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CT、4D-CT和锥形束CT定义的非小细胞肺癌内靶区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奉祥 李建彬 +5 位作者 马志芳 张英杰 邢军 戚焕鹏 尚东平 余宁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 比较基于三维CT(3D-CT)、四维CT(4D-CT)和锥形束CT(CBCT)图像定义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内靶区(ITV)位置和体积差异.方法 31例周围型NSCLC患者,完成胸部3D-CT和4D-CT定位扫描,放疗首次拍摄CBCT.在3D-CT、4D-CT最大密度... 目的 比较基于三维CT(3D-CT)、四维CT(4D-CT)和锥形束CT(CBCT)图像定义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内靶区(ITV)位置和体积差异.方法 31例周围型NSCLC患者,完成胸部3D-CT和4D-CT定位扫描,放疗首次拍摄CBCT.在3D-CT、4D-CT最大密度投影(MIP)、CBCT图像上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定义GTV到临床靶区(CTV)的外扩边界为7 mm,获得CTV3D、ITVMIp 和ITVCBCT.基于CTV3D在左右、前后方向外扩5 mm,头脚方向外扩5 mm得到ITV5mm、外扩10 mm得到ITV10mm.比较靶区间位置、体积、相似度和相互包含关系差异.结果 肺上叶组中,ITV10mm、ITV5mm、ITVMIP和ITVCBCT的中位比值分别为2.33、1.88和1.03,中下叶组的分别为2.13、1.76和1.1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组ITVMIP与ITVCBCT间相似度的中位数为0.83,大于ITV10mm与ITVcBCT间(0.60)和ITV5mm与ITVCBCT间的相似度(0.66)(Z=-4.86、-4.86,P<0.05).全组ITVCBCT未被ITV10mm、ITV5mm、ITVMIP包含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0.10%、1.63%和15.21%,而ITV10mm、ITV5mm、ITVMIP未被ITVCBCT包含的比例分别为57.08%、48.89%和20.04%.肺上叶组和中下叶组ITVCBCT未被ITV5mm包含比例的中位数为1.24%和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4D-CT定义的个体化ITV不能有效地包含基于CBCT定义的在线ITV,利用源于4D-CT的ITV制定放疗计划,可能导致脱靶.基于常规3D-CT均匀外扩定义的ITV能够较好包含源于CBCT的ITV,但体积远远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ct 四维ct 锥形束ct 内靶区
原文传递
基于四维CT探讨腹部加压对周围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靶区位移及外扩边界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戚元俊 李建彬 +6 位作者 张英杰 邵倩 刘希军 李奉祥 王金之 李振祥 王玮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基于四维CT(4DCT)探讨腹部加压对周围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靶区位移幅度、靶区体积大小及外扩边界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拟行SBRT的周围型肺部肿瘤患者,CT模拟定位时依次完成腹部加压3DCT、腹部加压4DCT(4DCT_(com))、自... 目的基于四维CT(4DCT)探讨腹部加压对周围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靶区位移幅度、靶区体积大小及外扩边界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拟行SBRT的周围型肺部肿瘤患者,CT模拟定位时依次完成腹部加压3DCT、腹部加压4DCT(4DCT_(com))、自由呼吸4DCT(4DCT_(free))扫描,并于照射前行腹部加压锥形束CT(CBCT_(com))扫描。4DCT图像重建生成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在上述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并重建肿瘤内大体靶体积(IGTV),在IGTV MIP_(com)基础上分别均匀外扩5、4、3 mm构建计划靶区(PTV)MIP_(com)。按所在肺叶位置将肿瘤分为全组、肺上中叶组和肺下叶组。结果对于全组肿瘤靶区,与自由呼吸状态比较,加压使靶区中位三维运动矢量减少30.92%;对于肺上中叶和下叶靶区,加压分别使靶区中位三维运动矢量增加3.42%和减少18.80%。无论全组还是上中叶或是下叶组,肿瘤各方向位移及三维运动矢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加压使IGTV的体积显著减少,IGTV MIP_(com)、IGTV MIP_(free)和IGTV10_(com)、IGTV10_(free)中位体积分别为4.01、5.36 cm^(3)和6.59、7.65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5、-3.14,P<0.01)。PTV MIPcom外扩5 mm时IGTV CBCT_(com)对PTV MIP_(com)的包含度为100%,外扩4、3 mm时包含度≥95%的比例分别为100%、83.33%。结论腹部加压技术改变了患者呼吸模式,减少腹式呼吸的同时增加了胸式呼吸;IGTV MIP和IGTV10的体积减小,为SBRT患者PTV的缩小创造了条件;临床上采用腹部加压技术实施SBRT时基于4DCT的IGTV外扩4 mm形成的PTV显示了临床精准放疗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四维ct 立体定向放疗 腹部加压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基于四维CT和锥形束CT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外放边界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毅 唐丰文 张晓智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靶区外放边界的确定。方法:首先随机抽取14例做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序贯行平扫3DCT和四维CT(4DCT)扫描,采用4DCT定位和锥形束CT(CBCT)治疗前扫描评估放疗靶区随呼吸运动的位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靶区外放边界的确定。方法:首先随机抽取14例做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序贯行平扫3DCT和四维CT(4DCT)扫描,采用4DCT定位和锥形束CT(CBCT)治疗前扫描评估放疗靶区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和摆位误差,然后结合呼吸运动位移和摆位误差数据计算出NSCLC放疗靶区外放边界。结果:肿瘤中心点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位移分别为(0.18±0.11)、(0.21±0.14)、(0.86±0.85)cm。肿瘤边界3个方向位移分别为(0.48±0.30)、(0.59±0.44)、(0.50±0.33)cm。摆位系统误差3个方向分别为(0.03±0.24)、(0.02±0.43)、(0.02±0.26)cm。利用肿瘤中心点、边界和摆位位移得出NSCLC肿瘤外放边界3个方向最大为0.72、0.74、1.30 cm。结论:放射治疗肿瘤组织(RTOG)推荐肺部肿瘤外放边界为左右、前后0.50 cm,上下1.00 cm,与之相比,利用本研究方法计算各个方向的外放边界比原来RTOG提出的外放标准更加精确,给个体化放疗外放边界的选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四维ct 锥形束ct 外放边界
下载PDF
利用四维锥形束CT指导肺癌内靶区的勾画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金凯 葛小林 +6 位作者 王沛沛 李彩虹 王亭亭 李顺梅 石鑫磊 陈新 孙新臣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4-597,共4页
目的 研究四维锥形束CT(4D-CBCT)指导肺癌内靶区勾画的可行性.方法 简单随机法选取本院24例肺癌患者.平静呼吸下CT模拟定位获得CT图像,首次治疗前4D-CBCT扫描获得4D-CBCT中位图像,将4D图像重建算法更改为3D,获得3D-CBCT图像.图像融合... 目的 研究四维锥形束CT(4D-CBCT)指导肺癌内靶区勾画的可行性.方法 简单随机法选取本院24例肺癌患者.平静呼吸下CT模拟定位获得CT图像,首次治疗前4D-CBCT扫描获得4D-CBCT中位图像,将4D图像重建算法更改为3D,获得3D-CBCT图像.图像融合算法取骨配准,分别在定位CT、4D-CBCT中位图像、3D-CBCT图像上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定义GTV到临床靶区(CTV)的外扩边界为7 mm,获得CTVCT、ITV4D和ITV3D,基于CTVCT在三维方向上外扩5 mm得到ITVCT.比较靶区间中心点位置、体积、相似度和相互包含关系的差异.结果 ITVCT与ITV3D在中下叶组的头脚方向上,靶区中心点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7,P<0.05).在靶区体积方面,ITVCT最大,与ITV3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1,P<0.05),ITV4D最小,但与ITV3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VCT与ITV3D相似度均数<75%,ITV4D与ITV3D相似度均数>90%(Z=-2.940、-2.975,P<0.05).ITVCT、ITV4D未被ITV3D包含的比例均数为40%和5%(Z=-2.952、-3.185,P<0.05).结论 4D-CBCT的中位图像可以缩小内靶区的勾画范围,为肺癌的自适应放疗提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四维 内靶区 锥形束ct 靶区勾画
原文传递
4D-CT联合锥形束CT在肺癌放疗中靶区外放边界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燕 曹泓立 +1 位作者 裴曦 汪志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8期32-37,47,共7页
目的 分析四维CT(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联合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肺癌放疗中因呼吸运动和摆位误差对靶区外放值的影响,为临床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 分析四维CT(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联合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肺癌放疗中因呼吸运动和摆位误差对靶区外放值的影响,为临床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4D-CT扫描的肺癌放疗患者24例,其中采用呼吸门控技术患者12例,未采用呼吸门控技术患者12例。所有患者定位时进行4D-CT扫描,且首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之后每周行CBCT扫描,其中采用呼吸门控治疗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CBCT扫描,采用肿瘤中心点在4D-CT图像中10个时相上的位移作为影响呼吸运动的参数,并结合CBCT的位移数据计算靶区外放边界值,分析肿瘤中心点位置、摆位误差以及肿瘤中心点三维方向上相关性。结果 24例患者随呼吸运动肿瘤中心点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0.21±0.20)、(0.52±0.49)、(0.29±0.21)cm。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0.06±0.31)、(-0.06±0.46)、(0.07±0.36)cm。仅利用摆位误差只能得出内在靶体积到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值,在3个方向上最大值分别为0.36、0.47、0.43 cm。利用肿瘤中心点位移和摆位误差位移得出肿瘤靶区外放边界3个方向最大值分别为0.73、1.31、0.82 cm。结论 4D-CT联合CBCT能减小肺癌患者放疗中的靶区外放,利用呼吸门控在4D-CT计划基础上也可进一步精确靶区外扩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ct 锥形束ct 肺癌放疗 外放边界 摆位误差 呼吸门控
下载PDF
运动配准先验图像的4D-CBCT优质重建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美玲 黄毅 +2 位作者 陈武凡 陈歆 张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四维锥束CT(4D-CBCT)成像可以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提供精确的实时呼吸运动定位信息,如何提高4D-CBCT重建图像的精确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压缩感知方法(PICCS)算法在基于压缩感知(CS)理论的所有4D-CBCT重建算法中表现上佳,本文提出的改进... 四维锥束CT(4D-CBCT)成像可以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提供精确的实时呼吸运动定位信息,如何提高4D-CBCT重建图像的精确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压缩感知方法(PICCS)算法在基于压缩感知(CS)理论的所有4D-CBCT重建算法中表现上佳,本文提出的改进先验图像的PICCS算法在传统PICCS算法基础上针对先验图像进行改进,按照每一个相位的位置信息构建其对应的先验图像,消除了投影数据不匹配所导致的重建图像运动模糊的现象,实验结果展示了文章方法相比传统的PICCS重建结果组织边界更加清晰,运动伪影减少,图像分辨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锥束ct 运动伪影 先验图像 PICCS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