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身反向走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吕晓梅 赵焕彬 张海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9-143,共5页
针对反向走的健身理论,研究反向走与正向走时腰部竖脊肌的放电规律、反向走与正向走步态方面的区别。研究表明,反向走时躯干与水平面的前夹角比正向走时小,腰部竖脊肌的积分肌电值明显比正向走时高,增加了竖脊肌活动,改善了竖脊肌的内... 针对反向走的健身理论,研究反向走与正向走时腰部竖脊肌的放电规律、反向走与正向走步态方面的区别。研究表明,反向走时躯干与水平面的前夹角比正向走时小,腰部竖脊肌的积分肌电值明显比正向走时高,增加了竖脊肌活动,改善了竖脊肌的内部协调性,加速了局部血液循环,对健康很有益;正向走时头和躯干晃动的范围大,正向走上体维持稳定性较反向走差,反向走上体稳定性较好;反向走时髋、膝、踝关节活动范围比正向走时大,在脚跟(尖)(离)触地瞬间下肢各关节屈伸肌群能更有效地参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走 正向走 髋角 膝角 踝角
下载PDF
正着走与退着走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庭然 罗炯 +3 位作者 王翔 赖彬 宋吉祥 吴召群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揭示退着走的相关生物力学机制,为推广退着走健身模式提供重要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通过运动学、动力学、肌电等手段同步测试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并运用逆动力学计算获得步行中髋、膝、踝关节力矩和关节功。结果:与正着走相比,退着... 目的:揭示退着走的相关生物力学机制,为推广退着走健身模式提供重要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通过运动学、动力学、肌电等手段同步测试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并运用逆动力学计算获得步行中髋、膝、踝关节力矩和关节功。结果:与正着走相比,退着走受试者受走向的影响较大,因此退着走在步速、步频、跨步长等方面显著变短,单步时间、双支撑时间、第1双支撑时间则显著变长,而2种走模式下的相关关节角位移表现惊人的相似性;正着走时,踝关节力矩模式与时相反转后退着走亦表现惊人的相似,而膝、髋2关节却没有如此雷同;2种走模式下的踝、膝、髋关节功率差异明显,并推断退着走的主要推动力及震荡吸收来自踝关节,膝、髋2关节几乎不能产生推动功率;正着走时,受监测的大腿肌肉中,除股直肌肌电活动低于退着走外,股二头肌、股内肌及股外肌活动显著高于退着走;4块小腿肌中,退着走时,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胫骨前肌及比目鱼肌的肌电活动均显著高于正着走,进一步左证退着走的动力源来自踝关节,而正着走,其动力源主要由髋与膝关节承担。结论:退着走练习可修改神经机制而有助于运动学习,这对受损的肌肉骨骼功能再教育是有益的;退着走髌骨-股骨关节承受来自地面的反应力要低,因此,退着走对下肢过度使用受伤的病人康复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着走 退着走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正走和倒走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肖飞 刘安民 +4 位作者 吴昱 马安邦 王尹芝 施黄骏 顾冬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比较正走和倒走两种不同行走模式时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 T40和测力台AMTI OR6-7采集并比较13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正走和倒走时的时间、空间、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与正走相比,倒走时的步速、... 目的比较正走和倒走两种不同行走模式时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 T40和测力台AMTI OR6-7采集并比较13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正走和倒走时的时间、空间、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与正走相比,倒走时的步速、步频和步幅均显著减小,跨步周期和支撑相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加;在矢状面上,倒走时膝关节活动度、最大屈伸力矩较正走小;在冠状面上,倒走时膝关节内翻外展活动范围也较正走小,内翻力矩峰值在支撑早期较正走小,但在支撑晚期较正走大;地面反作用力在支撑早期较正走大,但在支撑晚期较正走小。结论倒走和正走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明显。与正走相比倒走在支撑相早期能减轻膝关节内侧间室的负荷,而倒走在支撑相晚期对膝关节负荷的影响则尚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走 倒走 膝关节 生物力学 动力学 运动学
下载PDF
后向行走训练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少青 张葆欣 +1 位作者 胡长恒 雷越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1期72-76,共5页
颅脑损伤是导致身体残疾最常见疾病之一,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沟通、行为及各种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实现有效和独立的功能运动是颅脑损伤患者的一个重要... 颅脑损伤是导致身体残疾最常见疾病之一,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沟通、行为及各种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实现有效和独立的功能运动是颅脑损伤患者的一个重要康复目标,这就使得在康复过程中步行能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大量文献已证实后向行走(BW)训练对不同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从后向行走(BW)训练对脑瘫患儿及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行走能力、肌肉力量及灵活性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行走 前向行走 颅脑损伤 脑性瘫痪 脑卒中 康复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正、倒走足底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坤 吕肖锋 +4 位作者 武晋晓 焦秀敏 洛佩 宫倩倩 刘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倒走足底生物力学变化,对糖尿病患者健身提出建议。方法采用Rscan平板式测试系统检测53例健康对照者(DC组)和5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自然正走及倒走时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及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对比...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倒走足底生物力学变化,对糖尿病患者健身提出建议。方法采用Rscan平板式测试系统检测53例健康对照者(DC组)和5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自然正走及倒走时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及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对比分析正、倒走步态特征。结果正走时与DC组比较,T2DM组M3(第3跖骨)、M4(第4跖骨)、M5(第5跖骨)区峰值压力显著增高(P<0.05,P<0.01),M2(第2跖骨)、HM(足跟内侧)区峰值压力显著降低(P<0.05,P<0.01)。与正走时比较,DM组倒走时M2、M3、M4区峰值压力显著降低(P<0.05,P<0.01),除M5区外,其余各区峰值压力显著增高(P<0.05,P<0.01);DM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OP)在X轴上位移变大,在Y轴上位移减少,左右足差异不明显。结论正常人与T2DM患者正走时足底峰值压力存在差异。T2DM患者倒走可使足底各区峰值压力分布更加均匀,缓解前足受力,但加大了行走的不稳定性,提醒T2DM患者倒走锻炼时应更加注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倒走 足底峰值压力 足底压力中心轨迹
下载PDF
桑巴舞前进WALK步中身体髋膝关节角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博 谢春香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年第4期81-82,88,共3页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手段,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拉丁舞专业班8位优秀男选手为研究对象,对桑巴舞前进WALK步基本动作进行图像解析,旨在揭示其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诊断与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桑巴舞 前进walk 三维图像解析 运动生物力学
下载PDF
我国优秀男选手桑巴舞前进WALK步动作结构与特征研究
7
作者 李博 李芳 +2 位作者 黄鹏 刘嘉 李雨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6-100,共5页
用两台拍摄频率为50帧/s的日产摄像机,对来自我国五省从事拉丁舞专业的12位优秀男选手完成的桑巴舞前进WALK步动作进行同步拍摄,利用美国ARIEL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动作图像进行解析。依据拍摄的视频资料和解析的相关参数,对其动作结构与... 用两台拍摄频率为50帧/s的日产摄像机,对来自我国五省从事拉丁舞专业的12位优秀男选手完成的桑巴舞前进WALK步动作进行同步拍摄,利用美国ARIEL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动作图像进行解析。依据拍摄的视频资料和解析的相关参数,对其动作结构与特征进行评价与分析,为在教学、训练中抓住该技术动作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巴舞 前进walk 动作结构 图像解析
下载PDF
不同步行方向对女性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步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宇笛 《福建体育科技》 2020年第2期29-32,共4页
本研究通过随机选取12名在校女性大学生(年龄:20.08±1.16岁),在红外捕捉系统和测力台上,进行正、反向步行各五次。对两种步行方向时的下肢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步态指标,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 本研究通过随机选取12名在校女性大学生(年龄:20.08±1.16岁),在红外捕捉系统和测力台上,进行正、反向步行各五次。对两种步行方向时的下肢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步态指标,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极高显著性。结果发现,人在反向步行时的运动学参数和步态指标呈现不同变化。提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反向步行相对于正向步行可以减轻膝关节负荷,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向步行 膝关节 运动学参数 步态分析 地反力
下载PDF
类人猿型机器人前向四足步行的研究
9
作者 张福海 吴伟国 郎跃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类人猿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多种移动方式的新型机器人。同常规的四足步行机器人相比,该机器人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了实现拥有这种结构机器人的前向四足步行,我们提出了新的步态、轨迹规划、稳定平衡判据。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了这... 类人猿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多种移动方式的新型机器人。同常规的四足步行机器人相比,该机器人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了实现拥有这种结构机器人的前向四足步行,我们提出了新的步态、轨迹规划、稳定平衡判据。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些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猿机器人 前向四足步行 步态 稳定平衡判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