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平坦系统的VSC-HVDC控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大清 蔡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3-239,共7页
简述平坦系统和基于平坦系统的控制策略的概念;建立电压源变流器型直流输电(VSC-HVDC)的状态方程,证明VSC-HVDC可以作为平坦系统。将变流器输出电流作为平坦输出向量,利用平坦系统控制理论建立VSC-HVDC的双环控制系统;控制外环根据控制... 简述平坦系统和基于平坦系统的控制策略的概念;建立电压源变流器型直流输电(VSC-HVDC)的状态方程,证明VSC-HVDC可以作为平坦系统。将变流器输出电流作为平坦输出向量,利用平坦系统控制理论建立VSC-HVDC的双环控制系统;控制外环根据控制目标产生电流的参考轨迹;控制内环利用前馈和反馈控制输出电流,即用平坦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产生输出电流的前馈分量,用比例积分控制产生消除误差的反馈分量。用仿真软件建立VSC-HVDC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功率阶跃变化和电网接地故障时系统的响应情况,并和传统的串级控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平坦系统控制使系统的波动更小。最后得出结论:基于平坦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显著提高VSC-HVDC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变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 串级控制 平坦系统 前馈 反馈 动态响应
下载PDF
顺流流程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魏巍 沈胜强 +2 位作者 杨洛鹏 刘晓华 刘佳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建立了顺流进料流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过程数学模型;考虑了过程中物性变化和压力损失引起的传热温差变化,计算分析了在相同淡水产量下,蒸发器效数、末效蒸发器蒸发温度、加热蒸汽温度和浓缩比变化时,造水比、冷凝器海水流... 建立了顺流进料流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过程数学模型;考虑了过程中物性变化和压力损失引起的传热温差变化,计算分析了在相同淡水产量下,蒸发器效数、末效蒸发器蒸发温度、加热蒸汽温度和浓缩比变化时,造水比、冷凝器海水流量、蒸发器总传热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蒸发器效数对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末效蒸发器蒸发温度和加热蒸汽温度对蒸发器总传热面积影响较大;浓缩比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热力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多效蒸馏 顺流进料流程 造水比
下载PDF
异步电动机磁场定向前馈解耦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志刚 路国锋 郝荣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7,236,共5页
针对大功率交流传动控制场合,在研讨其实现方案的基础上,就基于前馈解耦控制方式的异步电动机转子磁场定向系统进行了研究。研讨了异步电动机解耦方式与矢量控制系统的结构、影响电机解耦及磁场定向的因素,对转子电阻进行了辨识,并对所... 针对大功率交流传动控制场合,在研讨其实现方案的基础上,就基于前馈解耦控制方式的异步电动机转子磁场定向系统进行了研究。研讨了异步电动机解耦方式与矢量控制系统的结构、影响电机解耦及磁场定向的因素,对转子电阻进行了辨识,并对所述的矢量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述控制系统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动机 磁场定向 前馈解耦控制系统 辩识 矢量控制系统
下载PDF
三轴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突变负载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亚东 姜里运 +1 位作者 宋少华 欧永钢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31,共6页
基于整机试验与仿真,对三轴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突变负载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功率前馈加燃气发生器转速串级PID闭环控制方案具有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和自适应性好的特点,可满足瞬态发电要求。当突增40%负载时,... 基于整机试验与仿真,对三轴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突变负载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功率前馈加燃气发生器转速串级PID闭环控制方案具有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和自适应性好的特点,可满足瞬态发电要求。当突增40%负载时,动力涡轮转速下降值不大于4%,恢复时间不超过2 s;仿真结果表明,甩负荷时提前打开低压压气机出口放气阀放气不仅改善了压气机工作裕度,还可以抑制动力涡轮转速的增长,当放气25%时动力涡轮转速超调量与不放气相比下降3%,恢复时间减少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负载 控制策略 串级 前馈 试验与仿真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PID参数整定的收获机前进速度控制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建弘 寇雪梅 +2 位作者 杨静宜 张卫娟 鲍秀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79,共5页
为了提高联合收获机前进速度控制的精度,解决前进速度控制的滞后问题,使收割机具有稳定的负荷和良好的脱粒能力,对驱动轮轴装配机构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基于灰色预测的模糊PID控制方案,将其应用在了纵流联合收割机的控制系统中。控制系... 为了提高联合收获机前进速度控制的精度,解决前进速度控制的滞后问题,使收割机具有稳定的负荷和良好的脱粒能力,对驱动轮轴装配机构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基于灰色预测的模糊PID控制方案,将其应用在了纵流联合收割机的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使用单片机作为速度的控制装置,并可对装置故障做出预警。为了测试收割机速度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收割机的速度控制进行了测试。以喂入量作为干扰信号,通过测试发现: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的速度控制响应时间短,响应迅速,满足设计需求,可以在各类联合收割机的速度控制器推广使用,为收割机速度控制的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模糊PID 灰色预测 驱动轮轴 前进速度 喂入量
下载PDF
提高火电机组主汽压力稳定性能的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建平 黄卫剑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提出了提高CCBF方式下主汽压力稳定性的3个方法,即:增加汽机调门延时动作回路;在原主汽压力设定值的输出增加等效主汽压力模型;增加压力设定燃料量动态前馈回路.最后得到了机组不同速率升降负荷的相关参数及实际效果.
关键词 机组 主汽压力 稳定性 设定值 前馈
下载PDF
A 1.1 mW 87 dB dynamic range △∑ modulator for audio applications
7
作者 刘力源 陈良栋 +2 位作者 李冬梅 王志华 魏少军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4,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1.1 mW 87 dB dynamic range third orderΔΣmodulator implemented in 0.18μm CMOS technology for audio applications.By adopting a feed-forward multi-bit topology,the signal swing at the output of t... This paper presents a 1.1 mW 87 dB dynamic range third orderΔΣmodulator implemented in 0.18μm CMOS technology for audio applications.By adopting a feed-forward multi-bit topology,the signal swing at the output of the first integrator can be suppressed.A simple current mirror single stage OTA with 34 dB DC gain working under 1 V power supply is used in the first integrator.The prototype modulator achieves 87 dB DR and 83.8 dB peak SNDR across the bandwidth from 100 Hz to 24 kHz with 3 kHz input sig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Σ modulator feed-forward low power low voltage multi-bit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Rotor Radial Rotating Error upon AMB System
8
作者 WANG Kai LI 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This paper first suggests the use of the Fourier frequency transmission method of two dimensions function ( 2D FFT) to analyze radial rotating errors that occurred in a rotor. Based on this method a magnetic rotor i... This paper first suggests the use of the Fourier frequency transmission method of two dimensions function ( 2D FFT) to analyze radial rotating errors that occurred in a rotor. Based on this method a magnetic rotor is measured.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main cause to affect radial rotating accuracy of the rotating shaft at a high speed is the dynamic imbalance of the shaft itself. Finally the feedforward control scheme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haft in an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 AMB )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rotating errors 2D FFT( Fourier 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 of two dimensions function) feed-forward
下载PD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FPIV Scheme for Closed Loop Motion Controller
9
作者 Ngo Ha Quang Thinh Jae-Gark Choi Won-Ho Kim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2期35-45,共11页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motion control for industrial machine, a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DSP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motion controller consists of DSP which plays a main role in this desig...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motion control for industrial machine, a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DSP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motion controller consists of DSP which plays a main role in this design;DPRAM to make sure the rapid and reliable communication with host;FPGA to handle the task of address decoder and receiving feed-back encoder signal;and several peripheral logic circuits. In the part of hardware design, overall structure of motion control system is presented. Then, the Feed-Forward Proportional-Integral-Velocity (FFPIV) scheme which introduces KV in term of velocity loop to achieve the accurate, smooth and real-time response is proposed in the software developing part. The experiment data are carried out to indicate that this motion controller has advantages of superior performance and highly machining pr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ION CONTROLLER DSP MOTION Control System feed-forward MOTION PROFILE
下载PDF
Modeling of the RF system for the normal conducting linac
10
作者 耿哲峤 侯汨 裴国玺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To study the new RF control methods, a mathematic model of the RF system for the normal conducting linac is built and implemented with the software of Matlab. The model contains some typical units of the RF system, su... To study the new RF control methods, a mathematic model of the RF system for the normal conducting linac is built and implemented with the software of Matlab. The model contains some typical units of the RF system, such as the klystron, the SLED and the traveling wave accelerating tube. Finally, th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working point of the SLED and the adaptive feed forward algorithm for the RF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model works well as ex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 system mathematic model normal conducting linac feed forward
原文传递
舰船用智能车钟记录仪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骆康明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0-213,共4页
以单片机8031为核心的智能化车钟记录仪利用力矩式自整角接收机产生整步转矩的原理,实现远程车钟车令传递的自动测量和记录。并简要叙述了记录仪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抗干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车钟 记录仪 设计 微机
下载PDF
利用FDL解决光包交换中竞争冲突的研究
12
作者 李尚攀 孙强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1年第7期16-19,共4页
随着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和宽带化的要求,光包交换将成为未来交换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在电交换领域或光交换领域,数据包冲突(即对同一资源的竞争)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技术问题。因此本文利用FDL建立一个光交换竞争机制以解决光包交... 随着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和宽带化的要求,光包交换将成为未来交换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在电交换领域或光交换领域,数据包冲突(即对同一资源的竞争)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技术问题。因此本文利用FDL建立一个光交换竞争机制以解决光包交换中的冲突,并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并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L 前置 反馈 共享 丢包率
下载PDF
关于紧急控制与校正控制优化和协调的评述 被引量:21
13
作者 薛禹胜 王达 +1 位作者 Q.H.WU 文福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共7页
闭环离散控制是电力系统在大扰动后保持运行可靠性的主要手段,包括以故障驱动的紧急控制及由受扰轨迹驱动的校正控制。比较这2种方式的控制准则、动作时机、控制精度及代价,以及切机、切负荷和解列措施。若用紧急控制来应对小概率高风... 闭环离散控制是电力系统在大扰动后保持运行可靠性的主要手段,包括以故障驱动的紧急控制及由受扰轨迹驱动的校正控制。比较这2种方式的控制准则、动作时机、控制精度及代价,以及切机、切负荷和解列措施。若用紧急控制来应对小概率高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则在大多情况下将发生过控;若用校正控制来应对概率大的不确定因素,则机会成本很高。强调基于风险概念来协调这2种在物理和经济特性上都互补的控制方式,并提出解耦优化—聚合协调的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控制 校正控制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随机因素 风险代价 优化 协调
下载PDF
基于传感器阵列与前馈神经网络的气体辨识系统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常霞 《测控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18-19,共2页
将气体传感器阵列与前馈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形成气体辨识系统 ,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的传感器信号预处理方法、前馈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对气体辨识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阵列 前馈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 气体辨识系统
下载PDF
大型船载卫通伺服随动系统船摇隔离度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荣贤 蒋军 《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10,共3页
分析了船摇扰动对大型船载卫星通讯天线三轴稳定系统的影响,研究了隔离船摇的解决方法,并通过相应环路设计和船升摇试验测试验证了解决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船摇隔离度 船摇前馈 陀螺反馈
下载PDF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双前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史伟伟 唐国庆 李俊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5,共5页
采用基于电网电压前馈的开环控制时,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动态响应速度快,但负载电压受负载电流影响较大;用比例积分(PI)调节器实现闭环控制可以减小这一影响,但动态响应速度变慢,且负载电压受电网电压影响变大。提出把负载电压看作DVR... 采用基于电网电压前馈的开环控制时,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动态响应速度快,但负载电压受负载电流影响较大;用比例积分(PI)调节器实现闭环控制可以减小这一影响,但动态响应速度变慢,且负载电压受电网电压影响变大。提出把负载电压看作DVR的控制对象,桥式电路中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看作控制量,电网电压和负载电流看作干扰量,根据数学模型分析出被控对象不仅受控制量控制,而且受2个干扰量的影响。结合不同控制策略中控制量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各种控制策略下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可知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的原因在于2个干扰量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同时利用电网电压前馈和负载电流前馈的双前馈开环控制方法,既保持了开环控制动态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也可基本消除电网电压和负载电流对负载电压的影响。为避免电流前馈微分环节噪声影响,设计了用负载电压估计负载电流的估算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压恢复器 电网电压前馈 负载电流前馈 稳态误差
下载PDF
Real-time Feed-forward Force Compensation for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 System Based on H∞ Controller 被引量:11
17
作者 GAO Hui XU Long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8-66,共9页
There are two kinds of unbalance vibrations—force vibration and displacement vibration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unbalance excitation in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AMB) system. And two unbalance compensation methods—c... There are two kinds of unbalance vibrations—force vibration and displacement vibration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unbalance excitation in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AMB) system. And two unbalance compensation methods—closed-loop feedback and open loop feed-forward are presented to reduce the force vibration. The transfer function order of the control system directly influencing the system stability will be increased when the closed-loop method is adopted, which makes the real-time compensation not easily achieved. While the open loop method would not increase the primary transfer function order, it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real-time compensation. But the real-time compensation signals are not easy to be obtained in the open loop method. To implement real-time force compensation,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force vibration caused by the rotor unbalance on the basis of AMB active control. The method realizes real-time and on-line force auto-compensation based on H∞ controller and one novel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which makes the rotor rotate around its inertia axis. The time-variable feed-forward compensatory signal is provided by a modified adaptive variable step-size least mean square(VSLMS) algorithm. And the relevant least mean square(LMS) algorithm parameters are used to solve the H∞ controller weighting functions. The simulation of the new method to compensate some frequency-variable and sinusoidal signals is completed by MATLAB programming, and real-time compensation is implemented in the actual AMB experimental system.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nsation scheme can improve the robust stability and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of the whole AMB system by using H∞ controller to achieve close-loop control, and then real-time force unbalance compensation is implemented.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control strategy containing real-time algorithm and H∞ controller for the force compensation of AMB system.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 H∞ robust controller sensitivity and complementary sensitivity VSLMS algorithm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下载PDF
逆变器侧电流反馈的LCL型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解耦控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锋阳 杜强 +1 位作者 乔垚 强国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128,共7页
为了实现LCL型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dq轴的解耦控制,同时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提出一种适用于逆变器侧电流反馈的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并在电压外环中引入光伏阵列功率前馈、电流内环中引入电网电压前馈。视各耦合项... 为了实现LCL型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dq轴的解耦控制,同时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提出一种适用于逆变器侧电流反馈的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并在电压外环中引入光伏阵列功率前馈、电流内环中引入电网电压前馈。视各耦合项为扰动,采用闭环传递函数的求解方法以获取实现解耦控制的前馈系数,同时分析了滤波器参数在发生变化时其对dq轴解耦效果的影响。通过Matlab建立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解耦控制策略使LCL型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不仅实现了dq轴的解耦控制,而且在保证强鲁棒性及高入网电流质量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LCL滤波 逆变器侧电流反馈 解耦控制 电网电压前馈 功率前馈
下载PDF
变频液压型注塑机生产成品质量控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邱戆曦 郗晓田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58,共3页
因系统变频改造所受到的影响,注塑机射胶速度动态性能下降,变频液压型注塑机生产率以及成品率下降。通过自学习思想和前馈控制算法在变频液压注塑机系统中的运用,很好地改进了原系统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注塑机 变频器 自学习 前馈控制
下载PDF
小脑模型CMAC前馈反馈AGC学习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旭东 王国栋 《轧钢》 1996年第6期2-5,共4页
首次采用具有学习功能的小脑模型CMAC,实现了前馈反馈AGC学习控制仿真试验研究。分别对CMAC前馈反馈AGC和单反馈AGC控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CMAC前馈反馈AGC控制方法最佳,它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用... 首次采用具有学习功能的小脑模型CMAC,实现了前馈反馈AGC学习控制仿真试验研究。分别对CMAC前馈反馈AGC和单反馈AGC控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CMAC前馈反馈AGC控制方法最佳,它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用于工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控制 CMAC 带材 轧制 控制器 AGC 轧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