在充分验证了新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论述其对自然储层孔隙结构精细描述的适配性,形成了分形多孔介质定量表征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自然储层 孔隙结构 分形拓扑 复杂组构模式 定量表征
原文传递
基于分形理论的气缸套磨损表面特征形貌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建平 刘烨 +3 位作者 李建新 焦志华 王永彬 强慧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3,88,共4页
基于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理论,以不同工况下镀铬气缸套—PVD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试样为对象,通过三维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获取磨损表面的二维灰度图像,并将其转化成黑白二值图像,采用盒维数法测算缸套磨损表面的分形维数,运用多重分形... 基于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理论,以不同工况下镀铬气缸套—PVD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试样为对象,通过三维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获取磨损表面的二维灰度图像,并将其转化成黑白二值图像,采用盒维数法测算缸套磨损表面的分形维数,运用多重分形谱测算谱宽度,定量表征气缸套磨损表面的形貌特征和表面的高度均一性。结果表明,气缸套磨损表面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为一重分形。表面越粗糙,分形维数越小,分形谱宽度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缸套 分形维数 磨损 表面形貌 多重分形谱
下载PDF
KDP晶体单点金刚石车削表面形貌分形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庞启龙 陈明君 +1 位作者 王景贺 程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87-1491,共5页
分别使用2维和3维分形方法对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的KDP晶体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表面的3维分形维数和3维粗糙度表征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对表面形貌表征的差异。使用2维轮廓分形方法计算了KDP晶体表面圆周各方向上的分形维数。... 分别使用2维和3维分形方法对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的KDP晶体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表面的3维分形维数和3维粗糙度表征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对表面形貌表征的差异。使用2维轮廓分形方法计算了KDP晶体表面圆周各方向上的分形维数。通过分析得出:3维分形维数与表面粗糙度值成反比关系;使用单点金刚石车削方法加工KDP晶体会形成各向异性特征明显的已加工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小尺度波纹;已加工表面是否具有明显的小尺度波纹特征与表面粗糙度值并无直接关系,但与其表面轮廓分形状态分布密切相关;KDP晶体表面2维功率谱密度与其分形状态具有相近的方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各向异性 单点金刚石车削 小尺度波纹 3维分形 表面形貌
下载PDF
激光切割表面形貌的分形插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林 耿雷 齐立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3-126,共4页
以实测激光切割表面轮廓高度数据为基础,获取不同采样间距的插值基础数据,应用三维表面分型插值算法,对激光切割表面形貌进行分形插值模拟,分析垂直比例因子和采样间距对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表面形貌与实测轮廓相似程度随着... 以实测激光切割表面轮廓高度数据为基础,获取不同采样间距的插值基础数据,应用三维表面分型插值算法,对激光切割表面形貌进行分形插值模拟,分析垂直比例因子和采样间距对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表面形貌与实测轮廓相似程度随着垂直比例因子hi,j的减小而提高,当hi,j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表面形貌特征无明显变化;随着采样间距Lc的减小,分形插值表面所包含的微观形貌信息越来越多,逐渐接近真实的激光切割表面形貌,且相对于实测表面的D和Ra值波动均不大,说明分形插值表面具有很高的模拟精度。因此,利用分形插值模拟表面可以对激光切割表面进行有效的切割质量评价和形貌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插值 激光切割 迭代函数 表面形貌 垂直比例因子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柱塞泵/马达配流副润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娇 王兆强 +2 位作者 韩博 孙令涛 高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研究配流盘表面形貌对配流副润滑特性的影响,采用分形理论模拟配流盘表面形貌,建立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模型,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探讨分形参数对表面轮廓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分形参数和配流副工况参数对油膜承载力、摩擦... 为研究配流盘表面形貌对配流副润滑特性的影响,采用分形理论模拟配流盘表面形貌,建立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模型,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探讨分形参数对表面轮廓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分形参数和配流副工况参数对油膜承载力、摩擦力、摩擦转矩和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形维数越大,表面轮廓形貌复杂度越高,且粗糙表面高度随尺度系数减小而降低;随着缸体倾角和转速的增大,油膜承载力提升,但摩擦力、摩擦转矩和摩擦因数也随之升高;配流副润滑性能与分形维数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选取较大的分形维数有利于提升配流副的润滑性能;尺度系数越小其摩擦力越小,但承载力也减小,因此需选择适中的尺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配流副 分形理论 润滑特性 表面形貌
下载PDF
外圆磨削表面轮廓的分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喻志清 戴泽西 陈志祥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9-50,共2页
运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外圆磨削表面的分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随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Ra呈单调递减关系;随加工工件的转速呈单调递减关系;分形维数随磨削深度呈单调递减关系.
关键词 外圆磨削 分形维数 表面轮廓 外圆磨床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f friction pairs during wear process with fractal theory 被引量:3
13
作者 ZHU Hua GE Shirong +3 位作者 WANG Haihu CAO Jianwen CHEN Guoan 1.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2. Command Institute of the Corps of Engineers, Xuzhou 221004, China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1年第S1期259-262,共4页
Wear of machine part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operating life of machines. Rationalwear and running-in procedures are able to machine parts improve in conformity, surface topog-raphy and frictional compatibility dur... Wear of machine part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operating life of machines. Rationalwear and running-in procedures are able to machine parts improve in conformity, surface topog-raphy and frictional compatibility during usage, therefore improving machine reliability and pro-longing its operating life.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opograph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urfaces of friction pairs and its change laws in wear or running-in process. This paper appliesfractal theory to stud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orn surface topographies of friction pairs duringthe initial stage of wear process.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fractal parameters of thesurface topographies of friction pairs will reach their steady-state values, respectively, with thewear process going on.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fractal parameters have corresponding laws fortwo samples of friction pa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PAIRS WEAR RUNNING-IN surface topography fractal
原文传递
Implication of Surface Fracta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Sensitivity of Topography to Active Tectonics,Zagros Mountains, Iran 被引量:4
14
作者 Ali Faghih Ahmad Nourbakhsh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77-185,共9页
Fractal geometr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useful tool for modeling and quantifying the complex patterns of natural phenomena. The Earth's topography is one of these phenomena that hav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T... Fractal geometr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useful tool for modeling and quantifying the complex patterns of natural phenomena. The Earth's topography is one of these phenomena that hav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ve sensitivity of topography to active tectonics using AS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e covering divider method was used for direct extraction of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D surf) to estimate the roughness-surface of topography with aid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echniques. This evaluation let us highlight the role of the geomorphic and tectonic processes on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fract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landforms.Geomorphic zones can be delineated using fractal dimension mapping in which variability of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 reflects the roughness of the landform surface and is a measure of topography textur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is method can be a quick and easy way to assess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surface deformation in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The loose alluvial deposits and irregularities derived by tectonic activity have high fractal dimensions whereas the competent formations and higher wavelength folded surfaces have lower fractal dimensions.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results, the Kazerun Fault Zone has a crucial role in the separation of the Zagros Mountain Ranges into the different lithological,geo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fractal analysis topography Active tectonics Kazerun Fault Zone ZAGROS Iran
下载PDF
电火花毛化加工对轧辊表面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丽红 丁卫华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59,共3页
用分形几何理论来表征电火花毛化表面微观形貌,通过常规的表面粗糙度指标Ra,建立主要放电参数与毛化表面分形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分形参数研究电火花毛化加工参数对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在摩擦磨损分形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 用分形几何理论来表征电火花毛化表面微观形貌,通过常规的表面粗糙度指标Ra,建立主要放电参数与毛化表面分形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分形参数研究电火花毛化加工参数对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在摩擦磨损分形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表面形貌分形参数对磨损率的影响。确定主要的放电加工参数脉冲峰值电流和脉冲宽度所导致的加工表面形貌变化对最终的磨损表面的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体的加工电极及工件材料,可以由最佳分形维数来确定最佳的放电脉冲宽度和峰值电流。计算结果对实际加工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毛化 分形几何 摩擦磨损 表面形貌
原文传递
弹头表面磨损形貌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炳成 景畅 +1 位作者 任朝晖 张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9-831,共3页
应用分形理论对弹头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表面磨损形貌的不规则和随机分布性具有分形特征。应用轮廓仪对不同枪支发射子弹的弹头磨损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并计算出其分形维数,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枪支发射子弹时,造成弹头表... 应用分形理论对弹头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表面磨损形貌的不规则和随机分布性具有分形特征。应用轮廓仪对不同枪支发射子弹的弹头磨损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并计算出其分形维数,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枪支发射子弹时,造成弹头表面磨损程度不同,其分形维数也不同。因此可将其分形维数作为描述弹头表面磨损程度特征量,会比较有效、方便地分析弹头表面形貌变化的特点,为推断发射子弹枪支提供了依据,也为弹头痕迹的量化检验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分形维数 弹头表面 磨损形貌
下载PDF
分形几何及其在磁盘表面形貌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学军 谭庆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4,共5页
以硬盘表面形貌分析为例 ,分别介绍了使用功率谱和结构函数获取分形参数的方法 ,并对测量尺度的取值范围作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分形维数能很好地表征表面轮廓 。
关键词 分形几何 表面形貌 接触状态 磁盘 分形参数 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的Karst流域地貌信息挖掘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旺 梁虹 +2 位作者 邓亚东 李静 向尚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7-150,156,共5页
本文利用多重分形理论揭示出了DEM不同尺度下的地貌多重分形谱的变化规律。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研究表明:多重分形理论构建的高程多重分形谱模型能挖掘出更全面、更精细Karst流域地貌形态信息,其中高程多重分形谱模型中的宽度定量表征出了K... 本文利用多重分形理论揭示出了DEM不同尺度下的地貌多重分形谱的变化规律。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研究表明:多重分形理论构建的高程多重分形谱模型能挖掘出更全面、更精细Karst流域地貌形态信息,其中高程多重分形谱模型中的宽度定量表征出了Karst流域地貌的起伏程度,多重分形谱最大、最小子集维数的差值定量表征了地貌形态的差异性,而且根据多重分形谱的参数随DEM分辨率变化关系并结合广义熵理论,确定了Karst地貌形态研究的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最优范围在(0-1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多重分形谱 Karst地貌 DEM
原文传递
考虑静摩擦的两圆柱体分形接触强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奇 黄守武 +1 位作者 张振 马运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7-581,641,共6页
为了研究两圆柱体结合面之间静摩擦力对接触强度的影响,文章通过引入静摩擦影响系数,在分形理论的M-B接触模型、静摩擦因数预测模型和Gelinck数学模型基础上,修正结合面之间真实接触面积计算方法,并推导考虑静摩擦影响的两圆柱体结合面... 为了研究两圆柱体结合面之间静摩擦力对接触强度的影响,文章通过引入静摩擦影响系数,在分形理论的M-B接触模型、静摩擦因数预测模型和Gelinck数学模型基础上,修正结合面之间真实接触面积计算方法,并推导考虑静摩擦影响的两圆柱体结合面分形接触强度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发现:静摩擦因数对接触强度的影响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无法通过单一的调节润滑黏度、接触速率等因素改变接触强度;与传统接触强度模型相比,该文所用模型计算的接触强度有所降低,且随着分形维数的减小接触强度呈现非线性增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摩擦对齿轮等实际产品的接触强度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强度 静摩擦力 分形理论 圆柱结合面 表面形貌 M-B接触模型
下载PDF
重载条件下缸套磨损表面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昂 徐久军 朱新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17,共3页
为了分析负载和润滑油对缸套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布朗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定量表征不同工况下表面形貌分形特征及其高度的均一性。各工况条件下缸套表面平整程度由好到差依次为20 MPa稳定实验,20 MPa贫油实验(未拉缸),40 MPa稳定实验,2... 为了分析负载和润滑油对缸套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布朗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定量表征不同工况下表面形貌分形特征及其高度的均一性。各工况条件下缸套表面平整程度由好到差依次为20 MPa稳定实验,20 MPa贫油实验(未拉缸),40 MPa稳定实验,20 MPa贫油实验(拉缸),未磨原试样。缸套表面高度均一性由好到差依次为20 MPa稳定实验,20 MPa贫油实验(未拉缸),40 MPa稳定实验,20 MPa贫油实验(拉缸),未磨原试样。分析结果表明,负载小时润滑充分可减小表面的磨损;增大负载时由于进入工作表面的润滑油减少,表面磨损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表面形貌 布朗运动维数 多重分形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